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美文
发布时间:2017-02-15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佛家美文篇一:经典散文 美文
留白之美
中国水墨画讲究留白。留白处是天空、云朵、大海、皑皑的积雪,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意蕴深长。
欣赏齐白石老人的一幅画《几树寒梅带雪红》,这是老舍先生给老人出了一道难题,用诗人苏曼殊的一句诗来作画。画中两截黝黑粗壮的枝干忽然间断了,和其他枝干没有连接,几乎显得很突兀。几枝红梅在严寒中怒放,剪雪裁冰,一身傲骨,隐隐还有暗香袭来。再一细想,这两截树干没有画下去,空白的地方不就是皑皑的积雪吗?千朵万朵压枝低,不画白雪,只画树干几枝,留白处就是白石老人笔下的雪,漫天大雪,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令人拍手称奇。这就是中国画的神韵,也是古老东方的意境之美啊。
爱情也要有留白。沈从文先生写过:爱情是半开的花朵。说得多好。半开的花朵,还没有完全盛开,含苞待放,欲说还羞。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那是女子的豆蔻年华,像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等到花儿全开了,就没有了悬念,没有了猜测和遐想,更没有了悠长的回味。
其实,婚姻里也要留白,再亲密无间的一对夫妻,一定要留出两人精神世界的空间来。夫妻间容易做到不离不弃、相濡以沫,但是,能做到比翼双飞、举案齐眉的很难很难。胡适先生谈到夫妻相处时,曾说过一句格言:久而敬之。所谓敬,就是尊重对方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她是你的妻子,但是,她永远是一个独立人。是的,一个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人,才是有魅力的人。夫妻之间只有相互欣赏、相互体谅,精神世界里才能做到琴瑟相合、肝胆相照。比如,作家钱锺书和杨绛先生,一代名士张伯驹和妻子潘素。
读书也要有留白,留得闲逸和散淡。一卷书在手,随读、随记、随忘,那是读书的另一个境界。五柳先生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看来,不求甚解,乃是读书的真趣,也是读书时的留白。初读书时囫囵吞枣,忘乎所以,过些日子,再翻开书来细读,一瞬间,柳暗花明又一村。留白,就是留下思考和回味的时间。
风动荷花香的季节,我在苏州园林里流连。恍然明白,苏州园林的建筑处处讲究留白。苏州园林,是中国文化对季节最敏感的诠释。见拙政园里有一副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一处水榭,一座亭台,一扇花窗,一条回廊,仿佛一阙宋词,一首唐诗,诗情和画意痴痴缠绕。移步换景,人如行走春夏秋冬间,有清风明月相伴。园林里没有一处荷塘、回廊、亭榭是对称的,处处有留白。留园里有一座小亭,名可亭。意思是可以停下来,静静欣赏山水的小亭,可亭夏可赏荷,冬可观雪。它还有另一层意思,是可心、美好吧。 有些美一直藏在意念里,不可说,不可诉,仿佛一开口就意味尽失。这就是苏州园林的美,艺术的美,爱情的美,文字的美。
佛家言:娑婆世界,娑婆即遗憾。你不禁要问,世间为何要有遗憾?因为,遗憾就是留白,没有遗憾的世界,给你多少幸福和圆满,你也会感受不到。再美好的东西,都要有留白。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好文字不会写得太满,也不可以把话说尽。
花未全开月未圆,就是人生最好的境界。人只有渐渐年长,才要懂得节制、自省,也懂得了留白之美。
佛家美文篇二:佛曰-爱情经典禅语
今生的妻子,前世你埋的人;来还未报的恩。
今生的儿子,前世你的债主;来追未还的债。
今生的女儿,前世你的情人;来了未了的情。
今生的情人,是前世的夫妻 ;来续未尽的缘。
今生的红颜,是前世的兄妹;来交未完的心。
今世大贵之人,前世的大善之人;来收前世结的德。
今世大恶之人,前世的最屈之人;来报前世沉的怨。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世的一次擦肩而过。
前世五百次的擦肩而过,换来今世的一次相遇。
前世五百次的相遇,换来今世的一次相识。
前世五百次的相识,换来今世的一次相知。
前世五百次的相知,换来今世的一次相爱。
不是迷信,是因果。是定数。。
我愿化身石桥,受那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求她从桥上经过。 阿难对佛祖说 :我喜欢上了一女子。
佛祖问阿难:你有多喜欢这女子?
阿难说:我愿化身石桥,受那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求她从桥上经过。 会有多喜欢?
可是一见钟情便倾心一世?
可是不问回报而付出等待?
阿难,某日等那女子从桥上经过,那也便只是经过了,此刻你已化身成了石桥,注定只与风雨厮守。
这一切你都明白,仍旧只为那场遇见而甘受造化之苦。
阿难,你究竟有多喜欢那从桥上经过的女子,令你舍身弃道,甘受情劫之苦?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佛说爱情经典语录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短短今生一面遇,前世多少香火缘。牵手是有一种缘,回眸是一种缘;生命是有一种缘,爱情是一种缘;假如还有来生,来生也是一种缘。组成人生的,就是那无数个缘;让你去。
佛说 爱情和做事一样没有失败只有放弃
佛说 若是有缘,时间空间都不是距离;若是无缘,终日相聚也无法会意
佛说 爱情是一种遇见?遇见是一种缘分?佛又说五百年的修行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佛说:烟火缭绕的梦境,只是因为爱情,因为刻骨铭心的爱恋;四大皆空不过过眼云烟,就算前世五百次的回眸,也只换回今生一次擦肩。
佛说:霓虹灯下的幻影,是因为思念的脚步轻轻踏出红尘万丈;千丝万缕的情意,直到遇见了你,才划过一道忧郁的泪痕。
佛说:菩提树下的轮回,是几世遗留的姻缘,等你来度我;石桥下等你来过,岁月的蹉跎让我犯了错,回首前尘,只愿涅盘成佛。
佛说:承诺只怕锦书难托,一念执着,换三生迷离烟火;:一生多情愁,来回多紧锁,燃烧的福祸,忘记你我。
佛说当爱情离开请别在留恋当爱情走近请你珍惜 我说 爱与不爱还不都一样,匆忙一生 闭上眼,无所谓谁还未眠
佛说:沉默只因爱恨一朵朵,荡起的涟漪旋转爱情的执着;即使修百世方可同船渡,转读三寸经纶,终究曲终人散,往事落魄。
佛说: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百年前离别的那一天,我们没能留住时间,只好封在心田,期待来世再相恋。就算世界都忘记了永远,我们的心不变,就无论生命轮回多少圈。如果还有来生,你依然是我唯一的选择!茫茫的天空下依旧回荡着我们的誓言。佛说爱情经典语录
佛说、我只爱爱我的人,因为我不懂怎样去爱一个不爱我的人。他爱你,什么都容易,他会来感动你。他不爱你,你多么努力去感动他,也是徒劳的。我爱不起不爱我的人,我的青春也爱不起。我的微笑,我的眼泪,我的深情,我年轻的日子只为我爱也爱我的那个人挥掷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短短今生一面遇,前世多少香火缘。牵手是有一种缘,回眸是一种缘;生命是有一种缘,爱情是一种缘;假如还有来生,来生也是一种缘。组成人生的,就是那无数个缘;让你去结,去解。惜缘,随缘,才能以佛心看缘起缘落、
佛说 看的淡一点,伤的就会少一点,时间过了,爱情淡了,也就散了。时间,让深的东西越来越深,让浅的东西越来越浅。佛说缘是一块冰,要度五百年。佛问苦吗?我说不苦。佛于是许我一段缘,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前世的500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佛家爱情经典禅语
佛说:“强扭的瓜不甜。”人生中,遇事莫强求,冥冥中自有定数,是你的,终会是你的,不是你的,苦苦地追寻,却并不一定能得到你想要的 爱情,不可过于强求,因为它们有的是永远遥不可及的,有的也许一生都不属于你,过于执著往往只会受到伤害。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也许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但还是逃脱不了上帝的安排,那就是命运!缘起,缘灭,一切皆是定数!
佛家美文篇三:佛教经典教给了我们什么
佛教经典教给了我们什么?
编辑:马本州
所谓经典,乃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品阅经典如与圣贤交流,其寥寥数语常令人长久深思。初读时候,明白的少,不明白的多,这是常态。然多读一遍就多增一番感悟,甚至出现后来认识全面推翻最初认识的情况。佛教经典其内容博大精深,除佛教教义外,也包含了政治、伦理、哲学、文学、艺术、习俗等方面的论述,是人类历史上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佛经让我的红尘之路多一些快乐的元素 作者:龍女
我喜欢上佛经,是来源于父亲,每看见父亲参佛尊供,总会在旁偷笑。在记忆深处,父亲是威风凛凛挎枪的,反之做如此精细的动作,着实不解。所以在心里常笑父亲。有一次心情不好,我静静的坐在父亲的佛堂。静静的看着几尊佛,看着看着,越发的觉得威严;那自若的神态,让我不敢在痴傻的看下去。于是那一刻,我发现我喜欢上那威严而坐的佛了……
开始看父亲的佛书,才发现佛经中的精华部分,实在是人生一直需要参悟的。因为人的贪念无时不在,所以佛要求人要学会放下,舍得。佛学中的大智慧,其实是红尘中的人谁都可以参悟到的,但是说做到,我想没几个人可以做得到的。
人们大多迷恋都市的繁华,迷恋美女的浅笑依依,迷恋出手金银的阔绰,迷恋所有喜欢而得不到的东西……
佛说:“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这话太浅白易懂了。但是你让人真正的去贯彻去执行,那实在是难上加难哪!“我见,我爱,我痴,我慢”四烦恼,是佛家力求要消除的。可是谁人能消除掉呢?因为消除不掉,所以才会有了人类与人类的分争,才会有了人与人之间的恩怨,才会有了今生与来世的对于得不到事物的企盼。这种痴傻是要不得的,在佛学里,要力求批评的。放不下世俗心,就难登修行的最高峰。
“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这是佛的理念。我想这话看用在什么地方。如果用在家庭过日子,倒也相安无事,要是用在外交场合,岂不是弄个国土尽失。所以我一直理性的看待佛学,当然对于佛学的爱,并不意味着我们全盘的接受,接受也要受环境的制约。
佛学一直是我心里的挚爱。总觉佛学的精典自己可以参透,但是一生都无法做到。因为一生都无法放下执着心的。这对于事物的过份执着是佛经中的大忌。在红尘中游走,我知我一生都无法放下,无法不去索取。我喜欢一切华美的东西,我喜欢一切可以让我舒服享乐的东西,我得不到的东西,只要我喜欢,我会一直惦念。这样的心态,既便是参透了佛学,又于事无益的。所以我说:我愚昧而顽劣!
“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哪一样是你的。”“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这同样是佛的话。这话要是说给一直想自杀的人,得,那人没救了。佛学有许多的话,让人看着有点心灰而意冷。所以我对佛学总是挑肥拣瘦的接纳的。人生百年一场,生死,恩怨,哀痛……无一不会发生在自我身上,这也是一个时间问题。所以快乐应当是我们追求的,享乐亦如此啊!没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只拥有今天,所以要学会把握今天……
看淡春花秋月的人,是她早领略其美了。看淡物质享乐的人,我想在他的内心也真正的要达到了修行的标准了。在红尘中可以看淡物质享乐,实在难能可贵呀。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这话也是佛说的,这话我甚爱之。是呀,因为有了伤痛,才会有了对某种事物的清醒。也因此可以放下执着心。不惊叹花的美,是因为在花开后;可以看出其枯萎的本性。不惊叹浮华和奢侈所带给人的感官享乐,是因为看透了名牌和非名牌一样能遮风挡雨。人不管高低贵贱,一样要接受死神的邀请。每一种成熟都是心路历程的一种沧桑的见证……
“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佛经与我心,是一种规劝,一种检验,一剂清心的良方。虽然我做到的并不够,但是我总是力求让自己学着去做。我因此学会了宽容和豁达。琐碎的小事于我,学会了视而不见,天大的大事于我,是佛的旨意,我在意也无济于事……
红尘前路,学会取舍的静静的往前走,便会发现春花秋月,各彰显其美。红尘之路,如白驹过隙,如何要计较那么多呢?岂不是失了做人的乐趣。“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佛的理念,其实就是你走向快乐的良药啊!我珍爱佛经,但是我不盲从,亦不执念于佛经。我却愿意从内心修正自己的品性,让我的红尘之路多一些快乐的元素。
佛经之中尽是好文章
作者:扬州孙香我
听说,对那些瞎改他文章的编辑,张中行曾出过恶声:“改我一字,男盗女娼。”不知道的人,以为这老头子倚老卖老,太不讲道理,你再是什么名家,文章做得再好,当真就一字也不能动吗,还骂出这么难听的话来。我却有点能理解,怕不能怪老先生。一次张中行的文章中有个“娑婆世界”,到了编辑那里,大概以为老头子老眼昏花了,什么娑婆呀,没听说过,把婆娑写倒了吧,就大笔一挥,给改成了“婆娑世界”。凭良心讲,碰到这样的编辑,真的不能怪老先生要出恶声了,换了谁怕也都要开骂的吧。不是我说现成话,老先生的这篇文章要到了我的手上,敢肯定,我是一定不会弄个“婆娑世界”讨骂的,这样说好像我比人家编辑的水平还高似的,其实一点点这样的意思都没有,只是我这人喜欢乱翻书,偶尔也会读点佛经什么的,碰巧知道佛教里的的确确是有个“娑婆世界”的。
记得那年第一次去香港,拖了大半箱子的佛经回来,到了禄口机场,好像是个武警,大概是见这只箱子沉甸甸得有点可疑,让打开检查,见一只大箱子里面差不多都是佛经,武警抬头再把我看看,估计心里在嘀咕:这家伙也不像个和尚啊。是的,我不是小僧老衲,也不是在家的居士,但我真的是常常喜欢读点佛经的。喜欢读的原因是什么呢?记得周作人曾回忆过鲁迅:“鲁迅在一个时期很看些佛经,这在了解思想外,重要还是在看它文章,因为六朝译本的佛经实在即是六朝文,一样值得看。”而知堂自己也是读过不少佛经的:“我只是把佛经当作
书来看,而且是汉文的书,所得的自然也只在文章及思想这两点上而已。”真不是攀附先贤,我之喜欢翻翻佛经,确实是和这兄弟俩有一点契合的,虽说也是想了解一点佛经里的思想,但更多的我还是把它当作文章来欣赏的。比如一部《金刚经》,我就是时常要读读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样的思想,的确是很叫人佩服的,据《六祖坛经》记,当年惠能初见五祖,听讲《金刚经》,听到这八个字一下子就大悟了,五祖便将衣钵传与他,成了禅宗六祖。说老实话,这八字真经,就是对像我这般的愚顽之辈,亦是如同棒喝,叫人恍然大悟的。但我之喜欢《金刚经》,除了它的思想,对其文章亦是佩服得不得了的。你看它开头就写:“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只是老老实实的记录佛祖穿好衣服,拿着讨饭家伙,进城挨家挨户要饭,要回来吃饱了,收拾一下衣服饭碗,再洗洗脏脚,然后铺好位子,坐下打坐。平常的佛祖,平实的文字,多好的文章啊。你想想,这要让如今那些个专会写美文的作家们文人们来写,那还得了,是写经啊,写的又是佛祖出场,还不铺锦列绣、妙笔生花,写得神光四射、云里雾里啊。说出来不怕人家笑,我年青时也是喜欢看所谓美文的,很是佩服那些作家真是太有才了,怎么(转 载于: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摘:佛家美文)写得那么漂亮呢。但如今,对那些个美文的感觉,我不说谎,就只剩下一个字,腻。翻了几十年的书,若到今天还不能识得一点文章的高下好丑,岂不冤枉。如今喜欢的,正是《金刚经》这样的文字,质朴,平实,辞达而已矣,这才是好文章呢。
知堂曾慨叹:“士大夫不读佛书以为正派,却亦即此吃亏不少了。”这话真不是瞎说,单单以文章论,中国自唐宋八大家开始的一些文人,专会写那放言高论、铿锵有力的大作,要么就是擅长写那雕龙镂凤、诗情画意的美文,就是不肯老老实实的说话,平平实实的作文,怕正是吃了不肯读读像《金刚经》这样的好文字的亏吧。所以知堂老人又诚恳的说:“我不敢妄劝青年人看佛书,若是三十岁以上,国文有根柢,常识具足的人,适宜的阅读,当能得些好处。”这话也算得是金针度人了。当然,如若你对佛经一点兴趣也没有,知堂这话你也可以不听他的,但你因此也就错过了欣赏一些好文章,这却是一点不假的。小和尚念经,他要记词句,老和尚看经,他要了生死,反而是我们这般凡夫俗子,没有那些个负担,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