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管理要求适度的集权和分权 [《红楼梦》中的集权和分权管理]

发布时间:2020-03-06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在各种管理学书籍铺天盖地的时代,《红楼梦》居然与《韦尔奇自传》一样引起管理界的重视。事实上,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提供了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塑造了两种不同的管理权威:一是贪婪集权型,主要以王熙凤为代表;二是创新分权型,主要以贾探春、薛宝钗为代表。
  
  王熙凤:贪婪的集权管理者
  
  在协理宁国府时,王熙凤出色地表现了她的管理才能。首先,王熙凤对宁国府做了一次家族诊断。她尖锐地指出,宁国府有“五大弊病”:“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件,事列专管,临期推诿;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能服管束,无脸者不能上进。”针对弊病,王熙凤发表了措辞极其强硬的就职演说:“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诸事由得你们。再别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么样’的话。”根据这一思路,王熙凤开始制定规则,按岗定编,强化监管。这一措施收到了积极的效果,宁国府的面貌立刻改变了。
  然而同样是王熙凤,在给贾母理丧时却出乎意料地陷入“权威性不足”的泥潭困境。她既调不动人,也调不动钱,只得哀求众人。这是因为,王熙凤的权威主要依靠贾母和娘家做靠山。一旦靠山倒了,王熙凤的权威便马上土崩瓦解。其次,王熙凤肆无忌惮地以权谋私、行贿受贿、盘剥众人,在贾府上下积怨极深,毫无人缘。在《红楼梦》里,王熙凤的下场实际上是很惨的。
  贾探春:利益为重的积极改革者
  曹雪芹以一个章回的篇幅,完整地描绘了大观园里的经济改革故事,并塑造了与王熙凤完全不同的管理权威贾探春、薛宝钗。贾探春凭借自己对当时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市场经济”的敏感,富有创意地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改革举措:采用公开竞标的方式,把大观园分包给园中的老妈妈们。这样一来,消费性的大观园被改造成了生产性的种植园。
  但薛宝钗的改革理念又超越了贾探春,它包含了对于单纯商业利益的理性超越。例如,贾探春只看到承包的种种好处:“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然一年好似一年了,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至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成年家在园中辛苦;四则也可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并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余,以补不足,未为不可。”薛宝钗却考虑到承包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她清醒地意识到,能够直接承包并得到好处的只是少数人,大多数人心里仍是不服的。因此,薛宝钗建议,承包者年终时拿出若干吊钱来分给也在园中辛苦的老妈妈们,让她们也能分享改革的成果。她对承包者说:“你们只顾自己宽裕,不分与他们些。他们虽不敢明怨,心里却都不服。只用假公济私的,多摘你们几个果子,多掐几支花儿,你们有冤案还没处投呢。他们也沾带些利息,你们有照顾不到的,他们就替你们照顾了。”
  
  薛宝钗:利义双全的高级管理者
  
  由于贾探春的思维是直线式的,因而她的改革思路只是停留在物质层面上。薛宝钗则不同,她在完成物质层面的思考之后,更进一步展开了精神层面的思考。为了给改革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薛宝钗提出了配套的改革措施,强化治安管理。她对老妈妈们说:“你们只要日夜辛苦些,别偷懒总放人吃酒赌钱就是了。”
  事实上,薛宝钗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加强治安管理,每天晚上带人各处巡查。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她对改革环境的重视。薛宝钗和王熙凤一样,深知管人是要讨人嫌的。但她的处理风格却和王熙凤完全不同,她在就职演说中说道:“我本也不该管这事。就你们也知道,我姨娘亲口嘱托我三五回,说大奶奶如今又不得闲,别的姑娘又小,托我照看照看。我若不依,分明是叫姨娘操心。”薛宝钗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被管理者的同情,即使是强化治安管理,薛宝钗也不是金刚怒目式的。事实证明,薛宝钗的这套柔性管理确实具有很强的感化作用,人们对此都口服心服。由于有了薛宝钗的新设计,贾探春的这次承包改革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还应该强调的是,薛宝钗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管理实权,但她却是真正的管理权威。杜拉克就说过:“不论一个人的职位有多高,如果只是一味地看重权力,那么,他就只能列入从属的地位;反之,不论一个人职位多么低下,如果他能从整体思考并负起责任,他就可以列入高级管理层。”按此标准,薛宝钗显然是可以进入“高级管理层”的。(据京华论坛)

相关热词搜索:红楼梦 分权 集权 《红楼梦》中的集权和分权管理 红楼梦王熙凤管理 红楼梦的管理思想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