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立 小人书 人小“鬼”大] 孙永立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狂热的连友们(小人书收藏者的称谓)曾戏仿周敦颐的《爱莲说》,表达对连环画的偏爱之情,“予独爱连环图画之图文并茂,通俗之易普及,雅俗而能共赏,借古之可喻今。绘技之精湛,笔墨可传神,汇古今典故,罗世间万象。可欣赏、学习、研究,宜收藏。”
  
  “孙永立吧?我那儿有好书,看不?”
  说话的人面生,旁边还跟着一哥们,孙永立犹豫了一下。几次来昆明参加连环画交流会,小打小闹淘过不少“宝贝”,但这阵势未尝见过。
  孙永立一咬牙:看!
  壮着胆跟着到了人家里,上好的普洱茶沏好了,没敢喝,只看货。一个大纸箱赫然堆在眼前,孙永立心里一阵打鼓。打开一看,一摞码得整整齐齐的《三国演义》小人书,他的手抖了一下。
  
  “一本、两本、三本……1957年一版一印的,我噌噌往下翻,翻了十五六本就不敢翻了,血压升高,心蹦到了嗓子眼:品相近乎完美,新的跟刚印出来一样!一闻,满鼻子历经岁月的木头香味儿……”
  撂下箱子,孙永立大碗喝起普洱茶,激动得直哆嗦。“这书卖不卖啊,弄得我这挺着急的!”开价5万元,这价钱他有谱儿:曾经有人以4万元买过一套二版印刷的,依此标准,这套虽然有四本不是一版,至少也在6万元以上。看到孙永立爱不释手,对方主动降了5000元,算是一份远道而来的路费钱,最终以4.5万元成交。
  刚出院的孙永立讲起2005年的这番“豪举”时眼睛发亮,惬意地翘起了二郎腿。如今,这套《三国演义》价值至少在35万元以上。
  
  牙膏皮换“张嘎子”
  
  北京大钟寺爱家国际收藏市场一排富丽堂皇的门市中间,孙永立的连环画门市因为贴着大大小小彩色的连环画封皮而格外显眼,也有些“寒碜”。卖琉璃翡翠的邻居们不解:凭啥一个搞小人书的这么牛气,租三个门市,还老人来人往的?要知道,在这块租金就得5万一年。
  三面墙壁被三个高大的书架所占据,书架上整齐地排满了几千册64开本小人书。而这些可能来自北京“鬼市”、上海“夜市”、武汉大街、重庆小巷的小人书只是孙永立四十年来收藏的一部分。现在,他共保存有3万余册。
  看着这些收藏,随手抽出一本,老孙就能想起那些感动童年的回忆,给你详实动情地描述一番。
  “七八个小朋友,拿着小矮凳跑到胡同口,大家换着看,一看就是一下午。”3岁就认识不少字,父母爱买连环画给孙永立看,每个月至少20本。一来不用总陪在他身边回答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二来也帮助他识更多字。那个年代,没有什么像样的课外读物,没有电视看,没有广播听,五分钱看场电影是最奢侈的娱乐活动。难得看一次电影,跟小伙伴显摆时讲半截就忘,“不如买本小人书,从头到尾都有。”
  《小兵张嘎》《黄继光》《邱少云》《案件》……孙永立一口气报出一大串当年热门小人书的名字,战争和反特题材是他的最爱。约上几个小伙伴,模仿书里的人物玩“打仗”,大家也常为谁演“好人”谁演“坏人”争得面红耳赤。在孙永立还是孩童的心中,最初的是非观念在小人书的影响下慢慢形成了。
  “那时候我有个‘好’习惯,每天刷三次牙,知道为什么吗?”早晨起床、下午放学回家、晚上睡觉前各刷一次,人家挤一点,他得挤得这头耷拉着,那头也耷拉着,完了还给全家人挤上。不到一周,家里的牙膏就用完了,他屁颠屁颠地拿着铅牙膏皮卖了钱。还有酒瓶儿、干橘子皮儿,有点什么能卖钱的都留起来,也饿着肚子省下不少早饭钱,全换回了一本本小人书。当时的他仅仅是为了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一下,把所有的小人书像宝贝一样,悉心地收藏在一个大木头箱子里,来了好朋友,才把这“宝盒”取出来,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快乐。大家争相传阅,孙永立也自然就成了“重点”交友对象,“小人书给了我一种力量,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自己买冰棍的钱省下买书了,也没少吃过,想看小人书的,先买冰棍再给看,“他们也值当,一根冰棍能看我好几本呢!”人到中年的孙永立似乎返老还童,脸上带着纯真而得意的笑容。
  文革时,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类的书被列为禁书,成为被销毁的对象,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流传下来的文革时期的英雄人物和时代印记较深的小人书成为当下收藏的热点。十几岁的孙永立冒着巨大风险,用报纸包了一层又一层藏在地底下才躲过了浩劫。他没想到,这些小人书有朝一日会变得奇货可居。
  
  小人国“淘宝”
  
  凡收藏中人都有“捡漏”癖,让人上瘾的是独到眼光日后的被认可和一本万利的巨大差价。孙永立觉得这个词不好听,即使是“捡漏”,自己捡的也是“价值观”的漏儿,当年家家户户都有小人书,从书店到个人都当废品处理,没人愿意花钱花精力收这些不值钱的东西。1990年之后,中国连环画逐渐退出出版舞台。和许多酷爱小人书的“连友”一样,自己收藏的初衷很简单:老了留些念想儿。
  直到1983年,26岁的孙永立才正式走上收藏之路,开始高价买书。“经济上不再那般‘拮据’了,也没别的爱好,就爱往各种旧书摊上跑。”也有买瞎了的时候,更多的是淘来了宝贝。
  1983年,逛什刹海的“鬼市”时,他用1元钱买到《公字的凯歌》,这是“文革”时期正规出版的第一本小人书,被称为“文革第一书”。当时每月工资只有30元的他,是咬着牙买的。购书的想法很纯粹,仅仅是因为小时候看过,后来找不到了。前不久,他花了4000多元高价从遵义买到另一本,“看到了,就觉得应该是我的。”
  到全国各地出差,办完事孙永立就惦记着逛书店。几毛钱就能买好些本,淘到北京没有的,甭提多高兴了。1986年出差到温州,在一个旧书店里发现一本围棋书《攻逼法》,里面夹了一本1969年12月出版的小人书《毛泽东思想育新人》,两本书一共花了8毛钱。当时对它的意义还不太了解, 2005年有人出价2万元要这本书,在16年的时间内,升值了2.5万倍。
  “大手大脚”买书一发不可收拾,妻子叶青没少跟他闹。明明揣着两千元出门,一晚上就没了,一问,既不是卡拉OK也不是喝酒找乐子了,往阳台一瞅,又多了几箱旧小人书。“这个圈子里,在九十年代能拿出几千块买书的都很少”。但就是这个孙永立,常常带着“巨款”一路飞奔到旧货市场和各种夜市,他认为,那些十几甚至几十年仍保存完好的小人书,值当。“好,这些我全要了。”他迷恋那感觉,好比圈内另一位知名连友崔永元说的,“像开着奔驰去找潘石屹说,这栋楼你别卖了,我都要了。”
  孙永立淘宝淘出了经验,总体说开本越大越有潜力;绘制者名气越大越具价值;发行量越少者越为“贵”;出版时间越久远越好,同种品初次印刷为上;流通量、现存量越少越为上品;至于品相,无疑是完好程度越高越好。所有藏品中,没有一册是粗制滥造的。每次购得一件,他都要悉心除尘、整理、压平,再穿上“衣服”,精心保护。
  
  替国家先保存历史
  
  曾经在官场商海跌宕十几年的孙永立,最终依自己的爱好安身立命。2001年,他在大钟寺开了这个店。当时是冒了险的,这么大的门面,养得起么?孙永立心里没底。但是,不久后他就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头一年做小人书买卖很快挣了不少钱,接下来便是以书会友,宣传连环画。他说:“前些年很多人还是把它简单地当作‘小人书’看,但是现在这股收藏热起来了,其艺术价值、收藏价值、研究价值将越来越受人重视。” 现在,妻子和女儿非常支持他,一家三口经常围坐在一起,沉醉其中细细赏析,或整理藏品悉心保护。其乐,其情,妙不可言。
  2004年孙永立曾做过一次市场调查,当年的国庆节,北京市三环线以内共有4000多人次在书店、邮政报刊亭、收藏市场从事过连环画交易。孙永立的门市一年交易额是100万元左右,那么,全国范围内连环画每年至少有上亿元人民币的交易额。由于其具有特有的艺术形式、独特的反映故事手段、历史变革中产生了特殊作用等特点,小人书身价逐年上浮。目前,业内公认它是继瓷器、书画、钱币、邮票之后的“第五大收藏”。
  收藏圈讲究“以实力论英雄”,谁的藏品多、谁的眼儿准,谁牛。名气和身家大了,孙永立出手也自是不凡,外地开连友会,邀上十几个连友,租一飞机就过去了,到哪儿,连友们围着他挪不动步。在全国各地,有不少“线人”帮他收“宝贝”,一个电话就特快专递过来,甚至连飞行员他也接上茬了,常常帮着捎书,“一个礼拜得有几趟。”
  这行当让孙永立交了不少朋友,六小龄童章金莱是沾猴儿的都买,崔永元看见电影版的就要,葛优买的都是他爸爸葛存壮演的电影。说起“连友”时,孙永立会露出找到同类的愉悦,“喜欢连环画的大多是40到60岁的人,你看他们每人捧一本小人书都跟捧着《圣经》似的,特可爱。”当然,人怕出名,孙永立也开始谨小慎微,出门不带太多钱,上哪儿都自备矿泉水。放在门市卖的,是相对不那么珍贵的或者副本多的,家里大大小小30个箱子里的从不轻易示人,每次翻读这些“宝贝”时,他都会戴上特备的手套,小心翼翼轻拿轻放,以免书的“品相”遭到损坏,最宝贵的几套存在了银行的保险柜里。
  “那些书我从来没打算卖过,就当替国家先保存着历史。”采访结束时,孙永立乐呵呵地说。

相关热词搜索:小人书 孙永立 孙永立 小人书 人小“鬼”大 孙永立 小黄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