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七十二疑冢探秘_考古界不敢公开的秘密
发布时间:2020-02-29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2009年年末,在河南安阳发现曹操陵寝的消息引起了考古界的关注。曹操陵寝向来是考古界的一大谜案,传说中的七十二疑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在《遗令》中设下机关
西晋著名的文学家陆机,无意中在宫内秘阁发现曹操所写的《遗令》。这篇《遗令》中提到了铜雀台,曹操吩咐他的妻妾们,在铜雀台的工堂上安放一张6尺大床,挂上灵帐,并供上干果祭品,逢每月初一、十五的上午,向灵帐奏乐歌舞。同时,《遗令》还嘱咐他的群臣,“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后人便依据这篇《遗令》里所说的内容,以铜雀台为中心,寻找曹操的陵墓,然而终无所得。
如果你从北京乘坐京广线火车,过石家庄、邯郸,进入磁州境内时,一定会惊奇地发现,在铁路沿线,矗立着一座座像小山似的大土堆由北及南,直至济水之滨而止。这些土堆,便是举世闻名的曹操七十二疑冢。
关于曹操七十二疑冢的传说,在临漳、磁州一带流传很广。据当地老百姓说,武城一带的疑冢,在雷雨天常常会冒紫光。还有的老百姓说,军阀混战的年代,曾有东印度公司的叫胡赛米的古董商人,从郑州出钱雇了一批民工,到临漳将疑冢一座座掘开,企图找到曹操的真墓,以攫取财宝。结果,那些民工接连挖了十几座墓,里面的随葬品不过是一些土陶、瓦罐之类的东西。
解开疑冢之谜
前世学者考证曹操疑冢时,都疏忽了曹操的《终令》,这篇《终令》对寻找曹操陵寝起到了启示作用。
细细研究,这篇《终令》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曹操规定他的寿陵在西门豹祠的西原上,“因高为基”,“不封不树”,也就是说,陵墓必须建在地势高的地方,上面既不要封土,也不要种树,没有任何标识。而临漳、磁州境内的七十二疑冢,却是人工封土堆积而成的。这些墓冢,小的高数丈,大者则高数十丈,远远望去,宛如一座座小山。如申庄乡天子冢,其封土长90米,宽80米,高40米。所以仅从形制看来,疑冢就不符合曹操《终令》中所规定的“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要求。
1988年3月8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发表了《“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揭开》一文,证实了曹操疑冢实际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并指出其确切数字也不是72座,而是134座。在古人看来,72只是个概数,非实指。因此七十二疑冢,仅举大数而言,说明曹操疑冢之多。这些疑冢,都有巍峨高大的封土,远远望去,宛如一座座小山。这些冢都在七十二冢之内,但与曹操无关。
翁媳陵寝互倚傍
打开乾隆52年成书的《彰德府志》,在一幅描绘详细的临漳县图上,位于铜雀台正南5公里的灵芝村,清清楚楚地标着一座“魏武帝陵”。然而令人更为惊诧的是,在这座“魏武帝陵”之南,紧邻甄后朝阳陵。
甄后,即曹操的儿媳、曹丕的妻子甄文昭。曹操虽倾慕甄氏的美貌,但怎能夺儿子之美呢?甄后嫁给曹丕之后,开始颇为得宠,但曹操一死,曹丕就冷落了她,最后赐她毒酒,令她自杀。这是为什么?甄后与曹操,两人之间是否真有私情?这段历史上的公案,有关文献也只是点到而已,真实情况谁也不知道。《三国志》的注释者裴松之认为,曹丕做皇帝不立甄氏为皇后,并进而杀害她,“事有明审”,事情已是十分明白的了。至于那些编撰《彰德府志》的老学究们,则公开认为曹操与甄氏有暧昧之事,所以在绘制县图时,把公媳两人的陵墓画在一起了。
曹操陵外形应像一座大燧
《终令》告诉我们,曹操寿陵的大致地点位于邺城“西门豹祠西原上”,陵寝形制“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周围有诸侯、公卿陪葬墓。曹操殓后不久,曹丕曾写过《武帝哀策文》,这篇哀策文无意中透露,曹操陵寝的外形像一座“大燧”。大燧者,古代烽火台也,高可数丈,也可数十丈。陵内设有“玄宫”,玄宫也就是地宫。哀策文形容玄宫“窈窈”,说明它既深远,又秘不可测。
综合上述文献、史料,我们可对曹操墓形制考证如下:陵址在今临漳县邺城遗址附近,傍漳河古道,其东面为西门豹祠。陵墓倚地势而筑,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外形如烽堠。陵前曾设有寝殿、车马坊等建筑。殿内饰有壁画。黄初年间,曹丕下诏,将陵前建筑全部平毁。陵内有地宫,颇深奥。陵前神道旁,曾遗有铜驼、石犬各二。
安阳考古确认曹操高陵
2009年年底,在河南安阳发现曹操陵寝的消息引起了考古界的关注。考古界业内人士已基本推定墓主为曹操。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庆柱表示,从墓葬形制上看,此墓和业已出土的汉代中山王同属“王”一级别的墓葬,规模庞大,复杂且深,地面无坟堆、出土物简单也符合曹操“不封不树”、“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的临终遗令,并符合相关文献资料的记载。
相关热词搜索:探秘 曹操七十二疑冢 曹操七十二疑冢探秘 曹操七十二疑冢是否真实 七十二遗冢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