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中动漫差异【台海问题:美日因素有差异】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如果说台湾对于美国的战略价值,主要在于牵制与遏制中国崛起的话,那么对于日本来说,除了具有同样的意义且更加突出外,还具有对其自身来说的“建设性”的一面。   ●虽然美国仍是干涉台海事务的最大外因,但美国的台海政策多是“延续过去”,而日本则是“开辟未来”。
  ●美国的台海政策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成分,而意识形态在关键时刻是会让位于国家利益的。这就意味着,一旦台海发生冲突,美国卷入的力度要比平时宣示的弱得多。而日本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2006年新年伊始,日本对1999年制定的《周边事态法》进行了修改。新版本的最大看点是,把台海地区明确包括在所谓的“周边”范围之内。这就意味着,一旦两岸因“台独”势力的倒行逆施而发生战事,日本将毫无悬念地协同美国卷入到武力干涉中国统一大业的战争中去。此前的2005年2月,在华盛顿举行的日美防长与外长(2+2)联席会议上,日本已经主动接受了美国提出多年而未被采纳的把台湾列入两国“共同战略目标”的建议。
  
  台湾对日本的战略价值高于美国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美国作为影响台海事务的最大外部因素。这样的看法仍然符合今天的实际。不过,从发展势头来看,台海问题中的日本因素正在蹿升。
  仔细分辨一下,就会发现,台湾对于美国来说,主要意义在于牵制和遏制中国的崛起,美国自身的重大战略利益并不倚赖于台湾。换句话说,台湾之于美国,其主要意义在于“破坏性”的一面。而对于日本来说,台湾除了具有同样的意义(且由于地缘政治、历史宿怨等原因,日本更不希望看到中国的崛起,因而这样的“意义”更加突出)外,还具有对其自身来说的“建设性”意义。作为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日本对海外运输线的依赖程度是不言而喻的。海外运输线因而被喻为日本的“生命线”。而台湾正好处于可以扼住这条“生命线”的关键位置上。
  不惟如此,台湾问题的未来走向,对于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钓鱼岛、东海争端,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东海、台湾海峡、钓鱼岛三者之间或具有天然的地理关联,或具历史上的行政关系,因此,两岸一旦统一,中国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将处于远比现在有利得多的地位。而对于日本来说,维持两岸的分离状态,则具有极其重要的“建设性”意义。正因如此,至少从利益的角度来说,日本干预台海的动力与意愿都要比美国强得多。长期以来,日本之所以在台湾问题上隐忍不发,让美国打头阵,并不是不想为,而是不敢为。一旦时机成熟,日本染指台海事务的“热情”将超过美国。
  
  日本进逼幅度远超美国
  
  正因为台湾对于美日的战略意义不同,两国近来在台海问题上的态度也出现了微妙变化。对于美国来说,由于中方近年来一再表示绝不能容忍“台独”,同时美国认识到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所以尽管美国也不希望看到两岸统一,但由于“台独”是要以美国卷入战争为代价的,所以美国的台海政策在“遏独”与“防统”之间逐渐向前者倾斜。
  2005年,面对两岸的良性互动,不管是真诚还是虚伪,美国至少表面上表示了欢迎。在去年11月布什总统来华访问与中国领导人举行的会谈中,台湾问题已不占多少比重。这表明,由于双方的共同点多于分歧,台湾在两国关系中的地位已经下降。2006年新年伊始,美国对于陈水扁重复“公投制宪”的陈辞滥调,再次明确要求其坚持“四不一没有”的承诺。虽然今后美国干涉台海事务的政策不会改变,某些方面(比如对台售武)还有可能加强,但随着中美实力的相对增减,美国卷入台海冲突的意志和意愿都将降低。
  而日本就不同了。一方面,台湾对日本的战略价值要远高于美国,日本干预台海的动力和意愿要更强;另一方面,日本国内的政治环境近年来日趋右倾。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日本干预台海的意志越发强烈,出手动作也越来越大。过去,日本对台湾虽偶有染指,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谨慎的。1999年《周边事态法》刚出炉时,日本对“周边”的解释是,它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这个解释虽然没有明确内涵,但还是着眼于消除中国的疑虑。如今,由于右翼政客占据了日本新内阁的主要位置,民意调查也显示,民间对华持友好态度的人士已降至历史最低比例,政府与民间的右倾形成了恶性互动。在此情况下,日本遏制、对抗中国的战略意图更加清晰、明确和强烈。
  表现在内政上,日本积极谋求修改和平宪法,欲改“自卫队”为“自卫军”,升格“防卫厅”为“防卫省”,激活空中交战权,等等;外交上,加快美日军事一体化进程,强烈反对欧盟解禁对华军售,与美国举行联合“夺岛”演习,等等。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举措和动向都具有很强的指涉性,有些完全就是冲着中国来的。修改《周边事态法》,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而已。
  另一个应当考虑到的背景是,美国的台海政策是受制于历史“包袱”的。这个“包袱”就是上世纪70年代制定的《与台湾关系法》。虽然此法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以及有关国际法相冲突,中国政府也从来没有认可过这个文件,但对于美国政府来说,其台海政策却必须建立在此法的基础上。美国的许多涉台政策,都是这个法律框架下的产物。当然,即便是在这个框架内,美国政府还是有相当的发挥空间的。
  而日本就不同了。日本的台海政策本来没有任何“包袱”,在进与退的问题上,政府有充分的自由度。然而,日本却蓄意于1999年制定了《周边事态法》,最近又对关键内容作了重大修改。这表明,日本企图通过不给自己留后路的方式,在台海问题上加大进逼中国的力度,达到阻吓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目的。
  所以,目前虽然日本的台海政策仍是遵守“美主日从”的模式,《周边事态法》也是以“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为依托的,但如果历史地看就会发现,美国的台海政策多是“延续过去”,而日本的台海政策却是纯粹的“开辟未来”。因此,日本在台海问题上的进逼幅度实际上要远超美国。
  
  日本的动机更具危害性
  
  从动机上说,日本干预台海的目的也与美国有明显差异。美国的台海政策受价值因素影响的成分较大。而“价值关怀”在关键时刻是会让位于国家利益的。事实证明,虽然山姆大叔口口声声致力于在全球推行“民主之道”,但如果要以牺牲美国大兵的生命为代价,美国的“弥赛亚情结”也就止于口头上了。这就意味着,一旦发生台海冲突,美国卷入的程度要比其平时宣示的低得多。
  而日本就不一样了。对于极度功利化的日本来说,国家利益是其台海政策的惟一着眼点,而日本民族对待国家利益的偏执和狂热,在世界各国都是少见的。这就意味着,一旦卷入台海冲突,日本的干涉力度可能比平时显示的还要强。因为和
  平时期日本的台海政策还有所顾忌,一旦撕破脸面,这种顾忌也就不存在了。

相关热词搜索:美日 台海 素有 台海问题:美日因素有差异 台海问题 美日因素有差异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