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难尽说“段子” 一言难尽的说说
发布时间:2020-02-28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知识界的一位高人,公开对媒体说:“古人有汉赋、唐诗、宋词……我们有什么?只有段子。”虽是调侃,但老先生却下意识地拿“段子”和中国的文化经典相提并论,足见“段子”在当今社会上的巨大影响,已构成不容忽视的文化景观。
经过二十多年来在民间的大红大紫,经过民众长时期地大面积推广,“段子”不断地升级换代,今天的“段子”已经不单单是为了娱乐大众,逗大家哈哈一笑了。内容和形式有了极大的发展和提高,变得非常丰富和多姿多彩,增加了思想性、哲理性,有了劝善的、励志的“段子”等等。
现在的“段子”不一定非编成合辙押韵的顺口溜,用杂文的形式也可。“北京一高校贴出告示,劝诫学生先不要谈恋爱,等你拿了诺贝尔奖以后,你现在交的女友很可能是你的丈母娘。”――等等,等等。由于“段子”的功能增强了、加大了,于是便成为人们最便捷最有效的交流工具,让容易孤独和抑郁的现代人,相互间交流和沟通变得容易了。
最难说出口的话可以先用“段子”试探,甚至直接用“段子”表达。同性间,一个“段子”就有可能成为莫逆,至少会成为朋友。异性间,一个“段子”就可以变亲密,倘是一个女人给一个男人发个“黄段子”,立刻就能将关系升温。官场中更是乐于用“段子”协调关系,凡当面不便说的话都可用“段子”探路:巴结、求助、拉票、安慰、献媚……
“段子”还是现代社会的润滑剂。
可调节气氛。有一次我去北京参加一个相当高级的评委会,评委中有个女高官,在座的专家学者久闻其大名,却没有几个人跟她熟悉,讨论会场变得拘谨、沉闷,大家都不自在。不一会儿,大家的手机都有了动静,原来是那位女高官给每个评委都发了一个轻松的“段子”,谁读完“段子”都得抬头看看她,彼此会心一笑。会场气氛立刻轻松自在了,讨论变得热烈起来。大家从心里赞叹那位女高官智慧、随和,把一直声誉不好的“段子”用活了。
可调节精神。如今会议多得已经让官场中人不再抱怨了,抱怨也没有用,还不如自己调节。这个调节工具就是手机,有人竟随身带着两三个手机,开会时调成震动模式,累了烦了腻了,就低头看几个“段子”,等于随身带着个赵本山。有“段子”陪伴,开会时可一心二用,无论多长的会,面对多么枯燥乏味的空话、套话,也都能对付了。
可调节情绪。“段子”是一个出气孔,对当代社会中的种种不平,起到一定的宣泄作用。如领导昏庸、贪污腐败、仗势欺人、为富不仁、明星丑闻等,常常会在第一时间被编成“段子”在社会上传开,让人解恨,解气。
这许多年来,“段子”是“山寨文化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民间意识形态。
这也正是“段子”的生命力如此强大的原因。二十多年来,“段子”一直在地下活动,官方媒体从来不提倡,甚至被心照不宣地压制着,一直不能登大雅之堂。可它自生自长,无限蔓延,无孔不入,终于发展成一种谁也躲不过绕不开的庞大文化现象。
其实,“段子”是政治和社会现象,是生活的反映。这个时代就是产生“段子”的“沃土”,现实就是一个个的“段子”,或许还更甚过“段子”。如“韩峰日记”、“天上人间”,不比“段子”更邪乎?有庞大的市场和需求,“段子”怎么能不兴旺发达?
另外,媚俗文化大行其道,整个国家的文化环境,对“段子”的风行实际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赵本山、小沈阳,就是人见人爱的“活段子”,国家对“活段子”长期大捧特捧,手机上“段子”又算得了什么?“百家讲坛”就是“学术段子”,精英文化竟将历史和学术说成了“段子”。春晚就是全国的“大段子”,每个小品都挖空心思说几句雷人的话,逗大家哈哈一笑,就算成功。这不就是“段子”的创作秘诀吗?
相关热词搜索:段子 一言 难尽说 一言难尽说“段子” 歌曲一言难尽说的表达 崔永元一言难尽说实话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