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两会,“博”纳众言】 纳于言而敏于行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0-02-25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近年来,微博凭借其及时、快捷、低门槛等特点成为网络传播的新宠,无论草根大众还是精英阶层都可以平等置身其中表现自己的关注点,表达对于某些问题的观点。正因为这样,微博成为两会征集民意的重要工具,也成为媒体争相开辟的沃土。在经过了之前的“小试牛刀”之后,今年通过微博关注和报道两会的景况有增无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效应。
  【关键词】微博 问政两会 规模效应
  自2009年8月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起,微博正式进入了中国网民们的视野,并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备受关注的两会当然也不会例外。从会前的提升参与热情、吸纳民意到两会进行过程中的“问政”,微博充分体现了同其他媒体比较所独有的优势。在2010年全国各地的两会中,“微博问政”已经成为一个流行词汇。不少代表、委员开通了新浪微博,在微博上“晒”议案、提案。通过新浪微博草根意见与代表、委员实现了最为直接、充分的交流。今年,有更多的代表、委员们开通微博,而且早早在网上写议案提案,向广大的“围脖们”征集关心问题,使今年的“微博问政”在去年的基础上具有了相当的规模效应。
  一、两会代表“晒”提案,征民意,双向互动成规模
  毫无疑问,微博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网络交流平台。低“门槛”是其主要特点之一。知名博客人洪波认为:“比博客的高门槛和发布前的审查制度, 微博更简单、门槛更低、发布方式更多样。”①草根一族也好,社会精英也好,都可以通过微博进行互动交流,尤其是使平常在传统媒体传播中“被沉默”的那部分民众能够冲破藩篱,表达自己。微博有字数限制,必须在140个字以内,它就相当于两三条短信,不需要标题、构思,用户可以就像平时发短信一样通过手机发送并通过微博网站传播开来, 增强了微博的使用度和参与度。因此对于两会代表们提出的议案可以积极而迅速地做出回应。
  全国两会3月初召开,早在2月中旬,已经有不少代表、委员已经在新浪微博上“晒”自己的议案、提案了。截至3月3日15时,共有全国两会代表、委员331人开通了新浪微博。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是首位通过微博向网友征集议案的全国人大代表。2月11日,李东生在新浪微博上发起“议案征集令”:“两会即将召开,我作为人大代表将在人大会议提出改善民生的议案或建议。在此我愿意开放微博平台,听取各位博友的声音。”截至3月4日上午9点30分,李东生新浪微博的粉丝已近63万人。而网友们对于议案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房价、个税、教育等方面,直击民生话题。3月3日17点30分,李东生在微博中表示:“我提出税制改革的议案,建议取消教育附加费、城乡建设税。这些税费是当年政府入不敷出时的附加税费,现在政府财税收入从占GDP的15%增加到27%,应该适当减税和尽量取消行政收费,鼓励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建议增加地方政府在财税收入的分配比例,相应减少中央财政转移支付。”②
  对于代表们的提议,网民也积极做出响应,充分利用微博平台建言献策。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微博用户和代表委员之间直接、真诚的交流,还可以看到“@微博小秘书”给用户们提供的许多其他代表、委员的微博,如果用户感兴趣,还有其他代表、委员们提的建议,可以直接链接,既方便又快捷。
  二、各媒体加重微博砝码,“提”、“解”各类话题
  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手段,微博的信息传播具有即时性、快捷性,能够给人以现场感。它不仅可以发送文字短信, 还可以把现场情况以彩信、视频的方式即时发布, 这种多媒体化的传播内容是它魅力所在,也是它能够吸引更多用户参与体验的重要原因。在交流方式上,微博用户是背对脸的跟随式交流,其传播广度是随着关注者增加转帖效应而迅速扩散的。著名博客人毛向辉有一个比喻:“一个人分享了一个观点, 更多人看到之后继续分享给其他人。通过这样不断地分享, 就可以实现群体决定。这跟水滴聚集成云的过程相似。”因此通过与关注者的对话与交流,把自己的内容告知他们,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不仅可以吸引更多关注者,而且有利于对所关注的人物、事件、观点或话题进行重点传播,并达到扩大传播范围、提高知名度的效果。
  今年两会,主流媒体、网络媒体争相开设微博两会专题来进行议题设置,包括代表、委员提出的话题、记者提出的话题、网友提出的话题。以腾讯网为简例,腾讯网开设“大国在出发――2011年全国两会专题报道”,分栏目“问道2011”精选9个最重大的时政民生问题,向多个代表委员、专家学者、意见领袖求解。请他们给出心目中的答案与分析。这些问题包括春运、儿童乞讨、房产税、城市拥堵、物价上涨、退休年龄、户籍问题、儿童入幼儿园难、微博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等。话题中有现象描述, 有问题分析, 有精到点评, 借助微博这一公共平台, 各类社群体都能对自己关注的问题发表意见,建言献策, 间接实现参政议政的诉求。另外还有“两会微心愿”栏目,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我问总理、大家在说、相关搜索”五个板块搜集各方意见、建议以及会议过程中大家对各种提案的看法、评论。所有这些对媒体来说都形成了一定品牌效应。
  相比腾讯,其他几个大的门户网站更是绞尽脑汁以各种形式设置话题来引导和鼓励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传统媒体今年也加重了微博的法码,更加积极运用微博优势,助力两会播报。《小丫跑两会》是两会期间央视树起的一个品牌栏目,今年的节目每期围绕一个地区一个相关热点问题来设置议题,叙述地区发展过程,指出地区发展问题,发掘地区成功的发展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去年该栏目的官方微博中大多为这个节目的预告和主持人王小丫的一些观点评论,今年在延续去年形式的基础上增加了现场采访的图片和部分节目的视频,丰富了微博的内容和形式,更具吸引力。央视《今日说法》两会特别报道《小撒探会――2011我的幸福公式》也开通了官方微博,从不同于《小丫跑两会》的角度(更加侧重民生问题),将节目的时间、相关主题和内容在微博中贴出,方便微博用户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关注点进行有选择地观看。其他的纸媒、电子媒介也不甘示弱,想方设法吸引“围脖们”。
   “微博”两会之所以会在两会代表、各类媒体以及微博用户之间形成如此“规模”,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是因为网民和微博形成了一种“互惠互利”的模式,用传播理论来讲,就是网民和微博通过互动,在较大限度上实现了彼此的“使用与满足”。所谓“使用与满足”,就是从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以及这些接触满足了他们的什么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受众看成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受众的媒介接触活动就是去接触和“使用”大众传播媒介并从中获得“满足”的过程。③网民通过微博表达意愿,媒体可以从中筛选出公众的关注点,抓住报道的关键点。而媒体的微博通常可以在第一时间直击两会,告诉人们两会进程以及两会上的热点提案,供网民们选择。两会涉及到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通常情况下,网民在浏览门户网站新闻时,往往经过逐层筛选才能最终获得有效信息,有时也会受到其它信息的干扰而偏离方向,导致网民上网看半天却一无所获。而媒体微博中的信息是经过梳理和整合的,并附有媒体针对性意见。微博跟随式的交流方式使网民能够直接找到兴趣点,找到需要的信息,满足他们的知情欲望,进而对该媒体的微博加“关注”,第一时间获取该媒体的最新动态。这样,提高了用户获得信息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同时,媒体通过微博发布信息,能有效吸引公众对某一问题、现象、事件的重点关注,提升自身的影响力。
  其次,在微博这个平台中关注两会,可以少些凝重,多些轻松、调侃抑或讽刺。在不偏离主题的情况下,拉近互动双方的距离,拉近网民与两会的距离。在两会报道中,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会场内提案和议程,而且还包括记者现场观察获得的许多生动细节、鲜活内容。微博的报道方式使两会不再局限于“高峰论坛”, 而是走入了寻常百姓。
  最后,微博语言轻松幽默,趣味相得益彰。微博中多为口语化表达,有的甚至为网络流行语。很多网友也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直言不讳,因此也常常很有感染力,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总之,今年的两会,微博在反映民意、表达民情以及两会报道形式上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广度,形成了规模效应。另一方面,对进一步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具有启示意义。比如微博的报道形式要常态化,要根据微博传播特性,完善和健全相关采编机制, 使微博在提供新闻线索、完成采访选题、把握舆论热点以及实现沟通互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相信明年的两会,微博将继续履行它独特的使命,为网民和两会“牵线搭桥”。
  参考文献
  ①王晓晴,《微博客引领互联网新风潮》[N].《深圳特区报》,2009-11-17(C02)
  ②《代表委员网上写议案提案 微博问政为两会加温》http://news.省略/m/2011-03-08/105022073910.shtml
  ③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13
  (作者: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2010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相关热词搜索:两会 纳众言 “微”观两会 “博”纳众言 聚焦两会论文 社会热点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