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 做慈善_邢云:慈善之梦谁来圆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她为在床上躺了30年的重残人策划了“特殊队日”,让他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   她为两个走失7年的孩子找到了千里之外的家,于是她也走上了关注孤残儿童的漫漫长路;
  她举办“百名孤残儿童影像展”,希望用感情建立“贫困母亲基金”;
  她也有她的梦想,却不知道由谁来圆。
  
  在百名孤残儿童影像展上,我又一次见到了邢云,于是便写下这个不得不说的故事。
  
  为58岁的重残人圆梦
  
  这是一个特别的队日,坐在轮椅上的马之序,心情真的不太平静了。他原本苍白的脸上放着红光,看着身边30年前的老师、同学,他又回忆起了自己那欢蹦乱跳的学生时代。
  他内心里一遍遍默默地念叨着,“邢云,谢谢你,真的谢谢你!你圆了埋藏在我心底30年的一个梦想。”
  自从患了强制性骨病致残,马之序在病床上一躺就是30年。一万零九百多天,是一段多么漫长的岁月啊!要不是身边这个小矿石收音机,他几乎与这个喧闹的世界彻底隔绝。
  邢云回忆起上世纪90年代初她刚当记者不久的那次采访。当时,老马是北京清河第四福利院的休养员,脸色惨白得吓人,麻木得几乎没有任何表情。
  “老马情绪非常低落。我问老马这前半生里最高兴的事儿是什么。老马还清楚地记得他就读的学校是85中,还记得他们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是刘静成老师。他能回忆起来的最高兴的事儿,是去北海公园过队日活动。
  “我当时认为他活不了多少日子,希望他在离开这个世界前,重温一下他少年时代的快乐与幸福。”幸运的是,85中的刘静成老师和马之序当年的校友很快被找到了,他们表示全力支持这次有意义的特殊队日活动。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马之序被助残志愿者接到了北海公园。他又与刘静成和当年的同学们见面了,他们又一起唱起了那首《让我们荡起双桨》……
  
  这次特殊队日活动,从策划到实施的全过程,邢云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她并不知道,这次看似平常的活动又重新燃起了马之序的生命之火。
  邢云费尽心思组织的那次活动让马之序觉得,虽然在床上躺了那么多年,还有人关心着他,他并没有被人们遗忘,这坚定了他要好好活下去的决心。“那次北海公园的队日活动之后,我又设法去电台看邢云。欣慰的是,我每天早晨8点半都听她主持的‘时代杂志’节目。我只要听到她的声音,就像见到了她本人一样,心里就感到温暖。这声音里充满了爱与真情,这样与百姓心贴心的记者太难得了!”
  
  为走失7年的孩子找到家
  
  2000年1月2日,新世纪第一个工作日,邢云冒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挤上了开往顺义张喜庄乡的长途公共汽车。她要去北京第二儿童福利院采访孤残儿童是怎样过新春佳节的。
  在第二儿童福利院的办公室,她翻阅着孤残儿童的档案。在孤女张腊月的档案里,装着她父亲亲笔写下的一张字条。小腊月两岁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娶的后妈看不上这个女孩,整天和父亲吵架。父亲想与其让孩子跟着自己受罪,还不如为她找一条出路。于是便把纸条放在女儿的衣服里,把女儿送上了北去的列车。
  火车开动的那一刻起,小腊月便成了孤儿。她来自何方,生日是几月几日,父亲姓什名谁,成了一个个无法解开的谜。
  档案里小腊月的遭遇让邢云的心情无比沉重。她想到了自己曾被遗弃的小姨,就因为姥姥家里穷,就把小姨给了一对不能生育的夫妇。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姥姥已到了垂暮之年,让老人家牵肠挂肚的,是自己送出去的小女儿。邢云的母亲承担起寻找小妹的重任。在经历了不计其数的努力后,终于在大兴县魏善庄乡找到了自己的妹妹。说来也怪,分别几十年的母女见面后,姥姥的病居然奇迹般地不治自愈了!这就是亲情的力量。
  福利院孤儿们对亲人、对家的思念,撕扯着邢云的心。“我一定要为这些孤儿找到家,哪怕只能为一两个孩子找到家也好啊!”打定主意,她和栏目组里的同事一起制作了“父亲呀!你知道孩子在找你吗?”“我想有个家”等一系列来自北京第二儿童福利院的报道,还在《北京广播电视报》上刊登了广播稿及孩子们的照片。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组报道内容情真意切,在听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许多听众流着泪听完了广播。孤儿冯柳阳在北京的一个亲戚听到了这组广播,把电话打回了安徽老家。冯柳阳的父亲连夜把这个喜讯告诉了一同走失的潘正会家。冯、潘两家所在的两个村子沸腾了。
  2000年的儿童节,两个走失了7年的孩子终于与父母亲人见面了。那天,在第二儿童福利院见面的情景,邢云永远也不会忘记――亲人相见时那感天动地的哭声,父母不顾一切扑向失而复得的儿子时的冲动,潘正会的母亲一次又一次跪倒在大家面前那份无法表达的感激……邢云说,这仅仅是她的一个策划,“时代杂志”节目的一组报道,能为两个走失7年的孩子重新找到家,就凭这一点,我感到自己不枉当一回记者。
  
  梦想建立“贫困母亲基金”
  
  4岁孤女党小岩的照片,在邢云的办公桌上放了好多天。只要目光与照片中的女孩一碰撞,她的心就像被电击了一下。每一个走进她办公室的人都会被问同一个问题,“你看看,她的目光里正在向你诉说着什么?” 邢云的心和情感,都沉到照片中去了,沉到孤残儿童的世界中去了。
  一个因为脑积水被亲生父母遗弃的孩子,叫郑觉。我曾经问过他,你恨你的亲生父母吗?他说他一点儿也不恨。他认为自己的父母一定是由于无法解决的难处才把自己遗弃的。如今他的脑积水已经被自然吸收了。他已经长成了一个十分健全的小伙子。他说他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找到自己的父母。只要有朝一日他找到父母,不管他们多穷,他也愿意重新回到父母身边。他已经做好了和父母一起吃苦受累的准备。郑觉是一个多好的孩子呀!他宽容而富有爱心,对亲人没有怨恨,具有极强的家庭责任感。可当年遗弃了他的生身父母,你们又在哪里呢?你们的儿子正日夜思念地盼望着你们。
  郑觉这个活生生的例子,使邢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为人父母者,不到万不得已怎会舍弃自己的亲骨肉呢?为孩子寻找亲人不容易,怎样才能防止贫困的父母遗弃亲生骨肉呢?邢云希望建立一个母亲基金,用募集来的基金援助贫困母亲,让她们对自己残疾的孩子不放弃治疗与康复训练。
  2005年春节的正月初二,邢云的爱心行动悄无声息地开始了。她首先以自己主持的栏目为依托,建立起“时代杂志”志愿者编辑部。她带着几名志愿者编辑、摄影记者,从位于顺义区的儿童福利院机构出发,奔大兴、跑廊坊,最后到了河南洛阳,风尘仆仆连续采访了六家福利机构。正月初二到初七,他们采访了近千名孤残儿童,为2000多名孤残儿童拍下了照片。他们从这2000多张照片里精选了114张,一个题为《妈妈你在哪儿――百名孤残儿童影像展》在恒基商城展厅展出了,这是邢云和她的志愿者编辑部的同仁们献给2005年六一儿童节的礼物。
  114张照片,114,一个多么巧合的数字!这是一个寻找爱心的号码。它一头连着邢云的爱心,另一头牵着许许多多善良人的心。邢云用她那母亲的手指,拨通了这个号码,正等待着爱心的回应。
  在采访结束的时候,邢云告诉我,北京教育学会倪传荣会长听到了“时代杂志”节目的广播深受感动,他建议,把这个影展办进北京的百所中小学,他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让孩子们懂得爱。
  编辑/王文娜wangwenna@yeah.net

相关热词搜索:谁来 之梦 慈善 邢云:慈善之梦谁来圆 邢云慈善之梦谁来圆pdf 慈善之梦谁来圆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