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尘云烟,一声叹息] 过往云烟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0-02-25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谁的江山马蹄声慌乱,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天微微亮,你轻声地叹,一夜惆怅如此委婉。”这是《菊花台》的歌词。记者近年来多次到台湾采访,踏访士林宫邸,草山行馆,大溪“陵寝”等几乎所有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在台主要遗迹,觉得上面几句歌词最能表达记者心中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慨。
  
  上篇:府邸深深,“蒋家王朝”演绎最后威权
  
  从1949年蒋介石率领国民党军残部败退台湾,到1 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在大陆已被埋葬的“蒋家王朝”统治台湾地区长达39年,留下了深深的历史烙印。虽是苟延残喘于乱世,但扛着“中华民国法统”的蒋家政权仍煞有介事地在台湾大搞“宫廷政治”、威权统治。时至今日,从台北的“总统府”、士林官邸、七海官邸、“中正纪念堂”。到遍布全台的“行馆”,仍能看到一个王朝华丽而怅惘的背影。
  
  “总统府”:见证戚权变迁
  
  “总统府”位于台北市中正区重庆南路一段122号,坐西向东,是一组红白相间,设计精美的日式建筑,原是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在大陆宣布下野的蒋介石,到台后不久“复行视事”,将这里改成了他的“总统府”。1975年4月蒋介石死后,为免外界“父死子继”的议论,由“副总统”严家淦继任。但严家淦只是一个过渡性人物,实权掌握在时任“行政院长”蒋经国的手里。严家淦任期结束后,即由蒋经国继任。
  “总统府”是蒋氏父子正式办公场所和接待外宾的地方。每年10月10日,台湾当局都会在“总统府”前举行“国庆”集会,蒋介石一次又一次地在这里发出“反攻大陆”的号召,蒋经国当权时说得更多的则是“革新保台”。“两蒋”的“总统办公室”一般人无缘得进,原来的办公家具现已搬到大溪“陵寝”原样复制。
  “总统府”一直是台湾当局领导人的办公场所。李登辉担任台湾当局领导人后,效仿美国白宫,将“总统府”非办公区域的部分空间开放供民众参观。记者2001年到台湾时曾想进去一探究竟,但在“总统府”前排队时被告知,只有台湾居民才能入内参观,而且一个月只有几天开放,只好作罢。
  但“3?19”枪击案的爆发,意外促成了我与“总统府”的第一次接触。2004年3月19日下午,突然发生竞选连任的民进党籍候选人陈水扁、吕秀莲在台南遭枪击的重大意外。当时情势相当混乱,在获悉“总统府”将举行记者会后。记者决定勇闯“总统府”。但当时进去的不过是位于“总统府”西北角的记者室,而且因为忙于发稿,所以只能说是看到冰山一角,印象中建筑陈旧,但堂皇精美。正是这一闯,使记者成为除那些叛变投敌的“反共义士”外,在1 949年后进人台湾“总统府”的“大陆第一人”。
  选举结束后,意外受挫的泛蓝阵营在“总统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举行了长时间的大型集会抗议活动;再后来,先是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率领的“红衫军”,后是一波波的“倒扁”游行集会,直到2008年5月20日,“总统府”换了新主人马英九,周遭终于清净了许多。
  
  阳明山:幕后权力中枢
  
  “晨风轻轻地吹过,曙光也唤醒了阳明山,市面渐渐地醒来。你早,台北……”如果没有了阳明山,台北人的生活将逊色许多。对蒋介石和宋美龄亦是如此。阳明山下,有蒋介石的士林官邸;山上有蒋宋钟爱流连的两处“行馆”;草山行馆,阳明书屋。蒋介石领党理政整军,大计多从此三处出。因此可以说,蒋介石时期,台湾当局真正的权力中枢并不在“总统府”,而是市郊的阳明山。
  阳明山原名草山,因山上茅草丛生而得名,海拔443米。蒋介石退居台湾后,经常偕宋美龄上山散步,思考“复兴大计”。因觉得山名有“落草为寇”之嫌,又见山色空明,也为了纪念他所景仰的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蒋介石在1 950年下令将草山改称阳明山,并在这里设立官邸行馆。
  士林宫邸是蒋介石的正式居所,是风格类似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庭园式建筑。当年这里重兵把守,周围遍布岗哨,便衣,后山密林之中至今仍可看到大量的碉堡工事。
  蒋介石去世后,宋美龄远走美国,士林官邸成了无主之屋。如今,官邸的神秘面纱已揭开大半,偌大的法式、中式园林可以免费入场参观。园艺花卉,蒋宋做礼拜的凯歌堂,成为台北市民赏花踏青,新人拍摄婚纱照的绝佳场景。
  进入官邸大门,就能看到一家咖啡屋,咖啡屋推出“夫人早餐”的噱头来吸引游客,台北一些人会赶到这里,享受按照当年宋美龄食谱制作的早餐。尽管商业气息已进入政治深宫,但蒋宋当年居住的官邸正屋至今仍有管理人员把守,据说要再过一段时间才能对外开放。前不久发生的一场小火灾并未损及官邸正房,游客可以隔着铁栅栏门,向内张望这栋掩映在树木下的精美别墅。
  蒋经国的“七海官邸”位于附近山下的大直地区,紧邻军方的衡山指挥中心。记者有一次想去探访,和台北的一位朋友开车在附近绕了几圈还是没有找到。台北的朋友说,当时蒋经国夫人方良仍在世,所以官邸不对外开放。现在蒋方良去世了,“七海官邸”也规划像士林官邸一样对外开放。
  草山行馆位于台北市北投区湖底路,原为台湾糖业株式会社招待所,建于1 920年,是为了接待当时日本皇太子裕仁所建。裕仁(即后来的昭和天皇)1 923年来台上了阳明山,但在草山行馆停留的时间不到2小时;裕仁离台后,草山行馆一度被当成日籍名流聚会的温泉别墅。
  1949年12月,“国民政府”迁台,蒋介石以此为居处,算是他在台北的第一个官邸。当时,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许多达官显要都弃蒋而避居国外,但当时人在美国争取支持的宋美龄于1 950年1月回到了台湾,与蒋介石居住在草山行馆。因此,后来负责经营草山行馆的佛光大学,将其定位为蒋宋坚贞爱情的见证地,再加上建筑雅致,不少新人来此拍摄婚纱照。
  据介绍,草山行馆占地约1 500平方米,日式建筑风格,主房大门为石砌墙,内部为木建筑。行馆周边另有4栋附属建筑物,原为宋美龄与蒋介石随从人员的居所。1 950年5月士林官邸完工后,蒋介石夫妇迁居士林官邸,草山行馆改为“夏季避暑行馆”,每年端午至中秋,蒋介石多住在草山行馆,直到1 970年间中兴宾馆(阳明书屋)落成,草山行馆才结束了自己的使命。
  蒋介石去世后,草山行馆也跟着荒废。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着手整修并于2003年开放参观。建筑物仍保持当时的格局,摆设的家具依当时形态复制。过去蒋介石夫妇的内用起居室,改称“介寿堂”,常态展览与蒋有关的文物,其中最特别的是台湾第一张身份证的复印件,其中蒋介石的职业栏登记为“总统”;此外还有一套蒋介石在婚礼上穿着的衣服和他常穿的轻便军服。   草山行馆后来委托给佛光大学经营,转变为艺术展览,创作和休闲空间,可以在这里举行小型会议,也提供餐饮和咖啡等。由于此处可以俯瞰台北市区,兼之景色美,气氛佳,因此很受欢迎。但2007年4月,草山行馆遭遇一次祝融之灾,由于当时适逢台湾当局大力推动“去蒋化”,因此引发政治联想。台北市消防局和警方勘验后认为,人为纵火的可能性最大,但至今未破案。火灾后,记者曾来到草山行馆,现场只见残垣断壁,面目全非,消防单位在建筑周边竖起铁栅,围上警示胶带,让人无法再靠近主体建筑。台北市政府宣布将按照原有的设计图样,复建草山行馆。
  
  涵碧楼:最钟爱流连之处
  
  草山行馆是蒋介石的第一个行馆,阳明书屋则是蒋介石在台湾修置的最后也是最大的一座行馆,此外,蒋介石在台北以外还有24处行馆,都在山川秀美,风景绝佳之处,现在大多荒废,能开放参观的只有个位数,记者去过的有位于慈湖、角板山,阿里山、臼月潭和澎湖的5处行馆。
  慈湖行馆现在已经改为蒋介石“陵寝”。角板山行馆位于角板山凸出部,其下溪水蜿蜒,山色青翠,其景致与蒋介石故乡浙江奉化溪口相似,这也是蒋介石选择在这里和慈湖兴建行馆的原因。蒋介石在这两处行馆停留,可以略慰思乡之情。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常来,因此角板山行馆也是保存蒋经国遗迹较多的一处。
  日月潭的涵碧楼据说是蒋介石最钟爱流连之处。涵碧楼原本也是为迎接裕仁所建的贵宾馆,后来成为蒋介石的行馆。蒋介石经常泛舟日月潭。遥望他为缅怀亡母在潭边山顶所建的慈恩塔。
  涵碧楼1 998年被台湾乡林集团收购,拆除,在原地重新设计建造了风格简约的五星级度假饭店。记者2007年5月4日到涵碧楼饭店参观,居其内可坐览远山近水,让人有脱尘之感,怪不得其房价全台最责。涵碧楼下,原来蒋介石专用的码头上还系着他当年使用的木船,现在已是“野渡无人舟自横”。
  台湾民众参观蒋介石的行馆,谈得最多的就是风水。许多行馆要么群山环抱,要么三江汇流。其次,就是对宋美龄的生活设施很感兴趣。在美国长大的宋美龄,在多处行馆都流露出受西方生活方式影响的痕迹,例如与蒋介石分居,各有各的卧室,中间相通,而且特别的是,她的浴室卫生间是欧式风格,有的浴缸是粉红色,有的整个卫生间都是粉红色,且都有当时很稀罕的抽水马桶。更特别的是,有的卫生间可以开窗向外,不仅通风明亮,而且可以眺望美丽的风景。
  府邸和行馆充分体现了蒋氏父子生前的威权。1 980年建成开放、被戏称为“中正庙”的“中正纪念堂”是蒋介石死后哀荣的集中表现。纪念堂占地总面积25万平方米,主体是八角造型的纪念堂,蓝瓦白墙,造型类似北京的天坛,堂内有蒋介石的塑像。纪念堂四周附建戏剧院及音乐厅,还建有牌楼,回廊,角亭,广场,水池等。多年来,“中正纪念堂”已成台北市的地标之一,是许多大型活动的举办场所也是台北市民平常散步的地方。
  2007年陈水扁当政时期,台湾当局推动“去蒋化”,不仅宣称要拆除“中正纪念堂”围廊,将其“去神格化”,而且于当年5月19日正式将“中正纪念堂”改名为“台湾民主纪念馆”,蓝绿双方为此还一度激烈对立。马英九2008年5月上台后,又把“台湾民主纪念馆”改回“中正纪念堂”。这反反复复的过程说明权力的“力”真的很大。
  
  下篇:“两蒋陵寝”,一代枭雄不入土难为安
  
  在台北发生的这一切,不知灵柩暂厝台北邻县桃园的蒋介石、蒋经国,如死后有灵,将作何反应。
  
  “慈湖陵寝”:蒋介石灵柩栖身地
  慈湖位于桃园县大溪镇与复兴乡交界处,原名“埤尾”,本是一个呈牛角形的人工水库。1 961年蒋介石到这里视察,发现山清水秀,与溪口景致相似,于是决定设立行馆。为表达对慈母王太夫人的怀念,将水库命名为“慈湖”,埤尾的地名也随之改为“慈湖”。
  桃园县观光行销局的负责人曾向记者介绍。蒋介石当年看中慈湖,并不是选作墓地,而是他正筹划要“反攻大陆”,考虑到一旦战争打响,位于台北市的办公区目标太大,易遭攻击,于是决定在这里建立战时指挥中心。慈湖行馆就是蒋介石的战时办公地,而隔了一个山坳的后慈湖,还建了5栋小楼,准备作为“五院院长”的办公场所。
  这两年原本属于军方管制区的后慈湖对游客开放了。林木深深,清幽隐蔽,山道上洒满了落叶。山道末端有一个大型的防空洞,据说可以经受原子弹的打击,当年里面储备了大量的战备物资,建立了完善的指挥系统和必要的生活设施。一旦有变,蒋介石可以从行馆中出来,走几步就进入洞中。现在,防空洞大门紧锁,长满青苔,显已荒废。
  过了防空洞,穿过一道月亮门,就是“慈湖陵寝”――个简朴的四合院平房。
  1975年3月26日,蒋介石病情恶化,自知来日不多,口授遗嘱,吩咐自己死后,棺木暂厝慈湖,以便有朝一日返回大陆,葬于他在大陆时就已选定的南京紫金山麓中山陵旁的墓地。当年4月5日,蒋介石抢救无效去世。4月16日,蒋介石的遗体被安放在“慈湖宾馆”。此后,“慈湖宾馆”改称“慈湖陵寝”。
  “陵寝”正门两边分立两个台湾军方仪仗队的士兵,神情严肃,站得笔直。门内是一个木制屏风,上刻一个“福”字,起到照壁的作用。绕过屏风,步行十来步,就是正厅,当中安放着黑色大理石、长方形的棺椁,这就是蒋介石灵柩。棺椁上方悬挂着蒋介石遗像,两侧分别矗立国民党党旗和所谓“国旗”,两侧墙根象征性地各放置4张红木太师椅。棺椁前方,留有一小块空地,供人行礼,有些台湾民众会在这里行鞠躬礼。
  目前,管理“两蒋陵寝”的是台“国防部慈湖大溪陵寝管理处”。记者2007年5月去时,管理处的一位值星官带领记者参观了平常不对外开放的正厅两侧房间。一侧是蒋介石,宋美龄生前的卧室和宋美龄的画室。蒋介石的卧室有一张床和一张榻,榻上放有专门用来看书,批示公文的小书桌,书桌上放置着放大镜和装着喉片的小药瓶。靠墙是一排书柜,里面陈列着《庄子》《孙子》《墨子》《经史百家杂抄》等书籍,看得出来蒋介石生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好。浴室整体白色,墙角放着一个痰盂,墙上挂着两件浴袍和毛巾。
  值星官强调,这都是蒋介石使用过的原物,“要在你们大陆,肯定会被当作重点文物,在我们这里现在被当成破铜烂铁!”
  宋美龄的卧室与蒋介石的卧室相通,里面放置一张床和几件中式木制家具,地上的红地毯已洗出水印,散发着霉味。与卧室相邻的是宋美龄的卫生间,墙壁瓷砖是粉红色的,浴缸和抽水马桶也都是粉红色的。值星官说,这个马桶是当年专门从日本买来 的,到现在还能使用。再往前走,就是宋美龄的会客室和画室,当年的家具都随宋美龄运到美国去了,所以房间显得有些空荡。
  正厅的另一侧,首先是一间贵宾室,值星官说,蒋经国在世时,这个房间只有他一人可以使用。贵宾室的墙上挂着一幅油画,描绘的是溪口景致,折射出蒋氏父子对故乡的思念。再往里走,是一个小房间,一面墙上挂着一个大镜框,里面整整齐齐陈列着蒋介石获得的数十枚各种勋章,奖章,他主政时设立的所有最顶级的一等勋章,包括采玉,卿云、景星、宝鼎,云麾都在列。其中,有两枚比较小但很有历史的小勋章,分别是“抗战胜利勋章”和“国民革命军誓师十周年纪念勋章”。
  这就是“慈湖陵寝”的全部布置了。值星官说,慈湖“陵寝”全年开放,每天从早8时到下午5时,每半年粉刷一次。礼兵依序由台军陆,海,空军仪仗队轮流出任,每4个月轮换,每次值勤两人,每一次一个小时。记者参观结束时,正逢礼兵换岗,换岗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次花样枪操表演,吸引了不少参观者。当天参观民众络绎不绝,值星官说,平均每天有三四百人来“慈湖陵寝”参观,“你们大陆人也来了很多”。
  
  “大溪陵寝”:蒋经国夏枢安放地
  离开慈湖,驱车几分钟就到了位于头寮的“大溪陵寝”。此处原称“头寮宾馆”,是用来存放“总统府”文件档案的。蒋经国到慈湖“谒陵”时,经常在此停留。1 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后,蒋经国治丧委员会曾主张将其灵柩安放在“慈湖陵寝”,但宋美龄表示反对。她认为,虽然蒋经国和蒋介石的灵柩安放在一起,有利于日后当局官员们“谒陵”和悼祭,却不符合蒋氏父子生前的意愿。后来,治丧委员会选中了头寮宾馆,距离“慈湖陵寝”只有两公里,可以体现蒋经国随何父亲的孝心。
  蒋经国“陵寝”外观,形制与蒋介石的“陵寝”相似,但规模要小一些。和蒋介石一样,蒋经国的遗体同样经过防腐处理。据媒体披露,蒋经国遗体的防腐处理比蒋介石的要好。蒋介石遗体的防腐技术比较传统一一先在遗体上打4个洞。然后将福尔马林注入遗体。而给蒋经国遗体进行防腐处理时,技术更先进,只在遗体上打了两个洞,且防腐性能更好。
  蒋经国同样采取“暂厝”的方式灵柩安放于院内正厅,正中也是遗像和分立的旗帜。正厅的对面有一个房间将蒋经国原在“总统府”的办公室“搬”了过来。房间正中摆着一张大办公桌,后方墙中央悬挂着蒋介石的画像,两边各挂一个条幅,右边写着“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左边写着“置个人生死于度外”。
  虽然两个陵寝相距不远,但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的人气远不如慈湖。桃园县观光行销局官员告诉记者,这是因为许多台湾人不知道头寮还有蒋经国的“陵寝”。
  “两蒋陵寝”原本地位尊崇,台湾当局每年都拔专项预算维护,历年来共支付了数以亿计的管理费用,并设立“管理处”的正式编制,派专人把守。但近年来,“管理处”不断“降格”。蒋介石去世当年,派驻了49名官兵,包括1名少将,12名校官,8名尉官和28名士官。1988年驻兵规模达到最高峰,当时派驻了85人,包括1名少将、53名校官,13名士官和1 8名聘用人员。李登辉上台后,虽然还经常到头寮“谒陵”,但到1 995年,少将不再派驻,校官的数量也砍去了近一半。陈水扁上台后,校官在2006年减少到13名,驻兵总人数仅为35人。
  由于“两蒋”都没有“入土为安”,而蒋家三代都是男性先亡,一度是满门寡妇,因此台湾社会一直有“暂厝”影响蒋家男丁阳寿的迷信说法。不知道是蒋家遗孀们相信这种说法,还是担心随着岛内“台独”气焰的嚣张,“陵寝”可能遭到破坏,于是在2004年提出将“两蒋”移灵,下葬位于台北县汐止的五指山“国军示范公墓”。当时,陈水扁即表示同意,下令成立“移灵奉安筹备委员会”,声称将为“两蒋”举行“国葬”,台湾军方也着手修建陵墓。2005年12月记者曾专门到五指山探勘工程的进展情况,但由于风雨大作兼之迷路,最终没有看到当时已接近完工的“蒋陵”。
  现在,“蒋陵”已经完工了,但由于蒋家内部意见不一致,“移灵”一事没了下文。但是,“两蒋陵寝”却不得安宁。2007年初,台湾当局开始大搞“去蒋化”,当时的民进党主席游锡堑提出。取消“两蒋陵寝”的预算,撤走驻守的士兵。陈水扁随即声称“可以考虑”,后因各界强烈质疑而搁置。在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两蒋陵寝”不用再担心会被“处理”,同时也成了桃园县政府眼中最独特的观光资源,县政府考虑得最多,说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打好“两蒋”牌,吸引大陆客。
  这是怎样的历史况味!让人在感慨前尘往事成云烟时,不禁发出一声叹息。

相关热词搜索:一声 前尘 云烟 前尘云烟 一声叹息 前尘云烟 一声叹息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