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西克拉多科:精心设计的外交舞蹈

发布时间:2020-06-02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吴万伟 译)

  

  美国在1970年和中国接近是上个世纪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之一。从共产党1949年在中国获得胜利后的20多年来,北京和华盛顿之间没有外交关系。在联合国,台湾占据着中国的席位。正如美国人所看到的,寻求与苏联关系的缓和是可能的,但中国是越轨的,无法挽回的敌人。

  美国人对中国的偏见由于朝鲜战争的糟糕经历而进一步巩固,美国陷入了越南战争的泥沼,中国却支持北越抗击美国。中国获得核武器的前景在华盛顿看来特别让人担心,六十年代肯尼迪总统甚至考虑与苏联一起攻击中国核装置的可能性。

  幸运的是,1968年美国外交政策传给了两个特别聪明的人尼克松和基辛格手里。尼克松不管内政问题处理地多么糟糕,在外交事务方面确实技术娴熟。他是第一个看到和北京建立理性关系必要性的人。他和基辛格也非常清楚中国苏联交恶给美国带来的机会。他们在很多方面带有非美国的色彩,都非常现实,谈话和思维都是根据国家利益甚至权力平衡来考虑的,是他们创造了三角外交。

  对于中国人来说,时间同样非常合适。中国和苏联同盟的分裂不再仅仅是信仰和政治上的,中国和俄国军队在满洲交火,苏联军队在中国边境大量集结,甚至有传言说可能发动核武器攻击。

  中国人尤其对苏联1968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和勃烈日涅夫主义非常警惕,该主张声称苏联有权对显示走上邪路的任何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武装干涉。中国总理周恩来公开把勃烈日涅夫比作希特勒,驻北京的西方外交官开始收到中国方面询问北约的事宜。政策改变一触即发。

  曾经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协定,而且其研究成果获了大奖的玛格丽特•麦克米伦(Margaret Macmillan)把她的注意力转向了中美关系的革命性突破,尤其是尼克松1972年2月访问北京。她描写的主要人物包括:毛泽东,这位上了年纪,走路不稳,几乎说不出话来但仍然是中国不容置疑的领袖;
孤独、多疑、不受道德约束,但是具有深远外交智慧的尼克松;
果断坚定、不知疲倦、举止优雅的周恩来,以及记录事件过程的基辛格。

  她的描写详细生动,栩栩如生,可能还有点过于琐碎化了。(如果我写的话,就不会对人民大会堂的宴会描写这么详细)不过这些细节都是建立在仔细研究的基础上的。这是最生动和有趣的外交史。

  该书还描写了尼克松毛泽东会面的序曲。这次访问只是长期精心准备的过程中的一个高潮,开始于中国、美国驻华沙大使间的接触。大使见面前还有公开文件上的语言改动,通过伊斯兰堡和巴黎传递信息,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和1971年7月基辛格到北京的秘密访问等。

  在某些方面,最大胆的动作开始于1969年,当时尼克松明确指出美国决不会坐视不管如果苏联进攻中国的话,实际上等于是给中国提供了核安全保护。

  尼克松的访问是个姿态,一个值得纪念的重大事件,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摄影师随时待命到指定地点,时间安排总是恰到好处,确保美国观众最大限度的观看。但是这也是讨价还价的结果。中国人要求在台湾问题上的巨大让步。美国人愿意妥协,但是不能让自己陷入国内批评其出卖盟友的麻烦中。

  经过了马拉松式的谈判妥协后,最终在双方达成的联合声明里,充满了平行的相互矛盾的观点:美国方面的观点,中国方面的观点等。关于越南问题,美国人需要中国给北越更大的压力进行谈判以便结束越南战争。实际上中国对河内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也没有尽力去做,但是作为这次访问的成果,美国人在越南问题上不那么感到棘手了。

  苏联问题专家曾经警告美国试图讨好中国会产生后患,让俄国人恼火,把东西放关系搞得更加危险。但是他们错了,与中国和解让美国有更大的自由在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阵营间游刃有余。

  1972年春,作为对北越一次重大的挑衅行动的回应,尼克松命令轰炸河内和海防港(Haiphong)的煤矿,俄国人和中国人只是抗议一下了事,计划中的美国苏联1972年5月的首脑峰会没有受到影响。会谈气氛良好,尼克松能够达成战略武器限制的重要协议。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牌失去了某些效力。事情总是在这样,中东问题搅进来了,美苏关系由于阿以赎罪日战争(Yom Kippur War)受到很大影响。到1973年中期,尼克松陷入水门丑闻,中国人就担心他是否仍然有权威。中国本身也度过了毛泽东晚年那不堪回首的岁月,激进派做夺权的最后一搏。

  如今,中国面貌已经大不一样了,中美关系仍然高度敏感,台湾仍然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但是人们希望在交流、协商的大框架下达成协议是可能的。按照七十年代的条件建立框架曾经是充满风险的艰巨任务,但是正如玛格丽特•麦克米伦提醒我们的,这个任务需要巨大的智慧和技巧。和这些根基扎实的创举对比起来,当今让美国形象严重受损的严重错误真的让人既对前人充满敬意,又不免感慨唏嘘。顺便说一下,英国近年来的外交政策何尝不是糟糕透顶呢?

  

  译自:“A carefully choreographed diplomatic dance”

  Sir Percy Cradock reviews Seize the Hour: When Nixon Met Mao by Margaret Macmillan

  http://www.telegraph.co.uk/arts/main.jhtml?xml=/arts/2006/11/12/bomac29.xml&sSheet=/arts/2006/11/12/bomain300.html

相关热词搜索:外交 舞蹈 精心 帕西 设计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