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哥: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人】 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值SARS期间的2003年4月28日;学习内容,也被有针对性地安排为“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的科技发展,以及运用科学技术加强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国科学院王恩哥研究员、清华大学薛澜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光研究员分别就这几个题目进行讲解并提出建议。
  中科院物理所所长王恩哥,就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等问题向在座的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和部长们作了题为“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影响”的报告。学习结束后,胡锦涛专门抽时间向王恩哥了解研究所的科研情况以及科研工作者目前的状况,并请他转达自己对工作在科研岗位上的同志们的问候和海外华人学者的问候。
  47岁的王恩哥教授出生于上海,宽阔的前额,一副金边眼镜衬托出他儒雅的学者气质。
  2003年6月23日,美国华人物理学会物理奖评选委员会主席,美国加州大学Cheuk-Yin Ng教授宣布,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王恩哥研究员获得2002~2003年度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Achievement in Asia Award (AAA) of the Overseas Chinese Physics Association],以表彰他在表面物理、非平衡态生长、以及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实验和理论方面所作出的贡献,特别是对他关于纳米钟的发现和表征工作,以及在亚单层外延生长中所提出的预测原子岛形状的反应限制集聚模型(RLA)的认可。
  记者:我看过您的介绍,1990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后,曾在多个国家工作,在这些国家的学习和工作,对您的研究工作一定有很大的帮助,但您在1995年8月却回国了,受聘为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为什么?
  王恩哥:我出生在这个国家,我从来都认为回国不应该问为什么。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学者回国,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想法。
  记者:您的家属也一起回国了吗?
  王恩哥:当时没有。
  记者:您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做《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影响》,认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和纳米技术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科技领域,它们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同时,这几个领域的发展状况,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
  王恩哥:是的。这篇文章是与科技部一个调研小组共同工作的结果, 最先发在《科技日报》,后来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了。我主要谈了这么几个问题:
  第一,关于信息技术,是走到顶峰了还是孕育着新的突破?
  我们认为,导致目前信息产业走入困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媒体过度炒作以及股市虚假泡沫破灭后投资者表现出的信心危机所致。但就信息技术本身而言,现在仍远未达到技术发展的顶峰,而且正孕育着新的创新浪潮。一个是集成电路等微电子技术正在孕育新的突破,另一个是计算机技术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还有一个是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相互融合,构成了以无线保真技术为基础的无线联网。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第四机步师就已率先实现了单兵和军事系统无线接入的网络化和数字化。
  第二,生物技术是否正在酝酿新的主导产业?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正在步入“后基因”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发展趋势是功能基因组的破译。而生命科学中的许多问题目前还只是停留在科学阶段,对许多现象人们还不知道为什么,非典型肺炎就是一个例子。在各国大量投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之后,在生命科学中的疑惑被人类一个个破译和解答之后,将会形成一个巨大而充满活力的生物产业,并对环境、农业等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第三,能源技术为什么重新升温?
  我今年3月份在美国休斯顿听了诺贝尔奖获得者Smally教授(C60发现者)关于21世纪人类面临的科学问题的报告。他在谈到环境、人口控制、粮食安全等问题后说,所有这些问题最终都与能源有关。例如,洁净煤问题,包括煤炭转化(气化和液化)、洁净煤发电技术等,还有,太阳能与风能、生物质能并称世界三大可再生洁净能源问题。另外,发展电动汽车也为我国提供了另一次历史性机遇。核聚变是人类获取能源的理想方式。
  第四,纳米技术何时取得革命性突破?
  由于这门新科学具有的巨大潜力和美好远景,各国都对纳米技术的发展投入了大量资金。值得强调的是,纳米技术刚刚起步,我们既要反对产业界、科技界因浮躁吹起的纳米气泡,又要避免因浮躁而使其断送大好前程。
  记者:这也是您去年4月在中南海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所讲解的观点吧?
  王恩哥:我还谈了其他一些问题,比如,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规律和特点,科技创新和进步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在下面,我对中央领导同志说:海外的许多中国学者和我们一样,感谢在今年突发SARS病时,中央领导站在了群众的前面。
  记者:谢谢王教授接受我们的采访。

相关热词搜索:的人 站在 科技前沿 王恩哥: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人 世界科技前沿 世界前沿科技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