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与生死教育 [《死亡医生》,生死界河引渡者]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导演:巴瑞?莱文森( Barry Levinson) 类型:剧情片 年份:2010年 杰克?科沃基恩(阿尔?帕西诺饰)发明了一套药物推射装置对生活失去希望的病人施行安乐死。但是他的做法遭到了普罗大众的一致反对,人们斥责他剥夺病患的生命,更送他“死亡医生”的绰号。面对巨大的压力,杰克从未退缩,甚至更加激进地挑战现行法律,将自己送进了监狱。
导演过《雨人》的巴蒂?莱文森为HBO拍摄的这部电视电影,将老戏骨阿尔?帕西诺的气场激发得火树银花。帕西诺将一位偏执孤独的老战将演绎得精准无比,活生生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此片主角有其原型――杰克?科沃基恩,因目睹一名罹患癌症的中年妇女饱受病痛折磨而死而开始关注安乐死。此人从1987年起就在报纸上登广告提供“死亡咨询”服务。四年后,他被吊销行医执照,被勒令禁止接触病人。但在接下来的八年中,他仍协助过至少130个病人实施安乐死。如片中所展现的,他并不亲自出手,而是采用精心设计的一套药物推射装置,装置的开关则由病人自己亲手操纵――也就是说,死亡最后仍由患者自行实施,属于“自杀”。彼时他所在的密歇根州法律正好存在对“协助自杀”的制裁盲区,在律师、患者亲属与录像对陪审团的强大攻心之下,杰克虽四次被诉,但仍得以幸免牢狱之灾。
作为一名激进的立法推动者,拥有“天使”与“杀手”双重形象的杰克野心十足,却一直行走在钢丝上。在除荷兰外的绝大多数国家,因为医学、宗教、伦理方面的巨大争议,安乐死仍普遍未能获得合法地位。九十年代末,相关法律与思想氛围渐渐紧张,在失去亲人与密友、失去法律援助情形下,孤独偏执的先行者不顾千夫所指铤而走险,选择了纵身一跃。
1998年,CBS电视台收到他所寄来的一盘记录安乐死过程的录像带,在录像中他竟一改先前作法,亲自上阵为一位渐冻人症患者注射药物,引起轩然大波。若说“主动性安乐死”责任方还存在模糊之处的话,这种“被动性安乐死”则铁证如山,赤裸裸向法律叫板了。被检察官与宗教保守主义者长期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杰克,此次主动授人把柄,并拒绝律师辩护,以二级谋杀罪名于耄耋之年被判入狱,成了全美乃至世界安乐死话题的焦点――是什么让他敢于飞蛾扑火,不合时宜地挑战这块敏感地带的规则?
在英文中,安乐死(Euthanasia)一词,其原始意义是“死的权利”。当许多人在挣扎着活下去的同时,亦有许多人也在挣扎着以求一死,对死的渴望超过了生。帮助他们卸下不可承受之负,渡过生死界河,是杰克自觉形成的责任与信仰。在他的一幅画作《瘫痪》中,半肉体半雕塑的病人挣脱锁链,勇敢地拆除自己身体已经石化的部分。在杰克的协助下,在住宅、旅馆甚至仓库、汽车中,病人与亲人们拥别,感谢在其陪伴下所过的一生,随后自行打开开关,尊严地走上离别之路。作为医生的杰克深刻体会过生命对于自由的渴望,所以他着迷于拯救感强烈的安乐死协助。他被采访时也曾坦认协助实施安乐死时不可避免的上帝角色感。他的名言是:“死亡不是犯罪。”“我们不是罪犯,罪犯是那些试图阻止我们的人。”
在影片之外,2007年6月,服刑8年的杰克假释出狱后,仍不停地发表演讲,撰写文章与参加电视节目,呼吁安乐死合法化。2008年,他为对抗反安乐死的最高法院,独立参选国会众议院议员未果。2011年6月3日,他因肝血栓去世,遗憾的是,弥留之际他已无法为自己实施安乐死,最终伴他入眠的是一段巴赫的音乐。
斯人已去,但围绕他的“天使与杀手”之辩仍然火热。正如《底特律都市报》所评论的那样:“不论对与错,科沃基恩迫使我们关注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有很多活在世上的人宁肯选择死,他们活得生不如死。”也许有时候,我们太过绝对地将“生”与“死”对立,而忽略了人之为人的真正选择自由。无论“希波克拉底誓言”还是“南丁格尔誓言”,都言必称以病人利益至上,但当“死”成为囚禁在身体牢笼中病人更倾向作出的选择,此刻为其利益又该如何取舍?杰克的“以身试法”,本身就推动着人们对于禁忌话题的再思考,为安乐死与临终关怀的思路转变提供了启蒙的力量。
相关热词搜索:界河 引渡 生死 《死亡医生》 生死界河引渡者 死亡医生 死亡医生终于死了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