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问题引领创生课堂

发布时间:2018-06-21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为实现教育“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学理念,搭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平台,坚持先学后教理念,深入研究设计好问题的方法,探讨用好问题的策略,用问题引领师生走进创生课堂。要设计出好问题,应依托课标和教材,了解学生,找出问题的最佳切入点,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并且整合教材提出大问题。要用好问题引领课堂创生,需留足时空,恰当引导,鼓励并善待学生提出问题。
  关键词:问题;引领;创生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35-0005-04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土壤,有的课堂在师生精心耕耘下成为肥沃的良田,孕育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有的课堂却在单调死板的运行中成为荒漠,阻滞了师生的发展。将荒漠化的课堂转化为灵动的创生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追求。问题是创生的雨露,没有问题的滋养,就没有课堂学习中持续不断的创生。提出适宜、恰当的问题,在教学中至关重要,好的问题尤如课堂的魂,能引领课堂教学,把学生引入自我发现与创生的旅程。好的问题不仅能发人深省,启迪智慧,更能给学生的人生带来深刻影响。如何提出好问题,实现用问题引领创生课堂,值得深入研究。
  一、如何才能提出好问题
  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设计好问题能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然而,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不善于提出有价值的开放性问题,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却时时出现在课堂上。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首先要考虑如何才能设计、提出好的问题。
  (一)依托课程标准、教材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学科教学应遵循的纲领。问题设计的出发点要与课程标准对应,设计出的问题要基于课程标准,否则师生活动就会偏离教学。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尽管有时需要生成教材,但根还在教材。问题设计要求教师深层备课,吃透教材,结合教材,提出好的问题。
  如要颖娜老师在《我是小小设计师》项目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设计基本问题:“你将怎样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大师?”单元问题:“你将怎样设计一个既有意义又精美别致的校徽呢?”这些问题直接指向本单元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引发学生高级思维。内容问题:“圆有哪些特征?什么决定圆的位置和什么决定圆的大小?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你能使用圆规画出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吗?你能解释生活中有关圆的现象吗?”这些问题直接指向本单元所对应的学习目标,可操作性强,且能测量。
  (二)了解学生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设计问题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点和生活经验,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如一位老师教学时,将“我会用计算机吗?”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课前预设学生已会什么,在探究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如何帮助学生,给学生以技术上的支持、方法上的引导、知识上的补充等。要真正了解学生,不能仅靠经验,还需要一定的调研。课前可以让学生填写问卷调查表,评估测试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评估其既有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及技能。
  (三)找准问题的最佳切入点
  要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就需要找准矛盾点在哪里。否则,问题的设计就会显得盲目、空泛,问题的创生价值也就无从谈起。
  1.处理好“死记”与“内化”的矛盾
  概念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任务,但有的学生虽能把概念的内容和特点记得滚瓜烂熟,但却很难把这些概念内化,无法灵活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从“死记”知识与“内化”概念的矛盾中,找到问题设计的突破点。如,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最容易出现的矛盾是:能说出各类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但无法真正理解概念本质特征。如当等腰三角形躺着放着时,学生找不到它的顶角。疑惑同一个三角形会有两个名字;看到一个三角形的任意一个角,很难判断这是什么三角形。因此,这一部分问题可以围绕这一矛盾点展开,设计出如下问题:学生标记不同三角形的特征时,提出“为什么锐角三角形要把三个角都画上”?练习找图形的顶角,找不到顶角时,反问“什么是顶角”?三角形图形和名字连线时,问“一个三角形怎么会有两个名字”?在猜图形中,问学生“根据这个角,它是一个什么三角形,还可能(或一定)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2.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落差问题
  学生凭现有知识水平往往难以解决新问题,需要构建新的知识来达到目的。有经验的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找到问题。如执教《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课始,复习2、5的倍数特征,只看个位上的数。追问“那3的倍数是不是也看个位上的数?如果3的倍数特征也在个位上,那个位上的数应是哪些数?”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学生发现3的倍数特征不在个位上,那和什么有关呢?这几个问题,巧妙地将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成功地应用了从已知到未知的教学原则。
  3.处理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矛盾
  学生在生活中的亲身体验与感知,是其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其知识结构的重要基础。但是,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偏差,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得到的认知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如果把生活经验作为数学知识,就会出问题,甚至闹出笑话来。教师可以把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冲突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
  执教“分数的意义”时,学生最容易把生活中的“1”与单位“1”等同起来。因此,这一部分的问题可以围绕它们之间存在的偏差来设计。如: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它的几分之几?这里把什么看作单位“1”?把4支铅笔分给4个同学,每人1支,每人分得这4支铅笔的几分之几?这里把什么看作单位“1”?一个东西、计量单位、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这里的单位“1”为什么要加上引号?通过以上提问,强化了学生对这一知識的理解。

相关热词搜索:创生 用好 引领 课堂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