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亭赋话(二)]濦亭同麻知几赋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敬一亭   我多年间留心亭文化,写过一些记述北京名亭的文字。可是说来惭愧,竟然漏掉了一座意味深长,具有特殊价值的亭――敬一亭。   敬一亭在北京城著名景点国子监内,靠紧北,彝伦堂后面。名字叫“亭”,实际是座硕大的殿厅。黄琉璃覆顶,歇山四壁严整,有红墙围拢,正门上方悬一方蓝底金字长匾,上书“敬一亭”三字。据史载,这里多年做国子监祭酒(国学校监)的办事处。可是追溯建造大亭的来历,来头真不小,它与皇帝颁发的一篇大文有关。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继承他堂兄正德皇帝朱厚照大位,登基的时候才15岁。这位少年天子似乎决心革除积弊,大有作为。20岁那年,他御制一篇大文,叫《敬一箴》。宣布施政纲领,诏告天下要敬重遵行,而且必须“一以贯之”。箴言训示一大套仁义道德,堂皇正大。大臣把天子的箴文刻镌成碑,陈列于最高学府。此箴碑地位隆重,特地修造了一座巨大的厅――即敬一亭,来永久诏告天下。
  历史最终是公正的。嘉靖皇帝15岁即位,60岁驾崩,执国柄长达45年。可是考查他的政绩以及私生活,其荒败惑乱,倒行逆施,宠信大奸,残害忠良,一切言行政事,与他在《敬一箴》中的宣誓完全背道而驰。他的恶政对朱明王朝危害不浅。他箴言中说的“心警”,倒成了历代统治者的警钟。这样一来,敬一亭和箴碑变成了一件有特殊历史意味的文物。
  实话说,除了历史学者或嗜读史书的人,一般平民百姓对明代这位嘉靖皇帝并不太知道。可是上世纪下半一个特殊年代,中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而这场名为“革命”的一个导火线,是批判《海瑞罢官》。当时有一段国人耳熟能详的“最高指示”,其言曰:“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就是海瑞。”历史上有许多事真的出人意料,始料不及。嘉靖皇帝500年后忽然传名,这件历史轶事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赋曰】
  游京都东片,有街名成贤。孔庙与之毗邻,为太学国子监。皇家之高等学府,创建于十四世纪,乃元大德十年。此菁英之渊薮,育才之园苑。明朝初季,曾称北平郡学,永乐帝建北京,复名为国子监。
  迨至数代皇帝经营,太学渐显隆兴。少年天子嘉靖登基,敕建大亭。名虽为亭,规制超大,实乃殿堂或厅。御赐名曰“敬一”,原为特设重用。
  嘉靖朱厚,承正德帝玉玺,实乃弟继堂兄。十五岁荣登宝座,数年间大刀阔斧,诛佞臣革弊政,朝野企望振兴。二十岁御制大文,题目为《敬一箴》,遂颁告天下,乃施政纲领。“敬”者,仁义道德,谨敬躬行,一以贯之,“惟德是据”。声称“君德既修”,“万邦则正”。自誓“主敬惜一,罔敢或渝”,天子垂范,据典引经,敬也一也,正大光明!最高指示,刻碑勒铭;特敕国子监,兴建敬一亭。
  中华文化,数千载延续。自古评人准则,大可铸成一句:曰“听其言观其行”,乃普世之至理。嘉靖皇帝,十五岁登基,六十整薨毙,临朝执政时间,长达四十五载,超过圣祖洪武,稍逊其孙万历。可惜稽考其一生行为,自生活至朝政,与箴言宗旨,完全彻底背离。倒行逆施,肆无惮忌,纨绔本性,暴露无遗。“箴”言“静虚无欲,日新不违”,实则痴求长生,迷信妖言斋醮,大肆骄奢淫逸。《箴》言“择善必精”,“鉴别必明”,实则大政宠任权奸,只听严嵩谄谀。二十七年,不临朝罢听政,堪称史无前例。其《箴》言“畏天勤民”,其行则厉拒忠谏,大兴诏狱;清廉海瑞,抬棺上疏,遭罢官入狱。滥施廷杖,狠惩忠良,致哭声震天,血溅庭陛。更丧尽天良,草菅人命,秘制长生“红丸”,残虐百千幼女。直逼宫女铤而走险,密结绳索勒杀魔帝。言则理德,行则邪恶,嘉靖皇帝,曷致此极!
  《箴》尚有言,引经据典:“古有盘铭,曰接心警”。西典曾言“耻辱柱”,可与《敬一亭》比并。何曰“心警”?“权力产生腐败;绝对权力,产生绝对腐败”,西哲箴铭,可鉴嘉靖。
  
  迎薰亭
  15世纪初,明永乐皇帝朱棣,主持修造了举世最大的都城北京。处于中心位置的皇宫紫禁城,作为权力象征,曾经接纳了明朝、清朝两代共25位皇帝掌国玺,临天下。原先的故宫,现在的故宫博物院,已经跃升举世瞩目的人类文化遗产,终日游人蜂拥。而在紫禁城西侧近边,便有锦绣般皇家园苑,那是供帝王皇族休息玩赏的禁地,最早名字叫“西苑太液池”,后来人们更熟知的称谓是“中南海”,近些年似乎更被称为“红墙内”。历史嬗变,世事沧桑,本为“人间正道”。先前“禁”了五百多年的皇宫,现在成为名胜景观开放了。而本可作为园林游赏的“三海”,只有北海公园接待游人,中南海则从20世纪下半段至今,已成为国家政府办公的重地,倒封禁起来了。上世纪80年代有一段时间,中南海部分区域曾经“开放”,我和几位同学朋友有幸游观了一番。尽管走马观花,倒也留下一点印象。弹指间30多年逝去,现在叫我叙述,记忆版上镌刻最深的,却是亭子。而诸多亭中处于冠冕地位的,自然是南海北岸瀛台岛上的迎薰亭。那里构成亭群落组合,可以作为中南海亭文化的标志。此外还有演绎“曲水流觞”典故的亭,康熙皇帝时建造的,他孙子乾隆改名“流水音”。还有乾隆命名并题额的亭,三面临水的“俯清?”。从瀛台西行,有一座架在桥上的亭,风韵绰约,大有西子潇洒凌波气派,名字叫结秀亭。乾隆爷为这亭吟过诗,句有“亭临七月验幽风,锄雨犁云凭览中”,皇上们在那儿赏观过农事。在中海水面,有一座亭阁式方形建筑,叫云水榭,中间的碑上有乾隆御笔,:“太液秋风”。即古“燕京八景”之一,这是平民百姓可以从北海的桥上远远眺望的亭。而作为中南海群亭的优佳代表,北京的一座名亭,迎薰亭自然值得一赋。
  【赋曰】
  紫禁城金辉烁炫,中南海葱翠潋滟。宏丽宫殿侧边,妖娆皇家林苑。太液池水倾斟,有北有中有南。只憾多年深闺闭锁,凡夫百姓赏览乏缘。参差媲美,苑中玲珑亭阁,挺秀华姿,独以迎薰惹眼。
  南海北岸,有仙岛瀛台,翡翠叠堆,钻宝镶嵌。婀娜迎薰亭,鳌头向阳站;敞露香怀,迎南风享煦暖。望秀亭玉立,建构脱颖,气度不凡。直檐歇山顶,雍容雅致,金碧琉璃瓦,重瀑跃然。四座小亭围拢,绝似托心莲瓣。主体窗棂成阁,画栋雕梁绚熳。正中楹联,金字醒目;御笔精雕,语词浅显。曰:“相于明月清风际,只在高山流水间。”读来飒爽,贴切自然。主亭迎薰两侧,各设两亭对称,如星捧月,一体浑然。其东者:镜光亭石托树护,鱼亭浮水顾盼。其西者:名“八音克谐台”,用为妙音奏乐,称“怀抱爽”者,意含享受幽闲。
  南海之珠迎薰亭,诸亭首领。不啻女神之明眸,王子之珠冠。此建构,不只形制臻完美,其价值,更成清代史明鉴。忆当年,立朝天子,少年福临,琅琅书声,音犹绕耳。更难忘,祖孙三代,称康雍乾,功业盛世,百三十年。迨至王朝衰微,情境日渐惨淡。光绪皇帝,支持康梁,变法失败,满朝哗然。太后擅权,画地瀛台为牢,直禁到满清王朝,彻底崩坍。
  迎薰亭冷眼直观,四五百年。直观至风雨苍黄,地覆天翻;更观至二十世纪,换了人间。薰者南风也,逐逝波,亭企足南望,望过人民大会堂,望到国家大剧院;望来红墙内外迎千禧,今更瞩望华夏未来日,前程锦绣震人寰。
  (编辑  王文娜)
   wangwenna@yeah.net

相关热词搜索:京亭赋话 京亭赋话(二) 二京赋 二京赋作者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