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知识网格_基于网格的信息共享空间构建
发布时间:2020-03-07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通过对信息共享空间与网格技术之间关系的分析和探讨,得出基于网格的信息共享空间使图书馆具有开放的特性和丰富的动态性资源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网格技术的信息共享空间模型,模型中主要包括两部分:图书馆硬件设施和服务及用户客户端硬件资源整合共用;馆藏、网络与客户端数字信息资源的共用。最后对用户交流互动的场景模式及维护信息共有的保障体系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信息共享空间 网格 图书馆
[分类号]G250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物理空间+虚拟空间=信息共享空间)是在共享式学习和开放存取运动的背景下,为适应用户新的学习与研究方式而特别设计的新型服务模式。IC的出现凸显了“空间共用、资源共用、用户交流互动、维护信息共有”等核心理念,代表着图书馆实体空间发展的新潮流,为我们思考图书馆的生存价值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目前,在我国有很多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信息中心已经初步具备了构建IC的软硬件设施,包括丰富的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广阔的物理空间,也都开始把Ic建设纳入其建设规划。因此,在我国图书馆开展Ic的构建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信息共享空间与网格技术
信息共享空间,是一种新的高度整合的信息服务模式和服务空间。信息共享空间的特点是整合(Integration)与协作(collaboration)。整合是指将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整合集中到一个区域,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协作是指图书馆开设可以容纳多人的各类工作间,供团队研讨使用。
网格是一个集成的计算与资源环境,或者说是一个计算资源池。网格技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支持共享和协同使用动态的虚拟组织(Virtual Organization)内的各种资源,实现其所有资源的连通,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如图1所示,网格能让人们透明地使用这些资源。
信息共享空间强调服务的整合和团队协作,网格强调资源的整合,两者关系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基于网格的IC将在优化整合馆藏与馆际之间的印刷型以及数字型资源和服务的基础上,使图书馆以其开放的特性和丰富的动态性资源,成为用户协作式学习和研究的有效服务场所。
2 基于网格的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
IC资源的共用整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图书馆硬件设施和服务及用户客户端硬件资源整合共用;馆藏、网络及客户端数字信息资源的共用,如图3所示。
2.1 图书馆硬件设施、服务及用户客户端硬件资源整合共用
图书馆硬件设施和服务的整合共用指的是将图书馆的服务和硬件设施整合集中到一个区域,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图书馆的服务包括书刊借阅、馆际互借、文献检索、文献的全文下载、打字复印、研究数据、媒体、参考咨询、用户培训等服务。用户客户端硬件资源的共用,是指将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内的所有计算机看成一个区域网格。用户在信息共享空间中进行超级计算、数据处理或信息处理时,可以使用这个网格内所有已经开启并闲置的计算机资源。
集中了服务和硬件的这个区域就是IC的物理空间。
IC共用空间,即IC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的设计布局。虚拟空间的设计旨在提供一个专门的在线环境,包括相同的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相同的软件和数字信息资源等,用户可以通过一个统一的用户界面,或者是通过网络平台支持的搜索引擎,尽可能多地获得多种数字服务和资源;物理空间布局,是指专门为组织工作空间和提供服务设计的一种新型物理设施空间。作为物理设施存在的Ic可以是图书馆的一个部门、一层楼或者一个独立的物理空间。其主要包括:信息服务台(Information Desk)、工作站(个人学习空间、团队协作空间、开放学习空间、邻近的可合并的空间、休息室)等。
共用空间设计布局要求体现以用户为中心和人性化的原则,适应现在用户学习和研究模式,满足从个人到团体的一站式学习,提供便于用户之间、用户与馆员之间交流的平台。
图4的左下角是卡尔加里大学信息共享空间的地图。上中位置类似于114-121这样由临近的单独位置组成的一个区域,可以作为个人学习空间,也可以整合成一个整体作为团体协作空间。
图4右下角的两个教室A和B,分别是两个可以容纳26人的多媒体教室,在需要时可以将这两个教室合并成一个容纳52人的多媒体教室。左上角的MADGIC是指Maps.Aca-demic Data,Geographic Information Centre,是一个特殊的服务区。这里提供地图和航空摄影照片,还为教学和项目研究提供一些在校园内访问受到限制的文献资源,例如政府文献等。
图4右侧偏下位置的219、220、230、233、234所表示的是独立工作台,该工作台提供访问专业数据库的服务。因为这些工作台是为了专业数据库而特设的,所以不包含OFFICE软件、email和访问网络服务。这些专业的数据库包括早期的拉丁文基督教的文档、死海资料存档、伊斯兰教百科全书、犹太族的期刊索引、北美殖民地和西印度的国立期刊报纸、古典文学数据库等。
2.2 馆藏、网络及客户端数字信息资源的共用
这是指IC提供对图书馆本地馆藏资源和图书馆提供的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浏览、下载等服务,还包括客户端数字信息资源的共用,是指用户将自己所拥有的数字信息资源上传到公用信息资源库,或该用户作为这个网格中的一个节点,将自己拥有的资源供给这个共享空间中需要该资源的用户使用。
用户通过客户端访问IC网络的统一界面,可选择匿名访问和注册登陆两种方式。前者是享受IC所提供的通用服务;对于后者,系统要根据用户身份的不同决定是否提供享用专有服务的权利,例如教师及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
访问过程中,用户可以对数字信息资源集合(主要指本地馆藏和网络信息资源库)中的数字信息资源进行查询、浏览、下载等操作,最重要的是可以进行用户客户端信息资源的共享。具体主要有两种方式:①用户将自己所拥有的数字信息资源上传到本地的数字信息资源库中,同时对上传资源进行必要的元数据描述,并选择合适的资源分类;②用户作为网格中的一个节点,将自己拥有的资源供这个共享空间中需要该资源的用户使用。这种方式和前一种相比较,优点就是不会占用本地数据库,缺点是不能保证信息资源的全天候可用性,例如电脑切断电源,就相当于网格中的这个节点中断连接,节点拥有的信息资源即为不可用。
对于信息共享空间中的虚拟信息资源,在图书馆原有数字信息资源的基础上,还要增加更专业的数据库及校园网访 问受限制的数字信息资源库。整合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单一建立跨库检索系统,就像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信息共享空间中的MADGIC和219、220(图4)所示的独立工作台那样,只有在特殊的工作间内才能访问空间中特有的数据库;二是与图书馆原有跨库检索系统相结合,根据访问IP的不同确定可选择库的多少,共享空间外的IP在进行跨库检索时则不包含空间内特有的资源数据库。
2.3 用户交流互动的场景模式构建
IC中还提供了一个咨询交流系统。交流互动应该通道多维、信息丰富、效果良好。用户(组)首选的方式是在常见问题的帮助列表中查询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在没有找到满意答案的情况下,可以和专家或馆员之间实现实时问答,或是通过网络的交互协议通过网络表单的问答形式实现问题的解决。具体的交流互动模式有如下几种如图5所示:
用户(组),User(s),简称U;参考馆员或专家,Experts,简称E。
①U-E模式:即用户(组)与参考馆员或专家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在空间中建立专门的咨询间,用户(组)可以到咨询间与专家进行交流;也可以将馆员请到讨论组内,进行咨询探讨。
②U-U模式:即用户(组)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单独的用户可以加入用户(组),组成新的用户组;两个用户组可以合并成一个新的用户组进行讨论研究。
③U-W-E模式:即用户(组)与参考馆员或专家通过IC网络(Web)上的数字参考咨询系统提供的交互手段进行的交流。用户组可以通过BBS、电子白板、聊天室和留言板等交互方法将问题提交给系统,等待馆员或专家的答复。
④U-W-U模式:用户(组)之间通过IC网络上的数字参考咨询系统提供的BBS、电子白板、聊天室和留言板等交互手段进行时时的交流。
⑤U-W模式:用户在浏览参考咨询系统的BBS等交互界面时,还可以浏览其他用户(组)当前或以前提出的问题,并且可以发表看法、提出建议。
2.4 维护信息共有的保障体系
信息共有是人类古老的Commons理念在图书情报领域的自然应用,是信息市场化和公共利益之间的一种博弈。其旨在保障每个人作为信息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于信息空间的自由使用(思想的自由表达)和对于信息资源的开放获取(信息资源的合理使用),以建立与私有产权、市场垄断和政治专制相抗衡的公共领域。这就需要法律的约束,保护图书馆、用户及资源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一个完善的IC不是单一的图书馆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业内的其他机构的支持,例如,网上数据库,其它图书馆、档案馆等,这还需要有行业自律机制进行约束。从目前国外IC建设的实践来看,IC唯一的弊端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购买设备、规划工作室、人员培训等。这就需要成本控制机制,减少资金的支出,为图书馆节约成本开支。维护信息共有,需要建设适应IC的管理机制、法律机制、行业自律机制及其成本控制机制等组成的保障体系,如图6所示:
3 结语
不论是在传统环境下还是在基于网络的公共获取环境下,满足用户信息需求都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它反映了图书馆的本质特征,也是永恒的研究课题。用户因素是IC建设的前提与基础,基于网格的IC建设是实现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功能整合及其共享共用的重要途径。文中论述的基于网格的IC模型框架是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构建的,需要实践应用来验证其有效性和合理性,其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深入研究,例如非面对面交互方式以字符方式为主,同时还要提供对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的实时交互功能;对协作学习过程中的冲突与协调机制要进行深入分析等。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进行的主要研究工作。同时借鉴国外的理论成果和成功案例,能够推动和指导我国基于网格的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的实践应用。
责任编辑:杜杏叶
相关热词搜索:网格 构建 共享 基于网格的信息共享空间构建 基于网格的空间数据组织 转基于网格的空间数据组织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