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 恒大【球霸许家印】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他大声贩卖着足球,却并不喜欢足球。 他在足球上一掷千金的做事方式与其在地产行业的凶猛扩张如出一辙。这个极度目标导向的地产大佬在足球领域收获能有多大?
那一夜,许家印一定很High。4月2日,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由恒大足球俱乐部承办、堪称史上最盛大的中超开幕式上演。开场,几架轰鸣着飞临的“直升机”迅速将现场带入高潮。这些由电脑遥控的无人驾驶直升机上,悬挂着中超首轮球队对阵的条幅,令人产生中国足球的辉煌指日可待的错觉。开幕式由亚运会开闭幕式团队打造,4000多名演员参与演出,孙楠、陶、韩红、古巨基等八大巨星联袂献唱,星光四溢,阵势压人。这场开幕式,开销是5000万。
能容纳6万人的天河体育场挤进了7万多人,球迷、歌迷同狂欢。这已经是中国足球多年不曾有过的场面了。
许家印穿着大红色西装坐在嘉宾席,这是他的主场。广东省和广州市的高层领导与他同坐嘉宾席。他的左手边坐着大连实德队老板徐明,开幕式后的首场比赛,就在恒大和实德这两位足坛的新老“贵族”之间展开。许家印看球时很投入,眼神迫切,内心紧张。徐明也一样,客场的他看上去有些落寞。最终,恒大1:0战胜实德。
球霸许家印
7亿砸进足球里,没有办不到的事
许家印没有理由不心情大好
在香港联交所恒大地产2010年业绩发布会上,许家印也是满面春风。恒大地产在2010年实现了“令人发指”的倍数增长:销售金额504亿元,比2009年增长66%,比2008年增长7倍,比2007年增长17倍;毛利润和净利润分别同比2009年增长约7倍。2011年,恒大的销售额将直指700亿元。几年前还默默无闻的恒大地产,奇迹般地超越了比自己大得多的对手,跻身房地产行业第一阵营,与万科、中海等四家底蕴深厚的公司为伍。
如同房地产行业的恒大是个“异类”一样,在足球领域,恒大也被认为是十足的“搅局者”。一个开幕式就花掉5000万,引进一个外援克莱奥花掉3000多万,2010年足球投入1.7亿,2011年预算投入将达到3个亿,打赢一场中超比赛的奖金是创纪录的500万。十名新老“国脚”,五名国际知名外援,一个知名的外籍教练李章洙。瞬间,恒大俱乐部成为足球新“豪门”,也暴风般地打破了足球圈原有的平衡和规则,尤其对于恒大这种烧钱招数的质疑,从未平息。许家印懂足球吗?有钱就行吗?恒大这么张扬,还让别人活吗?恒大投资足球仅仅是为营销炒作?
“恒大从来不怕别人说三道四!”在中超赛前的俱乐部誓师大会上,许家印曾强硬地回应了这些质疑:“有人说我们是乱花钱,我不同意。该花的钱一定要大胆花、勇敢花,不该花的一分也不能浪费!”
进入足球领域之前,恒大地产在行业内也是后来居上,走出了短期内很难实现的大格局―2006年以“大跃进”的方式跑马圈地,两年内土地储备成为国内第一;2008年上市折戟,全线降价、断臂求生;2009年以相较于净资产40%左右的折让,在港交所流血上市;2010年,完成二三线城市布局,跻身500亿俱乐部。被业内称为“枭雄”的许家印,每一次赌注,似乎都押对了筹码。
这一次,在一个盛行黑哨、赌球、腐败现象严重的领域,他还会赢吗?
被质疑的“金元足球”
“在3年到5年内,恒大必须夺得亚冠联赛的冠军!”面对恒大足球队全体教练、球员和30多个媒体记者,许家印这样放出了狠话。“至于克服什么样的困难,需要什么样的条件,集团公司会全力支持。要什么给什么,要多少钱给多少钱。但如果完不成(目标),李指导要下课!”
许家印带着些微河南口音,滔滔不绝,一口气讲了一个多小时。自从2010年3月1日斥资1亿收购因打假球而遭降级的广州广药足球队以来,恒大的“金元足球”,始终处于舆论的漩涡中。“许总憋得有点受不了了。”恒大的一个员工说。自从上市以来,许家印已经极少在媒体上露面。
对于多方诟病恒大“烧钱”、破坏规则,许家印认为中国足球的投入本身就应该提高,“在国际上,一个球员的转会费就是10亿(人民币),我们全部俱乐部加起来才多少?”他认为,中国足球不能在低成本、低水平上停滞不前,中超需要豪门俱乐部,豪门之间的竞争恰是中国足球水平提高的表现。而恒大的大投入,必将带动其它中超俱乐部加大投入,“从这个意义上说,恒大的大投入实际上也是推动着中国足球水平的提高。”
对于用钱能办得到的大场面,许家印从来不会吝啬。他对大有某种偏执的热爱,一如公司的名称“恒大”。恒大集团的万人运动会,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的“恒大慈善万人行”,项目开盘时影视巨星云集,豪掷数亿做足球,每一项都是声势浩大、一掷千金。“早期恒大的项目开盘广告,通常是两个整版,很夸张。”广州地产圈的一位资深人士说。
赢给500万,输罚500万
如果把许家印的高调看成是铺张虚名,那就大错特错了。“我要一个结果。”许家印辩驳。“花钱只是最容易的一个途径而已。”恒大的整个管理系统,都是目标导向型的。除了年度计划、月度计划、每周计划,每天都会把工作细化到个人。“无论想什么办法都要做到。”现在,他把恒大地产的那套东西,全部移植到足球上。2010年接手足球之后,恒大的第一个目标是让降级的球队晋级,在大手笔烧钱引援、搭建团队之后,恒大当年就成功杀入中超俱乐部。为了让球迷关注恒大,恒大做出烧包的举动:包专机请球迷到上海看球。“3-5年内获取亚冠”,这个大目标分解下来,凡是能用钱做到的事情,许家印都不遗余力地推动。许家印透露,2011年恒大引进外援的预算是7个亿,但终因很多国际大牌球星看不上中国球队而作罢。
这次中超比赛,许家印定下的奖惩方案是“513”:赢一场奖励500万,平一场奖励100万,输一场罚300万。这是史无前例的高额奖励方案。最初他设想的是“505”:赢输一场的奖惩都是500万,平一场无奖励。有人提醒他这样做太过严厉,他才改变主意。
在对金钱和人性关系的认识上,许家印堪称彻底。恒大崇尚重奖重罚。恒大地产上市之前,每年年底恒大会拿出上百万的现金,当场奖给业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这是一个相当刺激的场面。恒大的员工待遇高于同行,但压力极大。恒大的办公室,如同压力锅,无人闲暇,个个忙碌。
“真理都很简单,打动人的方式也都很简单。”一位资深足球记者认为,恒大用的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做足球。有些条件极端差的俱乐部一年的开销也才20多万,而恒大赢一场球的奖励就是500万,“好球员凭什么不跟恒大玩?”恒大做足球的路数,与1990年代的万达并无二至。万达也是用烧钱的方式组建了明星球队。王健林曾带着100多万的现金亲赴现场看球,赢球之后直接将现金奖给球员。王健林的投入是千万级的,10多年后,许家印的投入在末尾添了一个零。“恒大只是比万达更明目张胆一些而已。”
将“狠“字实施到底
在很多人看来,许家印“3~5年夺得亚冠联赛冠军”的目标看上去有些可笑。在此之前,中超俱乐部不要说夺冠,就是亚冠小组出线都非常困难。
许家印是这么认为的:“有好的球员,好的教练,加上好的文化,我相信肯定能踢好球。”强势人物都有一套强大的方法论。许家印很自信,他认为任何事情只要执行到位,并没有多少神秘可言。
“要做别人不可能做的事情,做别人想不到的事情,做别人不敢去想做的事情!”在房地产行业的大公司中,恒大进入最晚。1996年公司成立时,行业标杆万科和中海已经在房地产行业耕耘了十年。2005年,恒大还只是一个十几个亿销售额的小公司,但是2010年恒大已经做到500亿。
在许家印的历次讲话中,重复提的最多的是恒大“精心策划、狠抓落实、办事高效”的作风。明确的目标导向,强大的执行能力,是恒大非常规发展的要旨。
2010年2月29日,在通宵的决策会议之后,恒大决定接手广药足球。第二天上班后的两个小时之内,恒大将俱乐部拖欠球员的工资奖金全部付清,又在一天之内将俱乐部对外欠款全部付清。他的一声指令,能够在半小时内传达到最基层员工。在记者拿到的《恒大报》上,任何一页都可以找到譬如“狠抓质量”、“狠抓管理”等等带着“狠”字的词语。
恒大也许是中国执行能力最强的公司。许家印亲自起草了一本厚厚的《恒大学习资料》,员工人手一册,其中有几万条规章制度,内容甚至涵盖了吃穿住用行。恒大集团下发文件规范球队管理,其中明确规定了“五必须”、“五不准”、“五开除”。
“许家印有很强的控制欲。但他是去人治化的控制,不是通过亲信裙带,而是通过清醒的制度化表达。”上海华彩咨询集团公司董事长白万钢认为。
许家印在恒大复制了无数的自己。他是个典型的工作狂,有深深的眼袋。恒大普通员工,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中层超过80小时;高层超过90小时。但所有的人都会告诉你,许老板的工作时间最长。恒大紧绷绷的发条,是他亲自上的。他喜欢大规模“搞运动”式的管理,不定期有不同的主题。2010年恒大开展了历时3个月的“质量月”活动,在此之前还搞过类似的抓营销、抓产品、“清除三类人”运动等等。对于处于高速增长的恒大而言,这类运动集中清理了恒大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用运动的方式激活员工。
白万钢认为,恒大采用的是一种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许家印是恒大唯一的大脑,其他人则如同手脚。这套刚性化的管理体制,恰恰与房地产行业准金融、决策点集中的特点合拍。许家印做足球也是在重复房地产行业的套路。“这两个行业都是先烧钱,再挣钱。靠投入,赌一把;喘口气,再投入,再赌一把。”
许家印在不断地复制自己,复制恒大的成功。他是否会对自己的成功模式产生不可救药的迷信?他是否真如他看上去那么自信?按照心理学的观点,具有强烈控制欲的人,往往具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不断重复自己的人,也如此。许家印的内心到底有多强悍?这是个谜。
保安许家印
当过司机保安掏粪工
“半个孤儿”:喜欢倒腾科技
小时候,有位算命先生给许家印看相,一番端详,得出结论:“孩子,你将来是要端金碗的啊!”
2009年11月,记者到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高贤镇聚台岗村许家印的老家探访,发现许家印幼年其实很苦。
许父16岁参军入党,做过抗日部队骑兵连的连长,负伤后复员回家在村子里当仓库保管员,负责拿钥匙、记工等事务,工作细心负责。许家印还不到1岁,母亲得了败血症,家贫无钱医治,匆匆撒手而去,许家印从此成了“半个孤儿”。当年的豫东地区,极度贫穷,十年九涝,曾出现不少“乞丐村”。许家印幼年生活也非常贫苦,但他却也能自得其乐。许家正房的北面墙壁上,至今仍挂着一幅许家印奶奶的素描画,是家印用“方格法”一格格按比例画出。许还爱好倒腾“科技”――小学时,他用块铁片做开关,把破电线、铁丝连在一起,连到被丢弃的手电筒电池上,就能制作出一个照明的“小家电”。
工作之初:当过保安掏粪工
凭着一家人省吃俭用,许家印一直读完了高中。当时学校有半年时间学工学农,急于“逃离”农村的许家印,开始学习开拖拉机,他甚至还请村长书记喝酒,以谋得开拖拉机的岗位。许家印呆在农村干了两年农活。因为文化程度高,他被重用协助生产队队长的工作,人家都不愿意干“掏大粪”这个活,他就要做表率。他还做过农村里的保安,那时候叫“大队治保员”。
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才给了许家印把握自己命运的机会。第一年,因为时间仓促,准备不充分,他没有考上。次年,每周靠一筐地瓜、地瓜面饼,和一瓶子盐当口粮,许家印苦读5个月,一米七六的个子瘦得只剩下90斤,终于如愿考入大学。在人口达1000万的周口市,他的成绩位列前三。
求学武汉:吃热干面被批评
许家印考上的是武汉钢铁学院(现武汉科技大学),专业是冶金系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一心想逃离农村的他寻思:毕业后不会再回到小山沟里去了――再差,也是个炼钢工人吧。
在钢院,许家印当了4年的班级卫生委员。许家印回忆,大学期间差不多三分之二的时间他都用在班级活动和其他“准社会活动”上了,他用别人不到三分之一的时间,保持了中上游的学习成绩。许的老师倪国巨回忆说,他印象中的许家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长于宏观,精于细节。”
2003年,母校武汉科技大学45周年校庆,学校想邀请许家印回来,当然也包含了让他“表示一下”的意思。倪国巨硬着头皮给许家印打了个电话,“当时想几十万就不得了了”,没想到许家印直接说“我拿100万吧”。对于许的一掷百万,倪国巨感慨不已,当年,他曾遇到许家印吃学校旁边一毛钱一碗的热干面,批评许说:“你是吃助学金的人,还吃一毛钱这么贵的东西!”如今,许家印已成为中国最富有的人,但他最喜欢的夜宵,10顿里有5顿都是热干面。
舞钢车间:想出150度考核法
1982年,大学毕业的许家印被分配到河南舞阳钢铁厂,认为舞阳是另一个“小山沟”的许家印,刚开始还很不情愿。
许家印被安排在一间很简陋的小房子,次日就进入工作状态。那时候车间一个炉子都没开工,当务之急是要把车间的工艺技术规程迅速建立起来,尽快投产。许被安排协助车间主任陆岳璋工作。他开始整天睡不着觉,天天钻到钢板缝里研究流程,后来竟总结出了几百个问题。有些问题很细小,比如抢修设施的间隙,如果吃盒饭是在上面吃还是下面吃呢?问题看似琐碎,却会涉及安全。
许当时的管理概念很清楚:要用制度去管人。两个月后,他主持制定出了“生产管理300条”,其中有一条是“150度考核法”――当时,企业要求工人24小时三班倒,很多值夜班的工人会打盹,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无奈之下,许家印提出一个细节考核办法:当坐在椅子里的值班人员身体打开的幅度超过150度,就定性为上班睡觉,要接受罚款。此法后来在厂里广为流传,许家印一炮打响,被人评价为“点子多”、“会管理”。
许家印在舞钢待了整整10年,“四面都是山,一直有离开闯荡的想法。”
打工深圳:儿子蹭凉别人空调
1992年,许家印揣着一份三十几页纸的简历,在深圳的各个招聘市场奔波,刚开始半个月,这个舞钢的处级干部,愣是没找到工作。直到受人点播将简历缩短至两页,很快,有3家公司愿意聘任他做业务员。“简历事件”对许家印是第一次冲击。
在聘请许的中达公司,靠朋友贸易项目里的一单生意,许很快为公司赚到了10万元的利润。他由此也升任中达公司的办公室主任。一晃1年过去,许建议中达老板跟舞钢合作,在深圳注册一家新的贸易公司,并由他出任这家新公司的老总。中达老板同意了。在中达旗下这家名为“全达”的新公司里,许任老总兼中达公司的办公室主任。
直到1993年,许家印已是深圳全达的老总,他还被迫跟妻子两地分居。后来,看不过的中达老板说,公司出钱,你去租套房吧。于是,许家印就跟人合租了个两室两厅。合租的人住一间,许家印和太太以及2个儿子,还有岳母、父亲、朋友,一共7口人住在剩下的厅室。房子里只有合租人的那间卧室有空调,许家印的儿子怕热,夏天就躺在合租人门口的地上“沾沾冷气”,口里嚷着“这里凉快”。
转战广州:搭上地产末班车
到深圳后的第3个年头,也就是1994年的国庆节,许家印被中达公司调到广州,刚刚兴起的房地产业,出任鹏达房地产公司老总。
鹏达在广州搞了第一个房地产项目,名叫“珠岛花园”。在当时以大户型为主流的广州楼市,这个项目迅速成为广州房地产市场的一匹黑马,另辟蹊径主打“小面积、低价格”策略,还未发售就轰动市场,首期项目很快脱销。整个项目的运作过程,已经开始打上许家印的烙印――快点,快点,再快点――珠岛花园项目需要的108个要盖的公章,当年全部搞定,而“当年开工,当年销售,当年售罄……”等“八个当年”,更是创下了广州房地产销售的纪录。而实际上,在珠岛项目之前,许家印并没有接触过房地产。1997年5月1日,许家印与中达老板做了一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深谈。广州鹏达珠岛花园一个项目就为母公司中达净赚2亿多,而许家印的工资在当时却依旧很低,一个月才3000多元。待遇落差下,许家印选择了创业,当年,亚洲金融危机的风暴已然刮起,但凭借一个“快”字,恒大地产在广州地产界迅速崛起。
(来源:《中国企业家》《荆楚晚报》)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