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什么意思 [持久通货膨胀已经来临?]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由于当前通货膨胀的外部输入特征,要削弱通货膨胀对中低收入阶层的不对称冲击,直接管制价格的办法很难奏效,更有可能是白白耗费政府行政资源却给高收入者和外国人增加套利机会。所以,更合适的办法应该是对中低收入阶层直接给予适当的现金补助。我国财政收入迅速增长,也意味着政府有能力实施这一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曾连续占领中国经济话题焦点位置近20年之久。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后,通货膨胀淡出中国经济话题焦点。然而2007年,猛然提速的通货膨胀取代投资过热跃居中国经济最大话题的位置。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8%,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各季度同比涨幅分别为2.7%、3.6%、6.1%和6.6%,涨幅逐步扩大。生产价格同样显著上涨,2007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4.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7.7%。进入2008年,中国通货膨胀压力继续居高不下。
  
  
  整个世界都在“涨”
  
  如果放眼全球,我们可以看到,无通胀经济增长都已经成为过去,通货膨胀压力正与日俱增。在美国,2007年各季度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分别上涨2.4%、2.7%、2.4%和4.0%,2008年1月消费者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3.3%。在欧元区,综合消费价格指数(HICP)2007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均为1.9%,从9月份开始持续攀升,连续4个月高于欧洲中央银行确定的2%通胀目标,第四季度上升至2.9%。2008年1月,欧元区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升3.2%;2月,德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初值同比上升2.8%,意大利同比上升2.9%。在新兴市场和主要发展中国家,2007、2008年通货膨胀率分别为5.9%和5.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7年10月《世界经济展望》预测),分别比2006年的实际通货膨胀率高0.8和0.2个百分点。
  在各类商品中,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尤为引人注目。2005年1月3日,路透社商品指数(以1931年9月18日为100)、道琼斯商品指数(期货,以1974年12月31日为100)、道琼斯商品指数(现货,以1974年12月31日为100)分别为1571.30点、143.153点、190.54点;到2008年2月29日,分别上涨到2983.30点、216.71点和425.03点。在大宗商品中,又以能源、粮食等基础商品的价格上涨最为突出。1986~1995年间,原油的美元价格合计下跌4.5%;1997~1998年,世界油价暴跌,最低达9美元/桶;从2003年起,这一轮油价上涨全面启动,到2008年3月3日,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一度升至103.95美元/桶。2004年8月,欧佩克主席曾公开表示理想的油价是30美元/桶,今天回头看来,恍若隔世。能源价格的上涨又通过提高成本而推动了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
  
  初级产品价格为何上涨
  
  通货膨胀之所以再度来临,有着深刻的原因。在初级产品领域,价格上涨是供求基本面因素和投机资本炒作共同作用的结果。以石油为例。在需求方,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石油消费迅速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各期《石油市场报告》提供的统计数据,2000~2007年全世界石油日需求量依次为7620万桶、7740万桶、7803万桶、7921万桶、8214万桶、8375万桶、8450万桶和8592万桶。尽管发达国家仍然是石油消费的主力,但发展中国家需求增长更快,特别是中国石油日需求从669万桶增长到758万桶,以至于“中国需求”成为这几年推动油价上涨的最强劲炒作题材之一。这种说法流传很广,英国《经济学家》杂志2005年的一篇封面文章也借助“alcoholic”(酒鬼)生造了“The Oiloholics”(姑且译作“油鬼”)一词,用以形容中美两国的石油需求,并声称除非这两个大国抑制他们的胃口,否则油价还会上涨。
  在供给方,祸根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埋下。整个90年代,世界石油开采和生产投资年均不过2100亿美元,比正常需要少15%,累计少投资3000多亿美元。虽然这一轮油价暴涨以来石油开采和生产投资已经大幅度上涨,但新油田投资从投入到产出的周期通常要3~10年,90年代投资欠账的影响几年之内还无法消除。
  如果说供需两方面的基本面因素只是给油价适度上涨创造了基础的话,投机资金的炒作则是将油价推高到惊人水平的罪魁,中东局势动荡、气象灾害等给他们提供无穷无尽的炒作题材。早在2005年,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公布的原油期货持仓报告就指出,高峰时投机基金对油市的资金投入高达7000亿美元。其后,油市投机资金进一步增多,美国次按危机爆发又驱使大批投机资本从其他资产市场转战油市。根据日本的有关报道,仅2007年2月至11月中旬,原油期货市场的资金就增加了近5万亿日元(约合463亿美元)。
  
  制成品价格为何上涨
  
  在制成品领域,通货膨胀压力的上升与中国国内劳动力等成本的上升有关。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之所以能够出现长达10余年的无通胀经济增长,关键是中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参与了国际生产,廉价的“中国制造”滚滚涌入西方市场,有效地遏制了西方国家通货膨胀的上升。然而时至今日,“中国制造”的廉价午餐终于要告一段落了。此前,“中国制造”低成本的关键在于农业部门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在严酷的就业竞争中,他们愿意接受低工资;同时,中国的土地等成本也相当低(与西方相比)。然而,在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中,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正日益逼近耗尽的转折点(发展经济学称之为“刘易斯转折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前两年走访中部地区几个民工输出大省的众多乡村,感觉其人口结构“犹如经历了战争”,几乎见不到19~39岁的壮年男人。再加上政府开始重视改善民生和收入分配,中国工资水平开始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土地等其他要素成本和进口原料、能源价格也在快速上升,导致中国出口商品成本上升。2007年12月,中国出口价格同比上涨6.6%(进口价格同比上涨8%)。
  而且,“中国制造”成本上升的影响无法被印度、越南等其他发展中国家生产和出口的增长所抵消。这是因为,除印度之外,其他发展中国家人口和劳动力规模远远小于中国;而印度在人口识字率、基础设施、政府行政效率等对制造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方面远远落后于中国,且不可能轻易扭转。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判断,世界制成品价格上涨的趋势并非短期现象,而将是未来10~15年内我们必须面临的现实。
  
  流动性过剩的表现
  
  进一步深入考察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中国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很大程度上不过是流动性过剩的表现而已。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和资产,通货膨胀随之而来。而世界性流动性过剩,又源于此前几年西方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特别是日本银行的零利率以及2001年1月到2003年6月美联储连续降息13次。尽管前两年发达国家金融当局一度加息,但次按危机之后的救市举动又导致金融市场流动性剧增,美欧日等国中央银行向市场注入了数以千亿美元计的资金,日本银行的加息行动恐怕也因此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了。
  就中国而言,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直接源于外汇占款渠道的基础货币发行过多,而外汇占款居高不下原因是世界经济失衡,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居高不下,中国贸易顺差(在另一个方面就是美欧对华贸易逆差)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又是美国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的反映而已。要解决通货膨胀的根源――流动性过剩,需要中国和美欧中央银行、财政等经济部门开展更加广泛、深入、公平的协调,但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从来就困难重重,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可预见的未来还不能够指望通过国际协调根治通货膨胀。
  
  中国蕴藏着的危机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当前以食品价格“一马当先”的通货膨胀格局对社会不同阶层的冲击是严重不对称的,中低收入阶层所受冲击最为严重,高收入阶层则因资产价格上涨而处于净受益者之列。在中国基尼系数已经高居世界前列的今天,这种马太效应蕴藏着怎样的经济社会危机,自然是无需赘言。对此大力加以治理,理所当然,但由于当前通货膨胀的外部输入特征,要削弱通货膨胀对中低收入阶层的不对称冲击,直接管制价格的办法很难奏效,更有可能是白白耗费政府行政资源却给高收入者和外国人增加套利机会。所以,更合适的办法应该是对中低收入阶层直接给予适当的现金补助。我国财政收入迅速增长,也意味着政府有能力实施这一策略。而本着对国家、民族未来负责的态度,这种补助应当首先从学生开始,由财政承担中小学生在校午餐支出。让我们从这一点做起,纠正将学生视为榨取利润对象的可耻的“教育产业化”路线。

相关热词搜索:通货膨胀 持久 来临 持久通货膨胀已经来临? 高而持久的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