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雕像的崇高与滑稽】 崇高与滑稽
发布时间:2020-03-06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台湾桃园县福安里,有一个幽静美丽的风景区。蒋介石生前来到这里,觉得颇似家乡溪口,于是决定死后安葬于此地,命名为慈湖。现在,慈湖除了座落着蒋介石的陵寝,还有一个占地四公顷的塑像公园,安放着140多尊蒋介石铜像,其姿或立,或坐,或骑马,或拄杖,其态或庄重,或威严,或微笑,或安详。此外还有几尊孙中山的铜像和一尊蒋经国的铜像。这些雕像艺术水准一般都不低,估计均出自岛内艺术名家之手。
一个人的多座塑像安放在同一公园,当属台湾特有的艺术奇观。其实,这一百多尊铜像并不是为一个公园而塑,而是在上世纪50到70年代散立于台湾各地的。蒋介石自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位置后,一段时间里对别人给自己塑像的态度还比较慎重。
1949年,蒋介石败走台湾,在岛上实行独裁统治。独裁需要营造个人崇拜的文化氛围,个人崇拜的文化氛围需要艺术的烘托。蒋介石改变了当年不赞成塑像的态度。最高当权者喜欢坐轿子,下面自然有人抬轿子。岛内学校、图书馆等机构为了表示爱戴与忠诚,纷纷为蒋介石塑像。据说,蒋介石在位时塑像多达四万多座,平均不到一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学生每天入校时,必须对塑像行礼。蒋介石去世后,儿子蒋经国继承大统,但威严已经递减。有一座雕像这样说明:“原设立于北港国小的本尊塑像与台南县善化国小之作,皆为同一雕塑家之作品,但在风格上,本尊塑像较为精神饱满,眼神朝向正前方,笑容更为亲和,铜像也略大些;也因该校的校舍多半较低矮,所以铜像底座也比一般学校低些。每当放学,学生们从教室奔过操场,或从蒋公铜像前呼啸而过,抑或相约集合,蒋公铜像对他们而言,已经成为放学快乐时光的一部分。”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民党在竞选中失败下野,政党轮替,民进党上台执政。当政的陈水扁推行“去蒋化”,各地矗立的铜像纷纷拆除,面临回炉炼铜的命运。慈湖所在的桃园县系蓝营执政,于是将各地拆除的铜像收来,据说有两千多座,选出其中艺术水准较高者,建成这座雕像公园。当时,被讥笑为“铜像收容所”,现在却成了一处游人如织的景点。雕像七八十来个一组,蒋介石和蒋介石相视而立。
雕塑公园醒目处有一块巨石,上刻有红色的“轨迹”二字。这个公园,也可以说是台湾半个多世纪政治演变轨迹的浓缩。在人类文明史上,专制政体的历史要比民主政体的历史悠久得多。个人崇拜的精神史要比公民独立的精神史悠久得多。但大众的公民意识一旦觉醒,个人崇拜便成为历史的笑柄。生前让人塑像的政治强人,一旦失去了强权的支撑,便让人感到滑稽可笑。想当初,每一雕像创作时无不怀仰视之情,力求营建像主之伟岸高大,然而,无数“崇高”之和,现在却构成一幕喜剧。这种后现代的意味,既为蒋介石始料未及,也为雕塑家始料未及。编辑/衡洁
相关热词搜索:雕像 滑稽 崇高 名人雕像的崇高与滑稽 名人雕像 名人雕像图片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