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眼中的农村原生态]原生态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0-03-16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2004年,国人口中的一个日常话题是:自从年初2月8日中央颁发一号文件以来,农民税负大幅下降,收入显著提高。   国家税务总局的最新统计和预测显示,2004年全国农业税收入约200亿元加上20%的附加,预计征收农业税240亿元。和去年相比,全国将减轻农业税负担220亿元,再加上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全年农民税负将减轻 280亿元左右,大大超过年初预计为农民减负238.9亿元的目标。2004年,中国农民成为税收优惠的最大受益者。
  从我们在安徽9县的调查来看,这些基本上都是事实――有些农户的年纯收入甚至上涨超过300%。但,从我们对安徽9县的调查来看,这些又不是事实的全部。
  选择安徽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是基于以下4个原因:1、安徽是全国首个试点实行农村“费改税”政策的省份;2、 26年前,正是在安徽凤阳县的小岗村,中国农民自发进行了“大包干”的尝试;3、安徽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民“上访大省”: 4、安徽盛产稻米、小麦、棉花、油料、蔬菜和各种水果,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一个缩影。
  我们的调查表明,农民2004年的收入提高,既是因为风调雨顺,也得益于税负减免政策的执行。考虑到农民收入基数过低,因此,国家统计局不久前所发布的农民增收12%的数字,即使不考虑基层上报数字的“含水量”,也并不能全面说明问题。同时,在收入统计中不应该被忽视的还有农资价格的上涨,以及生活的必要支出的不断提高。这些,在部分程度上抵冲了农民的收入上涨。因此,对农民2004年的收入,以及未来的收入预期,不能持有过于乐观的态度。
  也许是农民收入长期以来一直呈现“负增长态势”,也许我们太期望农民的收入有所改善以保持社会的稳定,也许农民们对于自己的期望实在很低很低……总之,传媒所反映出的,是非常一致的乐观态度:收入增加了,农民很满意。
  但是,我们可能忽略的是:一年秋收之后,农民的净收入究竟如何?多年来拉下的欠账还清了吗?能不能买得起药,看得起病?交得起孩子的学杂费?
  我们应该关心的,不仅仅是12%的抽象数字,更应该关心:他们――日子过得究竟怎么样?
  无论是政府、学界还是普通的市民,对过于乐观的估计保持戒惕之心,是应该而且极其必要的。一味沉溺于乐观的预期之中,可能导致未来中央政策制定的偏向和基层政府执行的走样,导致农民税负的反弹,导致他们在多年的失望之后又重新燃起的期望再次落空。
  
  案例1
  
  采集地点:安徽省宁国县南极乡龙川村
  数据提供:朱晓宣
  家庭人口数:5人
  土地数量:9亩
  
  记者手记
  
  农特税真的取消了
  
  49岁朱晓宣是南极乡人,这是宁国县最富的乡之一,当地盛产山核桃。据说,有山核桃树的人家和没有种植山核桃的人家贫富差距极其明显。“富的一年一辆奥迪,穷的……”
  朱晓宣家里种了4亩2分地的山核桃,毛竹和杉树则是2004年刚种植的,是集体共有制,种植成熟后由集体统一收,卖得的钱所有家庭平分。总的来说,全家一年的经济收入可以达到2万元左右。不过他告诉我们,全家一年的支出也差不多将近2万元。这就是说,一年下来,存不下什么钱。在急需用钱时,家里甚至还要贷款才能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朱晓宣说,这是因为化肥和农药的价格不断上涨,2004年的增长幅度甚至达到了30%。与此同时,山核桃却不断降价,2003年的收购价是每公斤64元, 2004年则只有44元。
  自从取消了农业特产税,这里农民的农业税负担大幅度下降,现在,一年平均为60元左右。所以,以前在宁国曾出现的因山核桃的高额农特税而导致上访的事件,2004年没有发生过。他们说,前几年这里确实出现过强制执行摊派现象,但这一两年中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案例2
  
  彩集地点:怀远县淝河区古城乡文岗村
  数据提供:李兴林
  家庭人口数:7人
  土地数量:20亩
  
  记者手记
  
  我们是“三等社员”
  
  李兴林解释说,“一等社员”是有钱有势的,“二等社员”则是相对有钱的,又没钱又没势的就叫“三等社员”。
  我们来到李兴林家的时候,地里的粮食已经收上来了。堂屋里堆着50多袋花生,院子里则堆着小山似的稻子,“等等再卖。”李兴林指着这些粮食对我们说,“今年农药化肥什么的都涨价了,但就是粮食价钱不好。”
  “如果我们家只有这6亩地,那像我这样的人,也就只能出去打工了。”李兴林家所在的文岗村,有许多家庭因为在家做农活收入不高,纷纷出外出打工。而像李兴林这样留在村里的,则需要种大而积的作物。“我们家在村里只能算一般,中等偏下吧……农民种地挣不到什么钱……”李兴林坐在院子里,抽着烟,“平时我们家也有吃肉,就是在孩子(大儿子)放学回家的时候。”
  “我们这边,去年是受灾区,水都淹到家里了。地里收成不好,我3亩多地才收了三四百斤麦子。去年农业税还没改革,一亩地合着要70多元税费。去年种地亏本了。补助的钱基本没拿到,我家就拿到50元,没什么用的。”
  中午我们留在他家吃饭,但李兴林却不让小儿子上桌子。在记者的要求下,孩子坐到了我们身边。看着他吃菜时的样子,我们明白,这么丰盛的午饭,在李家也许半年都不会有一次。
  
  案例3
  
  彩集地点:安徽省砀山县良梨镇郭庄村
  数据提供:王兰菊
  家庭人口数:4人
  土地数量:0.9亩
  
  记者手记
  
  越来越苦的砀山梨
  
  王兰菊今年34岁,10年前从河南嫁到了郭庄村,家里4口人,丈夫在北京打工,两个孩子在村里上小学。由于郭庄1981年以后就没有再分地,王兰菊也成为无地的“黑户”,全家人就只有丈夫当年分得的9分地,和郭庄其他农民一样,家里的地全部种梨树,靠卖梨过日子。但是,因为盲目扩产,现在种梨几乎已经不挣钱了。甜如蜜的砀山梨带给梨农的,不是丰收的甜蜜而是苦涩。
  2003年王兰菊家的梨丰收,共下梨1万多公斤,但梨价太低,最终以0.36元/公斤和0.32元/公斤的价钱分两批卖出,收入约3200元。据她介绍,这在她们村当时还是高价。2003年因为遭水灾,每口人补贴了8斤白面。她说“自己一个人就轻轻松松把面提了回来”。
  2004年梨价上涨了,但由于大面积减产王兰菊只收获了3500多公斤酥梨。王以0.9元/公斤的价格卖出去1500公斤后,其余2000公斤全部存入窖里待价而沽,因为据说到元旦时梨价会涨过1元/公斤。
  
  案例4
  
  彩集地点:金寨县槐树乡响潭村
  数据提供:汪德生
  家庭人口数:6人
  土地数量:4亩
  
  记者手记
  
  我也用了上了诺基亚
  
  在上山路上遇到汪德生时,他正在为板栗树修剪枝条。汪德生主动而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家看看。
  汪家的2层楼房,无论其外形、面积还是装潢在整个村中都首屈一指,据他介绍,这座房子是在2003年新盖的,有1厅7室。
  汪德生家中口粮田有2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和玉米;山地4亩,主要种茶叶、板栗以及桑树。2004年的板栗收成不错,但价格大幅度下降,最后的纯收人为2000余元,增收不多。
  汪德生家的主要收入是靠外出打工的子女。两个孩子每年可以为家里带回6000至8000元的收入。总体算来,汪德生家的年收入约在万元左右,可说是“万元户”了。
  汪德生认为,以前家里大的支出主要是各种税收和行政收费,农业税、林产税等费用一年达到六七百元。他还清楚地记得,2001年曾收过希望小学建设费用,30元/人,汪家一理就要拿出180元。他说,希望小学是用捐款建造的,向村民收费似乎不合政策规定。不过他反映,现在这些费用已经取消。
  汪德生向我们出示了2004年收费的单据,一共两项:一项为128.29元;第二项是69.41元,加起来不足200元。
  我们在汪德生家中看到,他们家有两台电视机,一台为14英寸黑白电视,另一台则是21英寸的彩色电视机。另外,汪德生还有―部诺基亚手机。
  如果说响潭村的大部分农民都达到温饱的话,那么汪德生家则已经小康了。
  
  案例5
  
  彩集地点:阜南王家坝镇邢营村
  数据提供:邢庆才
  家庭人口数:7人
  土地数量:1亩
  
  记者手记
  
  为读书欠下一屁股债
  
  64岁的邢庆才有5个孩子,36岁的大儿子因为身体残疾不能下地干活全靠年迈的父母养活,27岁的小儿子毕业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现在阜南二中教书。一个月工资800元左右,勉强只够自己的生活费。邢庆才清楚地记得,小儿子上大学总共花了3万多元,其中包括家里所有的积蓄以及卖宅基地的7000元、大女儿在苏州打工挣的钱,以及一部分借款,现在家里仍欠亲友一万多。
  家里也就一亩地,种了点小麦,玉米,一般情况下只够自己吃的,更谈不上什么收入了。要不是女儿出去打工,邢庆才无法想象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孩子上学每学期要200元左右,家里负担不起。看着学习成绩很好的小闺妇,邢庆才心里甚是酸楚:现在学校因为邢莎莎成绩好而免了学费,可以后呢?小女儿还能像哥哥那样上大学吗?
  
  案例6
  
  彩集地点:安徽省无为县六店乡尚礼村
  数据提供:丁加玉
  家庭人口数:4人
  土地数量:16亩(其中12亩租用)
  
  记者手记
  
  农资上涨高于税费减免
  
  丁加玉是我们在尚礼村看到的为数不多的青壮年劳动力之一。据当地村民介绍,不少人都举家外出打工,大批田地抛荒,丁加玉以一亩地100元/年的价格承租了12亩田,承包田地的农业税及其它费用则由原户用主负担。
  丁加玉告诉我们,自己家承包的4亩地无法养活全家,没有出去打工则是因为孩子还小。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
  稻谷的毛收入为11328元;4亩棉花,毛收入共2600元。农资成本包括农药化肥。播种收割等费用约为5600元。在税费支出上,包括农业税187元,一事一议费为60元,以资代劳费141元,共同性生产费214元,其中预排电费147元,水费67元。防汛经费和防汛器材费34元。2004年实际缴纳的还不止这些:上年尾欠的249元也是2004年补缴的。
  我们了解到,2004年农业税的确比去年降低了,农业税附加也取消了。在税费上,按照187元的农业税计算,丁家每亩地的农业税为46.75元,这在六店乡是比较低的。不过,诸多名目的费用则令人费解。
  在税费这一块上,2004年丁家负担下降了近200元,然后仅化肥一项,2004年就比203年多花了近1000元。即使把租用的12亩地的税费减免都算上,税费也就减了800元左右。

相关热词搜索:原生态 眼中 农村 学生眼中的农村原生态 农村原生态电影 欢子原生态农村小视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