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大学学科专业建设的三个基本问题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依据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的要求,针对学科专业建设存在的概念混淆、方向模糊、方法雷同问题,明确了学科专业的六个区别,提出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三个观点,学科建设取向的三个特征,专业建设取向的三个对接。按照学科建设要突出重点、专业建设要整体提升的建设思路,分别给出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改革理念与方法路径。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大学;学科专业;方位;方向;方法
  学科专业是大学办学的两大基石,学科专业建设是大学的基本建设,体现了办学定位,彰显着水平特色。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规模发展转入内涵提升,“双一流”和“促转型”已成为两大抓手,前者重在部属名校,后者重在地方本科。在这种背景下,审视转型高校的办学状况,尽管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定位已经明确,但学科专业建设改革不快、水平不高、特色不明,制约着办学内涵的实质性改变。概念不分、目标不清、路径不新是主要原因,摆正方位、明确方向、创新方法是应用技术型大学亟待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
  一、明确关系:摆正学科专业建设的方位
  1.学科与专业的主要区别
  学科与专业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与研究中往往混为一谈,有必要分析两者差异。一是在基本定义上。学科是面向科学领域所形成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专业是依据社会需求所划分的、综合多学科知识所形成的学业门类。二是在构成要素上。学科的三大要素是研究领域,知识体系、方法论;专业的三大要素是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专业人(教师和学生)。三是在分类方法上。学科基于科学体系按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分类;专业基于社会分工按行业领域的职业岗位进行分类。四是在发展机理上。学科发展遵循自身知识体系的逻辑关系,学科方向相对稳定;专业发展跟随社会分工需求的不断变化,专业方向相对灵活。五是在成果形式上。学科追求本学科知识体系的纵向精深,旨在形成高水平研究成果;专业注重多学科知识的横向综合,旨在培养高质量专门人才。六是在水平评价上。学科的评价主体是学术机构,具有一元特征,强调理论的前沿性和成果的原创性;专业的评价主体是政府、业界、学校等,具有多元特征,强调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此外,在办学实践上,靠专业求生存、靠学科求层次、靠科研求地位的普遍认识印证了学科与专业既不能相互混同,也不可相互替代。
  2.学科与专业的相互关系
  尽管学科与专业存在明显区别,但两者密切关系不可忽视。主要体现在:学科是专业的基础,专业是学科的集成。同一学科可支撑不同专业,同一专业涵盖若干学科,课程是学科与专业的中介(见下图)。从学科角度看,课程是依据培养目标对学科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后形成的知识传播载体。从专业角度看,课程是依据培养要求进行整合排序后形成人才培养载体。学科建设成果以课程为中介实现了向人才培养的转化,专业依据社会发展需求,对课程内容提出更新要求,促进着学科的不断发展。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对人才培养均有重要作用,前者具有隐性特征,后者具有显性特征,两者的相互依存关系决定着不可偏废。
  二、突出应用:明确学科专业建设的方向
  1.培养规格是学科专业建设的依据
  地方本科高校面对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要求,要提高学科专业水平,首先需要找准建设方向,其前提是明确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针对目前存在的模糊认识,需要强调以下三个基本观点。
  观点一:应用型人才是一类人才的统称,应有层次之分。应用型是一种人才类型的总称,不分层次、统而论之将导致内涵认识的模糊,“会动手即应用型”就是普遍存在的误区。实际上,在我国中高职院校为数众多情况下,国家之所以大力推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应用型人才数量不足问题,而是为了解决层次不够和质量不高问题,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完整系列。在应用型人才系列中,不同层次的人才需要不同教育机构培养,规格要求亦有区别。如:中职教育主要培养操作人员,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工程师助理,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培养现场工程师,专业硕士以培养设计工程师为主,专业博士以培养工程技术专家为主。
  观点二:应用型本科是本科教育新类型,而不是新层次。目前,面对“促转型”的要求,地方本科高校之所以出现积极、消极、观望等多种心态,第一种或许是因为“大学”名称,后两种是因为存在认识误区,即: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应用型本科教育视为了传统本科与高职高专的中间层次。事实上,《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第5级对于高等教育的类型层次已有界定,如:5B级按技术岗位设置专业,属于高职高专教育;5A级分为两类,5A1按学科领域设专业,属于学术型本科教育,5A2按行业领域设专业,属应用型本科教育。由此可见,应用型本科教育不是传统本科教育的较低层次,也不是高职教育的“加强版”,它与学术型本科教育属于同一层次的两种类型,与高职高教育专属于同一类型的两个层次。不坚持本科层次,会失去社会认可,导致“转型僵局”;不强调应用类型,会丧失培养特征,导致“不伦不类”。
  观点三:应用型本科教育面向是专业领域,而非特定岗位。“能就业即有质量”是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又一误区,表现在与高职高专就业层次的混同。作为本科教育,岗位选择裕度和迁移能力应该作为基本要求。因此,如果说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面向是特定岗位,那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面向应该是专业领域。其人才培养要避免过强的功利思想和过窄的专业教育引发的潜在问题,需要以“必要的本科底蕴、突出的应用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基本要求,以“就业有实力、创新有能力、发展有潜力”为培养标准,培养“既好用,又耐用”的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才能是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的。
  2.应用技术是学科建设的必然取向
  首先,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办学特征决定着学科方向要着眼技术创新。学科作为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有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之分,前者用于发现世界,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問题;后者用于改造世界,回答“做什么、怎么做”问题。相应地,学科可分为科学学科和应用学科两大类,前者注重理论知识的纵向发展,强调“高深”。后者注重技术知识的横向集成,强调“应用”。应用技术型大学作为地方经济或行业发展的直接推动力,产教融合的发展要求决定了其学科方向的范围是应用技术,任务是构建技术体系。

相关热词搜索:应用技术 学科专业 建设 大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