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辛捕鳗人|新西兰捕鳗人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金立旺,1978年3月5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海县,1996年进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国际新闻专业学习,2000年7月毕业后进入《文汇报》摄影部工作,2003年5月加盟东方早报视觉中心。
  
  作者的话
  在我毕业那年,我记住了两句话。一句话是Robert Capa的:“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还不够近!”另外一句是:“经由我的相机,给周遭事物一个理由!” 4年过去了,第一句话,让我保持了对新闻的永远的冲动,第二句话,正在慢慢成为我的生活方式。
  
  2004年2月7日农历正月十七下午,上海崇明岛团结沙水闸。阳光很好,无风亦无浪。足球场大小的闸口,桅杆林立,泊满捕鳗船。王世平说去年这个时候,停在这里的渔船早就出海了。
  王世平是江苏人,收鳗苗10多年了,“今年的形势不好。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海面上每天都是八九级大风,天气又冷,捕鳗船无法作业,我们也收不到多少鳗苗。”他翻开登记每天收到的鳗苗数的小本子开始对笔者倾诉:“去年投资10多万添置3个小艇,今年又雇了8~9个小工,但是从农历十一月初到现在总共才收到10多万尾……今年有些收鳗人稀饭还吃不上!”
  51岁的王永贵3个月前才买到现在这艘挑网船。从正月十九上午九点到正月二十中午,我吃住在他的船上,亲身经历了捕鳗的艰辛。这一天上午9时和晚上22时,有两次潮水。9时04分他和儿子一起开始抛锚,“这个锚有千斤重呢!”他边干活边介绍。
  船在潮水的冲击下,摆正了方向,接下来就是放下两边的挑网。“一边有3个网,必须保证两边平衡。”潮水不断冲击渔网,鳗苗就这样被冲进渔网。接着的4个小时里,他们就间隔地收网找鳗苗。4个小时里,每网收了5~6次,最多的一网有11条,少的一条都没有。14时一过,他们一共收到80尾左右,基本上和昨天持平。乘着间隙,他们匆匆吃点午餐,两菜一汤。他们说,这些蔬菜都是7天前他们在横沙岛避7级以上大风时买的。“青菜早就干得不能吃了,芹菜因为养在水里还能吃吃。”
  “这边的浪小,鳗苗不多,下午换个地方。”起锚后,铁船足足行驶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地方抛锚。“浪太大了,我们不敢下网,浪小了苗又少,我们很难找到合适的地方抛锚。”刚抛下锚来,王永贵就跑到船舱躺了下来,而18岁的王文强已经先他下舱休息了。“晚上22点多还有一次潮水,现在赶紧休息休息。”3个小时后,17岁的女儿王文玲已经做好饭,吃完饭,再过几个小时涨潮时又下网,一天的作业结束可以休息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凌晨3时左右……
  第二天早晨 7点多起床时,王永贵说:“做我们这一行的太苦了,每天都是这样周而复始。”王永贵很羡慕有地的农民,他一直寻思着让高中毕业的儿子王文强改行到外地打工。
  正月廿一中午,岸上,王世平正在和一帮朋友在岸上聊天,看到我上岸,他马上走上前来,指着远方说,4艘船要离开这里返家了。四五个渔民蹲在堤坝上默默吸烟,气氛有点落寞……

相关热词搜索:艰辛 捕鳗人 艰辛捕鳗人 捕人 捕梦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