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7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总结农家书屋的发展现状,从内部环境要素和外部环境要素两个方面分析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8个要素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建立农民需求导向的资源建设管理体系”、“确立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和“制定完善的农家书屋管理制度”三个方面详细讨论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家书屋 可持续发展 管理模式 对策
  [分类号]G258.23
  
  1 农家书屋发展现状
  
  1.1 农家书屋的发展规模
  2007年开始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以来,农家书屋政策得到各省市自治区的重视,形成了全国构建农家书屋的热潮。截至2008年底,全国农家书屋建成数量已经达5万余家,甘肃省已经建成农家书屋4 600个,江苏省在全省54%的行政村都建成了农家书屋,数量达到9 341个,山东省农家书屋的数量已达10 000多个,河北省农家书屋的数量也已经近万家,其他各省市自治区的发展也非常迅速。从各地的计划来看,2009年将成为大规模发展的一年,年底时总数量有可能翻一番。
  
  1.2 农家书屋的基本情况
  目前,农家书屋的房舍多充分利用各行政村已有房屋,多数建在村委会、村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中,部分省市(吉林、甘肃等)建在供销社、副食店等农民的消费场所,部分省市(湖南、河北等)设在中小学校、农民技校等各类学校,还有些省市设在家族祠堂和农户家。各地农家书屋目前的管理人员也非常不同,主要包括村委会人员、教师和农民,有些由高校志愿者担当管理员,只有部分农家书屋配备专职管理员,多数管理员的工作都是义务性的。农家书屋目前正处于大规模的建设阶段,对于后期管理考虑的还比较少。国家层面农家书屋的管理制度目前只有《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各地农家书屋的管理制度多处于摸索期,只有甘肃等省制定了《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办法》、《农家书屋管理员职责》等管理制度。
  
  1.3 农家书屋的管理和发展模式
  按照《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农家书屋的管理主要采用“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模式,各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如江西的“三好六制”管理模式、山东的“合建、共建和城乡结对建设”管理模式、河南的“三种类型、六种标准”标准化装备管理模式等。各地也探索了农家书屋的发展模式,有些依靠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资助构建,有些由村委会集资管理;“公益性起步,经营性发展”模式的农家书屋则承担起了图书“租售”等经营任务以自求发展。
  
  1.4 农家书屋的资源构建模式
  早期农家书屋的资源构建主要依靠捐赠单位捐赠,目前采用的是“重点书目推荐控制+自由选择控制+图书类目控制”的三层书目控制机制。根据新闻出版总署2008年《关于印发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的通知》的规定,农家书屋从重点推荐书目中选购的比例不得低于70%,本省出版物比例不得超过30%。重点书目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结合相关专家评审设定的,本省可选的出版物必须报总署备案。图书类目的控制则按照类目设定比例,如政经类4%,科技类40%、生活文化类35%等。
  
  2 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问题分析
  
  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需要一种长效机制进行保障。所谓的长效机制是能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配套制度,它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二是要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通过对农家书屋长效机制的分析,笔者认为,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主要受内部和外部环境8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图1所示:
  
  
  2.1 农家书屋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2.1.1 政策稳定性 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全国性的惠民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需要相关部门之间的精诚合作,必须在相关的中央政策统筹指导和规范下,各级政府会围绕其进行项目规划、投入资金的统筹和划拨等工作,这是农家书屋工程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在农家书屋进入正常运转阶段,资源更新、资金投入、考核评价等依旧需要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如果政策缺位,已建成的农家书屋就可能失去原有“动力”,严重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2.1.2 “三农”出版物市场的发展情况 市场上“三农”出版物的种类、数量和质量是决定农家书屋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三农出版物的选择既要考虑农民的实际需求,还要充分了解农民文化水平和阅读能力,使他们能够“看得懂、用得上”。另外,书籍内容的也需要及时更新。
  2.1.3 农民的接受程度 农民对农家书屋的接受程度和图书质量、图书管理情况有密切关系,如农家书屋开放时间过短或者不固定影响了农民看书积极性。农家书屋接受程度和舆论宣传也有很大关系。目前书屋的宣传还不到位,调查显示相当多的农民不知道有农家书屋,更不知道农家书屋可以免费借阅。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9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的阅读率仅为38.2%,“农民和农民工”的阅读率仅为28.8%”。农民较低的阅读率极大影响了农民对农家书屋的接受程度,蒋东晟等调查反映出很多农民对于农家书屋“无所谓”、“不去”的态度也说明了这一点。
  2.1.4 资金的来源与稳定性 目前农家书屋的建设资金多数来源于国家的专项建设资金,部分来源于企事业单位和各类基金会的捐赠、村委会集资。建成后的书屋,图书修补和更新、房屋设备修缮以及管理人员待遇仍需要大量资金。目前国家提供资金用于前期书籍、相关设备的购置,建成之后书屋书籍更新和正常运转所需资金从何处来,目前尚不清晰。企事业单位的捐赠从性质上来讲很难保证长期稳定。随着行政村“费改税”等工作的实施,村委会集资经费已经大大减少,长期提供集资也很难保证稳定。自负盈亏的盈利模式由于利益驱使,很难保证优质公益图书资源不向租售环节过渡,农家书屋公益性很难保证。
  
  2.2 内部环境影响要素分析
  2.2.1 管理模式 农家书屋的管理模式实际上就是农家书屋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式,其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书屋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目前农家书屋采用的是以“农民自主管理、自主服务”为基础、多种管理模式并存的管理模式,但目前对于该管理模式的思考还不够深入,农家书屋的具体领导机制、组织管理机制、培训机制、考核审计监督机制等都需要细化和研究。
  2.2.2 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规范管理过程,有效预防和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农家书屋建设和正常运转需要完善并严格执行管理制度,规范开放时间、服务内容、读者权利、管理员的职责、捐赠管理、图书和设备安全与管理等活动。实践证明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如甘肃省由于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其图书完好率和按期归还率都在98%以上。
  2.2.3 资源选购和更新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农家书屋建设必须结合当 地实际,办出特色,才能对农民、农业生产和农村文化建设有用。农家书屋图书采购需遵循这样的原则,如以猕猴桃种植为主的县应该多配置猕猴桃种植和加工方面的图书。图书的选购还要考虑农民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因素,“简单、好学、好用”是农业科技类图书的主要选择标准,农民难以理解的图书,包括部分国外经典文学书籍,应该尽可能少购买。农家书屋还需要考虑书籍更新的问题,以免图书多年不变,内容陈旧,农民逐渐失去查阅的兴趣。
  2.2.4 管理员 管理员是农家书屋的直接管理者,也是农家书屋这一“惠民政策”的执行者,其业务能力、工作积极性等直接影响到整个农家书屋工程的服务水平。目前的管理员多数都是义务服务,没有任何报酬,这势必影响到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管理员如果没有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一旦藏书的品种和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图书就会出现凌乱,不便查找,势必影响农民的使用和农家书屋的长期发展。
  
  3 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构建农民需求导向的农家书屋资源配备管理体系
  在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诸多要素中,不管是“农民接受程度”还是“资源采购和更新”都强调对农民需求分析的意义,只有真正符合农民需求的图书和管理制度才能够吸引农民接受农家书屋。①图书选购应该在现有“三层书目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省级二次配书。目前国家为规范各地农家书屋的图书采购,采用“推荐书目”的形式对要采购的图书进行限定,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和“三农”情况差别较大,很难保证“推荐书目”完全适合当地情况,各省应该根据省市县的特点进行二次配书。甘肃省的经验值得推广,其二次配书的基本思路“一是深入调研农民需求,一地一别,甚至一村一别;二是根据当地‘三农’特点和产业结构特点选配图书和音像制品,如酒泉敦煌主产棉花和葡萄,定西是国家级优质马铃薯产地,在选配农业科技类图书和音像制品时予以关注;三是重视青少年教育,安排相当比例的幼教少儿图书和青少年喜欢的优秀小说、文史、科普读物”。朱川连调查发现致富信息、农业知识、娱乐休闲和法律知识是农民读者最需要的四类信息,但是农民的文化水平不同,对文献内容需求有较大区别。因此,需要建立农民需求的反馈机制,采用自上而下方式设计调查需求问卷,逐级归纳总结农民需求,根据不同层级总结需求设计本层级配书方案。另外,还要考虑农家书屋的主要用户群,如构建乡村小学的农家书屋,图书配备应该适当增加教育类比重。②农家书屋管理制度的设计也要考虑农民的需求。农家书屋的管理制度涉及到开放时间、阅览和借阅规则等都应该充分考虑当地农民的作息时间、基本文化水平等因素。捐赠制度设定时,构建在学校的农家书屋可以接受学生教参教辅废旧书籍的捐赠,而对于各个企事业单位捐赠的过时图书则可以不接受。③针对农民阅读低的情况,应该以图书为基础向综合性文化消费功能拓展,可举办各类专家报告会、读书征文、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吸引农民参与,培养农民的阅读习惯,使他们认可和利用好农家书屋。
  
  3.2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
  3.2.1 行政领导和业务指导双重管理机制 农家书屋工程对于农家书屋的行政管理有明确规定,即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代表中央8部委行使农家书屋工程的行政领导与组织协调职责。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及各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对农家书屋进行行政领导,负责农家书屋工程发展规划、资源调配、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各类评估考评、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经费申请划拨分配和审计等,并协调其他相关部门实现工作的顺利开展。行政领导机构应该保障农家书屋政策的长期稳定性。从农家书屋的性质来看,其与图书馆性质和管理非常相似,图书馆在资源采购、资源组织、服务以及相关管理制度对农家书屋都有直接的借鉴意义。因此,增补图书馆相关机构作为农家书屋的业务指导部门,负责对农家书屋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协助制定相关的资源管理规范、管理规章制度等,对于农家书屋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将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3.2.2 政府投资主导下的多来源灵活经费投入机制 上文在影响要素中已经分析,农家书屋要可持续发展并保证公益性不变,政府投资必须承担主导作用。虽然中办发2007(21)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将农家书屋工程列入国家重点实施的五项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纳入各地经济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但是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同,这就要求政府投资采用比较灵活的全局统筹机制。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投资可主要依靠地方财政投资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则需要中央财政协助解决。政府投资也可以采用各级政府分解负担的机制,甘肃省采取的“省局配书,村镇配屋,县配桌椅,市配书橱”的硬件设施配置模式很有参考意义。当然,农家书屋经费可以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获取,如建立各层次的“农家书屋专项基金”、各级捐赠和集资,这些经费可用于农家书屋设备改善、资源更新等工作,但是政府投资的主导地位不能发生改变。
  3.2.3 采购和交换共享并重的资源更新机制 农家书屋资源的更新除了每年通过相应投资购买和接受捐赠外,还应充分利用交换共享实现资源更新。这种共享主要建立不同农家书屋之间,因此农家书屋资源建设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统筹规划,除根据本地特色设置的图书外,对于那些政治经济类、生活文化类具有普遍意义的图书可根据地域上就近性进行不同配置,然后按照某种时间频率和规则进行交换,实现资源的更新,也可以和县区公共图书馆进行资源共享。
  3.2.4 轮流值班或专职管理员为主的人员配置机制 实践证明,管理员的服务意识、责任心和积极性是决定农家书屋成败的关键因素,从长远角度来看,管理员的义务服务不能从全局和根本上解决问题。鉴于此,行政村的村委会可以根据村内自然户的实际情况安排每家每户轮流值班,要求所有村民在享受服务的同时必须尽管理义务,并建立相关的监督和评比机制调动每家每户的积极性。条件好的村委会可以支付一定报酬、聘请专职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如果有志愿人员、符合规定的下乡干部等也可以充实到管理员队伍中,辅助现有管理人员进行书屋的管理。
  
  3.3 制定完善的农家书屋管理制度
  农家书屋需要依靠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两类:
  ?针对书屋的管理制度,由相关管理部门制定,主要包括硬件设施管理(规范馆舍、设备、图书报刊的保管、使用、损坏和丢失等责任)、服务管理(规范图书借阅时间、数量、开放时间、管理员责任、读者权利义务等)、资金管理(规范政府资助、社会捐助和经营性收入资金)和资源共享和更新淘汰管理(规范图书交换时间和内容,建立更新淘汰规则);
  ?针对农家书屋项目的管理制度,由国家或者地方相关管理部门制定,需要规范的内容包括:①图书或者资金的捐赠管理制度。健全相关政策和管理规定,设定相关的协调管理机构,既鼓励社会各界积极为农家书屋项目捐款捐物,又要确保捐赠质量,避免粗制滥造、内容陈旧和非法出版物流入农家书屋。对于社会捐赠,有相关的制度保证能够定期向社会公布捐赠款物使用情况,并由监察审计部门定期检查审计;②书屋考评审查制度。对农家书屋建设、管理和使用情况,制定统一的考核细则,由各级管理部门进行考核,对管理不善行为进行批评更正,对表现好的单位要及时表彰;③管理员培训考核制度。建立管理员由村选配、由乡检查、由县培训、由新闻出版部门树立和表扬先进典型的综合机制,明确职责、任务,努力培养一支优秀、过硬的农村图书管理员队伍。另外,还需要国家层面制定相关管理规定来保证农家书屋的建设和维护资金能够纳入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中。

相关热词搜索:农家 可持续发展 书屋 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浅谈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