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打包厂有什么意义 [平和打包厂]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方志中有记载:1905年英商平和洋行在汉口英租界,即现在的青岛路开设平和打包厂,就是汉口人口中的“棉花打包厂”,专为洋行收购江汉平原的棉花,采用机械打包,长途海运至欧洲。兼打牛羊皮、羽毛、?麻,还同时经营桐油、生漆、猪鬃、中药材等进出口业务,打包厂的月生产能力为28800包,每包重250公斤,需大量人工,老汉口人中,常有一家人都在打包厂做工的景况。
  打包厂是武汉较早的多层工业建筑,由于收归武汉商业储运公司所有,很难进入厂房内一窥究竟,据记载,厂房内为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仅凭站在入口处所见,四层厂房的格局,框架柱的受力筋与分布钢筋的构造与现代钢构建筑极其相似,依稀可以推断,当时钢筋混凝土的应用已经十分成熟。临街的红砖清水墙,有50厘米宽,为消除大片墙面的笨重感,墙面不断有垂直线条造成阴影效果,整体用红砖,毫无缺损,灰浆用平缝与墙身齐平,抱柱略微凸出墙面,上部为拱券砖,排列整齐,灰缝一致,砖是先刨成大小头然后砌筑,工艺繁复。
  特别说明的是,平和打包厂工程是汉协盛承建的第一项工程,竣工之后广受赞许,汉协盛因此名声大震,成为汉口租界区乃至整个武汉最为有名的承建商,相继接下汇丰银行、保安洋行、武汉大学、西商跑马场等大量工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占打包厂,1953年由中南军政委员会贸易部接管,1954年成立武汉商业储运公司后,打包厂改为仓库,使用至今,现在的汉口人更习惯称它为青岛路仓库。
  2006年的夏天,平和打包厂重新回到武汉人的视野,有记者探访其间,发现“在这里能看到一百多年前的机器管道、老电话、老车床、铜摇铃依然保持原装,这些积满灰尘的物件、墙体上的雕饰,以及独到的建筑设计,记录着历史沧桑。”时任负责人余建桥表示,他们决定仿效美国纽约SOHO艺术社区,将打包厂改建成文化市场,发展创意产业,目标是打造一个武汉的“798”,在随后公布的规划中,青岛路仓库将首先拿出7000多平方米,开发艺术设计、动漫等创业产业以及艺术家工作室。
  可惜的是,此后不久,余建桥被调离青岛路仓库,改造事宜被搁置下来,更是绝迹于媒体,在2006年至2010年之间,我曾多次探访过打包厂,一次比一次清冷,这次采访在某个雨后的中午,空荡荡的仓库里只有孤独冷漠的看门人,大门内侧的天蓝色墙壁斑驳,丝毫想像不出当年机器轰鸣的喧嚣场景。

相关热词搜索:打包 平和 平和打包厂 平和打包厂旧址 平和打包厂出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