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想当和尚的皇帝_皇帝成长计划2破解版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清朝从公元1644年清兵入关到1911年灭亡,前后共有十位皇帝,顺治是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在位18年,24岁就离开了人世。顺治究竟是病死了,还是看破红尘到五台山当了和尚?这给历史留下了一个疑案。
顺治死后被安葬在河北省遵化县的清东陵。与他合葬的,还有两位皇后。其中一位就是深得顺治宠爱的董鄂妃。董鄂妃死后被封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从这长长的充满赞美之词的封号上,我们不难看出顺治对董鄂妃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
后来,有人说董小宛就是顺治最喜欢的董鄂妃,那么董鄂妃与董小宛究竟是不是一个人呢?董小宛是“顺治出家”传说中的主要人物。我们要讲的第一个故事,就从董小宛的身世说起。
朱自清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令所有读过它的人,都熟悉这条波光流转的河流。然而,今天人们如果漫步在秦淮河的岸边,望着当空明月,还会想起三百年前的一代名妓董小宛吗?
明朝末年的时候,江南有“八大名妓”和“四大公子”。当时八大名妓号称 “秦淮八艳”,董小宛就是其中之一。“四大公子”指的是方以智、侯方域、陈贞慧、冒襄。
传说清军大举南下的时候,董小宛却被督署江南的洪承畴抢走,献给了顺治皇帝。当时的顺治一见董小宛,就龙心大悦,二人的感情急剧加深,在很短的时间内,顺治便对董小宛备加恩宠:先册封为妃,接下去又立为皇贵妃,于是,一代名妓就这样成了宫廷里的董鄂妃。
但是在孝庄看来,顺治的这种感情,再发展下去终究会坏了国家大事。于是太后就以学佛的名义,将董小宛送到西山玉泉寺。董小宛被送走以后,顺治仍然千方百计地与董小宛约会,并且一再威胁太后说,如果董小宛发生了什么不幸,他肯定不会再做皇帝了。面对这种情况,孝庄也生怕发展下去更加不可收拾,就设计烧了玉泉寺,谎称董小宛已被烧死。顺治突然听到这消息,痛不欲生。从此,他就沉迷于佛教之中不能自拔,甚至连朝政也很少过问。
有一天,顺治在打坐的时候,他恍惚看见董小宛出现在五台山,于是他毅然决定放弃皇位,来到五台山,建了三间草房,从此就做了和尚。后来他的第三个儿子继位做了皇帝,他就是康熙。传说中康熙曾经几次以进香的名义来到五台山,想见父皇,但是顺治总是静坐参禅,根本不与康熙相认。康熙就在寺庙墙壁上,题写了“文殊色相在,惟愿鬼神知”的诗句。
这个故事听起来实在是十分动人,如果事实真是这样,那么历史上的董小宛与董鄂妃就是同一个人了。现在,我们再给大家讲第二个故事。
前面我们提到“四大公子”中的冒襄,他是明末清初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明朝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当他来到南都(今天的南京)参加科举考试时,在闲谈中,他听到方以智、侯方域对董小宛赞不绝口,称她“才色为一时之冠”,他便急于想见到董小宛。正是在方以智、侯方域的介绍下,冒襄才得以求见董小宛。
遗憾的是,第一次,连个人影也没见到。第二次 ,看到董小宛在保姆的陪伴下沿着曲廊懒洋洋地走来。冒襄不禁由衷地感叹:“香姿玉色,神韵天然。”而董小宛见到冒襄一句话也没说。那年董小宛才16岁。
3年以后,在朋友的帮助下,特别是通过当时的八大名妓之一的柳如是和赎买柳如是的钱谦益从中周旋担保,冒襄终于以3千两银子的代价将董小宛赎身。董小宛嫁给冒襄以后就来到江苏如皋的水绘园。
水绘园是冒襄的家园,风景很美,方圆数十里。董小宛来到这里以后,与冒襄一家过着平静的生活。
但是,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就赶上了明末清初的乱世。冒襄一家四处逃亡、颠沛流离。在以后的5年里,冒襄大病三次,全靠董小宛悉心照顾才保住了性命。正是这种劳累的生活,最终吞噬了董小宛年轻的生命。冒襄在他后来的文章中回忆,当时小宛“星靥(yàn)如蜡,弱骨如柴。”已经病得不成样子。在顺治八年正月初二,也就是公元1651年1月22日,一代名妓董小宛死在水绘园影梅庵家中。年仅28岁。
听完这段故事,对于深受顺治皇帝恩宠的董鄂妃和一代名妓董小宛之间的关系,我们也渐渐明白了。
顺治皇帝宠爱的董鄂妃和一代名妓董小宛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从流传下来的冒襄的诗文集当中找到一些可靠的线索,其中有一篇是叫做《影梅庵忆语》,在这篇文章当中,冒襄详细地追忆了他和董小宛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和他们婚后的生活。从这篇文章当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点:
第一点:自从董小宛嫁给冒襄以后呢,他们俩个就没分开过,所以这个时候董小宛也就不可能再到宫里去给顺治皇帝为妃。
第二点:也可以用顺治的年龄和董小宛的年龄做一个对比。通过对比,我们知道,明崇祯十二年的时候,也就是1639年董小宛和冒襄相识,当时董小宛是16岁,这个时候顺治皇帝才只有两岁。那么3年之后董小宛19岁嫁给冒襄的时候,顺治皇帝才五岁,那个时候是1642年。再推到清入关以后的顺治八年,顺治皇帝14岁,那一年董小宛28岁,那么她当年就去世了,前后相比,顺治皇帝和董小宛年龄相差14岁。
所以董小宛根本就不可能像传说中的那样,成为深得顺治皇帝宠爱的董鄂妃。董鄂妃和董小宛根本就不是一个人。
那董鄂妃又是谁呢?现在我们再来讲讲第三个故事。
据《清史稿》中的后妃传记载,董鄂氏(后来的董鄂妃)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当董小宛去世的时候,祖籍在辽宁佟(tóng)佳江流域的董鄂氏已经年满13岁。
据陈垣等历史学者的考证,董鄂氏在顺治十年(公元1653)、也就是她15岁那年已经入选了秀女。那时被挑选上的秀女,有的直接送入宫中服侍皇帝,有的指配嫁给皇子、皇孙,有的指配嫁给亲王、郡王。当时董鄂氏被指配给了襄亲王。在第二年,就是顺治十一年她与襄亲王成婚。那年董鄂妃16岁,襄亲王14岁。
从皇帝的家谱《玉牒》可以查到,襄亲王名叫博穆博果尔,生于清崇德六年十二月二十日(公元1642年1月20日)。他是皇太极的第11个儿子,顺治的同父异母的弟弟,比顺治小3岁。
既然董鄂氏已在顺治十一年做了襄亲王的妻子,但是,在《清史稿》和其他一些档案中怎么又会记载顺治十三年成为顺治皇帝的妃子呢?
有位德国传教士叫汤若望,当时他一直在清宫里服务,被顺治尊称为“爷爷”。汤若望在笔记中这样写道:“顺治皇帝对一位满籍军人的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位军人因此事申斥他夫人时,竟被顺治闻知,打了他一个耳光。这位军人于是因愤致死。顺治皇帝就将这位军人的夫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
汤若望说的这位满籍军人,就是襄亲王。原来,顺治爱恋的是自己的弟媳妇。
《顺治帝与董鄂妃》一书,也记述了顺治与董鄂妃的关系:“不知何时,她的脱俗不凡举动牵动了顺治皇帝的注意,他们很快就发展到了难舍难分的地步。”
在清宫皇室家谱《玉牒》中可以看到襄亲王死的时候才16岁。
《顺治实录》中也明确记载,就在这年八月,顺治皇帝宣布:“奉圣母皇太后谕,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氏,性资敏慧,轨度端和,克佐(kǔn)仪,立为贤妃。”他是说董鄂妃为人端庄贤慧,要正式娶她做妃子了。他一边让礼部挑选吉利的日子举行典礼,同时,他委派内大臣鳌拜前去告祭襄亲王。毕竟襄亲王尸骨未寒,顺治还是有些心虚吧!
董鄂氏入宫后,住在承乾宫。顺治十三年八月董鄂氏被册立为贤妃,九月二十八日,顺治又准备立她为“皇贵妃”。这个位置,已经仅次于皇后了。
正式的册立典礼,是在当年十二月初六日举行的。这一年,顺治19岁,董鄂妃18岁。
按照常规,皇帝只有在册立皇后的大礼上,才会颁布诏书公告天下,在诏书中,皇帝还为此宣布大赦天下,让天下同喜,而董鄂妃却享受到了这种特殊的礼遇。这样不寻常的晋升速度、不寻常的待遇,表明董鄂妃得到了顺治不同寻常的宠爱。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顺治十三年十二月的《顺治实录》中,还详细记述了册立董鄂妃为皇贵妃的原因和程序,以及颁发诏书的全过程。
董鄂氏入宫后,与顺治的感情与日俱增。顺治后来在他写的《端敬皇后行状》中回忆道:当他下朝时,董鄂妃每次总是亲自安排饮食。饭菜做好后更要先品尝。当他批阅奏章时,董鄂妃常常陪伴在他身边。更难得的是她时常劝说顺治,处理政务要服人心,审判刑事案件要慎重。连宫女太监犯错误时,她也往往为他们说情。
顺治十四年四月初七日(公元1657年5月19日),董鄂妃为顺治生下了一个男孩,排行老四。但随着这个新生儿的诞生,清朝后宫内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也变得更加残酷。
顺治的父亲皇太极先后娶了包括孝庄皇后在内的5位皇后和妃子,都是蒙古族。
顺治娶的第一个皇后,是他母亲孝庄皇太后的侄女,当然也是蒙古族。这位皇后在顺治十年的时候被降为静妃。接着,顺治又娶第二个皇后,是孝庄的侄孙女。顺治仍然想把她废掉。因为顺治一心宠爱满族血统的董鄂妃,这自然引起孝庄对董鄂妃的嫉恨。
在董鄂妃即将生孩子的时候,孝庄已经搬到南苑。这个地方位于北京永定门外10公里,是专供皇家冬天狩猎阅兵的地方。
董鄂妃生下皇子不久,孝庄以自己身体欠安为理由,传下口谕令董鄂妃前往南苑伺候她。董鄂妃拖着产后虚弱的身体,前往南苑照顾孝庄。她的健康受到了严重影响。更为不幸的是,董鄂妃新生的孩子只有2虚岁,实际活了不到300天,连名字都没来得及起,就突然夭亡了。这件事对于董鄂妃来说,更是致命的打击 。从此,董鄂妃一病不起,在痛苦中挣扎了3年,终于在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公元1660年9月23日)病逝于承乾宫,年仅22岁。
董鄂妃从顺治十三年正式成为顺治皇帝的妃子到她去世,其实前后只有4年的时间,从史料分析,那么这期间应该说顺治帝是非常地宠爱她,尽管如此,我们应该看出董鄂妃心中由于种种的原因,还是有很多说不出的苦衷。
在这里呢,我们也可以把董鄂妃和董小宛的年龄再作一个比较。顺治八年的时候,也就是1651年有时候,董鄂妃是13岁,董小宛时年是28岁,这一年董小宛就已经去世了。到了顺治十年,董鄂妃被选为秀女时候,董小宛已经去世了两年。再到顺治十三年,也就是1656年董鄂妃18岁正式成为顺治皇帝的妃子并在同一年被封为皇贵妃,这一年董小宛已经去世了5年。
从上边的对比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董鄂妃正式成为顺治皇帝的妃子的时候,董小宛实际上已经去世了5年,所以把董小宛说成是董鄂妃,确实是一个笑话。
董鄂妃的死,令顺治难过万分。在《清史稿》、《玉牒》都记载了八月二十一日,在董鄂妃死后两天,顺治追封董鄂妃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又亲自撰写了四千字的《端敬皇后行状》来悼念爱妻。
十月初八,董鄂妃的尸棺在景山寿椿殿火化,后来,她的骨灰安葬在清东陵。
顺治送走爱妃以后,就选择了净发出家!当时顺治并不是突然要想当和尚的。根据历史学家陈垣的考证,顺治对佛教的启蒙始于一代高僧憨璞聪。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这位高僧被招入宫,他对佛法的解释,深深触动了顺治。
后来在憨璞聪的推荐下宁波天童寺僧人木陈、天目山狮子寺僧人玉林和报恩寺僧人茆溪森陆续入宫,讲授佛法,使顺治逐渐开始忠实地信仰佛教,他在西苑万善殿参禅礼佛,请玉林为他择法名,自称“行痴”。于是这位行痴皇帝在爱妃火化后的当月,就请茆溪森为自己举行了净发仪式。
皇帝要出家了!发丝虽青,却震惊朝野。在孝庄的压力之下,茆溪森的师父玉林匆匆赶来北京,把茆溪森捆绑起来,并架起干柴,要当众烧死这个剃度皇帝的罪人。就在这时,传来了顺治决定蓄发留俗,不再出家的紧急口谕。
茆溪森做好死的准备,却没想到在这关键的时候,传来顺治皇帝蓄发留俗的急谕,他觉得这事儿实在有意思得很,于是写下一条偈语:“妙,妙。人人道你大清国里度天子,金銮殿上说禅道。呵,呵,总是一场好笑。”
顺治就是这样,在决定出家之后,最终又不得不在种种压力下,继续当他的皇帝。
顺治自己没能当成和尚,3个月以后,他在病中硬是把自己身边的近侍吴良辅送到悯忠寺代替他削发为僧。
但是没想到,他竟一病不起。5天后,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夜(公元1661年2月5日)顺治带着无限的惆怅,在紫禁城养心殿闭上了眼睛。年仅24岁。他的死因是天花。
顺治皇帝去世,距董鄂妃病逝,仅隔了3个多月的时间。
顺治十八年四月十七日(公元1661年5月15日),顺治的遗体在景山寿皇殿火化。而主持火化的人,就是曾经为顺治剃度的高僧茆溪森。
历史上的顺治皇帝与董鄂妃的爱情的确是真实而深切的。顺治在世的时候,虽然未能与自己的心上人长相厮守,但是在孝陵董鄂妃还是与他相依相伴。
相关热词搜索:和尚 皇帝 一个想当和尚的皇帝 和尚当皇帝 清朝皇帝当和尚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