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铎:北大漏掉的名主持_陈铎主持纪录片

发布时间:2020-03-03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他是一个主持人,却也曾有过普通话不过关的烦恼。   二十三年前,作为中央电视台大型经典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持人,他成功地把“主持人”具体、独立的形象奉献给了全体观众,那独具学者风范的主持人形象也从此走进了亿万观众的心目中。
  如今,作为中央电视台的资深节目主持人,陈铎即将伴随着中国电视迈入第五十个年头。在这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陈铎不仅从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演员成长为一个多才多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也亲历见证了中国电视的发展历程。
  
  没上北大进了中央广播剧团
  
  有着将近50年工龄的陈铎,其从业生涯颇具传奇色彩。
  当年陈铎从上海来到北京以后才知道,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已经给他发到了上海。谈到这些,陈铎说,虽然当时我没有去人人都羡慕的北京大学,但是我从不后悔。因为在中央电视台这个社会大课堂里,我学到了更多的东西。也正是在这里,我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有了今天的荣誉和成就。
  陈铎是在参加完高考后的“等待状态”中,成为中央广播电视剧团的演员的。1958年,刚刚成立的中央广播电视剧团来到上海招生。陈铎高考完因发烧正在家中休息。几个了解陈铎的同学怂恿陈铎去报考,并为此打了赌。碍于面子,陈铎带病参加了考试。
  虽是“被逼”上考场,但是上海青年宫艺术团几年的培养和熏陶,让陈铎的表演天赋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3000多名考生中,经过六轮的选拔,陈铎终于成了最后入选的八名佼佼者之一。
  陈铎回忆说,因为是被同学打赌“逼”来的,所以只是想玩玩就行了,心里并不愿意从事这个专业。在领导的教育下,才认识到了“革命事业不能打赌”,“要干好革命工作”,于是他高高兴兴地来到北京,成了第一代中国电视人。在“中国电视”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历经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陈铎辛勤挥汗,播撒耕耘,也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曾经“黄、王”都咬不清
  
  来到中央广播电视剧团后,陈铎闯过的第一关就是“普通话”。因为自幼在上海长大,所以到了北京以后,陈铎觉得自己上海腔的普通话几乎张不开嘴。而当时的中央广播电视剧团,不仅仅是新闻单位的文艺团体,还是国家的一级机要单位,他由此深知“向全国全世界说话”的深刻含义。
  当时团里排练广播剧《妈妈》,因为他普通话不过硬,只扮演一个在前苏联长大、不会说普通话的孩子,只有一句汉语台词,这更激发了他练好普通话的决心。他不怕大家的笑声,也不管别人的挖苦,大声地练习发音。不惜花费时间下工夫。比如一个N的发音,只要和N拼在一起的音,他就把它们全都排列在一起,一遍一遍地练习,这样“玩命”的结果是:由原来的“黄、王”、“中、宗”、“日、义”都不分,到一般人已经听不出陈铎的南方口音。很多人都惊叹他普通话的神速进步。陈铎说,唯一的秘诀就是勤奋和付出,不过就是“把别人喝咖啡、打扑克的时间都用在练习语言上了”。
  1959年,陈铎和王健、车轼、余琳共同主演的我国第一部大型电视剧《新的一代》终于在电视台直播演出了。虽然当时中国电视的各种设备比较落后,电视的普及率也很低,这部电视剧远没有当今的轰动效应,陈铎也没有像《话说长江》播出后那样走进千家万户。但是作为我国第一部大型电视剧长达一个小时的直播演出,《新的一代》毕竟显示出了不同凡响的意义。陈铎至今还记得当时直播演出的热烈场面,由于场地狭小,演出时连办公室、走廊还有会议室全都用上了。
  陈铎主演的“小教授”不仅获得了极大成功,还受到了当时的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梅益的表扬。

相关热词搜索:漏掉 北大 主持 陈铎:北大漏掉的名主持 主持人陈铎年龄 主持人陈铎的儿子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