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发展_马启智:突破瓶颈 实现宁夏经济跨越式发展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中国报道》:您在一次重要会议中提到,要把宁夏羊绒产业作为宁夏产业的最亮点来抓,您当时提出这个想法时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呢? 马启智:有特色才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羊绒是一种独特的产品,由于其独特形成了具有突出优势和特色的毛纺织业。宁夏羊绒产量虽少但质量上乘,尤其是细度在15微米以下的,被称为千足软黄金,是其它国家无法比拟的特色资源。近年来,宁夏依托自身和周边的优势资源,以及穆斯林经营绒毛产业的传统,大力发展羊绒产业,羊绒加工业成为宁夏纺织业的主力军,无毛绒成为我区第二大出口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有了声誉。2005年羊绒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0亿元,成为宁夏五大优势特色产业中的佼佼者,在全国同行业中拿了四个第一,即:收购原绒的队伍总量第一,约15000人;原绒的收购量第一,收购原绒6500吨,占全球原绒的60%;分梳绒的产量第一,是全球分梳绒的56%;分梳绒质量第一,我区几家大企业分梳设备、工艺水平世界一流,享有“世界羊绒在中国,精品羊绒在宁夏”的美誉。因此,我们把羊绒业作为宁夏特色优势产业的最亮点来抓,我相信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中国报道》:怎样来帮助我们的企业来提高技术、创立自己的品牌?这方面作为政府来说,要做哪些引导工作,或出台哪些扶持政策?
马启智: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产业集中度和企业利润呈正相关关系。我区是全国的十大牧区之一,又毗邻羊绒主产省区和国家,发展羊绒产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我们谋划这个产业的初期就应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聚集,以避免走产业分散、资源浪费的低水平发展路子,这方面我们过去是有教训的。我想政府的主要做法:一是搞羊绒工业园区,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把软硬环境搞好,促使产业集中;二是支持企业对外开放引进世界上先进的精纺、高档面料及织造技术,就地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三是对这几年健康成长的业绩良好的羊绒企业进行扶持,给予奖励和信贷支持,帮助他们尽快成长。
我们确定发改委专门负责羊绒工业园区的扶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已经连续抓了三五年了,现在看来成效还是明显的。过去我们的羊绒企业和企业家都是往外跑,好似候鸟迁徙,许多人都跑到河北清河寻求发展。近年来我们集中支持建设灵武市、同心县两个羊绒工业园区,从政策上引导产业分工,同心主要是以原料的粗加工为主;灵武主要以精加工为主,从产业分工的比较优势看灵武园区的发展更看好一些,尤其是灵武园区的“中银绒业”公司由最初的羊绒粗加工,逐步成长到现在集无毛绒分梳、绒条、纺纱、针织生产为一体的综合羊绒制品生产及出口销售企业,拥有与英国SGS同步的世界最先进的羊绒检测设备,形成了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生产的羊绒制品产业链。中银绒业公司生产的“白中白”精品白绒条填补了国内外市场高档绒条产品的空白,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成为全区20户重点出口创汇企业第一位。
◎《中国报道》:宁夏政府是如何实施品牌战略,向品牌大省、品牌强省跨越的?在自主品牌建设方面都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马启智:品牌质量是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标志,也是衡量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我区在羊绒产业上经过多年的努力,也培育了像“圣雪绒”这样的国家级知名品牌,培养了“中银”等地方品牌。正是由于这些品牌带动我们的羊绒产品走向世界,当然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世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看,我们的品牌培育还远远不够,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我想我区的品牌培育要调动两个积极性,一是政府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强对品牌培育的支持宣传,对企业争创名牌的努力提供服务并保驾护航;二是企业要增强品牌竞争意识,切实实施名牌战略,十分重视品牌的培育和保护,要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打造自己的知名名牌,使品牌培育成为提高企业经营力的根本途径。三是要努力使品牌培育和保护成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目标。在自主品牌培育方面,政府已经产生了一个意见,有关部门也制定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和地方性规章,当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们初步设想,通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政策扶持到位,力争在羊绒精纺、高制纱、面料、成衣制造等方面,能创造更多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品牌。
◎《中国报道》:请您谈谈宁夏自治区在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一战略决策中,是如何从战略主导产业、区位优势产业、地方特色产品三个层次实现农业结构调整的?
马启智: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进入新阶段后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大任务。宁夏农业基础比较好,有接近600万亩水浇地。我们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兼顾两个方面,一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证粮食播种面积,防止认识走入误区,把粮食调掉搞经济作物,我们不赞成这个片面的想法,因为粮食是基础性产业,13亿人口需要吃饭,这是丝毫马虎不得的。宁夏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在有限的土地上,通过科技推广提高土地产出率,保证了粮食的自给和略有节余,还能为全国的粮食安全做一点贡献。二是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主要是立足资源优势发展枸杞、清真牛羊肉、马铃薯、奶产业四大战略主导产业,积极培育葡萄酿酒、淡水渔业、优质稻麦、优质玉米、蔬菜、牧草等区域优势产业;着力发展硒砂瓜、红枣、中药材、小杂粮等地方特色产品,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色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其中枸杞产量占全国的50%,出口量超过全国的60%,优势十分明显;硒砂瓜在大旱之年为当地农民增收减灾作了贡献;马铃薯产业现在越做越大,行情越来越好,市场越来越宽,马铃薯一公斤卖到了8角钱,还是供不应求,一列列专列往南方、沿海地区发运宁夏的马铃薯。我们提供的是优质的产品,市场需要这样的产品。同时,在政府的服务支持下,培育了像羊绒协会、马铃薯协会等各种中介服务组织,为经营者提供市场、运输、信息服务,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特色产业的发展。今后我们在继续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将要重点发展、集中扶持产业集中度高、带动力强的枸杞、清真牛羊肉、马铃薯、奶产业和瓜菜五大战略主导产业,使这五大产业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摇钱树;要积极支持和推动特色明显、有较大潜力的酿酒葡萄、优质牧草、淡水养殖等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使这几大产业成长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要创造条件、优化环境,积极发展优质红枣、设施园艺、高酸苹果等已开始形成规模的地方特色林果业,使其成长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民增收的后备产业。通过我上面介绍的三个层次优势、特色产业、产品的发展,使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更为切实的成效。这就是我们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基本思路。
◎《中国报道》:请您谈谈宁夏在加快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步伐,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进展情况怎样?
马启智:宁夏是全国的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一个大宗的农产品就是粮食,粮食主要以稻麦与玉米为主,粮食流通是农产品流通的大头。因此在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上,一是改革粮食流通体制,过去我区粮食流通的主渠道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粮企业独占市场的局面已不现实,也不符合市场经济需要。从去年开始我们在全国率先第一个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构建了国粮储备、粮食产业集团、以及民营粮食企业互利合作的粮食流通体系,形成了政府支持,粮食部门统筹,国有公司唱主角,民营力量广泛参与的大流通格局,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流通。二是支持引导建立各类从事流通储运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到目前为止全区建立了600多家合作组织,比如马铃薯、枸杞等专业协会帮助经营者协调目标市场、运输渠道、产品定价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信息服务,形成了骨干企业牵头、社会参与、政府推动,这样一个以市场为导向,开拓市场、促进流通的服务体系,切实推动了特色农产品流通,带来了效益提高。如宁夏中卫宣和的禽蛋业是宁夏重要的地方特色产业,在西北市场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由于疫病的困扰,受到很大影响,我想经过政府和专业合作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的努力,不久的将来就会重新崛起。还有我们的淡水渔业,现在年产量在6万吨以上,超过甘肃省4―5倍,由于构筑了比较完善的流通体系,产品畅销西部地区,我们的鲜鱼已经运到拉萨,比较效益非常突出。三是着力实施全区农村市场建设工程,按照农业部的安排,我区在川区各乡镇建立了流通市场,山区的中心乡镇也建成了批发市场,同时支持在城市和有条件的集镇庄点建立消费品配送超市,初步构成了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四是从去年开始在国家商务部的支持下,由自治区商务厅、邮政局、供销社牵头实施万村千乡市场配送工程,在全区农村建立了一千多个农资店,加之供销社原有的网点,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村流通网络。农村流通网络的逐步健全,快速开拓了农村市场,拉动了农村消费。
◎《中国报道》:宁夏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决策方面都采取了那些具体措施?进展情况如何?
马启智:宁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这种经济结构对资源的依存度较高,单位能耗是全国的2.8倍。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力争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把宁夏建设成循环经济快速发展的节约型社会。近几年,自治区政府对此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一是制定了《宁夏“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现正在抓紧制定和完善循环经济的地方政策规章体系。二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通过产业政策约束诱导,采取有效的治理行动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的劣势企业和落后生产能力,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工业,突出抓好节煤、节电、节油、节水和降低重要原材料消耗工作,加快发展煤炭资源深加工和资源的综合利用。三是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建立城乡废旧物资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形成资源开发、加工与废弃物资回收利用的良性循环。四是要把大力推进技术进步作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根本措施,重点研究开发冶金、电力、煤炭、石化、建材、造纸、酿造、医药、马铃薯加工等资源消耗大、废弃物产生量大和污染排放高的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水循环技术、高效节能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及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与工艺。目前,许多工作正在逐步推进并取得初步成效。尤其是石嘴山市作为我区高耗能产业最集中的地区,围绕余热、余气、余压、煤矸石等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项目,较好地实现了废渣、废气等工业废弃物和余压余热余气的回收利用,节约了能源和资源,降低了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报道》:请您谈谈,宁夏回族自治区在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中有哪些新思路、新见解?
马启智:进入“十一五”和新的发展时期,宁夏全面提升工业化水平,关键是紧紧抓住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这条主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一是发展壮大能源产业、化工产业、新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五大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推进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努力把宁东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煤炭、电力基地。二是继续大力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化工、冶金、轻纺、建材、民族用品等传统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压缩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格行业准入管理,坚决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坚决关闭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企业。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做好重点企业和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认真组织实施了石嘴山市、永宁望远工业园、宁夏金昱元化工集团等11个试点单位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推进了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五是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按照“骨干壮大,主业突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原则,重点抓了16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我估计,到2010年,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将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
◎《中国报道》:宁夏回族自治区近几年都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来吸引外商投资,使外商云集宁夏的?
马启智:外商云集,我们还不敢说,实际的情况是,由于我区上下广泛深入地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确实在招商引资上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我们先后成功举办了2006年宁夏(香港)经贸文化旅游活动周、首届中国(宁夏)国际清真食品、民族用品节暨宁夏投资贸易洽谈会、首届中国宁夏国际羊绒博览会、宁夏投资贸易洽谈会暨宁台经贸合作研讨会等一些影响深远的招商引资活动,积极主动地参加国内一些重大商务洽谈合作。这些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有力提升了宁夏的整体形象,为招商引资和建设创新型宁夏创造了良好环境。仅 2005 年,全区就引进项目604个,实际到位资金突破百亿元,达到了151.23亿元。而2006年1-6月份,全区招商引资更是硕果累累,共引进项目 460 个,协议总投资514.4亿元,外方投资39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9.79亿元,预计全年可达到200亿元。其中5月份在香港举办的宁夏(香港)经贸文化旅游活动周,签约项目46个,总投资达118.5亿元。
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们坚持不断改善投资环境、筑巢引凤。我们的做法可以归结为下面几点;一是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开放战略。我们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截至目前,我区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许多世界知名企业纷纷看好宁夏,一些大公司相继落户宁夏。而且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我们与兄弟省区的合作力度、广度和深度也在进一步拓展,与福建、山东、上海、浙江、江苏等发达省区的横向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东西合作逐步向高层次、宽领域发展。二是狠抓软环境建设。我们相继出台了《加大招商引资工作的决定》和《招商引资若干政策规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同时建立了“外商赴宁夏投资直通卡”、建立了投资环境评价体系和外商投诉受理连动机制。大力推行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和服务代理制,全面提高为客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营造了诚信的政务环境,增强了海内外客商投资宁夏的信心和积极性。三是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思想,着力培育“你发财、我发展”的“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观念和氛围。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与客商的联系、沟通、交流,既把他们看成是投资者,又把他们当朋友和自家人,热心、诚心对待,多方听取他们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他们既能进得来谋发展,又使他们有地位、有实惠、有荣誉。四是着力加强法制社会环境建设,强化招商引资法治保障。我们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切实保护投资企业的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依法处理各类侵权案件。积极妥善安置外来人员子女的就学,解除投资者后顾之忧。应该说,安全、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是宁夏相对于其他地区更为有利的招商引资条件。同时,我们积极实施对外宣传战略,利用国内外媒体,深入广泛宣传宁夏商务政策环境及宁夏特色优势产业,以及宁夏的资源和产业优势条件,为外商在宁夏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商务环境。正因为我们有这样一系列综合的软、硬措施,才使各路客商纷至沓来,安心、放心、舒心的在这里投资置业。
宁夏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巨大,招商引资潜力也很大。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将集中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新材料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依托这些基地我们将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推进宁夏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中国报道》:过去来宁夏的客商包括新闻单位的人,对银川的评价,说简直像一个大的县城,不像一个现代化城市,但今年,我来银川,发现人们对银川的看法真的不一样了,公路宽了,路灯亮了,环境美了,学校还有我们的开发区建设都非常好,相信这得益于党委、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推动城市的发展措施,你说对吗?
马启智:首先感谢《中国报道》杂志及来宁客商和新闻工作者对我们宁夏经济社会事业的支持,感谢对近些年宁夏经济发展成就给予的充分肯定。
发展是硬道理,尤其宁夏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要加快发展。近年来,我们在加快宁夏发展方面确实想了很多办法,尤其是在推进城市化建设方面更是尽心竭力,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如全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突破700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21.7公里,100%的乡(镇)通油路和92.2%的行政村通了公路,公路通达率在西部地区排第一位。
近年来,我们坚持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立足宁夏特色优势,着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强化产业支撑能力。我们实施了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推进银川首府市的建设,立足城市各自特点,加强市政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丰富文化内涵,着力营造和谐环境,基本形成以银川市为中心、四个地级市为骨干、县城和中心集镇为基础,特色鲜明、规模合理、功能互补、环境优美的城镇体系,全区城市化率达到42%。
在“十一五”时期,我们将继续加快城市化进程,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建设沿黄城市经济带,构筑城市经济的强大产业支撑,树立新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理念,充分发挥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聚集带动作用,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推动现代化。我们将继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继续抓好银川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并把四个地级市建设成各具特色的地区性经济聚集中心。
愿我们的城市越建越好,愿我们的宁夏更加繁荣富强,希望《中国报道》杂志及广大客商和新闻工作者、各界朋友多来宁夏看看,多指导我们的工作!
相关热词搜索:宁夏 瓶颈 跨越式发展 马启智:突破瓶颈 实现宁夏经济跨越式发展 实现宁夏经济跨越式发展 突破瓶颈是什么意思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