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华语电影夜,溺爱与抗争】 华语电影三大奖
发布时间:2020-03-12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北京时间9月11日凌晨时分,位于意大利东北部的水都已将近傍晚,度过了十一天美好又忙碌的电影时光,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迈入闭幕时段,来自世界各地的影人们一一盛装踏上红毯,再怀着各自心情步入颁奖现场,等待结果的降临。来自中国的导演蔡尚君和女演员叶德娴不约而同地选择以整身黑衣亮相:蔡尚君在中式立领华服中融入西式礼服元素,架一副黑框眼镜;叶德娴着一袭缎面拖地长裙,配亮面长筒手套。对于威尼斯来说,这是两张低调的、陌生的华人面孔。不过数小时后,最重要的几项大奖依次尘埃落定,蔡尚君亲吻了代表最佳导演的银色雄狮,叶德娴捧起了金灿灿的最佳女主角奖杯,这两位黑头发黑眼珠的获奖者,成为本届威尼斯电影节上华语盛宴的最佳注脚。
华语电影福地再现
十一天前,威尼斯电影节拉开帷幕,丽都岛上的红毯再度星光欠奉,备受期待的麦当娜、罗曼•波兰斯基、凯特•温丝莱特、朱迪•福斯特均不见身影,乔治•克鲁尼和辛迪•克劳馥夫妇直到仪式结束后才赶来撑场。这让仅有的两位华人女星成为了红毯上一道别样的风景:窈窕的黄圣依身着五彩缤纷、号称“价值上亿”的“天珠装”谋杀了记者不少菲林,这条据说是从两百多套礼服中挑选而来的长裙让人不由得联想起此前范冰冰的戛纳“龙袍”,也导致黄圣依被某国外传媒扫兴地误认为是范冰冰。丰腴的赵涛挑了一身淡蓝色低胸长裙,格外抢眼,作为贾樟柯的“御用女主角”,她主演的六部电影都曾入围威尼斯,或许不必经历黄圣依的尴尬。其实,走上本届威尼斯开幕红毯的另外五位华人中,除了威尼斯熟客贾樟柯与吴宇森外,非华语传媒的记者们也大多搞不清楚程小东、杨子和魏德圣谁是谁。
和红毯上的稀落恰恰相反,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却是近几年来世界A类电影节中华语电影人气最盛的一次。在“主竞赛单元”的23部参赛电影中,华语电影得到比例超过六分之一的四席,除了许鞍华执导的《桃姐》和魏德圣执导的《赛德克•巴莱》一早入围外,杜琪峰执导的《夺命金》和蔡尚君执导的《人山人海》都借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设置的“惊喜电影”东风,先后赶上末班车。徐浩峰执导的《倭寇的踪迹》入围了“地平线单元”,贾樟柯则担任了该单元的评委会主席。娄烨的最新作品《花》进入“威尼斯日单元”,在另一部入围该单元的意大利导演安德烈•赛格亚作品《我是丽》中,赵涛饰演了女主角丽。程小东执导的《白蛇传说》也进入了“展映单元”。在今年的柏林电影节和戛纳电影节上,华语电影连提名都没捞着一个,与之相比,威尼斯被再次证明是“华语电影福地”。
这块福地并非时刻都在眷顾华语电影,就在一年前,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中既有不被看好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也有凭“惊喜电影”入围的王兵新作《夹边沟》,但华语电影最终还是捧着零蛋铩羽而归。今年结局大不相同,提名确认后,四部进入“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都显得来势汹汹。7月初赴北京看《桃姐》的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曾被感动得数度流泪,这和《桃姐》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式上观众与华语记者争抢纸巾的景象遥相呼应。
《桃姐》的主人公是一对“主仆”,叶德娴饰演的桃姐以女佣、奶妈的身份照顾了刘德华饰演的Roger一家六十年,终身未嫁。许鞍华将桃姐中风后由Roger照顾、陪伴走完最后一程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在客观冷静的背后蕴藏了浓烈的情感。最终,这部由该片监制李恩霖真人真事改编,因许鞍华发愿,由刘德华出资,寻叶德娴主演的电影,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征服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几乎以无可争议之姿夺得了最佳女演员奖。
吴宇森监制、魏德圣执导的《赛德克•巴莱》运气要比《桃姐》差一些。因执导《海角七号》而红遍华语电影圈的台湾导演魏德圣,终于完成了早年的电影梦想,他将“1930年台湾在日本统治之下,原住民赛德克族马赫坡社头目莫那鲁道,率众反抗日本统治而发动雾社事件”的故事搬上了电影银幕,花费1.55亿元人民币的大制作,得以将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拍摄得惊心动魄。经马克•穆勒提点,将上、下两集合并剪辑为一集的《赛德克•巴莱》从四个半小时锐减成了两个半小时,因为抽去了一些必要的内容让影片显得徒有暴力,再受制于文化差异,媒体评论和观众打分都较低,甚至引发了一些莫名奇妙的争论。本届威尼斯电影节上原本最受期待的华语电影遭到如此境遇,魏德圣感到无奈,他说:“当他们看到完整陈述时才会明白我的本意,换个剪裁版很容易被误解。”
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四位华人导演中,杜琪峰与威尼斯最有渊源。2004年凭《柔道龙虎榜》首次入围“展映单元”,此次的《夺命金》已是杜琪峰继《放逐》、《神探》后第三次角逐金狮。有媒体曾猜测,本届评委会主席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当年凭借《摔跤王》一片捧获金狮时,曾得到时任“主竞赛单元”评委的杜琪峰的一票支持,这份渊源或许能为《夺命金》的获奖率加上几分,但结果仍是颗粒无收。而原本期望在收官阶段以“惊喜电影”身份挤进“主竞赛单元”的《夺命金》能够复制《三峡好人》故事的人们,谁会料到在电影节已过半的时候,又闯进一部华语“惊喜电影”《人山人海》,名不见经传的后者续写了神话,虽然一路磕磕碰碰,却将最佳导演银狮奖直接拿下。
马氏一路护航
在马克•穆勒2004年担任威尼斯电影节主席以前,并没有“惊喜电影”这么一说,这是他对威尼斯电影节所进行的改革中的一部分:在“主竞赛单元”评选开始前的最后一刻,宣布加入一部正式竞赛影片。这些 “惊喜电影”有时会惊喜到底,设立第一年,韩国导演金基德的《空房间》就拿到了评委会大奖,2006年,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以“惊喜电影”入围“主竞赛单元”一举捧得金狮,更是威尼斯津津乐道的典型例子。
粗略算来,自从规则问世以来诞生的11部“惊喜电影”里(从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开始,“惊喜电影”的数目变成两个),华语电影占了将近一半(《三峡好人》、《神探》、《夹边沟》、《夺命金》、《人山人海》),五部华语“惊喜电影”中有两部最终捧回狮奖,如此高的概率,难怪有人说马克•穆勒对华语电影偏心。
这种说法几乎毋庸置疑。众所周知,1974年留学中国、说一口流利普通话、熟知中国几代导演的“中国通”马克•穆勒,是威尼斯如此青睐华语电影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少人常把侯孝贤的《悲情城市》看作华语电影在威尼斯电影节上的起点,其实华语电影与威尼斯、马克•穆勒三者之间的渊源要上溯到1981年。1979年末,根据曹禺同名话剧改编的电影故事片《原野》,由叶剑英之女凌子(原名叶向真)执导拍摄完成,时任中新社主管领导、国务院侨办主任的廖承志建议去国外参与电影节。次年,香港电影人荣念增看到这个电影拷贝后,找到马克•穆勒。当马克•穆勒在中国电影局看完了十三个电影厂呈送的全部影片都倍感失望后,他最终选择了这部由中新社立项拍摄的《原野》。赶赴威尼斯前夕,剧组接到电影局禁令,最终只有隶属中新社的凌子一人出席威尼斯电影节。当年,《原野》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得“世界最优秀影片推荐荣誉奖”,在国内遭遇禁映,一直到1988年后,《原野》允许公映,即刻获得第1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马克•穆勒对华语电影的不懈推广,则要比1981年还来得再早一点。1979年,他在都灵独立创办的“电的影子”电影节中首次将中国电影大规模呈现在了国际领域。这之后的1983年,马克•穆勒还曾在柏沙卢电影节组织专题放映香港电影。进入威尼斯电影节组委会专门负责亚洲选片,是马克•穆勒的重要拐点,“将华语电影推向世界的第一人”更加名副其实,华语电影也成为了他在世界电影版图话语权中的重要砝码。
在马克•穆勒坐正威尼斯电影节主位之前,华语电影在威尼斯上已有多个振奋人心的时刻,它们之间保持着某种节奏:1989年侯孝贤凭借《悲情城市》捧起华人第一尊金狮。1992年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斩获金狮的同时还使巩俐首戴后冠。1994年,蔡明亮的《爱情万岁》又夺金狮。1999年,张艺谋再夺金狮,张元的《过年回家》获得包括最佳导演银狮奖在内的五项大奖。
华语电影于上世纪9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的绽放,多有马克•穆勒的身影隐于后。2007年,张艺谋在回复马克•穆勒邀请其担任该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的信中就这样写道:“从我早期从事电影事业开始,您就是我的支持者。”
2004年,马克•穆勒开始担任威尼斯电影节主席,华语电影在影展的地位突升,斩狮频率陡高,举一些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李安两擒金狮;贾樟柯因威尼斯一举成名,炙手可热;吴宇森收获“终身成就金狮奖”,成首个获得三大电影节终身成就奖的华人导演;张艺谋担任评委会主席;2005年,中国电影百年,威尼斯犹如华语电影城。从2005年到2007年,华语电影在威尼斯创下国际A类影展上独一无二的历史:连续三年收获最高奖。2004年后,华语影片在威尼斯各个竞赛单元拿下许多最佳,提名名单更是密集地连成长串。
最直观的统计是,1986年至今25年间,华语电影人从威尼斯捧走7座金狮,无出其右。
华语片“最后的惊喜”?
因为马克•穆勒对华语电影长期有目共睹的情感,加上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后他可能从主席位上卸任的背景,华语电影此次在威尼斯的大放异彩,被不少观察者视为马克•穆勒给予华语电影的最后的礼物。此前几乎默默无闻的蔡尚君,以自己的第二部电影作品,凭“惊喜电影”入围最终夺得了最佳导演银熊奖,尽管倍受好评,也遭遇些许争议,有媒体继续引用马氏卸任的背景评价说,它将是华语电影在威尼斯电影节中“最后的惊喜”。
但谁又能确认马克•穆勒会在今年卸任呢?据说意大利的电影部门还在挽留,毕竟马克•穆勒带领破败的威尼斯电影节走上了康庄大道,耗资巨大的威尼斯电影宫修复工程还在烂尾。媒体援引意大利电影官员Nicola Borrelli的话说:“马克•穆勒将在年底连任。”但已连任两届八年的马克•穆勒自己的说法是:“最后一年,真的是最后一年了”,他抱怨道:“在我担任威尼斯电影节主席的八年里,意大利已经经历了四个不同的文化部长。”不过马克•穆勒还是留下了一些悬念,他说:“如果……我们的政府能比现在更稳定,我当然非常愿意连任。”
“如果我们失去马克•穆勒,那将带来灾难性的结果。”这是威尼斯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主席弗朗西斯科•迪•佩斯的想法。也有人在想,如果华语电影失去了马克•穆勒,那将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
媒体猜测,一旦马克•穆勒确定卸任,最有希望的继任者应是洛迦诺电影节前艺术总监艾琳•比格纳迪。如果这个据称选片风格相当偏“政治化”的人物成为威尼斯电影节的实权派,会不会觉得华语电影难入法眼?有乐见其成的评论者说:“唯一可以确定的‘好消息’是,一旦比格纳迪女士真正接任,华语电影就终于有机会从‘马克•穆勒的溺爱’中走出来,彻底看看自己究竟能有几斤几两几分几毫。”
马克•穆勒对华语电影是无条件的溺爱还是由衷的热爱?我们尚不好在当下作出判断。25年间,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夺得大奖的华语电影(电影人),绝大多数并没有太大争议,或者有的话也只是些没什么意义的争议。从侯孝贤到蔡明亮,从李安到吴宇森,从张艺谋到张元,从贾樟柯到蔡尚君,威尼斯还是有着自己的坚持。新鲜出炉的最佳导演蔡尚君此次打败了大卫•柯南伯格、罗曼•波兰斯基这等如雷贯耳的大牌导演,评审团主席达伦•阿罗诺夫斯基明显在着眼未来。面对嘘声,他说:“我喜欢这个导演的手法。这只是他的第二部作品,希望这个奖能够对他的未来有帮助。”
2007年后,与中国电影市场进入急速扩张时期同步的,是华语电影在国际A类电影节重头奖项上的沉默,连“溺爱的马克•穆勒”也没有在奖项上给予华语电影什么肯定。《色•戒》之后,暌违四年,华语电影才凭借《人山人海》再次夺得首个国际A类电影节最佳导演奖。面对华语电影尝到市场甜头并多热衷于在电影节摆摊卖片的状况,贾樟柯感叹:“华语电影是有能力成为世界影坛重要一笔的,不应该只满足国内市场的虚假繁荣,而忽略了中国电影在世界的地位。”马克•穆勒的担忧更加具体,今年4月,他在参加首届北京国际电影季时说:“将来,中国电影市场很快会变成世界上第一大市场,这是很令人惊喜的新状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牺牲掉电影种类的创新,最重要的是―在市场上一定要有多样的声音。”
观看了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上的华语电影,贾樟柯的态度有所转变,他在微博中写道:“从蔡尚君导演的《人山人海》、杜琪峰导演的《夺命金》、到许鞍华导演的《桃姐》,华语电影在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划出了一道抗争的痕迹,用电影处理本民族的生存及情感问题,在电影世界里保持自由,这种导演的内心需要,是体制、审查、商业等任何力量都无法压抑的。”
相关热词搜索:华语 溺爱 抗争 威尼斯华语电影夜 溺爱与抗争 威尼斯华语电影夜 华语电影与威尼斯缘分已尽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