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烈:是是非非克格勃
发布时间:2020-06-03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我刚从香港回到上海。最近,应邀前往香港出席文学研讨会,多日没有更新博客。
就在这些日子里,我所关注的前俄罗斯特工利特维年科被毒死的案件,有了许多出人意料的新进展:
据医学专家断定,利特维年科是被“钋210”毒死,而非早先传说的铊中毒;
为了追查“钋210”的来源,一下子又发现五架伦敦与莫斯科之间的班机有放射性,淑女五万多名旅客;
就在这时,还发现俄罗斯前总理也因为非正常的食物中毒而住进医院;
利特维年科曾经用餐的伦敦那家寿司店的女招待,腿部出现不正常红肿;
据调查,利特维年科曾经与多名俄罗斯特工有过接触;
有人称毒死利特维年科是克格勃出身的俄罗斯总统普京,而普京则矢口否认;
伦敦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案情越来越复杂,仿佛成了一部新的“007”大片……
在沸沸扬扬媒体报道中,“克格勃”再度成为高频词,虽说“克格勃”随着苏联解体而烟飞灰灭,但是“克格勃”阴魂不散,今日俄罗斯特工部门脱胎于“克格勃”,尤其是普京总统曾经是“克格勃”……
我记得,在莫斯科阿尔巴特步行街,见到地摊上在出售红色工作证,上面烫金印着俄文“ΚГБ”三个字母,非常吃惊。
我知道,俄文“ΚГБ”也就是“克格勃”,是俄文“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三个开头字母。
显然,这些崭新的克格勃工作证是仿制的。我打开看了一下,这是苏联时期的克格勃工作证。除了二寸照片以及姓名尚待补上去之外,其余一应俱全。
我打听了一下,每个克格勃工作证价格为一百卢布。当然,这只是摊主“开价”,照例还可以“杀价”。
在苏联时代,克格勃曾经是那样不可一世,曾经足以令人丧魂落魄。然而,如今苏联克格勃的工作证,成了俄罗斯的“旅游纪念品”,真是不可思议!
克格勃的兴衰,是俄罗斯巨变的一个重要侧面。
克格勃曾经是苏联实行高压政策的重要工具。那时候,克格勃遍布苏联每一个角落。谁对苏联当局稍有微词,克格勃就会找你的麻烦!
正因为这样,当俄罗斯朋友向我无拘无束地议论俄罗斯政局的时候,他们说完了,往往添上一句话:“如果在过去,我们不敢这么随便的说话,因为克格勃的耳朵可能在听着!”他们说,当年一提到克格勃,就心惊肉跳!
这一回,在莫斯科,在一座名叫“卢比扬卡”的地铁站附近,我见到了卢比扬卡广场。这里距克里姆林宫只不过两个街口而已。广场的一面是“儿童世界”商店,另一面是一座米黄色的九层大楼。这座大楼在莫斯科的楼群之中,并不起眼。这里虽然房间狭小,陈设简陋,然而那一条条专用通信线路和一排排复式保密柜,表明这里非同寻常。
这里原本是俄罗斯保险公司所在地。然而,在列宁时代,这里成了“契卡”总部的所在地。
“契卡”,不仅对于今日中国年轻人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就连俄罗斯年轻人也不熟悉。正因为这样,当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二OOO年由中央电视台播出,剧中写及保尔在伤愈后,与朱赫来一起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契卡”工作。很多中国年轻的电视观众闹不明白“契卡”是什么。
“契卡”,其实就是“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怠工行为非常委员会”,克格勃的前身。
“契卡”是列宁提议成立的。
那是在一九一七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刚刚夺取了政权,政局不稳,受到各方面的攻击。十二月七日,列宁写给他的亲密战友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一封信,要求他针对当前的严峻局面采取紧急措施。列宁指出,“必须以非常的手段”同一切反革命分子作斗争。
捷尔任斯基一接到列宁的信,当天就给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写一份报告,要求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
捷尔任斯基以为,这个委员会的基本任务是:
一,在全国的范围内制止和消灭一切反革命和怠工的企图及其尝试,不管它们是谁搞的;
二,将一切怠工者和反革命分子交革命法庭审判,并制定与他们斗争的方法;
三,委员会进行前期侦察和预审,因为这是搞清反革命、怠工企图和行为所必须的。
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听取了捷尔任斯基的报告之后,决定成立直属人民委员会的“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怠工非常委员会”,亦即\"契卡”。
捷尔任斯基被任命为“契卡”主席,下设“肃清反革命”、“肃清怠工”和“肃清投机倒把”等几个部。
最初,“契卡”总部设在彼得堡的格罗霍瓦亚大街二号。一九一八年三月,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中央迁到莫斯科,“契卡”总部也从彼得堡迁至莫斯科市中心卢比扬卡广场的俄罗斯保险公司大楼。
在捷尔任斯基的领导下,“契卡”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过度紧张的、不分昼夜的工作,使捷尔任斯基积劳成疾。一九二六年七月二十日,捷尔任斯基正在苏共中央全会上发言,突然感到心口一阵剧痛。他坚持作完发言,就在隔壁的一间休息室里躺了下来。可是,他一回到家里,就处于深度昏迷。到了下午四时四十分,就离开了人世。
为了纪念捷尔任斯基,苏共中央决定把卢比扬卡广场改名为捷尔任斯基广场,并在广场的中央设立捷尔任斯基的铜像。另外,曾经作为“契卡”总部所在地的列宁格勒的格罗霍瓦亚大街,也被改名为捷尔任斯基大街。
“契卡”曾经几度更名,最后定名为“国家安全委员会”,即克格勃:
1917年12月 全俄肃反委员会(契卡)
1922年2 月国家政治保卫局
1923年7 月国家政治保卫总局
1934年7 月国家安全总局
1941年2 月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
1941年7 月国家安全总局
1943年4 月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
1946年3 月国家安全部
1947年10月至1951年11月 国家安全部(对外情报机构归情报委员会管辖)
1953年3 月内务部
1954年3月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
克格勃成为集情报、安全、保卫三大职能于一身的苏联安全机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克格勃曾经起着不同的历史作用:
在十月革命胜利不久,这一秘密机构为保卫红色政权而斗争,成为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和破坏活动的一张王牌。
在布尔什维克政权初步稳定,列宁去世之后,斯大林进行内部大清洗--肃反时,这一机构成为镇压国内群众、打击政治对手的秘密武器,克格勃积怨甚多,苏联举国上下谈虎色变。
冷战时期,克格勃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并驾齐驱,在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美国同行。它的职能范围,比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加起来还要广。
克格勃进入全盛时期,拥有四十多万人马,其中九万多名秘密间谍几乎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克格勃也在苏联各级权力机构安插了大批特务。
克格勃组织非常严密,在总部之下设有四个管理局,七个独立局,六个独立部。克格勃实行中央集权,高度集中,高度统一。
以克格勃的第一管理局(即对外谍报局)为例,下设十个按地区分工的部和六个职能部,总共为十六个部:
第一部,美国和加拿大;
第二部,拉丁美洲;
第三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北欧;
第四部,德国、奥地利;
第五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
第六部,中国、越南、朝鲜;
第七部,日本、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东亚其他国家;
第八部,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希腊、土耳其、阿富汗和阿拉伯国家;
第九部,非洲英语国家;
第十部,非洲法语国家;
第十一部,顾问部,负责派遣顾问,指导东欧国家和古巴的安全部门;
第十二部,伪造部,负责制造假证件,伪装派出人员出国活动;
第十三部,负责与在国外间谍的通讯联系和密码,传递情报;
第十四部,假护照部,供应假护照、假文件隐形墨水和其他特殊技术装备;
第十五部,档案部;
第十六部,人事部。
大约由于克格勃的组织之中的第十四个部是“假护照部”,还有第十二部是“伪造部”,难怪迄今俄罗斯对入境者的护照吹毛求疵--因为他们的克格勃过去就有专门的制造假护照的“专家”!
长期以来,克格勃具有凌驾于各级国家机关和领导人之上的特殊职权,连苏联的党政军高层人士都怕它三分。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在一九九八年四月,俄罗斯联邦《共青团真理报》披露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在工人们当年对克里姆林宫进行大修时,发现了在斯大林办公室下面有一条用于窃听的秘密通道。据考证,是当年的克格勃头子贝利亚所为!克格勃居然窃听斯大林的电话!
在一九九一年“八月政变”的怒潮之中,人们推倒了作为克格勃象征的莫斯科捷尔任斯基广场上的捷尔任斯基铜像。铜像倒了,人们在光秃秃的底座上插了一个木质十字架。这个十字架意味着克格勃的末日已经到来。
捷尔任斯基广场恢复了原名,即卢比扬卡广场。我在卢比扬卡广场中心见到一片美丽的花坛,据俄罗斯朋友介绍,那里原本矗立着捷尔任斯基铜像。
捷尔任斯基铜像“下岗”之后,被送到了位于莫斯科河畔的一所僻静的小公园里。我在那里见到了“下岗”的捷尔任斯基铜像。
俄罗斯朋友对我说,捷尔任斯基是在十月革命初期为保卫红色政权而战的“契卡”领导人,跟斯大林时代的克格勃有所不同。人们迁怒于去世已经六十五年的捷尔任斯基,主要是因为他的塑像长期以来已经成了克格勃的象征。
俄罗斯朋友又说,人们对克格勃充满愤怒,倒不在于克格勃曾经清除了诸多外国间谍,而是在于克格勃曾经把成千上万善良、无辜的苏联人当成“敌人”加以镇压。
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戈尔巴乔夫,面对群众对于克格勃的万分愤慨,在一九九一年十月二十二日勉强经苏联国务委员会作出决议,撤销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改组国家安全机构。
两个月后,苏联宣告解体,克格勃也随之瓦解。
叶利钦曾经尖锐抨击过克格勃,声称克格勃是一个“毒瘤”,发誓要彻底铲除克格勃。然而,在叶利钦出任俄罗斯总统之后,他又发出这样的感叹:“莫斯科从来没有过像现在这么多的外国间谍!”叶利钦明白,那是因为外国间谍的“天敌”--克格勃已经覆灭。
叶利钦决定建立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不过,叶利钦不愿意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成为换了一块新招牌的克格勃。叶利钦从克格勃权力过于集中的前车之鉴中汲取教训,对安全部门分而治之,又相继成立了四个局:俄罗斯联邦保卫局主管保卫工作,俄罗斯联邦政府通讯与信息局主管监听工作,俄罗斯对外情报局主管对外情报工作,俄罗斯联邦边防局主管边境安全工作。这么一来,原先的克格勃一分为五,各自为政,互相制约,而又都必须听命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叶利钦自以为得计。然而,这五个局常常互相扯皮,工作效率低下,又使叶利钦头痛不已。叶利钦不愿走克格勃高度集权的老路,只得忍受这种难堪的局面。好在他终于卸下重担,把烂摊子交给了普京。
本来,随着克格勃的土崩瓦解,也就渐渐从俄罗斯人的记忆中淡出。出人意料的是,随着普京当选俄罗斯的新总统,克格勃再度成为新闻媒体的高频词。
原因很简单:普京出身于克格勃!
外国诸多记者借克格勃丑史猛烈攻击普京,俄罗斯国内的反对派也抓住普京的这一“辫子”作为把柄。他们借此制造舆论:“我们不喜欢克格勃,不喜欢普京,希望他下台!”
普京的大度,使反对者们吃惊。普京居然在记者招待会上,面对国内外众多记者侃侃而谈自己的“克格勃历史”。普京说,“我为自己在克格勃的工作经历而骄傲”。这么一来,反而使他处于主动的地位。
普京说,十六岁那年,他就主动要求加入克格勃。于是,他前往克格勃总部,但克格勃的官员告诉他,他们只招收大学毕业生,普京还不够格。但是,被普京的热情所感动,克格勃破例在普京未毕业前就招收他。
普京非常坦率地说,这段克格勃生涯使他增长了见识,让他分清工作的主次。
普京说,国家安全部门是每一个国家都必不可缺的部门。就连俄罗斯沙皇时代,莫斯科大公伊凡雷帝在一五六五年就创建的政治警察局--沙皇禁卫军。这六千禁卫军一律黑色装束、黑色坐骑。他们的使命是嗅出并扫除叛徒!
普京也强烈抨击了克格勃在苏联时代镇压人民、制造冤案的不可饶恕的罪行。
普京强调说,在他看来,今日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工作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俄罗斯的安全部门必须加强统一领导,应该加强国家安全工作,而绝不能削弱。
普京在众多记者面前的从容谈吐,使他完全摆脱了所谓“克格勃总统”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普京当年的克格勃同事也打破沉默,接受媒体采访,称赞普京在克格勃工作期间的印象:
“普京非常聪明,自制力极强,他不酗酒,不抽烟,不追求金钱,不玩女人,总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他一定有他的弱点,但我没有发现。”
围绕克格勃的是是非非,在今日俄罗斯,又成为热门话题。正因为这样,我在俄罗斯的那些日子里,常常听见人们在喋喋不休地议论着克格勃……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