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并不抱怨,它在积蓄力量”

发布时间:2020-05-19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在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之后,当时的俄国外交大臣戈尔恰科夫曾经对外界表示:“俄罗斯并不抱怨,它在积蓄力量”。历史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苏联的剧变和解体,使俄罗斯沦落为世界上的二流国家,但俄罗斯人仍然牢记着他们先辈的教诲:“俄罗斯并不抱怨,它在积蓄力量”。

  

  俄罗斯与西方:爱恨交织

  

  从地理和文明的观点看,俄罗斯曾是欧洲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一部分。但是,它与西方国家又不完全一样,在历史上曾经受到过东方专制主义和拜占庭文明的深刻影响,因此,它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可以说是爱恨交织。一部近代国际关系史基本上可以视为以英国为首的西欧国家遏制俄罗斯扩张主义的历史。1917年的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同时也隔断了俄罗斯与西方文明的联系。在长达70多年的时间里,俄罗斯与西方势不两立,相互对抗。在冷战时期,这种对抗发展成为全面的较量,双方不仅在地缘政治上,而且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上都尖锐对立。1985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他推行所谓外交政策的“新思维”,开始了苏联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新阶段。但是,戈尔巴乔夫施政的结果却葬送了一个超级大国,并使苏联几代人的努力付诸东流。

  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国际法主体地位,但俄罗斯已不是昔日的苏联。最初几年,俄罗斯领导人对西方抱有非常浪漫的想法,认为只要实现了转向,西方将张开怀抱拥抱俄罗斯。这种亲西方外交很快在现实面前碰了壁,西方国家虽然欢迎俄罗斯的转向,但对俄罗斯的防范心理并没有消除,西方国家承诺的对俄罗斯的援助也迟迟不能落实。于是,从1992年下半年开始,俄罗斯领导人开始谈论俄罗斯作为欧亚国家的特性,亲西方外交逐渐演变为双头鹰外交。1994年2月24日,在国情咨文中,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强调:俄罗斯的外交政策“要始终体现俄罗斯的大国地位”,“1994年应结束单方面让步的做法”,“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主要任务是不断促进俄罗斯的民族利益。实现这一任务的主要手段是开放和合作,但是为了捍卫合法利益,俄罗斯有权在必要时采取坚决和强硬的行动。”在这种外交政策思想的指导下,俄罗斯加大了与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改善关系的步伐。从1992-1996年,中俄关系出现了“三级跳”,即由睦邻友好关系发展为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再发展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理想与现实相结合:普京外交的特点

  

  2000年3月,普京正式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俄罗斯外交由此开始了普京时代。从普京上台近两年的情况来看,普京在外交政策目标上基本继承了叶利钦后期的外交政策设想,但在具体做法上则更加务实。

  普京虽然出身于克格勃,但他并不是一个传统派。他在俄罗斯最终应回归欧洲和西方这一终极目标上与叶利钦完全一致。因此,普京外交的优先关注的重点仍然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关系。1999年底叶利钦辞职之后,普京任代理总统,他交往的第一个外国领导人就是美国总统克林顿,显示了俄美关系在普京外交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普京也十分重视俄国的大国地位,特别是维持在独联体国家中的影响力以及与亚洲包括中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但是,与叶利钦不同,普京对西方和俄罗斯的情况都比较了解,他清楚俄罗斯实力的状况,因此在外交策略上更加务实、灵活和随机应变。普京外交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国内优先,韬光养晦。在2000年竞选总统的纲领中,普京曾明确提出:“内部目标高于外部目标,”俄罗斯在过渡期内,“将不得不放弃雄心勃勃的外交计划,将全部精力集中在解决国内问题上。”“切实的国家利益,其中包括经济利益,理应成为俄罗斯外交家的法则。”为此,普京主张在国内经济上实行“消灭贫困”的战略,在政治上实行“可控制的民主化,”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体系”。

  2.取信美国,争取主动。普京对发展俄美关系是十分重视的。在克林顿时期,由于普京的积极外交,美国政府曾经决定推迟部署全国导弹防御计划(NMD)。但是,在美国总统小布什上台初期,普京的对美外交曾经出现挫折。小布什推行单边主义政策,不仅坚持部署NMD,而且退出了《京都议定书》。今年3月22日,美国政府因“汉森案”宣布驱逐50名俄罗斯外交官。23日,俄宣布驱逐4名美国驻俄外交官,这是冷战结束后美俄规模最大的一次间谍驱逐战。"9·11事件"的爆发,为俄美关系的改善提供了契机。在"9·11事件"中,普京率先致电布什表示慰问,并同意美国使用中亚国家的军事基地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以及与美国分享反恐情报。对此,布什政府投桃报李,俄美关系开始逐步改善。

11月12-16日,普京对美国进行了他上台以来的首次正式访问。访问期间,俄美两国首脑就反导条约、国际安全、阿富汗形势及战后新政权的组成以及双边关系等重大问题进行了会谈。普京与小布什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了谅解,两人的私交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俄美关系的改善,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也迅速升温。11月17日,布莱尔致信北约各成员国首脑及普京,建议全面提升北约与俄罗斯的合作水平,赋予其以"新的性质"。俄罗斯与美国及西方国家关系的改善,为确保俄罗斯国家安全及发展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 平衡欧亚,确保大国地位。普京上台后,为了确保俄罗斯的大国地位,一方面加强了对独联体国家的控制,另一方面继续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普京强调“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面向21世纪的,不会因时局变化而动摇。” 12月11日,在北京访问的俄罗斯议会代表团团长,国家杜马主席谢列兹尼奥夫向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转交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亲笔信,普京在信中对俄中关系的发展表示赞赏。除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外,俄罗斯还提升了与印度的关系,俄罗斯与朝鲜、日本的关系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实力与外交的矛盾:俄罗斯在西方门口徘徊

  

  迄今为止,普京的务实外交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俄中关系等发展顺利,俄美关系出现了历史性突破,俄罗斯的经济实力正处于恢复的过程之中。

2001年俄罗斯的经济增长率为5.5%,其中工业生产增长5.2%,农业生产增长6%,粮食产量达到了创纪录的8370万吨。据经济学家分析,如果在3-4年时间里,俄能连续保持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11-12%的速度,就能彻底摆脱经济危机。因此,可以预计,普京的这套务实外交将不会改变,至多加以不断完善而已。

  但是,在回归西方和确保大国地位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鱼和熊掌的关系。俄罗斯要回归西方,西方当然是欢迎的,但它们对俄罗斯也存在戒心。这种戒心虽然与历史上的恩怨有关,但主要是由于俄罗斯目前的实力状况造成的。俄罗斯的强大军事实力和持续的大国的欲望使西方国家不能不防,但它的孱弱的经济实力和国内状况则使西方国家望而却步甚至拒之于千里之外。正如布热津斯大基所说,对美国而言,俄罗斯太虚弱了,不配作为伙伴,但作为美国的病人,又太强壮了。因此,西方对俄罗斯合作融合与防范遏制的两手政策很难在短期内加入改变。在"9·11事件"之后,俄美关系虽然有了重大改善,但双方的矛盾并没有完全弥合,除非俄罗斯放弃确保大国地位的目标,否则双方的分歧仍有可能扩大。

  首先,在NMD问题上,俄美分歧依旧,但俄罗斯限于本身的实力,只能加以接受。12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正式宣布退出反导,两个小时之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了电视讲话,指出布什的决定是"错误的",但俄"对美的决定并不感到意外";
"当世界面临新的威胁时,不能允许在战略稳定领域出现法律真空,不能动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扩散制度"。至于俄罗斯建立会不会采取反制措施,目前尚难以预料。

  其次,在北约东扩问题上,俄罗斯态度虽有转变,但其关注程度仍然丝毫未减。北约东扩开始于1993年,最初俄罗斯坚决反对,后来被迫有保留地同意。1999年3月,北约正式接纳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加入。2000年3月,普京上台曾3次提出加入北约,但西方反应并不强烈。"9·11事件"后,双方在反恐问题上合作愉快,在布什的支持下,英国首相布莱尔已经提议北约给予俄罗斯“类似成员国”的地位。12月初,北约的外长会议曾发表公报,决定扩大俄罗斯在北约中的地位,并将俄罗斯和北约的新关系命名为"20国北约"。但是,俄罗斯想在北约中拥有否决权,对此西方国家恐怕难以答应。11月21-23日,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对俄罗斯进行了工作访问,普京在会谈中明确告诉罗伯逊,"俄罗斯不会排队等候加入北约"。22日,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在谈到北约东扩问题时则表示,北约继续东扩是错误的举动,不利于加强欧洲安全。

  最后,在阿富汗问题上,俄罗斯虽然与美国精诚合作,但对美国进入中亚也心存戒心,甚至已经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22日发表谈话说,在阿富汗领土之外采取反恐怖军事行动必须得到联合国安理会批准。俄希望美国恪守自己的诺言,结束在阿富汗的反恐怖行动后,从中亚国家撤出自己的军事基地。

随后在11月27日,当英国士兵忙着在喀布尔以北的贝格拉姆基地集结,美国海军陆战队一举占领了坎大哈附近沙漠的一个简易机场时,而俄罗斯则不声不响地在阿首都喀布尔空降奇兵。由50名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组乘坐两架伊尔-76运输机,抵达喀布尔以北60公里处的由反塔利班联盟控制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

这不由得是人想起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100多名俄罗斯伞兵出其不意地降落在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阻止了北约部队的进驻。

  

  总之,由于实力与外交的矛盾,俄罗斯在最终回归欧洲和西方之前,将不得不长期在西方门口徘徊。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相关热词搜索:俄罗斯 它在 积蓄 抱怨 力量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