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构建】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发布时间:2020-03-07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 要]根据专利信息的特点,从指标设计、分类、构建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初步建立专利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数量、质量、价值等方面的分析评价指标,以期对国家或地区或机构等不同主体的研发现状、研发效益、研发脉络与趋势、创新能力与竞争实力等方面进行专利角度的定量分析评估,从而为科技研发和决策管理提供支撑服务。同时也对指标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专利指标 专利评价 专利分析 专利信息
[分类号]G353.1
1 构建目的与设计原则
1.1构建目的
?方便专利信息分析,使专利调研更有针对性,能够对国家、地区、机构、领域等不同层面和不同主体的专利情况进行有效分析,提出当前和未来发展在技术研发和竞争方面的驱动因素,服务于专利战略决策。
?优化专利评价。基于对同一层面不同主体的对比分析,掌握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具体差距,掌握整体的发展态势与水平,给予科学评价。
?通过专利评价,有效引导评价对象整合专利资源,加强薄弱环节,巩固专利优势,并理性引导技术创新向实际生产力转化,为不同层面不同主体的科技创新、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1.2设计原则
?科学性。单一指标的使用和不同指标的配合使用,应当合理;指标所涉及的计算公式,应当经得起推敲并为能实践所肯定。
?客观性。所有指标均是基于实际统计数据,而非主观臆断;指标对于数据的反映,应当贴切,没有歧义。
?系统性。指标体系应当全盘考虑到数量和质量、现状和趋势、投入和产出等不同角度对实际情况的反映,力求全面。
?实用性。指标体系不能脱离于实际的专利分析评价工作,与科技创新、经济贸易密切相关。
?前瞻性。尽管现时存在某些不能获取的数据,但鉴于专利统计的发展,仍预设部分专利指标以支持将来条件成熟时的应用。
2 专利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设计
根据指标反映数据性质的不同,可以将专利指标划分为数量类指标、质量类指标、价值类指标等;根据指标反映阶段过程的不同,也可将专利指标划分为投入类指标、产出类指标、运营类指标、保护类指标、效益类指标等。本文采用第一种分类方式进行归纳,同时在具体指标的阐述上将部分涉及第二种分类方式。
2.1数量类指标
2.1.1专利数量(Number of Patent,NOP)包括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无效专利量等,还可根据专利类型进一步细分。该指标可以反映国家、地区、行业、领域、组织、机构、个人等不同层面、不同主体在某一时间范围内的专利产出情况。其中,授权量和无效量的指标还可以反映质量情况。
2.1.2专利投入量(Input of Patent,IOP)以某一时间范围为单位,统计的机构研发人员投入量、研发经费投入量、教育或培训投入量、宣传投入量等。该指标可以反映专利投入方面的状况。
2.1.3专利增长率(Patent Growth Rate,PGR)指专利数量增长随时间变化的百分比。该指标可以反映不同层面、不同主体技术创新行为变化的快慢,所在研发领域受重视的程度以及核心知识产权的技术情况等。
2.1.4专利投入增长率(Patent Input Rate,PIR)指专利投入量随时间变化的百分比。该指标可以反映不同主体对技术创新投入变化的情况,从而了解技术受重视的程度。
2.2质量类指标
该类指标是专利质量的表征,反映了专利的技术创新程度,与高新技术、前沿科学的关联程度等情况。
2.2.1 专利授权率(Patent Authorization Rate,PAR)专利授权量(s)占专利申请量(A)的比值。只有获得授权的专利才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因此授权量及授权率的大小能更真实地反映专利技术的实际情况。
公式:PAR=S/A
2.2.2引证指标/专利引文数量(Cited Index,CI)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在先专利被在后专利(一般以授权专利为统计对象)所引用的次数(cn)之和。拥有高被引次数专利的机构可能比其竞争者或同行在技术上更领先或较为基础,处于产业的强势地位,从而可以用来评估专利的技术影响力。此外,根据引用情况还可以揭示专利的承继性,帮助科研人员梳理科技创新脉络。
公式:CI=C1+C2+C3+……+Cn
2.2.3引证率(Cited Rate,CR)该指标可分为自引率(self-Cited Rate,SCR)和他引率(Other-Cited Rate,OCR)。自引率指在先专利被该专利的权利人(或发明人)的在后专利所引用的次数(SCI,自引量)与该在先专利所拥有的总被引次数(CI)的比值。在先专利可以是单件的,也可以是呈集群的若干专利。同理,他引率指分析对象拥有的在先专利被他人的在后专利所引用的次数(OCI,他引量)与该在先专利所拥有的总被引次数(CI)的比值。此项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分析对象在某专题或某领域研发的连续性、进展程度、集聚程度以及其围绕技术核心的专利战略情况。
公式:SCR=SCI/CI,OCR=OCI/CI
2.2.4当前影响指数(Current Impact Index,CII)指某机构、领域、国家统计年之前数年的每年授权专利被引次数与当年授权专利数量的比值。通过此指标,可以反映分析对象专利的组合质量和当前技术状况:
?当CII=1,表明所分析对象过去数年内的专利平均被引用的情况和同期整个系统的情况一致。
?当CII=1.1,表明所分析对象过去数年内的专利平均被引率比同期整个系统的专利平均被引率高10%,该技术具有较大影响。
?CII是与时间保持同步的指标,当一个机构近几年的专利被引次数开始降低时,则该机构当前年的CI]值将会下降。
公式:CII={∑[an×(bn/an)/(Bn/An)]}/∑an(n∈[1,5])
其中:a=所分析对象某年的专利授权量,b=所分析对象某年授权专利的被引次数;A=分析对象所在系统某年的专利授权总量,B=分析对象所在系统某年授权专利的被引次数。
2.2.5技术强度(Technology Strength,TS)指对授权专利数量进行当前影响指数的加权,由所分析对象所拥有的专利授权量(S)乘以其当前影响指数(CⅡ)得到。此指标可反映分析对象授权专利质量的总体水平以及一个机构的综合技术实力。
公式:TS=S×CⅡ
2.2.6技术周期(Technology Cycle Time,TCT)指分析对象拥有的授权专利所引用的所有专利的专利年龄的时间中位数。通过此指标,可以评估企业创新或科技发展的速度,并可与 专利增长率指标相结合,分析某个对象研发活跃的技术领域。技术周期具有产业依存性,如电子类的约3―4年,而制药类的约为8-9年,造船类的则可能长达15年。
公式:一篇专利的TCT=M(M是M1,M2,M3,…Mn的中位数)
公式:机构或技术领域的TCT=∑Mn/N
其中:①Mn是该专利所引用的第n篇专利的专利年龄,即:M=本专利的授权年份.被引用专利的授权年份;N表示该机构或技术领域拥有的专利总数;∑Mn表示该机构或技术领域所拥有的各项专利所分别引用的各专利的专利年龄的中位数之和。②当n是偶数,且M(n/2)=M(n/2+1)时,规定该专利的技术周期TCT=M(n/2+1)+0.5。
2.2.7科学关联度(science Linkage,SL)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分析对象各专利引用的科学类论文数量(sn)之和与其所拥有的专利数量(N)的比值,即平均一件专利所引证的正式发表的科学类论文的数量。此指标可衡量专利技术和前沿科学研究的关系或影响强弱,它也具有产业依存性:机械行业的科学关联度平均数值可能接近0,而高科技生化产业可能高达15。
公式:SL=∑Sn/N
此外,还可以用科学周期和科学影响力两个指标来评估科学基础的深厚程度。科学周期是指被引用的科学文献发表时间与专利授权时间之间的时差中位数。科学影响力是引用的发表在某刊的科学论文数量与该期刊的影响因子的乘积。
2.2.8科学强度(Science Strength,SS)指对专利数量进行科学关联度的加权,由所分析对象拥有的专利数(s)乘以其科学关联度(sL)得到。此指标可反映分析对象的专利与科学研究关联度活跃性的总体水平。
公式:SS=S×SL
2.2.9相对研发能力(Rela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bility,RRDA)以公司的专利数(NOP)、专利被他人引用次数(OCI)和自我引用次数(SCI)为参数,赋予不同的权重计算得来。此指标可反映国家或企业整体的专利水平和专利质量。
公式:RRDA=NOP×WI+SCI×W2+OCI×W3
通常,W1、W2、W3有两种取值情况:①Wl=l,W2=0.8,W3=1.2;②W1=1,W2=1.2,W3=1.4。
2.2.10产业标准化指标(Standardized Patent Indicators forCross-industrial Comparison,SPIFCIC)将一个机构的指标值除以该机构所在产业或行业的该指标的平均值,即一个机构相对于本产业/行业平均水平的优劣程度。在跨产业横向比较的时候,由于产业之间的差异,而不能直接使用专利指标值进行不同产业之间的比较,为此需要使用产业标准化指标。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消除不同产业所带来的不同影响,进而找出不同产业中表现较好的机构。前述大多数指标均可应用于本指标中,如产业标准化专利数量、产业标准化专利年增长率、产业标准化的当前影响指数等。
2.3价值类指标
2.3.1研发效率(Propensity t0 Patent,PTP)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申请/授权专利数量(V)与其占研发经费,人员数量(Y)的比率。该指标可以用来评估某国家、企业在一段时间内专利数量产出的成本效率。一般来说,专利产出数量越多,研发效率越高,则技术研发能力越强。
公式:FrP=V/Y
2.3.2专利自实施率(Self-Actualization Rate of Patent,ARP)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授权专利自实施的数量(P)占专利授权量(S)的比率。专利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实施来达到减少投入、增加产出、提高产品质量、发展生产力等种种目的的,因此一项专利授权后是否实施是衡量专利是否具有产业推广价值的重要指标。
公式:ARP=P/S
2.3.3专利转移率(Patent Transfer Rate,PTR)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专利转移量(z)与其占专利授权量(S)的比率。该指标可分为专利许可实施率和专利转让率两类。一般来说只有已实施有收益的或者将会实施有潜在经济价值的专利才会发生专利转移,因此该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专利价值。但在使用此指标衡量专利价值时,应注意区分与国防相关和与公益相关等专利种类。
公式:PTR=Z/S
2.3.4专利质押率(Patent Impawn Rate,PIR)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专利权质押量(Q)占专利授权量(S)的比值。
公式:PIR=Q/S
2.3.5专利存活率(Patent Validity Rate,PVR)以自申请日或授权日起一定期限后的有效专利量(Y)占专利授权量(s)的比值。由于维持专利权需要缴纳专利年费,一般来说专利权人只会对有价值的专利续费,因此该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专利的重要性和技术水平。
公式:PVR=Y/S
2.3.6专利无效宣告率(Patent Invalid Claim Rate,PICR)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被宣告无效的专利量(w)占专利授权量(S)的比值。该指标可反映分析对象专利的总体质量及所处的竞争环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可反映专利审查的质量水平。
公式:PICR=w/S
2.3.7专利届满率(Patent Expiation Rate,PER)因期限届满而终止的专利量(J)占其专利授权量(s)的比值。通过此项指标,可以反映被分析对象的专利技术总体水平,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分析对象在技术发展方向上的稳定性。
公式:PER=J/S
2.3.8同族专利授权率(Authorization Rate of Patent Family,AROPF)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某分析对象所拥有的同族专利授权量(T)占其授权专利总量(A)的比值。同族专利的规模大小能反映该项技术的重要程度;同族专利的区域分布情况可以反映专利权属主体的市场发展计划。
公式:AROPF=T/A
2.3.9专利垄断指标(Patent Monopoly Index,PMI)本领域申请量最大的申请人的申请量(NOP)占本领域专利申请总量(TNOP)的比值。该指标可反映某领域专利申请的集中程度。一般而言,垄断指标的数值越大,则说明本领域申请人或专利权人集中程度越高,该领域专利申请的战略意义较大。该指标还可与同族专利授权率相联系,反映专利的战略价值。
公式:PMI=NOP/TNOP
3 需要注意的问题
各项专利指标并不是孤立的,在应用时需要加以综合,并与空间、时间变量相结合。各国的专利制度不尽相同,部分国家的专利只指发明专利,而不涉及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有若干指标涉及法律状态,各国对其界定和用语存有差异。各国在专利类型和专利体系方面的差别,是应用专利指标时必须注意的问题。也许今后有必要建立国际专利指标数据库,增加专利指标衡量的国际通用性。由于数据问题,部分指标目前还不能实际应用于所有国家,但这并不影响整个指标体系中纳入该项指标。
4 结语
本文从不同角度对专利指标进行了一些基础性研究,初步建立了一个专利分析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专利的类别、引文、权属、数量以及其它各著录项等内容,对机构的研发现状、研发效益、未来研发趋势、技术革新贡献等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评估,可以为评价与管理、科技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有助于专利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相关热词搜索:指标体系 构建 专利 专利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构建 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的顶层设计是 加强信用体系顶层设计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