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出口企业的转型考量】义乌5一10元服装批发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企业转型应该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个结合体,不是逼不得已才转型,要正确对待,冷静之后才能有新的出发点。      6月中旬,温州11家鞋革与服装企业代表去欧洲考察,这些长期做代加工业务的企业,想借海外并购寻找新的出路。6月29日,法国皮尔?卡丹公司将旗下在华成衣和衣饰业务以2亿欧元的总价卖给广州健升贸易有限公司和卡丹路公司。
  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提供的数字,截至今年6月,中国从事纺织服装出口的企业已从去年的5万多家剧减至4万多家。6月11日,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表示,他们正在进行的“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复苏中的作用”调研显示,40%的中小企业已经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倒闭,40%的企业正在生死线上徘徊,只有20%的企业没有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此中,众所公认,服装出口企业是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
  致使企业倒闭的原因很多,资金链断裂、失去订单等。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或有好的质量、品牌,抑或口碑,现在,转型是他们谈及率最高的话题,但转向哪里,怎样转型成功,却是他们共同面临的难题。
  
  政策利好难抵回暖疑问
  
  今年1―5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588.52亿美元,同比下降11%。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368.23亿美元,同比下降8.1%。业内人士指出,按此态势,年底能否完成纺织品出口与国家GDP同步增长的目标或成疑问。
  今年4月24日,《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正式出台,该《规划》将纺织业提至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产业的高度上。新的定位和认可,为长远推动纺织工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性保障”。但是,中国99%的纺织企业为中小企业,且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负债率较高,企业信用、融资能力、扩张能力都较弱。尽管《规划》中规定给予纺织企业融资支持、减轻负担和不合理收费、鼓励并购重组等,但在具体执行上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见效。且由于浙江江龙集团等昔日龙头企业破产引发系列恶性债务问题等案例,中小企业新的融资面临诸多不利因素。
  与此同时,为舒缓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冲击,4月1日起,我国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5%上调至16%,这是自去年8月以来第四次上调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估算,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上调1个百分点,纺织行业约将直接获利约80亿元。但今年4月的纺织服装出口数据并没有像期待中那样因退税率上调而大幅增长,更令业界对出口“回暖”趋势不能达成共识。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指出,“服装行业回暖没有那么简单,短期全面复苏不符合经济规律,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服装出口企业要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
  不过,相较今年因贸易摩擦加剧带来的费用,出口退税率上调能为企业带来的实惠显得杯水车薪。从去年12月1日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每两周发布一次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口的统计报告,对中国相关产品的进口进行监测。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也要求自今年2月份起,所有出口到该国的纺织服装必须执行新的安全规定,违规企业将被重罚最高1500万美元。这些基于贸易保护的壁垒,将增加中国出口企业的加工制造难度,明显提高出口制造成本。
  
  在“走出去”中生存
  
  虽然行业出口的未来有诸多变数,但坚持“走出去”仍是众多企业的共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认为,出口状况能否改善,是纺织工业能否真正走出低谷的重要标志。
  对此,国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提出了当前状况下服装企业“走出去”的三大目标。其一是切入价值链的高增值环节,即流通和品牌等环节。其二是规避贸易壁垒。“走出去投资是一项重要的手段。”其三是寻求低成本基地,提高自己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具体到个体,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应对。强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在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自主品牌上有所作为等,是几乎所有企业追求的“转型”目标。
  在浙江省上一轮的服装企业生死大洗牌中,湖州大港宝隆制衣有限公司是存活下来且存活得还不错的一家。今年4月,他们接到了南美一个1000多万美元的网眼袋加工订单,这即使在服装纺织企业云集的湖州市,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大单,让他们可以在仍显惨淡和残酷的行业竞争中有了更多抵抗风险的实力和信心。
  这家公司成立于2004年,年生产加工服装400万件/套,在当地属于中等规模,产品95%以上销往美国、法国、古巴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公司总经理徐惠荣告诉本刊记者,和大多数以出口为主的制衣公司相似,加工制作是他们主要产值来源,长期以来,他们对研发与品牌鲜有涉猎。和大多数企业一样,他们刚刚经历了发展中的低谷,去年11月到今年4月的6个月中,订单量仅为120万件,比往年减少20%。但这个数字与同时期同行业下降80%甚至90%的营业额相比还是比较乐观的。
  对于公司的幸运存活,徐惠荣将其归功于自己对诚信和人才的经营。“对社会负责,环保生产;对顾客负责,保证质量;对员工负责,信守承诺。”对于低成本、低制作的外贸出口企业来说,订单是生存的根本。在徐惠荣的生意经里,诚信和人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多大的信誉度就意味着多大的订单量,而“从做朋友到做生意,亦需要三年时间的铺垫”;所有的管理层在岗前培训时都会接到指令,“无论工作多么忙碌,有员工反应工作生活情况,一定及时回复”。这家公司还有一条特殊的规矩,“懂行三分三”,即非专业技术人员需懂业务的33%。“让所有人都懂得百分百是不现实的,这样的人才队伍带出去没人敢和企业做生意,三分三可以让合作者信服并愉悦地接受。”
  
  基于现实的转型尝试
  
  “拿摸转型要不得”,对于目前纺织服装业内企业情急之下拍脑袋转型等轻率行为,徐惠荣显得有些急,“目前谈企业转型有扬汤止沸之嫌,转型不是说转就转,也不是简单地从一个行业转到另一个行业,企业转型应该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个结合体,不是逼不得已才转型,要正确对待,冷静之后才能有新的出发点。”
  今年3月,徐惠荣成立了具有产业顾问性质的锦云进出口有限公司,当月营业额达到80万美元。与此同时,他们投入上百万美元在美国注册了一家服装公司,从事品牌开发与设计及市场调研工作。这些原本是他创业计划中的应有之义,在金融危机下,却帮他掳获了最新市场机遇,实现了新市场的占领和新业务的扩张。鉴于公司临近上海港和宁波港,以及多年在美国奠定的市场基础,公司发展的新目标被锁定在服装行业的中美物流上,旨在减少贸易双方在国内的仓储费用,目前这一新业务即将投入运营。他们期望能够用三年时间,实现从制作业向服务业的转型,同时完成从外贸到研发自主品牌的转变。
  之外,更为大胆和“离谱”的转型是关于湖州国际养生园。在旅游胜地太湖湖畔创建一个包含中医养生、健康查体、特色疗养康复、书画鉴赏、药膳饮食等多种功能的养生园,是徐惠荣和他父亲、以及知名中医专家李富玉多年的梦想,这次他和他的团队借转型之机,正将其一步步地变成现实。“只有把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同科学的养生保健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打造出亚洲一流的旅游品牌。”这一项目的建设初衷是满足人们尤其亚健康人群养生保健的需求。作为综合性和公益性的服务项目,它已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度假休闲旅游了,超大面积、超大规模和复合形态营运功能之外,鲜明的中医药服务特色和回归自然生态理念是它的最大卖点。这一项目规划占地2000亩,园区完全按照我国传统建筑风格和中华民族文化理念建设而成,其中的“书香园”和“中医药讲学堂”、“中医药人才培育与交流中心”和“中药新药研发部”等是园中最能够阐释其养生理念的场所,也使这一项目具有了更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与。可能。
  温洲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谈及这一转型模式时说,“更现实的转型是走联合道路,或者傍‘大款’,与大企业联合,在此基础上实现产品提升。只有少数企业会转向贸易、物流等新的领域,但这需要一定的实力和基础。”按此说法,大港宝隆即在实践着少数企业才会做的事情,也还有更多的企业或遵循规律或不循规律地找寻着各自的转型方向。他们的转型成果,以及此次金融危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行业,要到更长时间后,才知分晓。

相关热词搜索:考量 出口企业 转型 服装出口企业的转型考量 服装企业转型 服装企业的转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