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意志 潘森多少钱【创新铸就了“不锈”的钢铁企业】

发布时间:2020-03-24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1角的不锈钢硬币、抗菌不锈钢餐具、铁路载重货车专用不锈钢板、超薄不锈钢精密带钢、高强度汽车大梁钢、神舟飞船用特种钢材……能像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钢”)这样,产品应用范围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到高端领域、重点行业的企业,还真不多见。太钢,这个以不锈钢为主的特色显著的钢铁企业,正引领着钢铁业尤其是不锈钢产业的绿色发展、低碳发展。
  在太钢集团古朴的办公楼内,我们敲响了董事长李晓波的门。太钢的精神、太钢成功的原因,在他看来都可以归结成两个字――创新。
  “创新让我们走到了世界之巅,要保持领先更要创新。”李晓波说。
  
  观念创新,80年老厂先破后立
  我们的采访从太钢的历史谈起。
  上世纪初,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真切建言“以天赋之煤铁资源,振兴民族工业”,民族实业家纷纷响应。1934年,太钢的前身――西北炼钢厂在太原应运而生。
  比共和国年龄还大的太钢,锻造了一个个钢铁奇迹:成功冶炼出中国第一炉不锈钢,轧制出第一张热轧硅钢片,自行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台不锈钢立式板坯连铸机,建成中国第一条不锈钢板材生产线。
  然而,上世纪90年代,太钢在规模上和产量上却都被挤出了“中国十大钢”的龙虎榜。不锈钢产量始终未超过10万吨,不锈钢销售收入也仅占总销售收入的10%左右。
  怎么办?李晓波谈到了他在任总经理时的一次“砸”钢事件。
  2002年,太钢生产的276吨不锈钢冷轧薄板和冷轧硅钢板没有达到出厂标准。当时的领导层经过反复考虑,毅然决定将这些钢板销毁回炉。很多干部职工觉得心痛:276吨钢不是个小数字,那可是数百万元的损失呀!但领导层认为,如果让这些钢流向市面,损失的不仅是钱,更是太钢的未来。
  2006年9月29日,太钢新不锈钢工程正式竣工投产,形成了年产300万吨不锈钢的能力,成为全球产能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最先进的不锈钢企业。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多,“暴风雨”就向这艘钢铁巨轮猛烈扑来。当时,李晓波刚刚挑起董事长的重担。2008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钢铁行业陷入严重的低迷期:订单不足、库存上升、价格下跌、成本升高、效益下滑……太钢面临多年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
  面对危机,李晓波冷静地提出了“三只眼睛看世界”的战略:第一只眼睛看客户,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客户的新需求,以最快的速度,把最合适的产品送到最需要的客户手中;第二只眼睛看同行,继续瞄准世界超一流的钢铁企业,实施动态对标;第三只眼睛看政策,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机遇,系统分析相关行业发展趋势,跟踪行业重大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全力开发新的市场、引导消费,寻找新的效益增长点。
  “三只眼睛”让太钢找到了应对危机的策略。太钢响亮提出:结构调整项目的进度不变、投资不减、标准不降,投资30多亿元的不锈钢管、不锈钢高强度精密带钢、特种型材径锻机三大品种结构调整项目陆续投产。
  “在生与死的激烈竞争下,才能迸发出创新的激情与灵感。创新让我们浴火重生。”李晓波站起身来,在办公室边走边说。
  2009年,国际大型不锈钢企业产量大幅下降,但太钢却逆势上扬,产量跃居全球第一,平稳度过了金融危机的漩涡。
  李晓波说,最大并不意味着最具竞争力,最好与最大携手才是最强。太钢提出的“十二五”总体思路和目标是:坚持做强主业、延伸发展、多元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到2015年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成为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大型企业集团。
  
  技术创新,敢于第一个吃螃蟹
  48岁的李晓波出生于内蒙古,1984年他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毕业后,进入太钢工作。近30年的工作生涯,让外表儒雅的李晓波具有了敢为人先的非凡毅力,也练就了钢铁般的坚韧性格。
  2010年10月29日,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协作,在全球首创研发成功的第三代汽车用钢在太钢试制成功。第三代汽车用钢生命周期长,同时,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塑性,安全性非常高,油耗低。但由于没有可借鉴的技术和标准,在冶炼、连铸和轧制过程中都可能出现大问题,开始没有企业愿意第一个工业化试制。
  面对挑战,李晓波站出来主动请战。他斩钉截铁地说:“太钢来干,而且一定要干好。”
  连铸过程是否顺利,锰含量高对成品化学成分控制准确影响有多大……反复论证研究的过程,足足用了4个月,被称之为变形“精刚”3的第三代汽车用钢在太钢一次试制成功。
  令太钢引以为傲的远不止这一种产品。走进太钢技术中心的产品展示厅,我们看到了太钢无数的“骄傲”:火车轮轴钢、轨道客车不锈钢面板、化学品船用不锈钢……太钢的不锈钢产品已经稳步进入石油、铁道、汽车、造船等领域,成功应用于秦山核电站、三峡大坝、“东风”系列火箭等重点工程。在2010年,太钢“智”造的产品在国内10多个重要行业领域担当“领头羊”,20多个钢材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30多个品种成功替代进口。
  “没有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就做不出来这么多首创。”李晓波说。
  目前,太钢正参与俄罗斯、美国等多个国家共同投资建设的“人造太阳”(可控核聚变反应堆,产生能量的方式和太阳类似)项目。太钢已率先参与了该项目不锈钢材料的技术交流及板材、锻件、钢管等试料的研制,并通过了产品评定。
  李晓波自豪地告诉记者:“就在今年8月,太钢集团被国家工信部和财政部联合评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太钢是唯一入选的钢铁冶金企业。”
  技术创新推动太钢不断“智”造出一个个世界第一:2010年底,世界最大不锈钢无缝钢管厂正式投运;世界最大精密带钢厂(生产的不锈钢板最薄可达头发丝的1/3)在太钢建成;2011年1月,全球最大的径锻机项目在太钢投产;9月6日,太钢又攻克一项世界性技术难题,研发出全球第一支使用挤压机生产的W型钢,产品将主要应用于核电裂变反应堆的管道支架……
  鲜花和掌声并没有“醉”倒李晓波,他心忧目前钢铁市场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供大于求的情况,同时也心痛某些钢铁尖端产品还要依赖于进口的局面。“我们瞄准了为数不多的高端产品,加紧研发,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今年上半年太钢已投资530亿元,未来还将投资500亿元,实施一批高、精、尖储备项目。”
  思路创新,废物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钢铁行业是典型的高碳行业,如何实现低碳发展?李晓波有自己的思考。
  “废物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关键在于你创新开发去用。”李晓波说。
  9月16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经过太钢粉煤灰综合利用有限公司时,看到拉粉煤灰砖的汽车排成了长龙。拉运的司机说,他每天一大早就抢着拉砖,最担心拉不上砖。
  太钢每年要产生30万吨左右粉煤灰,处理粉煤灰的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变废为宝,太钢建成了年产30万立方米的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及2亿块蒸压粉煤灰砖的生产线。这两种砖重量轻、保温隔热性能好,是优良的墙体填充材料。其中加气混凝土砌块比传统墙体材料节能65%以上。
  “上海世博会山西馆的外墙,就是用我们太钢生产的粉煤灰砖砌的。”李晓波微笑着说。
  在李晓波的观念里,所谓“绿色企业”,不仅指产品“绿色”,而且生产过程也要“绿色”。
  2010年8月至今年7月,国内第一套采用活性炭技术对烧结机烟气进行脱硫净化的装置、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喷雾焙烧法工艺建成的处理规模最大、工艺最先进的不锈冷轧废混酸再生工程先后在太钢投运;国内首套全功能冶金除尘灰资源化装置在太钢投产,其中,不锈钢除尘灰冶炼工艺属国际首创……像这样依靠创新创造的行业第一,在太钢比比皆是。截至2010年底,太钢已累计拥有专利1183件,累计创效2亿元以上。
  榨干吃尽使废物变成了宝。李晓波微笑着说:“绿色发展,不仅是城市和社会的客观要求,更是太钢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要让绿色发展成为太钢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不是‘烧钱’,而是新的效益增长点。今年上半年,太钢绿色发展项目已增加产值12亿元,增加效益4亿元。现在,我们还成立了工程技术公司,把自己研发的产品新技术、节能新技术对外输出,为国内钢铁行业的绿色发展、健康发展提供自己所能。”
  “除对自身产生的废弃物充分再利用外,太钢正在把大量的城市垃圾变废为宝,对废旧机动车、轮胎、塑料、医疗垃圾等城市工业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已经启动。循环经济也使太钢与城市更加和谐,太钢回收生产余热,为太原市城区1000多万平方米的居民住宅提供冬季取暖热源;率先采用高新技术对太原城北地区居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日处理量达5.5万吨……”
  目前,太钢已形成了固态、液态、气态3条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和“中国钢铁工业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企业”。
  李晓波很有信心地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太钢将加快推进由“企业内部小循环”向“城市大循环”的转变,成为全球最绿色的钢厂。
  
  人才创新,后备人才送到麻省理工
  创新,依赖的是钢铁般强有力的人才。不论是选拔、培养、使用的过程,还是奖励的力度,太钢对人才的重视在业内有口皆碑。
  早在2004年5月,太钢就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是我国第一个不锈钢高新技术的研发平台。太钢实施了“515”人才工程:培养造就50名高级管理人才、100名高级技术专家和500名优秀操作手。
  进入新世纪,太钢全球化速度加快:出资收购土耳其铬矿资源;与中国有色集团共同投资开发缅甸达贡山镍资源;牵手宝钢、中信,收购世界上最大铌公司巴西矿冶15%的股权;做强做大不锈钢生态工业园区,打造成世界级不锈钢深加工基地……这些项目的运营都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人才来支撑。
  “上海交通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推出‘中国全球运营领袖’项目,太钢是国内首家参与该项目的国有企业。9月开始,10名学员将在两所名校分别接受一年和一年半的培训,他们是我们太钢未来的栋梁之才。”李晓波指着电脑上的一张合影告诉记者。
  太钢建立起以科研课题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科技创新机制,每年重奖科技功臣。在太钢,技术中心是最气派的办公场所,而集团领导层所在的办公楼却是最古老最简单的。太钢优秀人才的薪酬可超过本单位人均收入的2―3倍,关键人才可超过5倍。
  “太钢对待人才从不吝啬。7年前,在解决不锈钢产品缺陷过程中,一名技术专家提了一条关键性建议,我们就奖励了他20万元。现在已经形成了制度。”李晓波说。
  目前,太钢已经形成以不锈钢为主的核心技术700多项,其中近百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采访中,李晓波说正在关注欧债危机,全球化中的太钢越来越明显受到蝴蝶效应的影响,只有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同时从脚下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李晓波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几本关于风险管控、质量战略的业内书,谈起这个话题,李晓波说,诚信是一个人的品格,质量就是一个企业的品格。说起“课外书”――《苦难辉煌》、《中国震撼》,自言读书是一种生活习惯的李晓波说:“没有看过的话,我建议你们也看看。心中有了大格局,一个人、一个企业才能干大事,才能使自己对社会的价值最大化。”
  以人才为基础,以创新为保“先”剂,李晓波和他领导下的太钢将永不“生锈”。

相关热词搜索:铸就 钢铁企业 创新 创新铸就了“不锈”的钢铁企业 创新铸就不锈钢 创新铸就跨越式发展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