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路在何方? 路在何方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民生新闻走过了人见人爱的亲民性初期,进入到过于琐碎化而屡被诟病的阶段,面临“生存危机”。民生新闻到底该向何处走才能走出一条“生路”、才能在“后民生”时代继续保持活力?本文将对民生新闻的现状、民生新闻的弊端、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等三个部分进行梳理,提出民生新闻“融入主流是必然趋势、强调策划是生存之本、舆论监督是制胜法宝、人文关怀是终极品格”的观点,以期能为民生新闻找到走出困境的途径。
  【关键词】民生新闻 舆论监督 人文关怀
  
  一、民生新闻的现状
  1、什么是民生?
  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新闻。2001年深圳的《晶报》宣称“以民生新闻为特色”,以此为发端,在随后的几年里,涌现了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安徽台的《第一时间》等一批有影响的民生新闻栏目。民生报道也在其后数年间走过了从“家长里短、锅碗瓢盆”的都市新闻,到以公共新闻理念为主导的深度报道的嬗变之路。
  民生新闻的应运而生,突破了以时政新闻为主的模式,降低了新闻报道的视角,放大了平民百姓的内容,它的走红,绝不是偶然的。因为,民生新闻回归了新闻的本质,即真实性、时效性、贴近性和重要性的新闻价值取向,以及趣味性、知识性和服务性等内化因素。这是新闻规律本身的魅力展现,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和民本取向所彰显的个性与品质。①
  2、网络媒体的兴起标志“后民生”时代来临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民生报道更强调打破旧的等级观念,强调公民意识。越来越多的报道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报道事实,而是更着力于展现其背后的利益冲突,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这使得它赢得了更广大的受众支持,也成为引领公民社会建设的舆论先锋。由于网络媒体的兴起,博客、微博、播客的出现,后民生新闻时代已经到来。
  毫无疑问,民生报道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应看到,报道中仍然有许多误区。
  二、民生新闻存在的弊端
  1、民生新闻中的庸俗化问题
  比如在一些民生新闻中,最常见的题材就是杀人、放火、打架、跳楼、家庭琐事邻里纠纷等,而这其中要么充斥着血腥暴力,要么抖露着家庭隐私,真善美不见踪影,假丑恶横行荧屏,要找出几条深度报道来委实很难了。
  2、民生新闻中的越位问题
  过去,“有困难,找媒体”这句话曾经让记者和老百姓都心头发热,媒体凭借话语权优势,帮老百姓排忧解难,解疑释惑,当然很受欢迎。而一些民生栏目就是运用媒体的影响力和舆论监督功能,以“为百姓解闷、解难、解气”为目的,使用“介入式”采访的方式来报道新闻事件。舆论可以监督,但记者不是裁判,更不是所谓的“包青天”。它既不负有救济公民私人权利的义务,也不拥有超越公力救济的优先地位。
  3、新闻策划意识不强的问题
  目前,大多民生新闻线索来源主要靠热线电话和群众来信,新闻报道也是一事一报,而没有集中关注某一阶段群众面临的一些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这样容易令民生新闻给人以琐碎、凌乱的印象,只能流于表面和肤浅,只能是重复昨天。尤其是民生专题,不能只是一个流水账本,而要有事实背后的追踪,事实成因的分析,事实价值的判断,只有这样,今天的新闻才会有资格成为“明天的历史”。
  4、注重“小民生”,忽视“大民生”问题
  所谓小民生,就是传统的关乎百姓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吃喝拉撒方面的新闻,为百姓提供资讯和服务;而大民生包含着“国计”,是从百姓生活的角度反映国家的方针政策。目前,在大多数民生新闻中,“小民生”仍然是主力军,题材大多局限于社区、街道以及家庭生活,显得平面化、琐碎化,偏离了时代的面貌。题材平庸化消解了新闻价值,不可避免地埋下“同质化”的隐患。②
  三、民生新闻的出路
  民生新闻是地方台壮大自己的致胜法宝,它最大的功绩莫过于让居高临下的新闻媒体放下架子、面目可亲起来。那么,如何才能在地方台的民生新闻发展中取得突破呢?笔者认为:
  1、融入主流新闻是必然趋势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民生新闻已进入一个发展的瓶颈期。民生新闻要彻底摆脱表面和肤浅,走出小天地,融入主流价值。
  例如,2009年,天津电台新闻广播与市旧楼综合整修办公室、南开区政府、中新药业共同举办的“同在一方热土,共建民生工程”――“爱心扶手”温暖万家活动。一千个“爱心扶手”在市内六区一千栋老式居民楼内投入安装,方便了老人残疾人出行方便。虽然是民生的小问题,却结合了天津市正在开展的20项民生工程之一的旧楼区综合整修工程,这样,“小民生”与“大国计”得到了完美结合。活动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评价和广泛关注,同时也赢得了政府与大批爱心企业的支持。
  从本质上讲,我们的媒体并无主流和非主流之分。论地位,民生新闻虽难与时政新闻相比,但同样是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喉舌,它的勃兴有着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这一宏大背景,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产物。因此,促进民生新闻与时政新闻的相互融合,是可以走出一条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主流新闻路线。③
  2、舆论监督是制胜法宝
  舆论监督是衡量一个媒体公信力的试金石,“民生新闻”可以充分发挥大众的“群言”威力,疏导民情。做民生新闻不仅要有“监测意识”,而且要有“建设心态”。
  譬如天津电台新闻广播开办的《建言议政》就是一档舆论监督类节目。节目开办五年来,始终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反映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为切入口,全面反映政府各部门对建议、提案的落实办理情况。广播媒体不是“横眉立目”与政府作对,而是以“建设心态”对发展阻力进行监测和预警,努力将发展的代价降到最低限度。
  舆论监督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新闻工作的职责、人民群众的愿望、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加强舆论监督也需要政府部门的配合。站在保护公众利益的角度,新时期民生报道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维权”,唤醒公民的权利意识,呼唤公民更深层次地参与公众事物的管理,共同推动社会进步。④
  3、强化策划是生存之本
  要做好民生新闻节目就要针对百姓反映的问题和关注热点作好新闻策划,挖掘百姓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集中采写,这样不但能增加民生新闻的影响力,更能拉近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距离。
  比如天津电视台《都市报道60分》策划的《都市爱心行》活动,让明星走进养老院、孤儿院、贫困学校、医院、社区参与公益岗位奉献爱心,利用明星的影响力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爱心行动中来,蒋雯丽、张国立到养老院为老人过集体生日的爱心行活动,使当天的平均收视上升到12.7%,李安激励贫困学生活动的当天收视达到13.5%。
  民生新闻的策划就要抓住新闻背后的新闻;在民生中挖掘重大主题报道,既要防止肤浅,仅触及事物的皮毛,也要避免报道大而空,不着边际,变成文件或材料的翻版。报道的切入口要小,要从生动的人物和故事切入。这就要求采编人员改变采访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进一步贴近读者。抓住热点深入调查,挖出具有独家原创的新闻素材。⑤
  4、人文关怀是民生新闻终极品格
  民生新闻,是在尽力塑造一种对民生的关切姿态,体现出其民生情怀,并且利用媒体上传下达和舆论监督的功能,最直接最广泛地为民众争取利益。
  2010年初,天津电台新闻广播与中央台、新疆台、中国广播网共同推出的特别节目《救助月光姑娘在在行动特别报道》,关注了一位在天津读书患有白血病的新疆女大学生。由媒体主导的一场拯救“月光女孩”的行动从南开大学校园迅速向天津、向全国延伸。一个多月即募集善款100多万元,两个多月即找到与其配型相合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并将进行移植。同时天津与新疆电台两地互动,共同发起了“为阿依努尔捐献骨髓、为白血病患者奉献爱心”活动,引发全社会对白血病患者关注,天津新疆数千名青壮年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队伍;随后,该报道经新疆电台、中央电台转发后,加深了人们珍惜民族团结观念的认识,全国有上万市民加入到救助“月光”女孩、奉献爱心的行动。
  民生新闻就要努力广开渠道,体现人文关怀,吸引民众参与。人文关怀是民生新闻的终极品格,它既真诚地赋予老百姓话语权,又时时处处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关心、体贴和爱护。⑥
  结语
  “民生新闻路在何方?”的提出,对民生报道发展提出了问题、梳理了思路、指出了方向,为民生新闻拓展了新的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关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民生问题的同时,要以平民视角、平民情感、反映民生内容、民生诉求;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把握新闻本质、强化新闻策划、运用舆论监督、追求人文关怀,自觉地尊重与维护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弘扬时代精神与先进理念。做好民生新闻,有赖时代发展的背景,更是对媒体责任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①《民生新闻发展思考》
  ②《走出民生新闻的误区》,山西新闻网,2009-08-01
  ③《民生新闻要有“大手笔”》
  ④《民生新闻何处去》
  ⑤张建民,《融入主流是民生新闻发展的必由之路》,2008年01月13日
  ⑥《开启民生报道的“尊严时代”》,《新闻实践》,2010年(5)
  (作者单位:天津人民广播电台)
  责编:周蕾

相关热词搜索:民生 路在何方 新闻 民生新闻路在何方? 最新社会民生新闻事件 民生新闻100条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