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光达:开国大将那些感人事儿] 人品最差的元帅

发布时间:2020-02-27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2008年11月19日是共和国开国大将许光达的百年诞辰。许光达将军是共和国三十六位军事家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十位开国大将中最年轻的一位。1955年,他被授予大将军衔时,还不满四十七岁。在将军百年诞辰来临之际,笔者采访了大将的儿子许延滨将军和儿媳曾正魁大校,一同缅怀了大将不平凡的一生,向我们展示了这位曾出生入死、南征北战、立过汗马功劳的大将的铁骨柔情,也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一代开国大将的丰功伟绩和高风亮节,正如毛泽东给予他的评价:他是一面明镜,是我们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
  
  几番让衔 英名天下扬
  
  许光达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到解放战争,他立下赫赫战功,周恩来曾用“功不可没”四个大字概括他的卓越功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一成立,他就由毛主席、周总理亲自点将,受命组建军委装甲兵,任装甲兵司令员。他白手起家,备尝艰辛,励精图治,很快组建起一支年轻而强大的装甲兵部队,并入朝参战,他被称为“中国的装甲兵之父”。
  1955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这标志着我军的现代化建设跨入了新的里程。许光达得知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大将军衔的消息时,不但没有欣喜,反而深感不安。他对家人说:“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多年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以及更多叫不出姓名的战友都牺牲了!我的这顶‘乌纱帽’就是建立在他们流血牺牲基础之上的,我这个幸存者今天已经得到很高的荣誉了,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他曾经几次找长期领导过他的贺龙等老首长“走后门”,提出降衔申请,但均未获得同意。无奈之下,他几经思考,提笔给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各位副主席写了一份情真意切的“降衔申请书”。
  军委毛主席、各位副主席:
  授我以大将衔的消息,我已获悉。这些天,此事小槌似的不停地敲击心鼓,我感谢主席和军委领导对我的高度器重。高兴之余,惶惶难安。我扪心自问:论德、才、资、功,我佩戴四星,心安神静吗?此次,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功绩授衔。回顾自身历史,1925年参加革命,战绩平平。1932年至1937年,在苏联疗伤学习,对中国革命毫无建树。而这一时期是中国革命最艰难困苦的时期:蒋匪军数次血腥的大“围剿”,三个方面军被迫作战略性转移。战友们在敌人层层包围下,艰苦奋战,吃树皮草根,献出鲜血生命。我坐在窗明几净的房间喝牛奶、吃面包。自苏联返回后,有几年是在后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里,在中国革命的事业中,我究竟为党、为人民做了些什么?
  我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实事求是地说,是微不足道的。不要说与大将们比心中有愧,与一些年资较深的上将比,也自愧不如……
  为了心安,为了公正,我曾向贺副主席面请降衔。现在我诚恳、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请:授我上将衔,另授功勋卓著者以大将。
  许光达
  1955年9月10日
  在中央军委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毛主席高扬许光达的这份“降衔申请书”,声音洪亮地对朱德、彭德怀、林彪、贺龙等军委领导说:“这是一面明镜,是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
  毛主席越说越激动,他站起身来,大步走到窗下,双手用力一推,两扇窗户洞开,继续说道:“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
  党中央、中央军委没有同意许光达的降衔申请,仍然授予他大将军衔。鉴于党的决定,许光达接受了这个衔级。后来,他又经过再三申请,总算是给自己降低了一级薪金待遇。十位开国大将,有九位定为四级薪金待遇,只有许光达定为五级。这样,他才勉强感觉心理平衡了一些。
  
  结婚十天 别离十年 相濡以沫后半生
  
  我国古代圣人有句老话:“饮食男女,人生之大欲存焉。”这是就人性而言的。
  唐代有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郁达夫也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乱世男女离合,本属寻常。”这是就战乱时的特殊情况而言的。
  许光达与邹靖华结婚十天,别离十年,相濡以沫后半生。他们的婚姻,颇具传奇色彩。
  许光达与邹靖华(原名邹靖泽)1928年10月在故乡结婚。许光达的岳父邹希鲁先生是前清举人,曾在长沙第一师范当过毛泽东的国文老师,与毛泽东的另一位老师徐特立是要好的同事。邹靖华端庄贤淑、知书达理,婚后与许光达亲密无间、恩爱有加。
  当时革命正处于低潮,蒋介石到处追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全国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他们结婚才十天,一封加急密电就由国民党武汉特务机关拍到了长沙警备司令部,严令迅即缉拿“匪犯”、“共党分子”许德华(许光达原名)。从亲友处得知这一信息后,许光达匆忙告别新婚妻子,独自踏上了艰辛的革命征程。
  从此夫妻二人天各一方,这一别竟是整整十年!其间由于战乱频仍、敌人封锁、距离遥远、音信中断,许德华又改名为许光达,因此离别十年的夫妻并不了解对方的情况。出身大家闺秀、读过师范的邹靖华对丈夫日夜思念、魂牵梦萦,她曾听到过许光达在战场牺牲的传闻,悲痛得一度想要自杀。
  1938年春天,徐特立从延安回到长沙,主持长沙八路军办事处的工作。在徐老的帮助下,邹靖华带着许光达的妹妹许启亮投奔革命,于1938年8月来到了延安。邹靖华和许启亮被分配在抗大四队女生二队学习。
  不久,感人至深的一幕出现了――
  有一天,抗大的全体学员整队集合,齐刷刷地坐在大操场上,聆听时任抗大训练部部长、教育长的许光达作报告。许光达在上面讲,邹靖华在下面听。讲着,听着,他俩的目光相遇了!会后他们相认了!患难夫妻,久别重逢,他们悲喜交加,热泪盈眶,宛如梦中。
  接着就迎来了他们结婚十周年的日子,这年10月14日,邹靖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就在这一天,许光达动情地写道:“我俩结婚已经整整有了十年,然而我们相聚的日子仅仅有两个月零二十一天。不知流下多少的伤心泪,也曾受尽艰苦与辛酸,但丝毫也不能摧毁我们铁的心愿。在生命的征途上,还会遇到狂风巨浪,像从前一样的冲破,我们永远会感到骄傲和自豪!在结婚十周年的日子,写给我的泽以留后念。”
  无情未必真豪杰。许光达既是横枪跃马的大将军,又是柔情似水的好丈夫。从1938年许光达与邹靖华团聚,一直到1966年“文革”开始,在这二十八年间,他们夫妇二人多数时间战斗、工作、生活在一起。彼此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家庭生活非常和谐、温馨、幸福。
  许光达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后,邹靖华忍着沉重的打击和巨大的悲痛,依然勤奋地工作着,顽强地生活着,直到2004年5月19日去世,享年九十三岁。
  这年秋,在许光达、邹靖华结婚七十六周年的日子,他们的儿子、儿媳将他俩的骨灰合葬在北京福田公墓。愿这对革命伴侣、模范夫妻,像1938年在延安相会时那样热烈相拥。
  
  黄金与“光蛋”的故事
  
  2006年年底,许光达之子许延滨少将,在中央军委和总参首长的关心支持下,专程赴俄罗斯,从莫斯科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复印回父亲在1932年6月到达苏联后拍摄的证件照。这是许光达现存的最早的一张照片。许光达身着西装,目光炯炯有神,显得非常英俊潇洒。
  同时,还复印回了1937年5月许光达亲手书写的一张极为珍贵的字据:
  1935年党派我到马仲英军中去工作,1936年奉党命调回。当我离开那里时,马仲英曾送我金子357.1格?姆(注:克),但我没有将此款消费,因此交给共产国际经济管理委员会。我提议:请将此款,交救济会,转交中国的救济会……
  洛华 1937.省略)

相关热词搜索:开国 大将 事儿 许光达:开国大将那些感人事儿 开国大将许光达 开国大将许光达简历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