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下脚步,你愿意吗? 忍不住慢下了脚步
发布时间:2020-03-25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如果我们是那些必须要坐在呼啸而过的列车上的人,如果列车迟迟不开,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我们是不是会依然真诚地悲伤着,甚至会在经过事故现场的时候,探头尝试看看窗外?
我和同事在节目上讨论过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呼喊中国是否能够把脚步放慢一点的时候,到底有多少人真的愿意?当灾难在别人身上发生的时候,我们悲伤,我们反思,我们寻找路径,但是如果要让我们所有人都慢下来的时候,我们想过我们愿意吗?
7?23事故发生之后,我们做了一个网络调查,题目非常的简单,那就是中国的铁路发展是否应该减速?结果让我非常惊讶,意见相当持平。我原本以为,在经过了这次事故之后,应该会是一面倒的意见。而在支持者里面,一个讲得最多的理由,那就是:只要确保安全,没有腐败,那么就可以保持高速度的发展。
只是,这只不过是我们美好的愿望。一个我们不愿意接受的现实:多快好省,其实是矛盾体,不是依靠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就可以调和的。我们有了眼前高速的经济发展速度,但我们又没有了什么?
另外支持者普遍用来支持自己的理由,就是必须要接受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为了更好地发展。但在我看来,这是功利主义思维,从福祉的最大化出发,接受一小部分人,为了一个更多人能够获得的“更好”而利益受损。
我曾经在微博上提到功利主义,开玩笑说,是不是应该把功利主义始祖边沁,从英国伦敦请到中国,因为在中国,一定是他的信徒人数最多。很多网友提出抗议,因为在他们看来,边沁强调的是社会福祉,而中国官员在意的是利益最大化。这点我承认。但是,撇开那些只讲自己利益的官员,如果政府的公共政策,是从社会福祉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就不存在问题了吗?我们就可以全盘接受了吗?
和一个铁道部官员私下聊,他很委屈:“为何这样快通车?真的是因为负责救援工作的汇报说,救援完了呀。如果不通车,其他的人怎么办呢?你看看通车后的上座率,超过百分之一百呀。”
我忽然很理解他的委屈,因为对于任何一个从效率出发的人来说,都会对遭受到的批评感到不理解。就好像清理现场的程序,这次和过去没有两样,也因为这样,作为管理者,他无法理解,既然按章办事,为何大家会无法接受。撇开官员从自己的利益,也就是政绩的角度,单纯从社会福祉的角度出发,恢复通车,可以让更多人受益,让更多人的生活,不会因为这次事故而受到影响。
只是,官员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虽然还是有很多人和他们一样的思维方式,运用同样的逻辑,但这个社会,也有和他们不一样的人,他们看重的不是速度,不是效率;他们看重公平,看重对生命尊重的态度;也有的因为涉及自己,即便在死者家属中,他们的要求也有不同,有些人认定,死亡不可以用钱来计算,他们要真相,要对逝者的尊重,这让面对他们的官员束手无策,也百思不得其解。他们不懂,这个社会,开始有了不同的标准。
这当然是好事情。但是,这依然只是我们对别人的要求,我们对我们自己呢?
是的,生活还是要继续。就在我们关注这个事件、呼喊真相、寻找深层次的原因的时候,我们看着轰隆隆的火车,从它的同伴身上呼啸而过的时候,我们感觉不安。我们的良知让我们不安,因为实在来得太快。
但是如果我们是那些必须要坐在呼啸而过的列车上的人,如果列车迟迟不开,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我们是不是会依然真诚地悲伤着,甚至会在经过现场的时候,探头尝试看看窗外,试图寻找在路轨下横卧的残骸,用我们哀伤的目光,送那些死者一程,和同车的伙伴声讨那些不负责的官员,然后,开往下一站?
慢下来,社会是要共同付出代价的,这些代价,如果转换成数据,可能在很多人看来,太不划算,因为社会总是要进步,进步同样需要代价。如果这个社会上的大部分人,在做任何好的事情,都是出于一种如何获取回报的计算的时候,我真的很怀疑,到底是不是慢得下来。
如果善恶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因为义务,不是应该固守的品德,那么,飞快的脚步,真的能够慢下来吗?
相关热词搜索:脚步 慢下脚步 你愿意吗? 慢下脚步 一切都很美 慢下脚步为的是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