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世界经济处在快速增长期 目前世界经济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2007年,世界经济中的有利因素仍然存在并继续发挥积极作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美元贬值和石油价格上涨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不同,但对整体世界经济的负面冲击有限。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7、2008和2009~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分别为5.2%、4.8%和5.1%。从2003年到2012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4.9%,这将是继1950年到1973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4.8%以来的第二个世界经济最快增长期。
  
  石油输出国经济正处在加速发展的“黄金期”
  
  美国《新闻周刊》2007年8月6日一期介绍,海湾地区经济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据国际金融学会统计,在过去的5年内,海湾合作委员会6国(包括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共获得1.5万亿美元的石油收入。这种趋势还在继续,国际金融学会预计,2007年海湾合作委员会6国将获得5400亿美元的额外石油收入,超过巴西、印度、波兰和土耳其4国的出口总额。
  在海湾6国的1.5万亿美元石油收入中,约有1万亿美元用于进口和国内发展,到2015年,沙特阿拉伯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产品生产国,还在兴建新的钢铁、铝和塑胶工厂;海湾6国政府还把大量石油收入投资到美国(目前约有3000亿美元)、欧洲(约有1000亿美元),此外,还在中东、北非等贫困地区投资了600亿美元,在亚洲投资了600亿美元。国际金融学会指出,滚滚流入的美元使这个曾经落后的地区一跃成为世界排名第16位的经济体,如果当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到2030年它将成为世界第6大经济体。
  从中亚、非洲、东南亚到拉美,所有石油出口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速加快、前景普遍看好。全球最重要的50种矿物资源中至少有17种在非洲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一位。随着资源争夺加剧和价格上涨,非洲迎来了“几十年来最佳时机”。据统计,1993年非洲主要产油国――尼日利亚、安哥拉、喀麦隆、乍得、赤道几内亚和加蓬,每天向美国输送大约49.4万桶石油,相当于美国进口石油的7%;同年,海湾国家平均每天向美国输出约160万桶石油,约占美国进口石油的25%。到2006年,撒哈拉以南非洲每天向美国提供180万桶石油,占美国进口石油的18%;同年,海湾国家每天供应美国约220万桶石油,约占美国进口石油的21%。现在非洲石油的33%供应美国、36%出口到欧洲、8.7%输往中国。
  非洲开发银行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7年5月13日发表的《2006~2007年非洲经济前景展望》报告提供的数字显示,过去6年非洲经济年均增长率为5%,2006年达到5.5%,2007年可望达到6%。报告指出,支持非洲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外部对石油和非石油矿产品的需求、对这些部门投资的增加和农业上的风调雨顺。大多数非洲国家继续奉行坚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增强了企业的信心,导致私人投资普遍增长。非洲的4大经济体――南非、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和埃及,已成为非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这4个国家拥有全非洲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和非洲GDP的一半。
  “金砖四国”中的俄罗斯和巴西以及“展望五国”中的南非和印度尼西亚经济加速发展,都受益于能源价格上涨。
  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和石油与天然气等矿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石油价格上涨对俄罗斯经济恢复和重振无疑是如虎添翼。据统计,从2002年到2006年,国际石油价格指数上涨了256%。从2003年到2006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7%左右。俄罗斯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说,根据2006年统计,俄罗斯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自2001年以来,我们在世界大型经济体排行榜上的名次上升了10位”。按目前的汇率计算,俄罗斯的人均GDP已达到7000美元,“在这个指标上,我们暂时只能排在世界第60位,但如果和1999年相比,就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上升过程,那时俄罗斯的人均GDP为1000美元多一点,居世界第103位”。
  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副部长波波娃预测,2007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率将达到7.3%至7.4%,GDP将超过30万亿卢布(约合1.23万亿美元)。该部宏观经济综和预测局局长克列帕奇预测,到2020年,俄罗斯的GDP将达到153.6万亿卢布(约合6万亿美元),从而使俄罗斯在这个指标上进人世界五强。
  
  发达国家经济增速进一步放慢
  
  据标准普尔公司估计,每桶石油价格上涨10美元,美国经济增长率将降低0.25个百分点。油价上涨、次贷危机和信贷问题三股力量正在抑制美国经济扩张。美联储主席帕南克2007年11月8日预计,由于住房市场下滑程度超过预期和信贷持续紧缩等问题存在,2007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4.9%的增速在近期不可能持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7年和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从2006年的2.9%降至1.9%。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认为,2008年美国经济发生衰退的几率在“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之间。但是,美联储认为,美国经济没有出现衰退迹象,预测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分别达到1.8%至2.5%、2.3%至2.7%和2.5%至2.6%。
  为了刺激经济,几年来美元汇率大幅度降低,2007年前8个月美国外贸逆差比2006年同期减少460亿美元,降至4720亿美元。在过去的一年里,美国缩小的外贸逆差对美国经济增长作出了14年来最大的贡献,这种趋势可能会持续到2008年。
  但是,《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罗伯特?塞缪尔森指出,银根过松将使美国重陷“滞胀”。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美联储奉行放宽信用政策,这次尝试起了反作用:随之出现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率,以及1973年至1975年和1981年至1982年的严重经济衰退。塞缪尔森认为:如今,真正的风险是重蹈覆辙。他指出,商业周期并没有消失,因此,再次衰退迟早不可避免。一些指标显示,衰退可能很快就会到来。
  受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欧元大幅度升值和油价上涨拖累,欧盟经济下行风险正在增加。欧盟委员会2007年11月9日公布的经济预测报告显示,欧盟27国2008年和2009年经济增长率将从2007年的2.9%降至2.4%,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将从2.6%降至2.2%和2.1%。德国政府对2008年经济增长的预测由2.4%下调到2%。德国商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克雷默认为,2007年夏季商业情绪经历的突变是15年来从未有过的。“显然繁荣期已告结束。”但欧盟委员会认为,欧元区经济基本面依然稳固,尤其是消费正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得益于就业形势持续改善,预计个人消费仍会保持旺盛势头。此外,中国和印度 等国经济的增长,也为欧元区经济保持增长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
  日本是对进口石油依赖程度最大的国家,却是受石油价格上涨冲击最轻的国家。石油在日本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已从巅峰时的77.4%降为48.9%。尽管日本GDP从1973年的238万亿日元增加到2003年的506万亿日元,差不多翻了一番,但石油进口量却从1973年的28861万升降至2003年的24485万升,进口石油费用占日本GDP的比重已从1978年的4.5%降至2006年度的2.2%。与第一、第二次石油冲击引发的日本经济严重衰退相比,这一轮油价上涨对日本经济的冲击甚微。
  日本经济从2002年初走出低谷以来,已持续5年增长,企业利益持续4年增加,其中2005年比上年度增加15.6%,超过“泡沫经济”时期的最好纪录。日本在持续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同时,一直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能源效率和节约能源。在能源效率已提高35%的基础上,争取到2030年将能源效率提高30%以上。2006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为2.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7年和2008年将分别为2%和1.7%。
  
  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经济继续强劲增长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和预测,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2006、2007和2008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8.1%、8.1%和7.4%,继续大大高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水平。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3年增长率分别为9.8%、9.8%和8.8%。
  世界经济重心正在加速回归亚洲,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牵动越来越大。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和预测,2006、2007和2008年,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1.1%和9.7%,11.5%和8.9%以及10.0%和8.4%。日本《经济学人》周刊2007年11月24日一期刊登丸红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今村卓题为《世界经济经得起美国经济的挫折》的文章认为,只要中国和印度以内需为导向的高速经济增长持续下去,即使美国经济开始减速,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量也还会继续保持高位增长,这将给能够满足中国和印度资源、能源、粮食、产品等需求的国家一个新的增长机会。
  实际上,与中国和印度一道并列为新兴大国的巴西和俄罗斯,将以世界供应基地的形式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尽管美国经济近年来出现减速,但中国以外的东亚国家和地区通过扩大对中国出口也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今后,如果美国经济继续减速,而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国家经济能继续发展下去,世界经济仍然能够以5%左右的速度继续增长。
  美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市场。最近有的媒体和研究机构提出所谓“脱钩”、“脱离”甚至“脱美人中”等都是不切实际的。美国经济增速放慢或衰退从而导致市场萎缩,仍将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产生很大影响。占世界人口4%左右的美国占据了世界GDP的27%、军费的50%。1975年以来,8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美国人。中国的GDP是美国的27%、人均GDP不足美国的1/16。摩根士丹利公司亚洲区总裁罗奇指出,美国经济增长率每下降一个百分点,中国的出口额将减少6%左右。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稳定或动荡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仍有重大影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和风险尚未过去。英国《金融时报》2007年11月25日援引美国前财长萨默斯的话说,在今后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人们都可能会感受到它的负面的影响。特别是美元贬值还将持续多久,贬值到什么程度,已引起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高度关注。美元贬值或升值对美国都是利大于弊,但是,美元汇价猛涨或暴跌的祸水冲击到哪些国家,哪些国家都将遭受巨大损失。发展中国家要吸取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拉美债务和金融危机、日元升值和泡沫经济破灭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
  石油价格上涨对大量进口石油的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较大。设在英国伦敦的全球能源研究中心资源分析师朱利安?李解释说,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石油产品价格由政府定价并予以补贴。随着油价上涨,这些国家处境艰难:一方面难以维系高额的补贴;另一方面又担心将国内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拉齐会加重低收入人群负担,甚至引发社会动荡。例如,印度政府预测,在截至2008年3月为止的财政年度将支出5000亿卢布(127亿美元)燃料补贴。燃料价格上涨可能在贫困人群中引发社会动荡。
  中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但进口石油不断增加。2004年进口石油12272.4万吨,进口依存度已达45%。2006年进口原油14518万吨,进口成品油3638万吨。美国知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黄靖认为,实行浮动汇率的美国、日本和欧洲对高油价的消化能力要比中国强许多,压力比中国要小许多。中国必须对油价上涨的影响做好全面长期的准备。
  廉价石油时代已经过去,石油资源越来越少。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印度等人口众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国家,既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石油供不应求和油价上涨的风险,又要制定长期能源战略和相关法律与政策,为“后石油时代”做好准备,
  为此,新兴经济体要借鉴日本等国家的经验教训。第一,深化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单位产值的耗能量;第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积极和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石油的需求;第三,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节能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各国加强互补互利合作,协力应对挑战和化解风险,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世界经济 快速增长 2007年世界经济处在快速增长期 2007世界经济 我国经济正处在攻关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