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止息的生命赞歌】 爱是永不止息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2008年9月17日,第十三届残奥会在北京胜利闭幕。当晚,盛大的闭幕式在鸟巢拉开帷幕,整个闭幕式以“给未来的信”为主题,用一封书信把北京和世界、现实和未来、观众和运动员、健全人和残疾人连接起来。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在闭幕式上发表了讲话,盛赞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届残奥会。英国广播公司、意大利有线电视、比利时通讯社、德国《商报》报道称,北京残奥会闭幕式演出精彩纷呈、扣人心弦、充满了人情味,为北京残奥会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兑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承诺。香港《大公报》、凤凰网称,残奥会闭幕式“美丽而震撼”,以精彩和成功的表演展示了残奥会迎接挑战、永不言败的精神,预示着曲终,但生命的赞歌永不止息。
留在人们记忆中的不仅仅是激动人心的开、闭幕式演出,更多的是贯穿整个残奥会的美好回忆。中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残奥会。路透社、美联社、俄塔社、新加坡《联合早报》称,中国对北京残奥会倾注了巨大努力,从残奥村和所有比赛场地的“无障碍”设计,到热心而专业的志愿者队伍,再到残奥会上各种程序安排,都体现了北京对举办残奥会的一丝不苟的精神。法新社称,北京残奥会吸引了来自近15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余名运动员参赛,成功地使人们记住了运动员们的出色表现,从这个方面说本届赛会堪称历史上最盛大的残奥会。英国《泰晤士报》则说,本届残奥会是参加国家、比赛项目、参赛运动员和刷新世界纪录最多的一届残奥会,创造了残奥会历史上新的辉煌,继奥运会之后,中国再次把残奥会成功的标杆提到了一个新高度。通过这次成功举办残奥会,中国的国际形象再次得到提升和世界的认可。德新社称,如同夏季奥运会,中国向世界展示出其热情友好和开放包容的主办国形象。日本《朝日新闻》、《产经新闻》称,中国主办残奥会使世界和中国增加了相互了解。法国《费加罗报》称,本届残奥会再次见证了中国30年前开始的在国际舞台上“和平崛起”的尖峰时刻。
北京残奥会不仅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残疾人及残疾人事业的尊重和重视,更将推动残疾人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英国《卫报》、香港《大公报》、台湾中央社称,残奥会的举办不仅提升了对残疾人的关注度,也体现了中国大度宽广和温暖感性的人文精神。美国《华尔街日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英国《观察家报》、埃菲社、《印度斯坦时报》称,残奥会使北京的残疾人设施得到显著改善,加速了残疾人走出家门的过程。为了本届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北京在安装或改进无障碍设施方面斥资数亿元人民币,2000辆低底盘公共汽车投入运营,每个地铁站都有为乘坐轮椅的乘客设计的升降平台,许多购物中心和景点都修建了坡道,体现了中国政府和社会的“人性化”一面。德国《每目镜报》、《世界报》、《南德意志报》称,残奥会见证了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推动中国社会出现越来越多温暖人心的改变,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残疾人受教育和就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反歧视法规,使残疾人“同其他人一样享有同等条件”,就业和福利待遇普遍改善,体现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是的,北京残奥会为中国留下了巨大的财富,正如新加坡《联合早报》、香港“星岛环球网”所说,残奥会最具现实价值的一点在于能够对中国社会起到示范和教育作用,让社会所有领域和行业都时刻想到残障人士的需求和利益,将他们纳入到“使用者”和“消费者”行列;让社会的每一个个体都用爱心、温情和尊敬来对待残障人士;让所有残疾人得到启发和激励,从而鼓起生命的力量,实现生命的价值。
相关热词搜索:止息 赞歌 永不 永不止息的生命赞歌 生命的赞歌 生命赞歌作文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