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两岸政策转型】

发布时间:2020-03-18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大陆与民进党的沟通对话,多年来持续进行,只要民进党调整自我封闭的观念,大陆与民进党沟通对话不存在障碍。      “民进党人或者绿营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大多数关心两岸局势的大陆民众会冠之以“台独分子”的称号,这让曾经在台执政8年、如今又是岛内最大反对党的民进党在人们眼里显得难以接受。
  不过改变已经开始,在一些观察家看来,民进党转型是否成功被视为两岸关系重要变数。在“五都”选举结束后。民进党已经开始着手建立两岸沟通架构的部署:2010年12月初,该党主席蔡英文将参选新北市长的选举补助款除了依规定将1/3上缴党库,其他全数捐出在其亲自担任董事长的新境界文教基金会下设智库,以加强党内大陆政策论述以及和大陆直接交流的机制。
  
  蔡英文选“总统”的工具
  
  “这是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人事布局,留下很大的解读空间。”长期研究民进党、并与之有过多次深入交流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陈孔立接受本刊采访时称,“已经没有党职的前秘书长吴乃仁掌舵,而智库中负责两岸关系方面论述的又由民进党国际部主任萧美琴担任,是蔡英文的私家智库还是民进党的智库,不是很明确。”
  对蔡英文的人事布局,陈孔立认为,吴乃仁虽然是新潮流系的代表人物,但是与“台独”基本教义派相比,务实许多。“民进党当权时,我们有过交流。他认为,民进党不应该做一些让大陆着急的事情,也不应该刺激大陆,维持现状最重要。”
  吴乃仁曾出任合证交所董事长,并长期接触在大陆投资的台商,因此对“三通”等议题的态度较为理性。作为民进党新潮流系的大佬,他曾主动推进“新潮流系”的转型,让该派系的两岸关系主张由“强本西进”改为支持两岸经贸交流。值得一提的是,当陈水扁提出“公投制宪”时,他还批评陈水扁此举将会引发社会乃至两岸冲突,希望阿扁能“与民生养”。
  另外一名直接负责该智库两岸关系方面论述的萧美琴是民进党内的“美国通”,是中美混血儿,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2002年前还一直拥有美国国籍。长期担任陈水扁国际事务顾问的萧美琴并不熟悉大陆事务,但她主管的“国际事务部”的前身是“中国事务部”,有不少党工有深厚的大陆研究功底。
  “萧美琴是民进党的中生代要角,2007年民进党‘立委’党内初选中,民进党内的保守势力将萧美琴打成为‘十一寇’之一,并被攻击为‘中国琴’,致使其在初选中落榜。其实不是萧美琴的政治观点倾向太陆,而仅仅是因为新潮流系在两岸关系方面比较务实,不是‘台独’基本教义派那样‘逢中必反’。”台湾东吴大学两岸关系研究者徐永明说。
  让党内的“务实派”接手智库,蔡英文的布局充满想象空间,蔡英文与多家境外媒体茶叙时表示,民进党若要在2012年的“总统”选举中取得执政权,关键是需要与大陆保持稳定的关系,因此民进党计划设立智库,加强与大陆对话。
  “‘五都’选举只是地方层面的选举,因此两岸关系没有成为焦点,但是2012年,两岸关系的论述就十分重要。”民进党发言人郑文灿接受本刊采访时坦陈,这个智库成立的短期目标就是为了选举。
  可以预计的未来,2012年时,一个穿着绿背心的蔡英文对深绿选民嘘寒问暖,另一个穿着粉红衬衫的蔡英文则会透过这个智库向中间选民展现她的理性与温和。
  “有人说智库的设立在促进民进党与大陆交流以及蔡英文思考两岸论述方面发挥作用的空间将会十分有限。但无论如何对这样的智库,我们表示欢迎。”陈孔立认为,民共两党的党际对话还不成熟,但双方智库应可先行,有组织地沟通对话。
  
  民进党的转型之路
  
  台前“国安会”秘书长苏起近期提出了大三角理论,大三角是美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他认为这大三角的未来都将决定两岸关系的走向。苏起说,虽然美、大陆、台湾的民众有时会趋向激情,但各方领导人都保持头脑冷静,而且人们珍惜海峡两岸的和平,所以大三角关系稳定。
  国共两党积极和稳健的政策给蔡英文很大的压力,海峡两岸两会数次协商让两岸关系赢来最好的时期,金融市场和外资对台湾前景乐观成为不容否认的事实,这些都对蔡英文所领导的民进党未来的大陆路线形成压力。
  中间选民的成长让台湾民主政治慢慢超越“蓝绿”之争,大多数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现状认可。自晶华酒店暴力冲突后,国民党和民进党解决政治分歧的战场慢慢转移到“立法院”,除了临近“五都”选举连胜文中枪之外,此后几乎没有发生暴力事件。
  民进党开始慢慢和陈水扁切割,而蔡英文开始将目光投向中间选民和两岸关系,民进党的转型开启。2010年初,民进党开始草拟“10年政纲”,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便是大陆政策论述。
  2010年5月,蔡英文对路透社称,民进党可以与对岸进行多层次的沟通。她还透露,民进党已与部分非政府组织(NGO)及绿营智库等谈过,并在党内建立共识,准备与大陆对话,但目前没有时间表。
  虽然“五都”选举中,国民党总票数落后民进党40余万票,很大一个原因是选举前夕,两党都把焦点放在城市治理,并没有就“两岸关系发展”进行辩论,而“两岸牌”是国民党的优势――去年5月ECFA的电视辩论中,蔡英文的论述显然没有马英九纯熟,马英九的气势胜出许多。
  “蔡英文主席必须采取更为理性、温和的路线,和此前的民进党天王都不一样。”民进党籍前“立委”魏明谷认为,民进党的新生代也和过去老一辈在观念上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不反对两岸学者间的交流,也不反对两岸城市间的交流,只是我们认为不应由国民党垄断台湾的发言权,对国民党与太陆对话的方式不认同。”郑文灿说。
  不过,摆在蔡英文面前的问题依然很严重。“其实民进党一直都不回避两岸交流,只是和国民党主张有所不同。”虽然郑文灿一直强调民进党早就有“大陆政策”,但是他们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一味地在“立法院”反对马英九的两岸政策,并不能算完整的两岸关系论述。
  陈水扁家乡台南县县长苏焕智在卸任前夕、“五都”选举后的第三天在北京接受访问时称,“在全球化格局与中国大陆陕速崛起的现实情势下,民进党必须更务实地看待两岸关系的发展。”苏焕智建议:民进党应尽速建构决策平台。
  “苏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党内平台比智库重要。智库毕竟是少数人的平台,没有涉及全党,还是很难达成共识。整合内部不同的声音是蔡英文的难题。”陈孔立说。
  “我相信,蔡英文会以‘夺回政权’来说服深绿大佬们,连狱中的阿扁都说会支持蔡英文,绿营内一直很有威望的前民进党立法委员林浊水最近也提出不会与大陆严重对抗的意见。”徐永明称。
  
  “民共交流”将更为频繁
  
  一个巴掌拍不响。有分析称,面对一个趋于温和的民进党,大陆对台政策可能会有所调整,并会加强与民进党沟通对话。 《中国时报》的报道称,大陆越来越正视民进党的存在,并积极邀访绿营人士前往参访。该报的分析称,共产党与民进党的对话条件已趋成熟,现阶段应由智库先行,逐步开展组织性的沟通对话。
  越来越多的公众看到,许信良、许荣淑等民进党“前大佬”们经常出现在类似“海峡论坛”等两岸交流场合上,而为了推销自己所在城市的农产品、旅游,包括陈菊在内的越来越多绿营执政县市长都曾出现在北京、上海等大陆城市,吕秀莲更是曾一度放话,自己随时准备“登陆”。
  刚当选为新任台南市市长的民进党新星赖清德最近也表明对两岸经济政策持开放态度。他告诉台湾媒体计划到大陆推展台南的医疗观光。他说:“所有对市民有利的事,我都会做,不会推辞。”
  “过去大陆和民进党之间并不像媒体想象的那样,没有任何交流,而是一直都存在的。公众有个误区,将深绿的意见等同于民进党。其实包括小三通、台商客包机等两岸政策都是在民进党时期形成的。2008年5月17日,我卸任海基会董事长。在卸任前两天,我们就积极和大陆方面协商,为了援助四川地震,推动台湾红十字会等救援团队和物资的包机和直飞。”台前海基会董事长洪奇昌接受本刊采访时称,洪被认为是民进党内两岸关系方面的权威专家。
  北京联合大学台研院前院长徐博东近日也对媒体称,大陆与民进党的沟通对话,多年来持续进行,只要民进党调整自我封闭的观念,大陆与民进党沟通对话不存在障碍。
  “有些人期待能像国共平台那样,也来一个民共平台。但显然我们民进党不会这么做,我们一直反对由某个政党单独来代表台湾发声,这不符合民主政治的原则。”郑文灿说。民进党希望在两岸交流方面能有自己独特的模式,以便和国民党做区隔。
  一些绿营政客认为,虽然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没有国民党走得快,但是也扮演了“把关者”的角色。
  “台湾民众不会反对两岸间交流和接触,但是有一个趋势是,台湾民众会更加关注,两岸间的合作,最终哪个阶层得到最大利益?”洪奇昌认为,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要想打动中间选民,就必须往这个趋势发展,让民进党作为可信赖的另一选择。“政党轮替将是未来台湾政坛常态。大陆肯定会进行两手策略:一方面不断透过对台释出优惠政策,帮助国民党连任;同时,积极和民进党接触、了解彼此。”洪奇昌说。
  有消息称,民进党的“10年政纲”初稿已经成熟,最终的版本将在2011年6月对外公布。不过无论民进党的“10年政纲”以何种面目出现,哪怕民进党2012年或者2016年重新夺回政权,可以预计的未来是,两岸间的经济合作和人员交流已经形成,“民进党执政的话,两岸关系也不会倒退,民进党虽然还会坚持自己的理念,但会以务实和友善的面貌出现,不会挑衅也不会成为麻烦的制造者。”洪奇昌说。

相关热词搜索:民进党 转型 两岸 民进党两岸政策转型 洪秀柱两岸政策 蔡英文两岸政策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