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摘抄
发布时间:2017-02-13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荷塘月色》摘抄篇一:精美散文摘抄
朱自清《荷塘月色》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旳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旳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一段,前面两句简洁又直白的呈现出了作者所处的那番境地,把自己的那份孤寂、悠闲之感自然流露而出,转入内心,又体现了其矛盾性格的特质,却还是夹杂着一种清悠!真是写得恰到好处,让人一看便好似也在跟着他踱步,很有镜像感!好似使用文字照了相!】 梁实秋《雅舍》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下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浓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尽显文人气质,此段动词较多,因而很有灵动性,描写亦是十分到位,环环紧扣“雅”字,无处不雅。无一字不雅!文笔很有灵气,亦十分素净】 冰心《图画》 信步走下山门去,何曾想寻幽访胜? 转过山坳来,一片青草地,参天的树影无际。树后弯弯的石桥,桥后两个俯蹲在残照里的狮子。回过头来,只一道的断瓦颓垣,剥落的红门,却深深掩闭。原来是故家陵阙!何用来感慨兴亡,且印下一幅图画【开首一问句,格式新颖,转而就直接用动作转移视线,一个转过,一个回头,交错写景,富于镜头感!后道感慨,潇洒自如!】
《荷塘月色》摘抄篇二:适合中学生美文摘抄大全 名篇中的经典
适合中学生美文摘抄大全 名篇中的经典
本篇收录了80段左右摘抄自名家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美文摘抄,全都是名篇中的经典,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毕淑敏,《我很重要》
我送你4句话。其一,这世界上没有失败,只有暂时没成功。其二,改变世界之前,需要改变的是你自己。其三,改变从决定开始,决定在行动之前。其四,是自己的决心,而不是环境在决定你的命运。你不妨先改变自己的习惯,试着用友善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一切,你会有意想不到的快乐。”
——《知识窗》马国福
一个人要想使自己的人生有所造就,就必须懂得在关键时刻把自己带到人生的悬崖,给自己一片悬崖其实就是给自己一片蔚蓝的天空啊。
——《知音》王新文
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没有严寒,谁去仰视乔木耸立?
——《感悟春天》朱国良
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是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感悟春天》朱国良
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像的。
——赵丽宏《致文学》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繁星·春水》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200字美文摘抄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
不会因
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每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一个位置对于自己是否最合宜,标准不是看社会上有多少人争夺它,眼红它,而应该去问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看它们是否真正感到快乐。
——周国平《最合宜的位置》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
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了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
——朱自清《秦淮河月色》
从胸怀看,鸟比人更有理想。当迁徙的候鸟飞越喜马拉雅山的时候,雪崩不会让它惊慌。鸟在夜晚飞越大海,如果没有岛屿让它歇脚,它就不让自己疲倦,一直飞。它不过是小小的生灵,却有无上的勇气。
——鲍尔吉·原野《河流里没有一滴多余的水》
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而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400字美文摘抄加赏析
——季羡林《清塘荷韵》
我相信,骄傲是和才能成正比的。但是,正如大才朴实无华,小才华而不实一样,大骄傲往往谦逊平和,只有小骄傲才露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傲慢脸相。有巨大优越感的人,必定也有包容万物、宽待众生的胸怀。
——周国平《智慧和人品》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鲁迅《雪》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毛泽东《忆秦娥 娄山关》
今天是你搬来的一块砖,虽然朴素不足道,却垫起了你明天的一段高度。
今天是一件披在身上的棉被,虽然不够阔气,却能挡住寒气,使你明天不会感冒。 今天是拧开水龙头流出的清水,可以濯足,可以洗衣,可以变为香茶一杯。
——鲍尔吉·原野《今天最好》
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刘墉《攀上心中的颠峰》
失败的时候,你可以坐在地上,回头看害你跌倒的坑洞,检讨自己为什么失败;你也可以伤心、落泪,但是一边擦眼泪,一边站起身,准备再一次向前冲。
向前走!别回头!
——刘墉《谈失败》
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林清玄《生命的化妆》
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陷身茫茫沙漠/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
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汪国真《只要明天还在》
即使命运从不发芽,我不惋惜千百次播种;即使花朵结不成果实,我不遗憾千百次凋零。信念告诉我的人生:没有比脚再长的道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即使永远找不到大海,我不停息寻觅的歌声;即使脚印被风雪掩埋,我也珍爱走过的路程。无愧无悔才是人生:朝着地平线匆匆走去,让世界评说我的背影。
——沙叶新《我的人生》
紧紧抓住梦想,因为一旦梦想消亡,生活就像折断翅膀的小鸟,无法自由翱翔。紧紧抓住梦想,因为一旦梦想离开,生活就会变成贫瘠荒芜的土地,只有冰雪覆盖。
——兰斯顿·休斯《梦想》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现今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
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向两脚而是要问向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向双手而是要问向意志。于是,我想用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
——汪国真《我喜欢出发》
当我望着窗外掠过的景物出神时,我的心灵的窗户也洞开了。许多似乎早已遗忘的往事,得而复失的感受,无暇顾及的思想,这时都不召自来,如同窗外的景物一样在心灵的窗户前掠过。于是我发现,平时我忙于种种所谓必要的工作,使得我的心灵的窗户有太多的时间是关闭着的,我的心灵的世界里还有太多的风景未被鉴赏。而此刻,这些平时遭到忽略的心灵景观在打开了的窗户前源源不断地闪现了。
——周国平《车窗外》
我让信念扎入地下/我让理想升向蓝天/我——愈是深深地扎下/愈是高高地伸展/愈是同泥土为伍/愈是有云彩作伴/根须牵着枝梢/勿让它 /走向缥缈的梦幻/枝梢挽着根须/使得它/坚持清醒的实践/我于是有了/粗壮的树干/美丽的树冠/我于是长出了/累累果实/具有泥土的芳香/像云霞一样 /彩色斑斓
——屠岸《树的哲学》
同样的屋子,对头脑来讲,它只是一个房子;对心来讲,它变成了一个家;对灵魂来讲,它变成了一个庙。屋子还是保持一样,但是,你经过了蜕变,你的看法改变了,你的层面改变了,你看事情的方式改变了。一个不具备这三者的屋子是不完整的,是贫乏的。摘抄笔记 ——奥修《生存智慧》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凡的世界》
生命的过程,就是时间消费的过程。在时间面前,最伟大的人也无逆转之力;我们无法买进,也无法售出;我们只有选择、利用。
——刘湛秋《心灵的轻松》
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我们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身处何方,也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更不在于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而只在于我们的心灵所达到的境界。
——[美] 戴尔·卡耐基《平静》
生命如同吃葡萄柚一般。首先,你必须剥开柚皮,然后试咬几口,以便适应柚子的风味;当你开始享受柚子时,柚子汁却可能喷得你睁不开眼睛。
——[美] 罗杰·冯·伊区《生命的意义》
要永远坚信这一点,一切都会变的。无论受多大创伤,心情多么沉重,一贫如洗也好,都要坚持住。太阳落了还会升起,不幸的日子总有尽头,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 ——[美]曼迪诺《永恒的变化》
当我们的灵魂通过那窄长漆黑的生命通道向另一个未知之处飞去时,人世折磨得我们痛苦不堪的一切恩怨是非都释然超脱了。
——程乃珊《曙光中的祷告》
假如你为人间冷酷而难过,那么你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由你自己发出光和热,使人间减少一分冷酷,增加一分温暖。
——[台湾]罗兰《正眼看人生》
飞瀑之所以能飞流直下一泻千里,除了它有深厚的积聚之外,就是因为它选准了一个突破口。千里良驹闯进迷谷,急需的不是在断崖绝壁上的左冲右突,而是冷静地分析出路在何方。 ——卢锡铭《选择的诠释》
阳光是匆匆的过客,总是去了又来,来了又去。他不愿意停留。不,他也曾暂时在一些梦里徘徊。
——严文井《阳光》
皎洁的夜空下,有人闻不出十里荷塘飘来的花香,你却在细小微风中听到了荷叶与蜻蜒缠绵的耳话。景本无异,异的是心情。
——王书平《与好心情为伴》
你们尽可占有古代和未来的世界,让我洞察今天的生活吧。把隐藏其中最崇高的精神因素写出来吧,因为最崇高的东西往往隐藏在自然界最偏远最微末的地方。
——[美]爱默生《一滴水就是一个海洋》
明智的人懂得不善驾驭自己情绪的人总会有所失,他懂得摆出好斗的架势最易导致冲突,他懂得沉溺于说长道短地议论他人最能使自己信誉扫地。
——[ 美] 威·A·皮特森《生活的艺术》
《荷塘月色》摘抄篇三:荷塘月色修辞
本文体属于摘抄,为的只是给大家带来方便,不是自己所注.
(一) 《荷塘月色》语言特点
朱自清先生追求“新而不失自然”“不欧化的口语”,平白如话,自然新颖,没有一点刻意雕琢的痕迹,也没有用很多华而不实的形容词,更没有冷僻难懂的话语,都是平平常常的语言,清淡闲雅,平易通达,通俗大方,而又富于创造性,非常形象生动,很好地体现了“风华从朴素中来。”在《荷塘月色》一文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第一,极少使用方言词,全文仅一个,外来词也仅使用了“梵婀玲”一词,用词极规范,都是“现代词,自己的”,都是极普通的,呈现出一种朴素美,具有很高的全民性和通俗性。第二,大量使用短句,这是朱自清散文的显著特点,纵观全文,几乎没有长句。短句的句式特点是词语少,结构比较简单,造成的修辞效果是简洁明快、语言流畅,而且多用于口语,更接近语言的自然状态,跳跃性强,节奏感强,增强了文章的音乐美。
第三,陈述句占绝对优势,全文不见把字句、被字句,感叹句也很少。陈述句多,语气语凋舒展平稳,犹如行云流水,这也是朱自清散文风格的重要特点。
第四,注重词语的锤炼。作者善于运用动词,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例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泻”使得静态的月光具有了流动感,给人以奶白色而鲜艳欲滴的实感,用“浮”写“雾”,突出了“薄薄的青雾”的形态,把水气、月光交织之状,雾的轻柔,自下而上扩散的特点写活了,突出了恬静朦胧的意境,一个水气迷蒙、月色轻笼的境界便呼之欲出了。
第五,散文的语言要讲究音乐性。“文章最要节奏,譬之管弦繁奏中,必有希声窈渺处。”优秀散文具有的语言音乐美,完全可以与诗歌相媲美。《荷塘月色》的语言就很具有音乐美,除了大量使用短句、陈述句造成一种节奏感强、舒缓流畅的音乐美外,还大量使用叠字叠词造成一种音乐美,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例如,以“田”形容荷叶的密度,以“层层”刻画它的深度等,产生了鲜明的实观效应,同时,读起来又节奏明朗、韵律协调,有音乐美的感觉。
(二) 《荷塘月色》娴熟的修辞手法
《荷塘月色》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多种的,新颖独特,出神入化的,这是朱自清散文语言美的重要原因。
下面摘取几种加以赏析。
一是比喻。文中比喻多达11句,占全文句子总数的23%,不可谓不多,这些比喻以明喻为主,其次是博喻、暗喻。
明喻: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舞女的裙”比喻荷叶的风姿,裙与荷叶形状相似;“亭亭”是高颀的样子,与“出水很高”相配,荷叶“出水很高”,才让作者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以动态的人美写静态的叶美,赋予了荷叶动态美,使无生命的叶子有了人的情态美,用比喻的辞格加强了描写对象的具体性、形象性,使我们在美妙的遐想中得到无尽的享受。
2、“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比喻月光下的花、叶,“牛乳”给人一种洁白而鲜艳欲滴的感觉,既突出了月光下的花、叶特有的色调和实感,又侧写了月光的柔和。以“笼着轻纱的雾”非常形象地写出了月光下的荷光飘忽虚幻、恬静、柔美的姿态,传递出作者此时无限的惬意与陶醉。
暗喻:“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里把“一两点路灯光”比喻成“渴睡人的眼”,突出了灯光的昏暗、朦胧,更加渲染了一种幽雅宁静的意境。
博喻:“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里连用三个比喻形成博喻,以丰富的联想淋漓尽致地描摹月下荷花的美感。“明珠”、“星星”两个比喻分别写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
“美人”则用生动的拟人表现了荷花质地的白嫩、丰润、水灵,犹如刚出浴的美人白皙姣嫩的肌肤,不染纤尘,给人以无限的美的想像空间,前两句以物喻花,后一句以人喻花,从光、亮、质多角度写荷花的美,倾注了作者无限的喜悦。
二是通感。通感是“一种感觉超出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钱钟书语),即感觉的转移。实际上,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就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是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沁人心脾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着想像的飞跃。“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事物,多个优美意象叠加在一起,加大意境的内涵,使意境变得更加优美,而且将“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也烘托出环境的优雅与宁静。
三是拟人。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袅娜”以女子体态的轻盈优美,状盛开荷花之妍;以本意是难为情的“羞涩”,写待放荷苞之媚。这两句拟的是少女的姿态、情态,富有神韵,富有情感,惹人爱怜。
四是对比。如:“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弯弯杨柳的稀疏‘倩影’,在‘峭楞楞如鬼一般’的灌木‘黑影’的比衬下,越发显得轻俏。”
总之,本文运用多种辞格,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具体性。但不管是比喻,还是通感、拟人,运用的都是人们熟知的事物,感到是那么亲切、自然。加上短句、叠字,精当的词语,形成了诗一般的语言,舒缓轻柔的音乐节奏,成了万千读者百读不厌的千古美文。
《荷塘月色》的写景层次是先写月下荷塘,继写荷塘月色,后写荷塘四周。从里到外,由远及近,有静有动,疏密相间,把月光和荷塘融结一起。想象丰富,描写生动,高明地把比喻、比拟、对比、烘托以及通感等手法结合起来。
第四自然段写月下荷塘。描写层次是先写叶,再写花,后写清香;先写静态,但静中有动,后写动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通感,还采用许多叠字,增强了语言的音乐美。
第五自然段写荷塘月色。描写层次是先写月光,再月影,最后光影合写。(修辞手法)写月光,以巧妙的比喻赋予月光以质感。写月影,把塘中月色和岸边树连接在一起。又运用对比表现手法写灌木黑影和杨柳倩影。最后是光影合写,荷塘中既有月光,又有月影。再次运用通感手法,把视觉印象转为听觉印象,把光影虽班驳错杂却和谐美妙的韵味表现的生动具体。
第六自然段从里到外,写荷塘四周。描写层次是先树、次山、再灯光,最后从视觉转为听觉,写蝉声哇鸣;大体上是由近及远,又由远回到荷塘。重点是写荷塘四面的树,又侧重写杨柳。(修辞手法)用烘托手法虚写月色,最后写蝉声哇鸣,又把塘中与四周连接在一起,并以热闹的声音烘托周围的静。“但热闹的是他们,我什么也没有”,透露出一种孤寂的苦闷。
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明喻)
描写荷叶用舞女风姿为喻。“亭亭”形容荷茎耸立,“舞女的裙”形容荷叶如旋转中展开的裙。2、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拟人);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明喻)。
“袅娜”、“羞涩”是拟人。描写荷花用“明珠”、“星星”为喻,更显出月光照射下的银白色以及光华闪耀的样子。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
描写微风送来荷香用歌声为喻,“缕缕”对“渺茫”,显出“香远益清”的意境。尤其是以听觉来沟通嗅觉方面的感受,使之更加生动。这种比喻叫做“通感”或“移觉”。
4、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明喻)
描写叶子和花在微风中的动态,以“闪电”为喻,既显出叶花相互连接,又显出由近及远的极轻快的速度。
5、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明喻)
由近及远地展示出由众多荷叶构成的“碧波”在荡漾,这真是一幅清丽如画的荷塘全景
6、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拟人)
以形容人的词语“脉脉”来形容流水。
7、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明喻)
描写月光的照射,用“流水”、“泻”为喻,生动形象地显出花、叶所承受的月光是动态的,但又是无声的。
8、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明喻)
以“牛乳”为喻,十分贴切又很绝妙,既显出其乳白色又有鲜艳欲滴之感。“笼着轻纱的梦”,这个比喻也是极贴切地显出月夜的朦胧。
9、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通感)
光与影的和谐是视觉感受,而乐曲为听觉感受,此处以通感的方式作比,更能表达其美丽而独特的意境和情趣。
10、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瞌睡人的眼。(暗喻)
以“瞌睡人的眼”喻树缝里漏出的灯光,尤其在月光下更是逼真,既显出月光的朦胧,又显出月光虽非朗照但月光之美以使路灯光“没精打彩”了。这个比喻以“是”为比喻词,因此是暗喻。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分号前说明天色已晚,大地已宁静下来的情景;分号后说明人们都要安睡了。两句是平等并列关系,分号表示两句之间的停顿。
11、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分号前写独处的悠闲自得;分号后写正因为独处我才能充分享受这荷香月色的美景,表示意思的递进。
12、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分号前写荷花两种姿态,运用了拟人手法;分号后连用两个比喻,把前两种姿态的花比做“明珠”“星星”。从多方面写出荷塘的美景,是平等并列的关系。
13、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是两个平等并列的分句,先用“仿佛??”,后用“又像”,用两个比喻写出月下花和叶子的朦胧景色。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一一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这是一个多重复句。分句前写满月有云不能朗照,后一旬一转,作者以为恰是到了好处,是转折关系,“──”后一句是对“好处”注解(比喻)说明。这个“──”起进一步补充说明作用。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 14、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分号前写树多重重围住荷塘;分号后写“只在小路一旁??”前后有转折的关系,从而也看出作者观察的细腻。
句式● 修饰型紧句 紧句的特点与效果:结构紧凑凝练、表义丰富集中。 松句的特点与效果:结构疏松,语气舒缓,轻松活泼,重点突出。例: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词语选择和锤炼;本文还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虽然在主体部分集中笔墨写景,但这些景都是为抒发感情服务的,是借月夜荷塘美景抒发情怀。文章因情而起,是因“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引出去荷塘,赏塘中美景,进而引出江南采莲的旧俗,令作者惦起江南,最后又回到家中。从情到景,复又归情,是记游,又是抒情,这样的结构安排恰到好处地服务于写景的需要和表情的需要。
在这里,作者的思绪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回归现实,时间不长,但感情却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对于文章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表现了愁闷的心境,有的认为表现了闲适的心境,有的认为表现了对现实不满的愤激之情,有的认为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则认为是作者形象的自塑。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文中既有淡淡的忧愁,又有求得片刻宁静的淡淡的喜悦。说有忧愁,因为全文处处笼罩着低调的情绪。文章开篇即写“心理颇不宁静”,为全文定下了低沉的感情基调,接着写路是幽僻、寂寞的,月和云是淡淡、朦胧的,树影是参差、斑驳的,树色是阴阴的,远山是隐隐约约的,而蝉声与蛙声虽然热闹,但却与“我”无关;接着又想到古人采莲盛况,惦起江南,感慨颇多。如此等等,无不让人感觉到作者心中那淡淡的忧愁。说有喜悦,也是从文章本身出发。作者去荷塘是欣然前往的,因为预想月光下荷塘“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往日阴森森的小路,“今晚却很好”,而且觉得在这样的天地里,自己是个“自由的人”;到了荷塘,作者更是心系美景,怡然自得之情顿生,这美景与其说是自然美景,不如说是作者心灵中的美景,于是忆起古人采莲那个“热闹的季节”“风流的季节”。以上种种,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在短暂时间内所得自由而带来的喜悦也是贯穿于全文之中的。
本文成功地描写了荷塘的月色和月下的荷塘,于景色描写中寄托着自己的真情实感,这种成功,也得益于他对语言的巧妙运用。
文章多处使用比喻、拟人、通感、叠字等,使得全文语言典雅,充满诗情画意。比如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写静态的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绘出了淡月辉映下的荷花的晶莹剔透,绿叶衬托下荷花的忽明忽暗以及荷花纤尘不染的美质。
通感的使用更使文章的语言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通感就是在描写客观事物时,凭借人们各种感觉间的息息相通,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一感观上的感受移到另一感观上,使“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钱钟书语)。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本来是属于嗅觉的,作者却将它转化成听觉上的“渺茫的歌声”,令人联想到若有所无、清淡幽香、沁人心脾等,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着想象的跳跃。
此外,叠字的运用不但传神地描摩出眼前的景象,而且使文气舒展,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如“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树、“曲曲折折”的荷塘,“隐隐约约”的远山、“亭亭”的荷花、“田田”的叶子、“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密密地”挨、“静静地”泻、“重重地”围住等等,比比皆是,独具匠心。
本文语言朴素典雅,准确生动,富有韵味。①作者精心选用恰当的动词,使语言准确、贴切,创造出生动的意境。②作者善于运用叠词,传神地描写事物特征,加强语气,舒展文气,增加音韵美。深化物态情貌。③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意境。 踏着心灵的节拍——谈《荷塘月色》叠音词的修辞效果 《荷塘月色》是一篇美文,向来被人们所称道。她语言美,朴素而不失典雅,简约而显深沉,平实而韵味悠长,充满诗意。她意境美,那栩栩如生的景物,那素淡朦胧的色调,使读者如临其境,似乎闻听得到作者心灵呼吸的丝丝气息——那隐约透出来的淡淡忧愁和淡淡喜悦。《荷塘月色》展现了朱自清先生高超的语言运用技巧,无论是词语的锤炼还是修辞手法的运用,都匠心独具,精妙绝伦。如文中动词的选用、比喻(包括“通感”)的创新,堪称典范。另外,叠音词的使用,也是《荷塘月色》的一大特色。这篇散文只有一千三百字左右,叠音词用了二十七个之多,尤其是
第四段,用了九个。应该说,《荷塘月色》的叠音词使用频率是很高的。有些叠音词是描写景物的形状和色彩的:蓊蓊郁郁、阴森森(叠音词变式)、淡淡、曲曲折折、田田、婷婷、层层、粒粒、缕缕、脉脉、薄薄、峭楞楞(叠音词变式)、弯弯、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阴阴、隐隐约约。有些叠音词是描写人和景物的动作情态的:渐渐、迷迷糊糊、悄悄、密密、静静、轻轻。还有两个叠音词是表示时间和事物名称的:日日、星星。运用叠音词尤其是许多叠音
词的集中运用,能造成连绵而和谐的音响,赋予语言以......
相关热词搜索:荷塘 摘抄 月色 荷塘月色 朱自清摘抄 荷塘月色摘抄200字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