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的前世今生】海地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搜索”海地      海地位于加勒比海北部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的西北部,占海地岛的三分之一左右。“海地”在印第安语中,意为“多山的土地”,海地的山地面积占三分之二,平原占三分之一。距美国约1,200公里,东面与同处该岛的多米尼加共和国相邻;南临加勒比海;北濒大西洋;西与古巴和牙买加隔海相望。面积27,750平方公里;人口1003万(2009年),人口相对年轻,25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60%。95%的居民是黑人,5%为白人或黑白混血种人。法语和克里奥尔语为海地官方语言,但会讲法语的居民只占少数。气候属于热带和半干旱类型,干旱和暴雨交替出现。海地首都太子港,人口200万。
  海地是拉美最贫穷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据统计,2009年,海地国内生产总值(GDP)69.08亿美元,人均GDP(购买力平均价)只有772美元,在世界排名第128位。
  海地于1956年与台湾当局建立了“邦交”关系。1996年6月,中国与海地两国驻联合国代表在纽约签署了《中国与海地互设商务代表处协议》,1997年1月,中国海地贸易发展办事处在太子港设立;1998年2月,海地中国贸易办事处在北京开设。
  多年来,海地一直是多灾多难,政治危机不断,社会持续动荡,内乱此起彼伏,百姓无安全保障,再加上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使这个小小的岛国越来越穷,越来越乱。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海地内乱和内战不止,政变频繁,民选总统多次被迫流亡国外。为此,2004年4月,联合国决定向海地派遣维和部队,以稳定其局势。
  
  海地“前世”
  
  哥伦布在首航美洲时,于1492年12月15日到达海地所处的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502年,海地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659年法国军队占领海地,1697年西班牙与法国签订《勒斯维克条约》,把海地割让给法国,当时称为“法属圣多明各”。由于殖民者的杀戮、劳役及传染病的流传使当地原来的印第安泰诺人几乎被灭绝。为弥补劳动力的不足,殖民者从非洲运来大量的黑人,到1791年,在海地的黑奴已达70万,他们受到奴隶制残酷的压迫。
  1791年,海地黑白混血种人和黑奴举行起义。1801年7月,海地人民在杜桑•卢韦多尔(Toussaint Louverture)领导下,宣布自治和废除奴隶制。1803年,海地人民又在德萨利纳(Desalines)领导下,彻底打败法军。1804年1月1日,海地正式宣布独立,德萨利纳当选总统,不久他称帝。海地是拉美地区第一个宣布独立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独立的黑人共和国。海地革命揭开了拉美独立战争的序幕。海地独立初期,其领土包括整个伊斯帕尼奥拉岛,即包括现在的多米尼加共和国。
  但是,独立并没有给这块土地带来稳定与繁荣,在独立后的100多年中,海地平均每5年更换一位执政者。国内各考迪略(军阀)之间争权夺利,内乱不断;外部新老殖民主义千方百计想控制和霸占海地这个战略要地。1805年,伊斯帕尼奥拉岛东部(即多米尼加)再度被法国殖民者占领,自1809年起,又被西班牙殖民者控制。而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即海地)则出现南北分治的局面。1806年10月,德萨利纳被杀害后,海地北部是黑人将军克里斯托夫领导的“海地国”;而南部是由混血种人佩蒂翁领导的“海地共和国”。1820年,混血种人布瓦耶结束了南北分治的局面,并于1822年统一全岛,成立了“海地共和国”。然而,从1843年起,海地政局又出现极度动荡。从1843―1915年的72年间,海地先后更换了22位总统,其中只有2人是和平离职的,其余均被推翻、打死或逃亡国外。
  1915年7月至1934年8月,美国用武力占领海地长达20年之久。美国垄断资本掠夺了海地大片肥沃的土地、矿山、工厂,垄断了海地的对外贸易,控制了海地的经济命脉。
  1957年9月至1986年2月,杜瓦利埃(Duvalier)家族在海地实现了28年的残暴独裁统治。其中老杜瓦利埃即弗朗索瓦•杜瓦利埃(Francois Duvalier)于1971年让位给其子小杜瓦利埃即让―克洛德•杜瓦利埃(Jean-Claude Duvalier)。1975年,小杜瓦利埃为举办婚礼,花费700万美元,为其父修建陵墓花费300万美元。在杜瓦利埃家族的统治下,全国1%的富人占有国民总收入的44%,而1984年全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90美元。1986年2月7日,小杜瓦利埃独裁统治被人民起义所推翻,小杜瓦利埃被迫乘飞机逃亡国外。
  1988年海地举行大选,选出了第一个民选总统马尼加,但仅4个月后,马尼加被军事政变推翻;之后,又发生多次政变。
  1990年12月,在国际社会的监督下,海地举行大选,黑人神父阿里斯蒂德(Jean-Bertrand Aristide)当选总统,但1991年9月,阿里斯蒂德总统被武装部队总司令塞德拉斯将军推翻。1993年7月,在联合国、美洲国家组织调停下,塞德拉斯与阿里斯蒂德达成《加弗纳斯岛协议》,让阿里斯蒂德回国任总统,但塞德拉斯没有履行协议。1994年在联合国多国部队大军压力下,10月,塞德拉斯被迫交出政权,阿里斯蒂德重新执政。在美国帮助下回国重新执政的阿里斯蒂德于1995年解散了海地军队,成立了主要由穷人组成的警察部队作为其执政保障,但这支仅有4000多人的队伍训练不足、装备落后,无力与主要由前政府军成员组成的反政府武装抗衡。
  
  海地“今生”
  
  海地现任总统普雷瓦尔生于1943年1月17日太子港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963年到比利时攻读农艺学。1968年定居美国,1975年回国,当过面包房老板。在杜瓦利埃家族独裁统治期间,流亡美国。杜瓦利埃政权垮台后,1987-1991年担任负责调查杜瓦利埃统治时期海地大批人员失踪问题委员会主席。1991年2月阿里斯蒂德就任总统后,普雷瓦尔出任总理兼国防和内政部长。同年9月阿里斯蒂德被推翻后,流亡美国。1994年10月回国。1995年担任海地经济和社会救济基金会主席,同年12月17日当选总统,1996年2月7日就职至2001年。2006年2月再次当选总统,5月14日就职。
  20世纪80年代海地经济经历了衰退,1980―1991年GDP年均增长率只有1%。政局的不稳定使经济发展受到影响,1988―1991年,海地先后换了6位总统。1991年由于发生军事政变,加之国际制裁,海地经济一落千丈。1991―1994年,通货膨胀率从12%上升到51%,财政赤字从1.37%增加到3.31%,外贸出口从2.24亿美元下降到6,700万美元,外贸进口从5.31亿美元下滑到2.35亿美元,国内投资占GDP的比重从13.8%猛跌到6%。1994年,随着民主的恢复和制裁的解除,政府提出了稳定经济、放开贸易、改造国企和下放权力的经济政策。199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海地签订了2,000万特别提款权的确认协议,以支持海地恢复经济。1996年又签订了三年投资计划,帮助海地加速经济结构调整。1995―2000年,海地经济年均增长率为2.5%,主要是建筑、工程和外贸出口拉动的结果。2001年以来,经济增长缓慢,2001年为负1%;2002年为负0.9%;2003年为0.4%;2004年为负3.5%;2005年为1.8%;2006年为2.3%;2007年为3.3%;2008年为1.5%;2009年为2%。
  目前,海地是拉美最贫困的国家,78%居民是穷人,54%的居民是赤贫。海地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其一,新老殖民主义长期对海地的统治和掠夺;其二,长期以来国内的独裁统治和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国内政局持续动荡,政变频繁;政府行政治理能力有限,国内和国际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其三,由于国内经济不发达,国民教育水平低下,文盲率高达47%,而教育程度比较高的人才又大量流向国外;四是由于自然灾害频繁,几乎每年都遇到飓风和水灾。
  2008年,海地遭受了Gustav和Ike两次飓风和Fay和Hanna两次热带风暴,死亡793人,失踪310人,经济损失80亿美元。当地粮食价格飞涨,半公升左右容积的白米要价50美元,当地贫穷的民众买不起白米,只好吃以黄土加上盐巴、蔬菜油制成饼来果腹,这种泥饼可以压抑饥饿感,不但被拿来充饥,甚至还在当地的市集贩卖。尽管海地政府提醒民众,吃这种泥饼会影响健康,但贫穷的民众饥肠辘辘,也只能靠泥饼维生。
  长期以来,海地一直是国际援助较大的受益国,其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依赖外援。海地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外来输血”,政府预算的一半来自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的援助,而这些援助的到位却极为缓慢。海地的经济以农业为主,70%的居民务农,但粮食不能自给;工业薄弱,主要有纺织工业和食品加工业;矿产有铝矾土、金、银、铜、铁等,但蕴藏量不大;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政局动荡和基础设施不足,使旅游业受到不利影响。海地在美国的合法和非法的侨民有200多万,在多米尼加共和国的侨民有100多万,此外,在加拿大、巴哈马、法国、墨西哥等国也有不少海地的移民。侨汇收入是海地主要的外汇来源,约占GDP的20%左右。
  由于多年来原有的森林被大量无序地砍伐,森林面积从1923年占总面积的60%减少到2006年占总面积的2%,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海地基础设施本来就严重不足,缺水少电,生产成本偏高,通讯费用昂贵,连年的灾害使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目前,海地是一个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国家,长期的外患内乱和天灾人祸使海地贫困落后。2010年1月12日的大地震又加剧了海地人民的困难,造成了20多万人死亡,300万人受灾,基础设施进一步遭到了严重破坏。
  
  徐世澄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

相关热词搜索:海地 前世 今生 海地的前世今生 前世今生 今生前世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