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冗余对外包服务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影响】 未吸收冗余

发布时间:2020-03-10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论述知识冗余的长度和宽度与知识吸收能力之间通常是倒u型的关系,知识冗余的深度和相关度与知识吸收能力之问通常是正相关的关系。指出适当拓宽知识冗余的长度和宽度,尽量加深知识冗余的深度和相关度,明确企业的外包发展模式和外包领域可以有效提高外包服务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
  [关键词]知识冗余知识吸收能力外包服务
  [分类号]G350
  
  1 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现代企业为了获得超过对手的竞争优势,普遍加强了对知识资源的有计划的管理。特别是外包服务企业,由于经常要承接不同的业务,对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化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如果不保持适当的资源冗余,特别是知识冗余,将很难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
  知识冗余是资源冗余中最重要最本质的要素。因为其难以度量而一直没有被国内学者纳入研究的视野。国内文献目前主要集中在对资源冗余的研究:①把资源冗余作为因变量,研究影响资源冗余的因素,如方润生、陆振华等(2009)Ⅲ以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对企业不同类型资源冗余(物质冗余、人力冗余、关系冗余)的影响;②把资源冗余作为自变量,研究资源冗余对技术创新和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影响,如张长征、李怀祖(2008)将组织的资源冗余分为信息冗余、角色冗余、人员冗余、时间冗余,并讨论了信息冗余度与知识获取能力、角色冗余度与知识共享能力、人员冗余度与知识保持能力、时间冗余度与知识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国外已经有少量文献开展了对知识冗余的研究。Aric、Christine(2001)从关联强度的视角,探讨了知识冗余在新产品联盟信息获取与利用中的作用,认为横向联盟比纵向联盟存在更低的关系嵌入和更多的知识冗余,关系嵌入提高了联盟各方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知识冗余降低了信息获取,但提升了信息利用。而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这种结论仅适合于个人行为,并不适合于组织行为。Tot、Tom、Torgeir(2010)运用行动研究法探讨了在软件行业中工作轮换对提升知识冗余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岗位轮换有助于提高知识冗余。
  本文中的外包服务企业是指服务外包中的接包方,本文的创新在于提出了知识冗余的4个维度:长度、宽度、深度、相关度,并以外包服务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知识冗余对知识吸收能力的影响。
  
  2 外包服务中知识冗余的概念及维度
  
  2.1 知识冗余的概念
  冗余最初被认为是组织内部小团体所要求的资源与企业实际所需要的资源之间在数量上的差额。Din-iek、Murray在1978年提出冗余是组织购买的、但没有成为必要的企业成本的、能够被企业成员随意使用的那些资源。Cohen、March、Olsen在1972年,March、Olsen在1976年也提出过与此基本相同的观点。他们认为,企业在好年景存积的一些剩余的资源成为企业应对不景气时期的缓冲器:在好年景时能够减缓业绩的增长。而在不好的年景时也能够减缓业绩的滑坡。目前普遍采用的定义是1981年Bourgeois提出的,他将冗余定义为“一种过量的、能随意使用,以缓冲组织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资源”。知识冗余直指创造企业竞争优势的知识,是冗余资源中最核心、最关键、最本质的要素。外包服务中的知识冗余是指外包服务企业可利用的、超出完成外包合约所需最小的投人部分的知识。因为知识总是附着在一定的载体上,如书籍、图表、文件、制度、公司员工等,因此知识的冗余常常外显在知识载体的冗余上。
  
  2.2 知识冗余的维度
  冗余的知识既存在种类和结构的差异,也存在专业化程度和关联度的差异。因此可以从长度、宽度、深度和相关度对知识冗余进行描述。
  知识冗余的长度,是指知识在种类、数量上的冗余多少。知识的载体有很多,它们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每一种类又有若干数量。对某一项外包业务而言,企业一般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用上,把没有发挥作用的这部分知识的多少称之为知识冗余的长度,主要强调在知识数量上的冗余。
  知识冗余的宽度,是指知识在结构上的冗余程度。毫无疑问,每个员工有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作为一个企业的知识结构。它不仅与每个员工的知识结构有关,还与企业所储备的书籍、数据、过去的经验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早期研究认为,知识冗余会降低企业的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的成本。现在的研究一般认为,在不考虑成本的条件下,适当的知识冗余对企业的发展是有利的。知识冗余的宽度主要强调在知识结构上的冗余。
  知识冗余的深度,是指知识在某一专业化水平上的冗余程度。对某些高知识员工而言,他们往往在某些专业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在平时的工作中,他可能只需要运用部分的专业知识就可以出色地完成任务。员工本身拥有但是没有在工作中发挥出来的这部分知识就体现了知识冗余的深度。一般来讲,员工的专业化水平越是高于实际工作对他的专业要求,知识冗余的深度就越大。知识冗余的深度是动态的,因所承接的外包业务的专业水平要求的不同,以及员工本身专业化水平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知识冗余的深度强调知识在专业水平上的冗余。
  知识冗余的相关度,是指冗余知识与所承接业务的相关性程度。企业的知识冗余可能很丰富,但如果与所承接的业务相关度不高,企业仍然难以完成合约。企业选择合适的业务发展模式,适当地储备相应的知识资源,有选择性地承接一些外包业务,有利于提高知识冗余的相关度。
  
  3 外包服务中知识冗余与知识吸收能力的关系
  
  知识冗余无疑会对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产生影响。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下面从知识冗余的长度、宽度、深度和相关度4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知识冗余长度与知识吸收能力
  知识冗余长度反映了知识在数量上的冗余。知识首先是一种信息,在管理决策中对于信息获取有一个适度原则,信息过少或过多都不利于决策的质量、速度和效益Ⅲ。同样的道理,适度的知识冗余,对于知识吸收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有帮助的,但过多的知识冗余,将让知识的拥有者或组织在选用知识的过程中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会影响到知识吸收能力形成的速度,也会影响到决策的效率,容易让企业在形势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失去机会。而且,任何形式的知识冗余都是要付出成本的,过多的知识冗余将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进而影响到利润。因此,知识冗余的长度和知识吸收能力之间是倒u型的关系。当知识冗余长度较小时,对知识吸收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但过了最高点T之后,随着知识冗余的进一步增加,由于知识量过大增加了对知识判断的难度和速度,知识冗余长度和知识吸收能力之间反而呈现一种负相关的关系。如图1所示:
  
  3.2 知识冗余宽度与知识吸收能力
  由于企业的发展历史、业务目标的不同,以及企业 员工学习经历、工作经验的不同,企业的知识结构往往差异较大,相应知识冗余的宽度也会较大。根据现代创新理论,各种不同知识结构的人在一起交流,更容易启发思维,产生创新。因此,当企业知识结构与所承接的外包业务的相似度较高时,企业在知识的识别、获取、整合、利用上将更具有优势,因此知识冗余的宽度在一定范围内与知识吸收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呈正相关的关系(见图2的a)。但如果企业知识结构与所承接的外包业务相差太远,那么外包服务企业要想达成一致意见形成统一决策就很困难,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知识冗余宽度和知识吸收能力之间是一种倒u型的关系。最佳点T出现的早晚与知识结构、外包业务的相似性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如图2的b所示:
  3.3 知识冗余深度与知识吸收能力
  在技术、知识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拥有高技术高知识的专业人才是企业决胜市场的法宝。对外包服务企业而言,拥有高知识的专业人才是企业获得、完成外包业务的重要保障。一般而言,如果企业的冗余知识与所承接的业务在专业方向上相似,那么知识冗余的深度越深,企业吸收发包方知识的能力就越强,也就是说,知识冗余的深度和知识吸收能力之间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见图3的a)。但是,如果企业的冗余知识与所承接的业务在专业方向上相去甚远,由于专业分工的精细化,往往“隔行如隔山”,冗余知识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吸收发包方知识的能力反而会越弱,也就是说,知识冗余的深度和知识吸收能力之
  
  3.4 知识冗余相关度与知识吸收能力
  外包服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般会经历两个阶段:竞争性外包阶段和选择性外包阶段。竞争性外包阶段出现在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此时的企业由于成立不久,迫切地需要接到业务订单来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是由于在业内缺乏知名度,不会有发包企业主动找上门,企业需要到市场上与竞争对手进行竞争以获得业务。为了生存,此时的企业在承接业务时没有太多自主选择的权力。选择性外包阶段出现在企业发展的成长或成熟阶段,此时的企业有了一定的实力。生存不再是威胁企业的首要问题,企业更多关注的是如何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此时的企业根据发展规划,开始对承接的外包业务有所选择,一般会专注于某一行业或职能,增强了承接业务的相关性。业务相关性的增强必然会带来知识冗余相关度的提高。一般来说,知识冗余的相关度越高,企业过去的外包经验、技术以及一些知识模块、关系资源都可以发挥作用,越有利于知识吸收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反之,知识冗余的相关度越低,企业过去的知识和经验都不能派上用场。需要重新去学习、获取、消化新的知识,知识吸收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就越困难。也就是说,知识冗余相关度与知识吸收能力之间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如图4所示:
  
  4 提高外包服务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途径
  
  要想提高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外包服务企业需要从以下儿个方面同时采取措施。
  
  4.1 适当拓宽知识冗余的长度和宽度
  尽错在上述的分析中,笔者认为知识吸收能力和知识冗余的长度和宽度之间一般是一种倒u型的关系。但对我国的外包服务企业而言,知识冗余的长度或宽度不是太长或太宽,而是太短或太窄。我国的外包服务企业起步较晚,规模一般都不大,由于受到知识冗余有害论的影响以及降低成本的考虑,很少有知识冗余。甚至经常是知识不足。因此适当拓宽知识冗余的长度和宽度是非常必要的。拓宽知识冗余长度的主要做法有:①加大对显性知识的投入,通过购买一定的数据库,丰富显性知识的冗余,满足员工几常工作、能力提高的需要;②适当地进行高层次人才的储备,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历练以及工作轮岗,积累学习能力、工作经验等隐性知识的冗余。拓宽知识冗余宽度的主要做法有:①招收不同知识背景和不同专业的员工,使企业员工的知识构成多元化;②企业可通过进修、委培等方式鼓励员工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源。
  
  4.2 尽量加深知识冗余的深度和相关度
  加深知识冗余的深度和相关度与提高知识吸收能力是相互促进的。一般情况下,加深知识冗余的深度和相关度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同时,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提高,让企业以更高的效率去获取新的相关知识,又进一步加深r知识冗余的深度和相关度。加深知识冗余深度和相关度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培训。但是对于隐性知识,由于其情境性、复杂性、专用性,通过一般的培训是难以获得的。信任、学习氛围和创新的文化是影响隐性知识转移速度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企业应该设置合理的激励机制,为知识交流网络平台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李作学(2008)基于对知识转化的SEC[模型的分析,提出了隐性知识的管理模式。在隐性知识的获取阶段采用“干中学“模式,通过“干中学”的学习过程,企业员工可以积累大量的工作经验,培养出专业技能,形成无法言传的技术诀窍等知识;在隐性知识的转移阶段采用师徒制模式,师徒制模式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知识创造平台和知识分享环境,通过师傅的示范,徒弟的观察模仿和重复刻苦练习,师傅的经验、技能等隐性知识才能传播给徒弟;在隐性知识的共享阶段采用隐喻、知识地图和基于案例的推理,隐喻能够使隐性知识显性化,认知地图能很好地挖掘隐性知识,建构组织记忆,基于案例的推理能够帮助决策者指明问题的重要特征,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记住这些特征;在隐性知识的利用阶段采用媒介模式,催化新知识产生的隐性知识被称为“隐性知识酶”,它催化、分解和联接着显性知识。因此,企业需要加快“隐性知识酶”显性化,为知识创造提供思想导引;需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定期举行知识交流活动;需要鼓励非正式交流,构建人际网络知识交流平台;需要重视“师徒制”的培养模式,让隐性知识得以共享和传播。
  
  4.3 明确企业的外包发展模式和外包领域
  目前的外包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一行业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针对某特定行业的需求。逐步扩展业务范围,开发各种职能软件,如财务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生产运营管理软件等,为该行业的企业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打造“一条龙”服务。如,专门针对金融行业进行外包服务。另一种是单一职能升级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根据发包方对某一职能软件功能要求的逐步增多,不断升级原有职能软件的功能。如,专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开发。为不同的行业进行服务。如果企业明确了发展模式和外包领域,企业就会专注于某一行业或某一职能去获取知识,储备人才。在单一行业发展模式下,外包服务企业更注重在与顾客互动中了解顾客对其他业务的潜在需求,在知识发掘中注重获取更为丰富的跨职能模块的专业知识。在单一职能升级模式下,外包服务企业更注重与顾客互动,在互动中了解顾客对现有产品的潜在功能需求。在知识发掘中注重吸收现行业务的新兴知识。这将有利于企业加深知识冗余深度和相关度,保持适度的知识冗余长度,优化知识冗余宽度,降低企业的成本。
  
  5 结语
  
  适度的知识冗余对提高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是有帮助的,尤其是对外包服务企业而言,经常面临着不同的业务和多变的市场环境,保持适度的知识冗余更是非常必要的。只要适当地控制好知识冗余长度、宽度、深度和相关度,知识冗余不仅不会增加成本、降低效率,而且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相关热词搜索:知识 冗余 吸收 知识冗余对外包服务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影响 科技进步与对策官网 科技管理研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