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的味觉流行志]烟花三月

发布时间:2020-03-10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江南志      早春三月,时细雨蒙蒙,时艳阳无限;天净地阔,正值万物复苏,北方新芽毫不含蓄,一派绿意盎然间,又有人想入非非……尤其江南……   且不说凡人的我们,且读这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老和尚志南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虽不知道风景是否如其情致所流露那番醉人,至少他的“杏花雨”和“杨柳风”。在我看来,是早已内心澎湃,景致次求之,如此和风细雨,在老和尚细腻的体察之下当然风情万种。想必老和尚早就神游不知何处。早就陶醉其中。还有那句“沾衣欲湿”和“吹面不寒”。更具现代派的挑逗意味;这可是当下各大时尚杂志和摄影师们皆追捧的风尚姿态,细细品来,原来对性感的渴望并非凡夫俗子们的专属。早在南宋。老和尚已经有了如此超前的感知力。还用了如此微妙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
  可见江南给人的牵挂可不仅仅属于七情六欲之内,它应该归属为一种本能的需求。
  也可见,也唯有这样的时节,这样的和风细雨,这样的江南才能让人浮想联翩: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美景、秦淮河畔董小宛的才情,来一段苏南小曲,花雕美酒一壶,自斟自饮亦成情趣……尚有淮扬珍馐,江南滋味,一脉相承的多愁善感和诗情画意。
  
  江南菜
  
  现在我们提到“江南”,多是泛指概念,指被文人美化了的地区,文化范畴的定义指向以南京至苏州一带为核心的苏南、皖南还有浙北地带,当然包括扬州,甚至太湖以南以至钱塘江以南如绍兴、宁波部分地区。
  饮食作为最基本的生活要素,同时也是上层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所定义的“江南菜”当然也是泛指了这一地区的美食。同一文化覆盖下的美食,当然,细节上是各有差别的。
  
  秦淮:才情
  秦淮八艳也好,金陵十二钗也罢,总之,提及秦淮或者金陵,总是和形形色色的美女、才女,佳人相关系,这些不平凡的女子在历史长河中或许只是昙花一现,留下的却是“才情”二字,
  这里以秦淮代之江南菜中一个重要的部落:苏菜。苏菜一如秦淮女子,皆才情。
  苏菜被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淮扬菜是这个大部落中最有名气的菜种。淮扬莱风格清丽,食材一概要鲜活,重视调汤,口味咸淡适中,南北皆宜。还有西点,四季有别,口味众多。
  苏菜除淮扬菜,还包括南京菜、苏锡菜和徐州菜等地方风味。
  南京菜以“七滋七味”闻名:酸、甜、苦、辣、咸、香、臭;鲜、烂、酥、嫩、脆、浓、肥,且以善制鸭馔而出名,正所谓“金陵鸭馔甲天下”。苏锡菜最看重清淡,且讲求时令时鲜,出品酥烂可口,丰腴唯美;很多名肴据历史典故而来,比如“无锡乾隆江南宴”、“无锡西施宴”。
  徐州菜习尚五辛、五味兼崇,清而不淡、浓而不浊。对于食材的处理上,追求“食疗、食补”作用;多用大蟹和狗肉,尤其是全狗席甚为著名。
  名肴:香菇炖鸡,松鼠鳜鱼,糖醋排骨、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清炖狮子头,拆烩鲢鱼头,扒烧整猪头,水晶肴蹄等特色点心:秦淮小吃、苏州糕团、汤包等
  
  绍兴:酒兴
  绍兴自古以来无处不酿酒,无处没酒家,鲁迅笔下多次流露出绍兴的酒情结,和极具乡土气息的酒馆,而他本人也是嗜好绍兴黄酒之人
  浙江菜习惯上就叫做杭帮菜,也是沾染着这种诗酒文人的气质,小菜、小酒、助兴。浙江菜色彩鲜明、菜式小巧玲珑、清俊秀丽,风味包括杭州、宁波和绍兴三个地方的菜点特色。
  杭州菜看重食材的鲜、活、嫩,以鱼、虾、时令蔬菜为主,重刀工,口味清鲜,追求本味。宁波菜则成鲜合一,以烹制海鲜见长,要的是鲜嫩软滑。绍兴菜则擅长烹制河鲜家禽,菜品强调入口香绵酥糯,汤味偏浓重,富有乡土气息。
  浙江点心中的团子、糕、羹、面点等,口味俱佳,颇受欢迎。
  名肴:龙井虾仁、西湖莼菜汤、虾爆鳝背、西湖醋鱼、炸响铃、抢蟹、新风鳗鱼、咸菜大汤黄鱼、冰糖甲鱼、牡蛎跑蛋、蜜汁灌藕、嘉兴粽子、宁波汤团、湖州千张包子等。
  
  徽州:江湖
  徽州由来已久,经历了“三天子都”,“蛮夷”之地,是个文化复合型地域,篆刻、版画,建筑、戏剧、雕刻,学术上已自成一派:“徽学”,加上黄山赋予的灵气,沉淀儒家,释家、道家文化
  微菜风味包括皖南、沿江、沿淮之地的菜点特色。
  皖南菜包括了黄山、歙县(古徽州)、屯溪等地方菜,善火功,烹野味,量大油重,朴素实惠,不少菜肴都是取用木炭小火炖、煨制成,汤清味醇,都是原锅上席,香气四溢;皖南虽水产不多,但烹制经腌制的“臭桂鱼”知名度很高。
  沿江菜以芜湖、安庆地区为代表,以后也传到合肥地区,主要以烹制河鲜、家畜见长,重刀工,注意色、形,善用糖调味,尤以烟熏菜肴别具一格。
  沿淮菜以蚌埠、宿县、阜阳等地为代表,菜肴讲究成中带辣,汤汁色浓口重,亦惯用香菜配色和调味。
  名肴:无为熏鸭,毛峰熏鲥鱼、符离集烧鸡、方腊鱼、石耳炖鸡、云雾肉,绿豆煎饼、蝴蝶面等
  
  沪上:小资
  不知道上海出品过什么“大菜”,倒是小吃总让人眼花缭乱
  张爱玲笔下不时抖露出形形色色的小吃,比如粘粘转,比如桂花糕;关乎上海,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段吃盐水花生的意境:时值傍晚,太阳落山,微风徐徐的阳台上,一张小圆桌,两碟盐水花生,三个辣鸭颈,有冰啤酒就更好了
  上海的饮食,不吵也不宏大,即便是盐水花生,也能吃得如此小资。
  通常,我们总是称上海菜为代表的淞沪风味为“本帮菜”,这是因为“本帮菜”从农家便饭便菜发展来,朴素实惠;平民化的本帮菜诞生之初并不登大雅之堂,主要取用本地鱼虾蔬菜,多是红烧、蒸、煨、炸、糟、生煸见长,口味较重,香、酥、软、肥,浓油赤酱的,颇家常。
  后来,上海菜吸收苏、锡、宁、徽等菜系的地方风味特点,并结合上海菜的风格加以创新,口味趋向淡雅爽口,这就是“新派上海菜”,也就是业内提到的“海派菜”。
  名肴:浓油赤酱的有锅烧河鳗,红烧圈子,佛手肚膛、红烧划水,油酱毛蟹等:清淡素雅的首推夏秋季节的糟贷,如糟鸡、糟猪爪、糟门腔、糟毛豆、糟茭白等

相关热词搜索:味觉 烟花 流行 烟花三月的味觉流行志 三个月宝宝有味觉吗 宝宝几个月有味觉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