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调解我们年轻而脆弱的婚姻_我们脆弱的婚姻
发布时间:2020-03-24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现代生活正以一种隐形方式侵蚀着婚姻基础。夫妻俩“朝九晚五”,见面的时间没同事多,吃饭的次数没客户多。年复一年,忽然抬头,我们的枕边人成了陌生人;曾有的真感情也“空心化”。
8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婚姻法司法解释(三)》,针对婚前贷款买房、婚后父母为子女买房、夫妻之间赠予房产等问题做出解释。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夫妻随即考虑房产署两人的名,一些地方则趁机出台“加名税”,被人们斥为“趁火打劫”。9月1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叫停“加名税”,没有了几万元的交税负担,更多夫妻拥进“加名潮”中。
在法律上,明确财产归属很正常,可减少婚变时的产权纠纷。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对房产归属作出规定,也是因为类似纠纷越来越多。然而,这条司法解释带来争议,说明它多多少少戳到了财产归属这个婚姻的痛处,让人觉得这个时代的婚姻变得十分脆弱。
婚姻脆弱与否,关键看感情。维系感情的绝不是几处房产,而是丰富的婚姻内容。这个内容,有彼此的恩爱,也有时代的内涵。
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人,他们的婚姻称得上现存“最古老”的婚姻。他们成婚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还未完全消除,不少人却已经开始自由选择。婚后,他们面对的是一个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前的炮火纷飞、颠沛流离,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运动、饥饿贫寒,都构成了对婚姻的严峻考验。虽然也有人在动荡中“划清界限”,但更多人还是相依为命。这样的婚姻,是用血泪、生死、苦难这些最深沉的东西夯实的。
出生于四五十年代的人,与他们的前辈相比,婚姻的坎坷明显减少了。改革开放后,他们急需让日子温饱起来,你支持我的工作,我当好你的“后勤”,一起为改善家庭生活努力,是那个时代最常见的婚姻。即使后来有了“外面的诱惑”,面临“婚姻围城”,但他们自幼目睹了上一代人对家庭的忠诚,“感情为重”在他们心中还是占有压倒性优势。
随后,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人,结婚时已经不再为生活发愁,有大把时间和足够的条件,琢磨“爱情是什么”这些务虚的玩意儿,婚外情、多角恋在这个年代已不新鲜。但他们同样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婚姻。“心跳可以玩,家庭不能散”,“离婚是伤筋动骨的折腾”,是不少人典型的婚姻心态。
等“80后”、“90后”到了适婚年龄时,30年的市场经济发展、近10年日益凸显的贫富差距彻底解构了婚姻观。婚姻走进了“理财时代”,物质成了绕不开的话题。加上文艺作品的宣传,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就不配有一个现代的婚姻,成了不少年轻人的共识。
审视几代人的婚姻,不难看出,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夫妻“同甘”越来越多,“共苦”越来越少。这固然是好事,但苦难常常是感情的试金石,缺少了它,人们很难看到在生死关头、抉择时刻“另一半”的表现,很难体察婚姻中的忘我情怀。
更为紧要的,现代生活正以一种隐形方式侵蚀着婚姻基础。城市里,夫妻俩“朝九晚五”,见面的时间没同事多,吃饭的次数没客户多。农村中,大量男性外出务工,大批妇女“闲置”。年复一年,忽然抬头,我们的枕边人多少成了陌生人;曾有的真感情也“空心化”。
英国《每日电讯报》曾感叹,过去5年中国离婚数年增长率为7%,与GDP的增速几乎一致。当然,这可不是“中国特色”:从二战结束到1979年,美国经济迅速繁荣,离婚率也节节攀升,曾达到50%的历史最高值。问题是,在经历了那段婚姻脆弱的年代后,美国社会开始反思,重塑婚姻、家庭和道德观念,近20年维持了低离婚率。我们当代的婚姻,又如何能走出物质困境,重新找到深厚的感情基础呢?
编辑:许陈静 美编:苑立荣 编审:丁子
相关热词搜索:脆弱 婚姻 我们脆弱的婚姻 婚姻脆弱 现代婚姻脆弱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