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人生 迁徙的自由:美好人生附丽于社会土壤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6月16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许又声表示,中国海外侨胞超4500万,绝对数量稳居世界第一。他同时表达了对迁徙权的“尊重”。这可看作是对近来沸沸扬扬的新一波移民潮的官方非正式回应。
据报道,和上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两次移民潮不同,过去10年以来的这波移民潮,主要由技术精英和富商构成。2007年,中国社科院《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亦佐证,
“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移民输出国的同时,中国流失的精英数量也居世界之首”。
在全球化时代的“地球村”,自由迁徙本来再正常不过,而且全球化带来了诸如战国时代般的横向竞争,移民或可促进本地的变革以留住人才。不过,中国精英阶层像候鸟一样集体迁徙的“群体性事件”与正在“崛起”并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的中国盛世图景,形成了鲜亮的反差。这无法不引起国人的“大惊小怪”。
这些被称为社会精英的人,为何会选择移民?在众多的理由和演绎中,有一则移民故事不应被忽略。一位身家数亿的温州商人,坦言越来越不喜欢每周有4天时间得在外应酬,而向往公私分明的生活方式,把更多时间留给老婆和孩子。最近,反腐风暴席卷民航系统,航线寻租20年被曝光。据《新世纪周刊》报道,中国民航业的竞争,首先是航线和时刻之争,进而演变为关系之争,显规则挫败于潜规则。
潜规则背后的逻辑便是寻租。“寻租”理论的开创者戈登?图洛克认为,中国人的生活被大量的寻租活动所控制。他在《特权和寻租的经济学》一书中说道:“在中国,那些想要在社会上出人头地的人,几乎所有的才能和精力都花在了获得或者维持权力的惠顾上。生活虽是不确定的,但对赢者而言却获利颇丰。”不过,图洛克进一步指出,“获得的特权并不可靠。另一个寻租者明天就可能取代了前者。”在这一重意义上,诚如这位温州商人所言,移民对于那些在中国现实中博弈的赢者而言,既是安全感的真切需要,又不妨看作是对这种依附性生活方式的“用脚投票”,三十六计走为上。哪怕是手持绿卡而在国内继续工作,仍然可藉外籍身份而获得某种程度的间离与安全。
6月10日,《环球》杂志与新浪网联合进行了调查,结果其实并不令人意外:截至11日19时,7000余名受调查者中有移民意向的高达88.2%。而据凤凰卫视主持人曾子墨在微博上透露,汇丰的一份调查显示,月收入在1.2万元以上或流动资产在50万元以上的中国内地富裕人群中,60%都计划在未来10年移民,首选是澳新,其次是香港和加拿大。即便移民生活或许不得不回归平淡乃至艰难,去做一份庸常甚至是如洗碗工、收银员等那些中国语境下“外来工”才做的工作,但那些已经或即将移民的精英,依然有不少人脚步坚定地要离开这片土地,为争取一个中国之外的永久居民身份而削尖脑瓜。尽管官方表达了对迁徙权的“尊重”,但这不妨碍我们思索精英流失之后的中国社会需要面临的诸多挑战和考验。
国人通过迁徙的自由来获得通往美好人生的途径,而美好人生总是附丽于一定社会土壤的。营造一个有助于达致美好人生的社会环境,既是吸引人又是留住人的关键;既是政府的责任又是精英的责任。如果梦想照进了现实,那到时这些移民海外的精英,会不会像候鸟一样再飞回来呢?
各方声音:名人看移民:精英有责任而人才属于全人类
移民潮的背后有哪些深层原因?它会对我国社会的发展造成怎样的影响?面对社会中坚力量的不断出走,我们如何吸引人才、拯救精英?
范以锦(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应该看到这些有思想、有抱负,又很专业的人才不断地流出去,对我们国家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怎样凝聚人心的问题,是我们国家需要认真探讨的,因为这种离开已不是个别现象了。这要从我们国家自身看,我们怎么营造让他们产生信心的环境。不是发一些文件,说几句要培养他们、重视他们的话就可以了。
周晓虹(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博导)
精英出去以后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促进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交流与合作的一种动力或桥梁。因为这些人出去不是单纯养老,而是从经济到文化教育多方面沟通两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移民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的对外交流和改革开放。
信力建(民办教育家、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
中国要吸引人才,可以这样入手,香港人有“回乡证”,台湾人有“台胞证”,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个“华人证”,这样人才可以较顺当地回到国内,我们要提供一个让所有华人都能顺利报效祖国的机制,可以承认双重国籍:其次,我们应该要维护法律的权威,做到司法独立,假如我们能够给他们一个公正的、安全的环境,那就能够为他们免除后顾之忧。要让民众更有安全感,必须让所有国民都享有同等的待遇,只要没被法院认定为有罪,不管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一视同仁。媒体要注意传播,不要采用一些概念,比如“富二代”、“官二代”,而要用“国民”的概念。
郑渊洁(著名童话作家)
中国人去欧美旅游是胯下辱:要向领事馆提供存款单、房产证等隐私,有时还要巨额押金。人家担心咱滞留。怕滞留您一个不让去呀,可又垂涎中国人的钱。我在1986年出了一次国。从此我再不出国,我要通过努力把自己的国家或自已的小家变成外国那般富有。
相关热词搜索:附丽 迁徙 土壤 迁徙的自由:美好人生附丽于社会土壤 迁徙的自由 美好人生附丽于社会土壤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