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录摘抄

发布时间:2017-02-16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思想录摘抄篇一:短 文 三 篇

短 文 三 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注意学习课文语言,摘抄名言警句。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2.要在阅读过程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三、德育渗透目标

读懂这三篇短文,领悟文章哲理美和语言美。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要在阅读过程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自主 合作 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热爱生命》

情景导入

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执行主任费立鹏博士介绍:在中国,自杀已成为中国人的第五大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在中国每两分钟有1人自杀死亡、8人自杀未遂;目前,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这说明现代的人越来越脆弱,对生命轻视。那我们如何对待生命呢?又如何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呢?那就让我们从《短文三篇》中寻找答案。

文本解读

1.作者简介

(1)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在16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

蒙田出身贵族,祖上是波尔多人,他早年学习拉丁文,在波尔多市念完中学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门读书思考。后来,他在政府部门任职,成为波尔多市议员,并两度被选为波尔多市市长。1562年他皈依天主教;1572年在他父亲死后才开始撰写《随笔集》。

信息筛选

1.朗读课文《热爱生命》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本文的基本思路: 生命活动表现为日常的生活,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是热爱生活。

文章开头就表明自己热爱生活的态度,接着,作者把“哲人”与自己对生活的不同理解和态度作比较。从比较中可以得出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接下来,作者谈到死亡。人们一般都害怕死亡,作者却表明要不害怕死亡,就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2、理解词语“度日”的基本含义

生命活动表现为日常的生活,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是热爱生活。作者在文章开头就表明自己热爱生活的态度:“坏日子”,要飞快地去“度”;风和日丽的时候,则“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3、作者在第一段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表现在哪些地方?

首先,把日子分为两种,一是令人不快的时候,一是风和日丽的时候(即“坏日子”和“好日子”)。然后,对两种不同的日子采取两种不同的度日态度和方法,“坏日子”要“消磨”、“要飞快的去‘度’”;“好日子”要“慢慢地”“细细地”“赏玩”、“领略”、“品尝”。最后再把那些“哲人”和“我”对生命的不同看法作对比,他们“打发”、“消磨”、“无视”它,认为生命是“苦事”、“贱物”;“我认为生命是”“值得称颂”、“富有乐趣”,是“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

4、通过对文章第一段的分析,我们来概括一下作者对生命的态度。

作者把“哲人”与自己对生活的不同理解和态度作比较。“哲人”消极地看待生活,仿佛生活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而自己认为“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是值得称颂,富于乐趣的。从比较中可以看出,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如果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不正确,“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所说的“糊涂人”正是如此。

合作探究

1、文章的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以切身体会告诉人们要热爱生命。

2、题目是“热爱生命”,为什么在文章的第三段作者要谈到死亡?

人一般都害怕死亡,但作者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因为“乐于生之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用以死衬托生命的珍贵。

3、前两段内容各有什么侧重点?

第一段侧重从不同的生活态度,表明为什么要热爱生活。第二段着重从生与死,生命的短暂谈怎样热爱生命──抓紧时间、有效利用时间、使生命过得丰盈充实。

4、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本文的主旨是:作者通过对“度日”一词的理解,对生命、生活、生死等问题的自我阐释,道出生命的本质,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热爱生命。

方法点拨

1、品味下列语句,说出你的理解。

A.“我们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无可比拟。)

B.“生之本质在于死。”

(有生就有死,没有死也就没有生。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

C.“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因为好好享受过生活,对死亡就不感到遗憾。)

D.“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关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更好地享受生活。)

E.“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用“丰盈充实”的生活使生命相对延长。)

2、由本文你能够领悟到生命的本真吗?

其实,生命的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而每一个人如何对这有限的时间加以精确利用,使自己的生命过得充实,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从中国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尽管是在人生的痛苦和悲悯中,仍然能够发掘诗意的本质和快乐的天性。

作业设计

预习《短文三篇》中的另两篇文章。

第二课时

学习《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导入设计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劝学解》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1、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第一句它出自于唐朝韩愈的《进学解》,意思是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却能毁灭于随波逐流。

第二句它是法国著名哲学家笛卡尔的一句名言,从字面上来看,我思考所以我存在。

2、这两句话它们都共同强调了什么?

思想(思考)

3、我们一同走进法国帕斯卡尔的作品《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一同去感悟思想家他深遂的思想。其实帕斯卡尔就是一根这样的苇草,他从十八岁开始就一直被病痛折磨,24岁中风瘫痪,但直到39岁去世时,他在数学上创制了帕斯卡尔三角形、六边形定理,在物理学上创制了帕斯卡尔大气压定理,创立了概率论。他不仅仅是一个思想家,他还是一个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同时又是一位哲学家、散文大师和宗教圣徒似的人物。

帕斯卡尔(1623—1662),法国17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巨大贡献。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他还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制作了水银气压计。他同时还是概率论的创立者之一。

帕斯卡尔的思想深受另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蒙田的影响。蒙田认为思想很难保留和捕捉,“我把思想写下来,乐事,我写下的却是思想逃逸了”,因为人的记忆能力差,念头过多,要捕捉到有价值的思想全靠运气。于是帕斯卡尔追随蒙田《随笔录》的方式,记录下偶然闪现出的思想,并保持原貌,这就是《思想录》。这些零星无序的思想比逻辑演绎的思想更加真实、细致,是一种智慧而不是胡思乱想。

信息筛选

1、自由读课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几点? 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从生理的层面来讲,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一口气、一滴水就能致人于死命。

第二,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因为能思想,区别于顽石或者牲畜;因为能思想,比

能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比囊括了人并吞没了人的宇宙高贵得多;因为能思想,人囊括了宇宙。

第三,人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是道德的原则。人不能求之于空间,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

总之,人的尊严在于能思想,因此人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合作探究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是一篇富有思辨性的文章,里面有作者一瞬间产生的闪亮的思想火花。你最受启发的是那一句?

1、文章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试对这句话做一点说明。

人有一种希望,就是填充空间和时间,即希望自己占有更大的空间和时间。但与浩瀚的宇宙相比,人占有多少空间都没有用;人无法避免死,因此也占不了多长时间。人的尊严不在于填充空间和时间,而在于思想。思想有深浅高下之分,高明的、有深度的思想才能使人获得力量,体现出人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努力,显示出人的独特性和魅力,也即获得人在自然万物中的“尊严”。因此,要“努力好好地思想”,“提高自己”。

2.文章说:“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试对这句话做一点说明。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对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作者把“努力好好地思想”作为道德的原则,说明作者思想的高度重视。

3、“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我嫩如何理解这句话。

人无法填充时间和空间,在空间无限大的宇宙面前,人显得微不足道。但人有思想,思想是没有边界、不受限制的,它可以以整个宇宙作为思考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囊括了宇宙。

文章主旨

人本身很脆弱,伟大之处在于人能思想,所以人要努力好好思想。

学习《信条》

作者简介

罗伯特?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在他的经历中,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和父亲。他和他的妻子住在西雅图的一座船屋里。主要著作《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

文本解读

文章开宗明义:“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都在幼儿园就学过。”接着,文章列出了十七条。作者认为“你需要知道的任何东西都在上边那些条条里”。这些条条是人们过正常合理生活所需要遵守的那些最基本的原则,包括个人的健康习惯,正确处理与他人关系,对生活保持热情和兴趣,承认死亡以及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等。作者进一步阐释,十七条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应用到成年,实践于家庭、社会,生活、工作之中,甚至可以用到政府行为中。最后,作者强调十七条中的一条:“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紧挨一起。”这是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关爱,要有集体精神。

1、自读这篇课文,画出那些对你感触比较深的信条 哪一条信条或者哪几条信条对你感触比较深,是怎样的感悟?

2、引导学生谈体会

①有东西大家分享,惹了别人就说声对不起,别忘了那个“看”字。

因为在生活中需要自己去观察、体会,观察之中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能改善自己的不足,能更好的认识别人和自己,

②吃东西之前要洗手,便后要冲洗。

这一点是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如果他讲究卫生,因为什么东西都是身体第一,健康是最重要的。你有这个基础条件,你才会注意这些细节,减少疾病的发生,这样对自己,无论是工作或学习都是一个很好的先天条件。

③收拾好自己的一摊子。

因为每个人的行为看似与其他的人无关,其实社会就像一张大网,人只是其中的一个网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一个人的行为可能会影响到周围的一个很大的范围。所以说收拾自己的地摊子,就是自我约束,约束好的自己行为,那警察都不用了。

④过一种平凡的生活,学一些东西,想一些东西,逗逗乐儿、画画画儿、唱唱歌儿、跳跳舞,玩玩游戏,外加每天干点活儿。

在这个竞争强大的世界上能过上这种平衡的生活是多么可贵。学一些东西,想一些东西来丰富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更多了解外面的世界,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波澜起伏的,过一种平凡的生活,属于自己的生活

3、作者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

作者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正如文章中所说,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便于大家信心十足地去实践,并获得成功。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说过,他之所以能得奖,原因就在于他实践了幼儿园中学到的那些基本的信条。

文章主旨

人要想过得正常合理就要坚守一定的人生准则,这就是作者的信条告诉我们的。

规律总结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者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者是一个新观点??总之,如同邻家大婶般亲切与平易近人。

生活随笔就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观点、新发现??生活如浩瀚的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写成文章。

阅读这类文章,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品位妙语佳句,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分类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

布置作业

写出一篇对生命或生活感悟的随笔。

思想录摘抄篇二:《短文三篇》优秀教案

思想录摘抄篇三:煜煜生辉的中西方文化

《熠熠生辉的中西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态度:通过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能力:通过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谈体会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知识:了解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老子、孔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做出的贡献及其在国内外享有的声誉。

重点难点:1、 了解老子的辩证思想。

2、 理解孔子有关教学原则、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观点。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老子、孔子的相关图片以及文字资料,整理孔子的有关教育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部分内容

一、 活动导入:

1、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活动:反义词抢答。

2、组织活动:师说出一词,生抢答反义词。

3、引出老子。师:这一组组的反义词说明了什么?(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你们知道最先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谁吗?(老子)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第一个人物:老子

二、故事激趣了解老子

1、师生互相交流有关老子的资料。

2、教师酌情补充: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学家派的创始人,被当代评为世界百位名人之一。他指出事物都是对立与统一、转化与运动

一等,创立了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他还反对战争,要求回归自然,其学说影响深远。

3、出示故事《塞翁失马》,引出老子的观点: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组织交流:让学生谈谈听完这个故事后的感受。(学生发表意见)并适时解释“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含义。

4、《塞翁失马》这个故事就出自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让学生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老子的资料。( 老子留下的五千言《道德经》,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大宝藏,也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第一部名著。其内容涉及哲学、文学、兵学、美学、医学、社会学、伦理学、天文学、养生学,被誉为百科全书。)

5、让学生自读课本老子的资料加深印象。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老子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知道了他的著作是《道德经》,反映了它的朴素哲学思想,他认为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对立双方是互相转化的。《塞翁失马》就是一个很好的表现了他的这种思想。(板书:朴素哲学思想)

举出一个话题:“如何对待一次好成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6、教师小结: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文化空前繁荣,人才辈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老子和孔子。刚刚我们了解了老子,现在让我们来认识孔子,去了解他为中国文化做出的贡献。(板书:孔子)

(二)教学第二部分内容

一、认识人物:向学生出示孔子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先从感官上认识孔子。

二、后人的崇拜

阅读感悟:本部分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53页和54页的阅读材料。 阅

读提示:通过阅读三段文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孔子一直以来

都受到人们的崇拜,可见他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板书:后人崇拜)

三、了解孔子生平:

1、资料交流:(比如家乡在山东曲阜,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订的典

籍有:《诗》《书》《礼》《易》《乐》《春秋》,他的言论被收在《论语》里,他兴办私

学,广收门徒,学生达到了3000人,还有孔子的名言等。)

2、师生合作,归纳总结 我们不去考虑孔子的政治理论,只站在教育的角度来看待

这个问题,通过我们自己搜集的资料和书上的文字介绍进行归纳总结:(一)、兴办学校,广收门徒,使更多的平民子弟接受教育。

(二)、孔子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借鉴作用。 拓展:孔子的

教育思想

四、孔子教育思想的传承:

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所提出的一些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直到今天对我们的教学同样有很

大的指导作用。

现场活动:

1、请学生现场采访老师或校长谈一谈自己的办学、教学理念或教学方法。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对孔子那些指导我们学习的名言认识和体会。

知识小贴士:爱国诗人——屈原

小试牛刀:

1、老子原名(),著有(),反映了老

思想录摘抄

子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含义是()。

3、孔子是我国( )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派的创始者。

4、《离骚》是( )的代表作。

课外延伸:

古今中外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尝试为你喜欢的思想家写一段生平事迹介

绍,并就他们的著名论断做解释和分析,摘抄名人思想录。

预习下一节:西方著名的哲学家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老子和孔子,了解他们的哲学思

想以及对国家乃至世界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把他们的哲学教

育思想传承下去,让中国文化熠熠生辉。

板书设计:

老子:《道德经》朴素哲学思想

兴办学校

孔子:世人崇拜< 教育思想

相关热词搜索:摘抄 思想 创造学思想录 帕斯卡尔思想录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