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科技出啥事了 [科技富民在高青]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黄河边上的高青县,是山东淄博有名的农业大县。本刊记者日前在当地采访发现,近年来,由于大力倡导科技富民,当地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脱颖而出,这些企业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百姓致富。
黄河岸边的“幸福猪”
由于濒临黄河,高青县水资源与饲草资源非常丰富,这里的农民历来有养猪的传统。
进入山东河源养殖繁育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源养殖)标准化养殖基地,一排排标准化猪舍映入眼帘。猪舍建在土台上,每个猪舍之间都隔着一个140米长、25米宽的池塘。这里的西、北、东三面都濒临黄河,与外界隔绝,南面是盐碱涝洼地,自成一个独立的生态单元。记者一行在养殖基地负责人的带领下,经过严格的消毒程序后,进入猪舍,只见一头头活泼、健康的猪在一层厚厚的黄色垫料上自由漫步、拱食。
河源养殖总经理禚启东介绍说,与传统的养殖模式相比,生态自然养猪法育肥的猪,肉嫩、瘦肉多、口感好、无药物残留,经山东省农科院严格检测,已经达到了有机猪的标准,被农业部评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
据介绍,市场上有机猪的价格每斤高于普通猪0.6元左右,按一头猪平均240斤计算,可多赚144元。
健康猪仔的养成,得益于该公司联合山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探索实施了生态自然养猪的循环产业化发展新模式。
记者在现场看到,猪舍里的垫料全部是粗纤维。饲养员告诉记者,垫料刚加满时,超出垫料池20公分,而到卖猪时要下去半米左右。少掉的部分都让猪吃了,用于增加身上的粗纤维。垫料要经常翻动,让猪的粪尿均匀散布,同时进行活性菌分解。微生物菌发酵长出的蛋白菌丝香味浓郁,供猪拱食,既可补充生态猪营养,又可增添生态猪肠道内的益生菌。
山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崔华伟博士进一步解释道,垫料用的是高青当地的稻壳、锯末,添加上生物菌混合拌匀而成。这种垫料能迅速降解、消化猪的排泄物,垫料中的有益菌同时能抑制猪舍中病原菌的产生,不会产生恶臭气,不滋生蛆虫。生活在垫料上的猪产生的粪尿正是微生物菌群的营养来源,可使垫料中的有益微生物不断繁殖,而且粪尿还会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可被猪食用的有机物和菌体蛋白质。
垫料一年更换一次。换下的主废弃料装袋后可加蘑菇菌生产各类菌食品,也可继续当作有机肥用于农作物,生产的玉米、小麦,可供喂猪使用,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链。
据了解,作为农业大县,高青每年要产生大量的玉米作物秸秆。如果将其焚烧,不仅污染环境,也是资源的一大浪费。“我们通过猪把秸秆过腹后,再把废弃的垫料用于发展沼气,沼渣制造生物有机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产业链。”禚启东说。
在高青县环保局局长王建永看来,自然生态养猪突破了传统养猪业的环境污染、疫病防控、肉品安全及效益低下等制约瓶颈。特别是在垫料组成、菌种筛选、发酵床预警监控、维护管理、疾病防疫、猪舍改造等方面,河源养殖建立了一整套符合山东及北方地区实际的技术体系,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酵床微生物添加剂。
通过这一技术喂养,使得河源养殖的生猪供不应求,赢得了上海与各地客商的赞誉。与此同时,快速发展壮大的河源养殖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成立了淄博高青河源养猪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依托河源养殖,尽可能地整合生态猪生产技术服务部门、养殖企业、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养殖散户等资源,形成了自然生态猪的饲养及加工合力。
为培植发展社员,公司最大程度让利:卖给社员的仔猪每头低于市场价50元;公司自己研发的饲料,每斤让利1元,每头猪从买进到育肥外卖,平均要吃250公斤左右饲料,整体让利500多元。有社员简单地算了笔帐,每头猪能为社员节约成本650多元。
对于养殖大户来说,最头痛的是防疫,要想养好猪,防疫是关键。一般猪场的主要防疫手段是打各种疫苗。而在河源养殖早已由打针转变成通过自己研制的生物菌进行保健。“我们有自己的一套保健程序。”技术厂长刘兆付拿着一本印有防疫流程的小册子告诉记者。“从猪出生到第85天,每天都有严格科学的保健内容。”
常家镇台李村猪农刘翠凤告诉记者:“原来我自己养猪的时候,每年大猪、小猪多次生病,控制不住,还死了好些,效益不好。自从加入合作社后,合作社定期派兽医来防疫,猪的病情控制住了,猪也长得快了。”
“在淄博河源养殖繁育有限公司的带动下,2010年,全县新增自然养猪法面积2048平方米,生猪存栏11.7万头,出栏19.82万头。”高青县畜牧兽医局局长王泽法说。
棉籽开发拓富路
除了生态养殖之外,让记者印象最深刻的要算对于棉籽的深度开发利用,这对于广大棉农来说无疑是一项善举。
高清县目前种植棉花20多万亩,棉农除了销售棉花之外,还销售棉籽,进一步拓展收入。
成立于2005年的山东丽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丽村生物),是一家致力于棉籽精深加工暨生物化学品开发与推广的高新技术企业,尽管成立时间不长,但业绩不斐。
记者走进该公司时已经夜幕降临,该公司董事长黄勤生表示,中国与美国、印度同为产棉大国,每年棉籽产量1300万吨左右,但中国是个资源短缺的国家,因而如何充分利用棉籽成了一个课题。
事实上,棉籽加工的技术探索早就在进行。1980年以前,棉籽加工非常粗糙,称为第一时期;1980年到2003年间,发明了一种新技术,加工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业内将此称为第二阶段;2003年以后,工艺、技术与设备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棉籽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脱籽棉蛋白进入了产业化,称之为第三阶段。
据黄勤生介绍,脱籽棉蛋白技术由清华紫光发明,目前为全球最领先的技术。前几年,丽村生物及时把握了这一机遇,与之进行深度合作,实施建设了年产6万吨脱酚棉籽蛋白项目,使用国家发明专利“液-液-固”脱酚棉籽蛋白三相萃取技术,把传统技术未开发出的棉籽特有价值充分挖潜和开发出来,使加工每吨棉籽的附加值提高300元以上。其主导产品脱酚棉籽蛋白有效地保留了棉籽中的蛋白质及其他有效成分,其蛋白含量高和氨基酸结构合理,完全可以代替豆粕、鱼粉等传统的饲料原料,广泛地应用在鸡、猪、牛、鱼虾等饲料中。
在科技助力之下,棉籽深加工加速了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对于棉籽的需求也进一步加大。
据悉,以每亩地产棉籽300斤左右计,整个高青县20万亩棉地产棉籽约6万吨,而丽村生物一年加工棉籽加工18万吨,在高青及周边,棉籽供不应求,大大拓展了农民致富渠道。
“棉籽收购价为2200元每吨,也就是每亩地棉籽方面收入600多元。”黄勤生说。
更为难得的是,经过多年的运行探索、创新,公司主要成本指标溶剂和甲醇单位消耗量仅为行业水平的三分之一,单位能耗下降了60%。
相关热词搜索:富民 科技 高青 科技富民在高青 科技创新大赛作品 科技创新强国富民背景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