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的世界:蒋方舟

发布时间:2020-03-30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童年是一个迷宫,我庆幸自己没有进去”      7岁开始写作、至今已出版9部作品的少女作家蒋方舟喜欢马尔克斯,马曾是记者,她想走他的路,“希望有一天,我的名字能够与马尔克斯相提并论。”
  现在,她已经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录取。
  
  蒋方舟的录取得益于她与清华签订的降60分录取的协议。这引起了众说纷纭。“自主招生不会占用任何人的名额,降60分是半年前就与学校签了协议的,不是临时决定的。”蒋方舟的妈妈尚爱兰说。
  
  生活被直播了
  
  蒋方舟出名很早。她的第一本书《打开天窗》出版时,才9岁。
  “我妈骗我说,每个小学生在小学毕业之前都要写一本书,这是国家的规定。”7岁的蒋方舟在她妈妈尚爱兰的督导下,开始写“每个小学生都要完成的书”。尚爱兰每天都会给蒋方舟在本子上画上线,“每天必须写到线条所画的范围。”蒋方舟的第一篇文章花了7个小时,写了400字,勉强完成了任务。
  蒋方舟9岁的时候,她为了能够“小学毕业”而写的文章结集出版了。这本书居然还成了湖南省教委推荐的素质教育读本,不过她自己倒没看出这和素质教育有什么关系。
  蒋方舟获得全国范围的关注是在2000年,那年,她写了两年的《正在发育》出版。让一些人惊讶的是,这个11岁的女孩写的书里包括恋爱、月经、同性恋……争议开始了:一个小孩的写作能够涉足这些领域么?“其实书里就是偶尔提到这些词,根本没去谈这些话题,整本书的主线是一些小孩子的好玩事情。”蒋方舟说。
  2000年之前,熟人喜欢称蒋方舟是“尚爱兰的女儿”。蒋方舟的妈妈出名比她早。尚爱兰是网络作家,曾在《南方都市报》开专栏。每天一篇的专栏渐渐让尚爱兰撑不住了,她向编辑“投降”。编辑出了个主意:你女儿不是挺能写么,让她开个专栏如何?于是,2001年,12岁的蒋方舟成了中国最年轻的专栏作家,专栏名字就以她的成名作“正在发育”命名。
  这个湖北襄樊的小学生为了每天一篇的专栏,头天晚上7点就睡觉了,第二天早上4点起床,写到早上7点,然后上学。“每篇的稿费是200块,我觉得好多啊。”蒋方舟算了算,她一个月写专栏的收入超过了父母的工资。她于是在家里弄了个家庭收入排行榜,把自己列为第一名。“这个榜刚贴到墙上就被我爸给撕掉了。”
  蒋方舟的父亲是铁路乘警,母亲是学校老师。她们一家人住的是30多平米的一室一厅。蒋方舟从来都没有过自己的房间,她的床就是活动的沙发。按她的话来说,她家的厅就是卧室、饭厅、会客厅的集合体。
  蒋方舟说她有膨胀的时候,觉得自己得厉害到什么程度才行啊。最开始的时候,她太喜欢媒体了,喜欢大家从各种媒体上看到她。但媒体不会天天跟着她,她就会觉得那是失落之时,“有时怎么一个月了都没有媒体来找我呢?”
  蒋方舟的名字甚至出现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她读初中的时候,有一次语文小测验,在做试卷之前,老师找到她说,希望她在做这份考卷之前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因为老师发现,这份试卷的题目里居然提到了蒋方舟。
  蒋方舟一听,高兴得不行。做试题的时候,先把有关自己的题做了。这是一道阅读题,其主题是“童真童趣”,蒋方舟在文章中是丧失“童真童趣”的反面典型。其中一道小题是,对文章的反面典型进行分析。蒋方舟就写到,这个女童的例子举得真是极深刻极形象。“当时回答的时候觉得真是开心,像是恶作剧。”
  初中毕业后,蒋方舟考入了位于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她突然发现,在更大的地方,她反而更有名。她在学校里走过,许多同学的目光都随着她移动,她到饭堂吃饭,同学们会讨论她今天都吃了什么菜,“像是电影《楚门的世界》,你的生活被直播了。”
  高一高二她还出版了几本书。但她觉得自己写的东西没意思了,没办法超越自己。到了高三的时候,她抛开一切,开始复习高考。
  
  人生是一个更大的迷宫
  
  2007年的冬天,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里,高三的学生在纷纷讨论高校自主招生的事情。高校自主招生自2003年开始,已经在全中国的许多大学里扩展开来,5年间录取此类学生已超过两万人。刚开始的时候,自主招生的步伐走得较为谨慎,最多只能降10分录取,和正常录取没有太大差别。
  2008年,教育部说,已开展自主招生试点3年且管理规范严格的高校,对在创新实践或学科专业方面表现突出、经过测试和公示的少数特别优秀的入选人才,可参考其高考成绩、中学学业及综合素质等情况决定是否向省级招生办申请破格投档予以录取。
  在蒋方舟就读的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学校已经开始组织学生们为自主招生做准备了。那些报名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被学校集中在一起进行训练。训练的内容有些古怪,比如对对联等等,因为老师们总结发现,自主招生的题会很古怪。“比如老师出个上联:反腐倡廉,就有学生对个下联:扫黄打非。”还有,请举出四个字偏旁一样的成语、四个字音调一样的成语……蒋方舟都懵了,她自己很难回答上来,但她发现那些理科生居然像背字典一样背出相关的答案。
  寒冬到来的时候,蒋方舟获得了去清华大学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机会。
  笔试确实有点怪。语文作文题大致是说,一个人在树下睡着之前还是满树枝叶,等到醒来的时候发现只剩几片枯叶,就此写篇作文。历史题干脆只有一道:请评价一下汉武帝。“看了电视剧《汉武大帝》的人这时候可是赚了。”蒋方舟说。
  蒋方舟与其他人不同,当所有人的笔试结束之后,她被要求加试一场。加试的题目是请在一小时时间内就“谣言”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在监考老师的注视下,蒋方舟在一小时内写了一千多字。她觉得,这是学校对自己的质疑。
  媒体的质疑更长久了,一些人觉得蒋方舟的文章都是她妈写的。“得拼了命展示自己的知识结构。”于是,这篇千字文里出现了康德、老子、弗洛伊德、林语堂、加缪等人的著述片段,而诸如“谣言的本质是不真实,这是语言自身的孕育和顺产,而非偶然的宫外孕”的字句也足以显示她的与众不同。
  蒋方舟的笔试和面试通过了,她获得了降60分录取的承诺。
  蒋方舟从网上查到自己高考成绩当天,虽然认为成绩应该够了,但她还是觉得有点“?”,“本来可以考得更好的。” 语文是她所有科目里考得最差的。因为她觉得自己的价值观与出题老师几乎是相左的,她总得花很长时间来琢磨这些人到底是想要什么样的答案,而这么一思考,她所剩的答题时间就不多了。在蒋方舟看来,高考让很多人变得“脑残”,这是糟糕的选拔方式,但另外一方面又没有比这更公平的办法。
  还是出成绩那天,蒋方舟家的电话被媒体打爆了,她把电话的听筒放到了一边,这使得她在火车上执勤的父亲着急死了。“他怎么也打不通家里的电话,可能以为我是不是没考好,和我妈一起自杀了。”蒋方舟笑着说。
  蒋方舟说,她身边有很多人都想上清华,有的人给自己定的志愿是:第一志愿清华大学,第二志愿武汉长江大桥。“考不上清华就去跳桥。”蒋方舟又笑了。
  蒋方舟喜欢说她老了,“童年是一个迷宫,我庆幸自己没有进去。”但她又觉得人生是一个更大的迷宫,从一个迷宫出来,进入另一个迷宫,所有人都在寻找出口。

相关热词搜索:世界 蒋方 蒋方舟的世界 蒋方舟作品 蒋方舟照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