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战之外的心灵牧场]心灵的声音漫画在线
发布时间:2020-03-17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一个民族的文化,如同一个公司的文化一样,能够对这个团体的将来产生决定性影响。溯本求源,这不只是受教育与否的问题,也不只是制度、法律的问题,更不是一个“主义”的问题。价值观背后的动力,才是关键。
中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每年的GDP都能维持8%或以上的增长,这是以前所没有见过的,值得国人自豪。然而激发活力的竞争并非不需要付出代价,改革开放固然改善了国人的物质生活,却并不一定意味着人们更加幸福,因为生理需求只是人类诸多需求之一。
实现自我的悖论
美国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人性的理解颇有见地,他把人的需求用一个五层高的金字塔来表达,从最底层到最高层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被爱需求,尊严与自尊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并没有满足人的全部需要。一个高度竞争,快速发展的社会让人们活在精神极度紧绷的状态中,除了生理以外的需要更不易得到满足。
譬如说,人们会觉得非常没有安全感,因为社会改变太快,人们害怕赶不上,并有随时失去工作的可能。过分忙于工作也使人没有时间满足他们爱的需求――年青人没有时间谈恋爱,有家室的人没有时间给自己的配偶和孩子,人与人之间更为膈膜,我们只能藉欲与激情的满足来代替爱的满足。
至于自尊,工业社会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失去自我,人们只是社会大机器的一个小螺丝钉。卓别林在1936年的经典之作《摩登时代》早就宣示了工业社会这一问题。因此很多人为了肯定自我,不惜不择手段把别人踩在脚下往上爬,或是掉进无休止的贪婪里,只不过是为了炫富,最终甚至身败名裂。
我曾向专业人员提供创业辅导,言谈中,常有中国工程师告诉我,他们在原公司产品中预留了一些“虫子”(bug),以便日后夺取市场。他们想证明自己比别人有本事。这种满足感的追求,也就成为动力。但这就像吸毒一样,若钱不能继续赚下去,生命就失去了意义。这样的生活,已经失去制衡的力量,很不快乐。又如美国成衣业容许退货。一般退货率总在7%~8%左右。但这种政策若在中国推行,必定会造成严重的滥用,甚至有令企业倒闭的风险。
这样的社会也不一定能给人更多发挥自己的机会,因为在一个极度竞争的社会里,人们更不能付出犯错的代价。就以我最熟悉的IT企业来说,很少有公司会愿意让一个没有经验的员工去开发一个他没有把握的产品,而情愿让员工无休止重复他本来就做得熟练的工作,至于一天那个工种的需求消失,员工面临失业,那就与公司无关了。更糟糕的是,这样的社会生态无意中鼓励了人们唯利是图,凡事只从经济利益看,人被看为与机器一样的生产工具,进而为了赚更多的钱而不择手段。
另一种价值谱系
这似乎是市场经济无可避免的代价,市场经济的动力来自人的自利心,自私的心态如果不加以调节平衡,一定会产生弊端。马克思的批判因此是有道理的。如何才能减少或避免这些因为恶性竞争而产生的负面后果?一些已开发国家的经历或许可以为中国提供借镜。譬如美国,虽然她采用市场经济,提倡自由竞争,却能长期保持高度的生产力,尤其在创意产业方面引领全球。美国也有恶性竞争与其他经济问题,譬如说2001年Enron公司的诈骗案,2008年次贷风暴引起全球的金融危机,但是相对而言,美国的经济罪案比较少,而且在出错之后能够自我修正,人们一般对生活的感受也比较正面,它的秘诀是什么?
要理解这个,必须从认识美国的文化开始。西方文化的根源,一是从希腊、罗马承传的希罗文化,另一是因基督信仰而来的基督教文化。希罗文化为西方人提供了民主法治的根基,而基督教文化则为西7yA提供了道德基础。后者对美国的影响尤甚,因为他们许多早期的移民是信仰最虔诚的清教徒,历史告诉我们,这些人同时也是最勤奋、生产力最高的一群人,他们的信仰与理念一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美国的发展。这种文化强调爱、服务与饶恕三个重要的核心价值,能平衡自由竞争的负面影响,
强调爱,让人在竞争的环境中仍然看重个人的价值与权益,做到真正以人为本。一般人对自我价值的衡量,在市场经济中都是把人当作商品考量,因此人的价值取决于才能、学位与财富。在这样的文化里,人不可能得到尊严的满足,因为只有少数的人能够出人头地。只有设立另外一种价值谱系,就是说,不管你的才干,地位与财富,你都是有价值的,这样,人才不必藉着不择手段的竞争来寻找满足、实现自我。
其实看重人,不只无损竞争力,常常更是提高竞争力的秘诀。以前我在硅谷办公司的时候就深有体会,一句嘉许的话,一个认可的眼神与拍拍肩膀,常常比加薪更能激励员工的士气,因为加薪只能增加人对生理的满足――譬如可以到馆子大吃一顿,或安全――譬如银行的存款多了若干,但是拍拍肩膀却能叫人觉得被爱与被尊重。
美国社会充满了成功却不自满、且能回馈社会的例子。耳熟能详的微软公司创办人比尔?盖茨在2008年把他所有的财富580亿美元全数捐赠作慈善用途,不留给自己的孩子;知名的高露洁牙膏的创办人威廉?高露洁把他公司30%的利润奉献作慈善用途。这些事例在美国非常普遍,在中国还不多见。原因何在?不管这些人的个人信仰如何,他们都受到爱的文化的影响,使他们在一个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不沦为恶性竞争、损人利己的奴隶,能够把个人的成功升华,得到一个比较有意义也比较满足的人生。
这种工作观也不只是为了让自己感觉良好、出人头地而已,它要求人以服务他人为人生最高尚的目标。以美国的总统为例,每一个竞选总统的候选人都需要公开他所有的财产,当他当选总统以后,他的财产需要交给一个管理公司来托管,避免藉职位谋取私利,因此在政府里工作,不只在金钱上得不到好处,而且常常会带来损失,但是美国就有这样的“蠢人”,情愿放弃自己的事业,服务社会与国家。惠普公司的创办人,董事长兼行政总裁David Packard,就是在事业顶峰的时候,毅然辞去所有职位,担任里根总统的国防部长,因为他们觉得服务他人更为满足。
这也能从日常琐事中看出来。在美国大部分地方,尤其是小城市,可以夜不闭户。车子在公路上抛锚,多数都会有人自告奋勇来解救。《读者文摘》曾选择10个大城市,用故意丢弃钱包的方式来测验人们的诚实度。结果有70%的人在拾到钱包后。会接着钱包中的电话号码通知失主。
美国文化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它承认人非完人,人性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因此容许^有犯错的机会,只要人能够从失败中学习功课,就能从头再来。这样的观念,能让失败者不至于死无葬身之地,能够“再生利用”,卷土重来,又让人与人之间多了一份包容与和谐。就以林肯总统为例,他经历了多次的生意失败与竞选失败,但是却是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总统。
中国人也有“大我”的观念,但近数十年来经过屡次波折,人心已冷。这可能是造成大家向钱看的因素之一。另外,东方文化虽然也强调做人的大道理,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孟子说人有“恻隐之心。辞让之心,善恶之心,是非之心”。但我个人观察,其出发点已经沦落到以个人和家族的利益为优先。中国人讲究的是“光宗耀祖”,也就是说,一切道德与是非的规范是建立在关系的远近上。
反之,西方虽然奉行个人主义,但也尊重他人权益,强调“要爱人如己”。这种价值观也影响了人的幸福感,即使遇见危机或困难,人仍然可以藉着信仰得着平安。不管是果真如此还是一种心理作用,对当事人而言是真实的,因此他们安全的需求也就得到更大的满足,能把注意力不放在抗争、埋怨上,而放在解决问题上。
溯本求源,这不只是一个受教育与否的问题,也不只是一个制度、法律的问题,更不是一个“主义”的问题。价值观背后的动力,才是关键。只有拥有以爱心为出发点的价值观,才能找到真正的满足。这种动力来自“傻气的执著”,来自对人类“打不倒的乐观”,来自“不灰心的爱心”;来自“一颗新的心”和“新的生命”,这生命带来了人生中的质变,而不只是量变。
一个民族的文化,如同一个公司的文化一样,能够对这个团体的将来有最决定性的影响。我可以断言,在国家与国家长期的竞争中,最后脱颖而出的一定是一个拥有最优秀、最高尚文化的国家。反之,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没落,通常是从她的文化没落开始,即使美国也不例外。
相关热词搜索:商战 牧场 心灵 商战之外的心灵牧场 心灵牧场 心灵的牧场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