李君如:龚育之的思想境界
发布时间:2020-06-05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龚育之同志的人品学问、道德文章、治学态度及其在科学人文、理论党史等方面的贡献,有口皆碑。他是我们党和国家不可多得的杰出的专家型领导。他的去世是我们党和国家理论事业的重大损失。
龚育之同志是我十分尊敬的师长。这里,我只讲一点,即他具有常人所没有的思想境界和思想修养。他去世后,有许多动人的事迹常常浮现在我眼前。有两个小故事,让我永志难忘。
一个小故事是,1991年秋,当我们在上海听到龚育之同志被免去中宣部副部长的消息时,大家议论纷纷。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在马鞍山召开研讨会时,我见到了龚育之同志。晚饭后,我们在长江边散步。当我向他表达上海朋友对他的关切时,他平和地对我说:“多年来我都主张实行干部退休制。请代我向上海同志转达我的感谢,希望大家对这件事不要再议论了。”当时,我的心头油然而生一种无言名状的敬意。毛主席说,要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什么叫“高尚”、“纯粹”?这就是“高尚”,这就是“纯粹”。自此之后,我不仅敬佩他的学识,而且更敬佩他的境界之高尚、纯洁。
第二个小故事是,党的十六大召开前,一天,龚育之同志打电话给我,要我帮他开一个“后门”。我很惊讶,老龚从来没要我办过私事,这是什么“后门”呀?等他把话讲完,我再一次被他感动了。他所说的“后门”是,要我代他找一找教育部领导,请教育部不要提拔他的儿子,还是让他留在大学做学问。我感到很为难,说这要影响你儿子前途的呀。他温和地说,当大学老师是很好的前途呀。我只好帮他走走这个“后门”。同志们,这两个故事虽小,但体现的思想境界和思想修养之崇高,我们许多人是达不到的呀!这也是今天这个年代我们党竭力倡导、人民群众竭诚期盼的呀!
龚育之同志走了,他的文章、著作留下来了,他的治学态度和朴实文风留下来了。但是,我感到还不够,他身上闪耀着的那种对党忠诚、公而忘私的境界,淡泊名利、顾全大局的修养,也应该留下来,让后人传颂光大。这就是我要讲这两个小故事的目的。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