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读书台我的摘抄
发布时间:2017-02-15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家庭读书台我的摘抄篇一:《做最好的班主任》读书摘抄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书摘抄
周蓓
1.班主任的幸福源于何处? 享受职业,赢得尊严,学生爱戴,同行敬佩,家庭幸福,衣食无忧,超越自己。班主任应该有怎样的专业素养?有童心,有爱心,有责任心,是专家,是思想家,是心理学家。
2.作为教师,永远面对的是朝气蓬勃的脸庞,这多么令人欣喜;作为班主任,永远面对的是晶莹的童心,这多么令人骄傲!作为教育科研工作者,永远面对的是挖掘不尽的宝藏,这多么令人自豪!献身于这平凡而崇高的事业,一切辛苦都是甜蜜的。正如青年马克思所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出的牺牲;那是,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快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3.班主任幸福感的丧失是由于厌倦感的滋生,而厌倦感的滋生主要来源于两点:远离学生和拒绝变化。远离学生,不是指物理距离上远离,二是指班主任和学生的心灵距离在拉大。本来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但因为感情的隔膜,学生在我们眼前成了物,是分数,是试卷,是学习和考试的机器!“目中无人”的教育,怎么可能有幸福感?拒绝变化,指的是一切都喜欢按经验办事,总希望以不变应万变,或者说总希望学生适应自己,而不是自己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学生,学生的变化折射的是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不愿跟上社会和时代的变化的老师,面对前所未有的教育难题,很容易束手无策。
4.班主任的幸福感源于何处?享受职业--一个人只有以享受的心境对待职业才可能获得职业幸福感。赢得尊严--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还有一种更高的精神层面的追求,那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那就是自身的光荣感。一个班主任得到学生和家长的信赖,是一种尊严;班级得了流动红旗,这是一种成功,也是一种尊严;发表了文章或出版了著作,这更是觉得尊严。这种尊严就是幸福的来源之一。学生爱戴--这是班主任最大的幸福,这种幸福超过了任何来自领导的表扬和奖励。克服厌倦最好的办法是不断地和孩子在一起,不但在行动上和他们交往,而且在情感上和他们交融,不断被孩子感染和感动,你就会有幸福感。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时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够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欢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时刻不忘记自己是孩子的老师,必然和孩子心心相印,而且每天都会生活在被童心感动的情怀中,生活在感动中就是一种幸福!超越自己--每天都重复昨天的事,谁都会厌倦,能不能追求做最新的自己,不要重复自己,超越自己,在超越中,我们会获得成就感,进而感到幸福。这样教育就会每天都充满悬念,期待着每一天的“悬念”,进而研究、解决不期而遇的“悬念”,并享受解开“悬念”后的喜悦,然后又期待着下一个“悬念”,如此周而复始,这便是教育过程无穷的魅力。享受这种魅力,也是作为一名不断超越自己的班主任的幸福所在。
5.优秀的班主任应该具备童心、爱心和责任心:童心使我们能够和孩子融为一体,爱心使我们能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而责任心则能使我们站在人生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于儿童的未来与社会的未来培养出“追求真理的真人”。同时,优秀的班主任还应该是“专家”“思想家”和“心理学家”----这里都给它们加上引号,是想表明并强调,也许我们班主任一辈子都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专家、思想家和心理学家,但这不妨碍我们给自己的事业定一个终身奋斗目标:专家,能够使我们在学科教学或其它专业技能上(而不仅仅是单纯的道德上)征服学生的心,并给他们以积极地影响;思想家,能够让我们随时反思自己的工作,并以鲜活的思
想点燃学生思考的火炬;心理学家,能够使我们不知不觉走进学生的心灵,同时让学生不知不觉向我们打开心灵的大门。
6.如何赢得学生的心灵?发自内心地尊重孩子。这是谈心的前提。在这里,“尊重”首先应该体现在对孩子善解人意的体贴与关怀。当孩子叩开老师的办公室的时候,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意识到,这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求助,我们应该以真诚地眼光给孩子以心灵的安全感,进而自然而然地向我们敞开心扉。 要善于倾听孩子的诉说。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老师应用温和的眼神鼓励孩子畅所欲言,一吐为快,通过倾听走进孩子的心灵。 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成长中的烦恼,也许在成年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在孩子看来,确是天大的事。面对孩子的倾吐,班主任任何不屑或不以为然都是对童心的亵渎。对孩子的理解,不是从成人的角度去理解,而是以一颗孩子的心去理解。陶行知多告诫教育者:“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谓“会变小孩子”,我的理解就是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孩子的心灵”----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用“孩子的情感”去体验,用“孩子的兴趣”去爱好。 多提建议,避免训斥。既然是孩子,他们的观点就不可能都是正确的,他们的想法也不可能都是成熟的,这需要老师的引导,否则便是教师的失职。但这里的“引导”不是不着边际的空洞说教,更不是居高临下的训斥,而应该是切实可行的建议。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关切,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在谈心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和孩子一起分析并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会不知不觉把我们当做朋友进而更加信任我们。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谆谆告诫教育者:“请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7. 做一个善于倾听的朋友 只有耐心地倾听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并通过倾听了解孩子的想法,进而给他提供有效的帮助。在这里,倾听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赢得信任,了解情况,提供帮助。心理学认为,一个人讲悲伤、委屈、苦闷等抑郁之情通过向自己信任的人诉说而合理地发泄出来,可求得心理平衡,保持心理卫生。因此,以倾听为主要目的的个别谈话应诱导、鼓励学生滔滔不绝、一吐为快。学生通过倾诉,把内心深处的困惑、焦虑、积郁、愤懑、悲伤等表达出来,老师则以诚恳的态度仔细聆听,并通过眼神和点头、蹙眉等体态语言告诉学生:“我是理解你的,你也完全可以信任我,我愿意分担你的一切苦闷!”从而使学生无所顾忌地继续讲下去。
8.与学生相处,有一个原则应该遵守,那就是永远不以学生为敌!即使学生对自己充满敌意,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浑然不觉”,以平常心待之。无论学生以怎样复杂而疑虑的眼神看我,我都以纯净的目光去打量他们。 在和学生的交往中,真诚有时候比感情更重要。感情需要时间的积累,而真诚只需要当即把心掏给学生;感情更多的时候是通过温馨的话语来表达,而种牛场需要坦率,包括很尖锐但很真实的语言。
9.化批评为表扬(给批评穿上表扬的外衣)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走进心灵。所谓“走进心灵”,就是让孩子的心灵有所感动,有所醒悟,在孩子犯错误时,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方法至关重要。 比如“批评”。毫无疑问,批评是教育重要的方法,说“重要”是因为我认为教育中的批评是不可缺少的,或者说,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因而是有缺陷的教育。但是,有时候表扬比批评更加有效。富有智慧的教师,哪怕是犯了错误的时候也能够找到学生可以鼓励和表扬的地方,巧妙地将批评转化为表扬,从而达到触动学生心灵教育学生的目的。
10.多一些“非功利谈心”如何 学生遇到困难或犯了错误,就把学生叫到办公室,不管教师如何耐心而亲切,学生都知道是在教育自己,他内心的防范心理是必然的,这种自觉不自觉的防范心理甚至抵触心理会影响或消解教师满腔热情真诚地教育,这也是必然的。 最好
的教育是看不出教育目的的教育。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结尾,教育家给我们提的最后一条建议是“保密”,他认为,对于最好的教育来说,教育目的应该尽可能隐藏起来。这是因为,在自然而然的气氛中对学生施加影响,是使这种影响产生高度效果的条件之一。换句话说,学生不必在每一个具体情况下知道教师是在教育他,教育目的要隐藏在友好的、无拘无束的相互关系气氛中......我坚信,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教师的内心深处,教育目的应该明确;但体现在外在的行为,教师的教育痕迹则应该尽可能淡化,所谓“春风化雨”所谓“润物无声”。没有具体教育指向的非功利谈心,就是隐蔽了目的淡化了痕迹的教育。
11.把教师的教育意愿转化为集体舆论 学生生活在集体中,我们就应尽量使他们感受到集体对自己的关注与监督,有的教师一方面在语言上对学生强调“个人离不开集体”,另一方面在行动上却很少把自己的教育意识同学生集体舆论融合在一起,这样,学生无论受到了表扬还是批评,似乎都是老师个人对他的评价,他感受不到集体舆论的存在,产生不了“同学们这样表扬我,我一定争取更大进步”或“我又犯错误了,真对不起集体”的思想感情,这
样的学生是很难获得集体主义道德体验的。相反,如果班主任善于创造出集体舆论,把自己对某一学生的关心、表扬、批评,转化为班集体对某一学生的关心、表扬、批评,那么,学生会真切的感受到集体的存在,感到自己与集体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联系。因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集体,同时也受着集体的关注:有了进步,他会赢得全班同学鼓励的掌声;犯了错误,他会感到全班同学谴责的目光。因此,高明的教育者总是把自己的教育意愿以集体舆论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集体去影响每一个学生。12.“化险为夷”的艺术 所谓“走进心灵”,有时候并不只是教师对个别学生的谈心;作为班主任,“走进心灵”更多的时候是通过富于智慧的教育,去感染、触动、影响全体学生的心灵。这当然需要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意见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野,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们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 即使面对班里明显的违纪现象或重大问题,教师爷不应该只是一味地批评、斥责,而还应充满信心地分析思考一下:这些问题中有没有正面的教育因素呢?如果善于挖掘消极事件中的积极因素,说不定会使班集体获得一次“化腐朽为神奇”的转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善于发现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平凡小事或重大挫折中的教育效益,善于变偶然现象为必然教育,仅仅靠教育者的责任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教育者应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情不自禁地教育本能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机智。做到了这些,教育者所期待的“最佳教育时机”随处可见,并且常常不期而至。
13.比机智更重要的是民主在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中,陶行知先生当然表现出来相当高明的教育机智,但我从中读到的首先不是机智而是对孩子的爱、信任和尊重。换句话说,我认为陶行知这“四块糖果”所蕴含的首先是他发自肺腑的民主情怀。 教育艺术就是心灵的艺术,它对教育者的要求首先不是技艺,而是对每一位学生的由衷地热爱和尊重。
14.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
转化后进生务必注意以下几点:一,注意感情倾斜。教师对后进生真诚的爱,是转化他们的第一剂良药。我要特别强调的是,首先这种爱不是故作的特殊的“偏爱”,而是自然而然地和其他同学一样平等的爱,不然他们会觉得老师对他是另一种形式的“另眼相看”。其次,这种爱不应该仅仅来自老师,还应来自学生集体,要让他感受到不但老师没有歧视他,而且同学们也在真诚地尊重他,进而唤起他对集体的热爱之情,并把这种感情转化为上进心。第
二,唤起向上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只有当学生自己有强烈的赏金愿望和信心时,他的进步才会出现并得以持久。所以,从某种意义说,所谓“转化后进生”,更多的时候就是不断设法唤起他向上的信心。第三,引导集体舆论。比起教师单枪匹马的操心,向上集体的健康舆论更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某一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变成集体对这个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第四,讲究有效方法。有效的方法往往包含有“科学”的因素,但有时“科学”未必“有效”;另外,这里的“有效”,还包含“艺术”的意思,让他们更易于接受。具体的方法有:1、写“家校练习本”;2、填“报喜单”;3、游玩。4、集体评议(表现最差及进步最大)。5、写“每日九问”。6、写《灵魂的搏斗》;7、安排当干部;8、对手竞赛;9、学生作文表扬;
10、推荐好书。
15.形成和谐的团队教育 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孩子之间的竞争,其实是家长之间的竞争,要从六个方面影响家长:阅读启迪、写作改变、书信沟通、孩子促动、家长转化、家访感染。
家庭读书台我的摘抄篇二:正面管教读书摘抄
1、 正面管教倡导的是和善而坚定,并且把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教给孩子。
2、 你会发现我们对和善而坚定有更多的强调。父母和老师们似乎对这一概念理解得仍然不
到位。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把和善与坚定看成了非此即彼的两个词。我发现用呼吸来做比喻也许能对大家有帮助:如果我们只吸气而不吐气——或者只呼出而不吸入,会怎样?答案显而易见。和善还是坚定,不是什么性命攸关的事情;但和善而坚定却能决定我们对孩子管教的成功与失败。还要知道,当你既和善又坚定时,和善能抵消过于坚定所造成的所有问题(反叛、抗拒、对自尊的挫伤),而坚定则能抵消过于和善所造成的所有问题(娇纵、操纵父母、被宠坏的小淘气鬼、对自尊的挫伤)。
3、 我最受欢迎的一句话是:“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要让孩
子表现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更难受?”在面对这个观念时,父母和老师们能够明白这的确很荒诞;然而,当他们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他们仍然会滑入惩罚的旧习。 关注于解决问题来自于我的一次灵感。我有一次旁听一个班会,孩子们在会上对一个课间休息迟到了的学生提出了很多“后果”。我注意到,孩子们建议的“后果”都是惩罚性的。我叫了一个暂停,并且问道:“如果你们关注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后果,你们认为会出现什么情况?”孩子们立即就“明白”了。随后,他们提出的所有建议都是有助于解决问题的。从此,我开始把“关注于解决问题”的想法推荐给父母和老师们,他们不久就纷纷惊喜地告诉我,家里和班里的权力之争大大减少了。
4、 我想告诉大家,在写到这一点时我的最大顾虑是,我不希望这听上去像是指责——我只
是希望大家意识到这一点,并承担起责任。也就是说,我一直注意到,让父母和老师们感到沮丧的很多行为难题,是能够改变的,关键是大人要首先改变自己。坦率地说,我已经听腻了大人对孩子们行为的喋喋不休的抱怨。
5、 我开始尽可能温和地问,大人做了什么导致了孩子行为上的问题。在我看来,有些“不
良行为”是大人“建立”起来的。例如,当父母和老师们发号施令时,有多少孩子“反叛”啊。同样是这些孩子,如果大人换种做法,他们就会非常愿意合作,比如让孩子们在家庭会议或班会上参与解决问题;或者帮助这些孩子建立起自己的日常惯例,然后问他们:“咱们达成一致的是什么?”或者“你现在该做什么了?”
6、 健康的自尊,是孩子培养出“我能行”的信念的基础。当父母对孩子做出上述任何行为
时,孩子就不会培养出这种信念。当孩子们总是由别人告诉他们去做什么,而没有自己受尊重地参与解决问题的体验,从而练习父母希望他们拥有的技能时,他们就无法发展那些有助于感到自己能行的技能。
7、 拼图中的几块拼板:1)理解孩子的四种错误行为目的2)和善与坚定并行3)相互尊重
4)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5)社会的责任感6)家庭会议和班会7)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
8)给予鼓励
家庭读书台我的摘抄篇三:12.7演讲与口才读书摘抄
《演讲与口才》读书摘抄
1.面对功劳,说话时,你要想着别人的好,少谈自己,多肯定别人。这样,即使付出的人没有享受到功劳,也会因为你的话语而受到安慰和鼓励,同时也会感激你和拥护你。
2.功高说谦话,妙语再加分。
3.功德高不自显,贡献大不自大。
4.一切真正伟大的东西,都是淳朴而谦逊的。
5.点石成金 推陈出新 举重若轻 无中生有
6.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凡事要一码归一码,一过归一过。切不可因为别人的一次错误就开始翻人旧账,拆人台面。只有你敬人一尺,别人得到真正的理解和尊严,也会对你敬一丈,你的批评和建议也会得到对方的认同。
7.能受天磨真好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8.吃亏,向上爬的精神值得大力提倡。
9.泰戈尔说:我只给朋友好的,不给朋友不好的。
10.只有真正对你关心,对你友善的人,才会对你严格要求,甚至还会对你极其苛刻。
用阳光的一面去理解,带着善意去面对,才会发现别人对我们的好,并且从中汲取到成长的营养,也会让他人感受到你的善意,赢得他人赞赏,也让自己变得更好。
11.卡内基说:一个总把朋友的事放在第一位的人,绝对是值得深交的人。
一个人如果处处为自己着想,那他的心理就会变的自私,狭隘.而如果处处为别人着想,他的心态就会充满阳光,就会拥有好的人脉,为你的人生事业铺路。
12.在关键时刻,这种忠诚会显现出它更大的价值。你的忠诚也会让你达到我们想象不到的高度。
相关热词搜索:摘抄 家庭 读书 读书笔记摘抄 我的大学读书笔记摘抄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